【解密】直升機飛行員如何火線求生?

導 語

直升機飛行員堪稱當前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更是被稱為美軍直升機飛行員的「墳場」。那麼直升機被擊中或遇到無法逆轉的機械故障時,飛行員到底如何火線求生?請看本文分析和解讀。

裝備K-37火箭彈射救生系統的卡-52「短吻鱷」直升機

主動「彈射」:效能低風險高

在人們印象中,武裝直升機是威風凜凜的「空中鐵馬」與「坦克殺手」。但實際上,直升機飛行高度低、速度慢,戰場生存能力相對較弱,在面對突發事故時,飛行員生存率不及固定翼飛行員的十分之一。

國產新型武裝直升機實彈射擊。

為了在戰鬥或飛行事故中儘可能挽救飛行員的寶貴生命,各軍事強國投入了大量科研力量和資金,研究直升機抗墜毀能力和飛行員逃生裝備。

直升機的飛行原理主要是依靠機頂上的旋翼和機尾的尾槳為其提供升力並控制方向。正是因為機頂旋翼的存在,導致直升機一旦發生事故,並不能像固定翼戰機一樣直接彈射,而是要先炸掉旋翼和座艙玻璃,隨後飛行員再彈射出艙。這種逃生方式,我們稱之為「主動逃生」。

黑鷹直升機:1984年,我國自美國引進黑鷹直升機24架,是目前解放軍序列中不多的為大眾所熟知的美式裝備之一。

彈射救生措施是最主動的理想救生措施。彈射救生系統主要由彈射控制系統、降落系統和個人救生包組成。在當前世界現役直升機中,只有俄羅斯敢為天下先,其裝備的卡-50「黑鯊」和卡-52「短吻鱷」兩款直升機採用了K-37火箭彈射救生系統,該系統包括彈射火箭、座椅、降落傘等。座椅底部還裝有救生筏、醫療袋等救生物件和一個無線電信號機。

當飛行員執行彈射操作時,旋翼間的爆炸螺栓會將所有旋翼炸斷彈開,座艙蓋玻璃也被炸掉。隨後,座椅上方的彈射火箭點燃,將飛行員牽引出機艙約40米的高度。在下降過程中降落傘自動打開,此後,飛行員將以不到7米/秒的速度降落在地面,完成逃生。

HC120直升機:HC120,中文名「蜂鳥」,由中、法、新三國聯合研製。2004年12月29日首飛成功,是我國直升機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不過,直升機的主動逃生裝置,在操作性和安全性上都存在不小隱患。一方面,直升機存在扭矩的問題,即機身同旋翼共轉,靠尾槳來保持平衡。但直升機失事後機身往往無法保持平衡,因而很難具備進行彈射的角度要求。另一方面,直升機彈射時,必須首先炸掉旋翼,而這一過程本身就十分危險。

此外,失事直升機必須遠離友機很遠一段距離,否則散落的旋翼葉片也可能傷及友機,造成不必要的誤傷。而在實戰中,這樣理想的逃生環境很難具備。

米-6直升機:在上世紀70年代,米-6來到了中國。在後來的汶川抗震救援中,米-6直升機的改進型米-26直升機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災區運送了大量的機械和物資。

抗毀「迫降」:被動卻很實用

當今絕大多數直升機,包括美國長弓「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等都是不安裝主動逃生裝置的。

米-8直升機:我國於上世紀70年代與米-6直升機一起引進,並緩解了一定的人員投送力量不足的問題,後與米-6直升機一起退役。現部分主要擔負飛行教練任務。

那麼,不安裝主動逃生裝置的直升機是否就意味著對飛行員的不負責?其實不然,除「主動逃生」外,還有一種逃生方法叫「被動逃生」,即通過起落架、機身、座椅的耐墜吸振能力來吸收衝擊波,並加之無動力自轉著陸。直升機的機艙可以看作是一個保護艙,旋翼就是降落傘。這種保護機組人員的原理和F1賽車被撞得變形但駕駛員並無大礙相似。

米-17直升機:目前,米-17系列直升機已經成為我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主力之一。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直升機抗墜毀能力方面展開研究,並在70年代公布了《輕型固定翼及旋翼飛機救生性標準》以及《抗墜毀不彈射成員座椅系統軍用規範》,從而確定了「美國設計的武裝直升機以12.8米/秒的速度垂直墜落時,保證飛行員有95%的存活概率」的這一嚴格要求。從當前直升機生產領域來看,只有美國能實現這一抗墜毀指標。

直11直升機(松鼠直升機):截至2015年底,約有1500架「小松鼠」正在57個國家使用,其中在中國有40餘架。現主要在各飛行教練團擔負飛行教練任務。

例如美國的黑鷹直升機,採用了當前各國武裝直升機普遍採用的「跪式起落架」,其在墜毀時能吸收近60%的衝擊能量,這是第一層防護;其次,利用機體的抗墜毀設計減緩機體衝擊力,這是第二層防護;最後,由裝甲椅盆、能量吸收器、坐墊、約束系統組成的防彈抗墜毀座椅,為飛行員提供第三層防護。

這三重防護共同為直升機飛行員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證。儘管直升機墜地後機體和系統遭到極大的破壞,但換來的卻是乘員在危險環境中得以生存的機會。

小羚羊直升機:由原法國宇航公司和英國韋斯特蘭直升機公司共同研製,我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從法國購買小羚羊直升機,除了飛機以外還購置了配套的導彈交付軍隊使用。

未來發展:科技決定主動還是被動

對比「主動逃生」和「被動逃生」兩種逃生方法,世界上絕大多數直升機在設計時更傾向於後者。這其中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直-5直升機:1958年12月14日中國製造的直-5首次試飛,1959年驗收。實現了中國直升機工業零的起步。1963年至1980年間,共生產500餘架,裝備了中國陸、海、空軍並援助海外。

一是針對直升機的任務要求。直升機作為「樹梢殺手」通常在低空飛行,因此其對彈射逃生的需求並不像固定翼戰機那樣迫切。此外,直升機因動力限制,本身載重量就不大,若再加入彈射裝置,會大大佔用任務載重,從而降低直升機的任務利用率。

二是直升機自轉下滑是一種通用且安全的救生方式。直升機分為有動力旋翼機和無動力旋翼機,也就是說即使失去動力,直升機也是能夠一定程度上保持飛行。自轉下滑是直升機飛行員必須具備的能力 。

三是控制著陸姿態保持垂直著陸是關鍵的自救措施。直升機尤其是軍用武裝直升機,結構抗墜毀設計較為成熟。我國的直-10武裝直升機曾經在試飛時,旋翼系統失效,從2000米高度墜落。飛行員沉著冷靜把直升機姿態從底朝天調整為底部朝下墜地,最終機組全部獲救。

直-8直升機:直-8直升機是單旋翼帶尾槳式多用途中型直升機,也是中國國產第一種中型直升機。

因此,直升機在遇到事故時,除非是面臨爆炸危險,才會選擇「主動逃生」。否則,隨直升機迫降到地面的「被動逃生」方法是更加穩妥安全的選擇。

當然,選擇「被動逃生」並不是全盤否定「主動逃生」的優點,只是在當前技術水平的限制下,「主動逃生」並不能達到人們所預想的那樣成熟高效。

直-9直升機:是中國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1980年10月正式引進法國SA-365N「海豚」直升機專利、研製生產的雙發輕型多用途直升機,成為中國直升機最先進、品種最多的機型之一。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微電子技術、材料技術、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未來的直升機上,配備具有人工智慧的彈射救生系統將成為可能。到那個時候「主動逃生」技術會被更加廣泛地運用。

不過在此之前,保護飛行員安全、防止直升機意外事故發生,歸根到底還是要依賴我們精密細緻的地勤維護和嚴謹認真的飛行操作。

直-11直升機: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輕型直升機。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中國陸軍航空兵規模的不斷發展,急需用於培訓新飛行員的教練直升機。再此情境下,我國開始著手研發教練用輕型多用途直升機,定名為直11。

武直-19直升機:武直19原型機於2010年7月成功首飛,成熟機型於2013年開始逐步裝備陸航部隊,主要用於攻擊敵方坦克、裝甲車等地面目標,並為我軍地面部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直-10:2012年11月12日,直-10在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首次正式曝光,隨後加入現役,開始正式列裝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

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我們的動力就是您的點贊▲
推薦閱讀:

解放軍奪島演習:118架直升機如海浪
中俄開發新型直升機:起飛重量38噸,產量可達幾百架
澳大利亞大堡礁直升機遊玩攻略——論如何選擇直升機
帥哥開直升機求愛遭嫌棄 醜男逆壓高富帥成最佳結婚對象?
俄羅斯KA-52武裝直升機

TAG:飛行員 | 飛行 | 直升機 | 求生 | 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