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NGO調查:震驚!有多少中國家庭正在被洋奶粉榨乾榨凈!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註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再苦不能苦孩子」,每一對中國父母,相信對這句話都深有體會。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從蹣跚學步到懵懂認知,傾盡所有為孩子提供最好的衣食住行玩,這種盲目比拼的養育觀已囿住了數以萬計的中國家庭,但也有不少商家從中尋得了發財良機。奶粉便是其一,作為孩子的「第一口口糧」,有著剛需、高頻、周期長、單價高等特點,對商家而言,簡直就是童話故事中那頭「吐金幣的驢子」。而在「最好」養育觀的裹挾下,不少洋奶粉品牌利用中國家長「盡量給孩子最好營養」的心理,將同質化產品分成三六九等,並貼上「高端」、「原產」、「原裝」、「多功能」等標籤,一邊大言不慚地鼓吹高品質,一邊盡情提價在中國市場攫取高額利潤。

「不養兒不知奶粉貴」近日,香港NGO「全球化監察」發布了一份名為《榨乾榨凈——奶粉公司把牟利凌駕科學》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在歐洲哺育一個嬰兒的成本每個月大概占父母月薪的1%-3%,而在中國,這項開支占月薪的15%-40%。同時,報告的調查數據也顯示,在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中,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父母每個月在配方奶粉上的支出全球最高,分別達到304美元和286美元;而英國父母每個月平均只在配方奶粉上花費82美元。

NGO報告:不同市場哺育嬰兒的成本究其原因,奶粉公司為了牟利,即便是同一品牌,他們的定價差別也可以很大。以達能的愛他美白金版1段為例,在英國、德國和中國均有出售。在英國,該產品每800g售價是12英鎊(約17美元);在德國,價格稍高,一罐800g的愛他美白金一段售價為20歐元(約24美元);在中國是一罐900g的奶粉售價卻要365元(約55美元)。「同粉不同價」的洋品牌顯然,洋品牌在中國採取了「同粉不同價」策略。但在這背後凸顯的則是國人因為「三聚氰胺」事件對食品安全極度恐慌,洋品牌抓住機會,趁勢搶奪市場話語權的事實。從2007年開始,洋奶粉品牌就一步步地將中國市場變為自己的「主場」,市場份額從40%到50%,再逼近60%。特別是在一線城市及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幾乎都被洋品牌壟斷,國內奶企即便如伊利、蒙牛等巨頭,也只能避而遠之,遠走他鄉在三四線城市謀得一線生機。

中國市場洋奶粉佔有率 圖源:網路在這種強大的市場優勢面前,又受到國人的狂熱追捧,洋品牌其「猖狂」的本性開始顯露。從2009年至2015年間,各大品牌如雀巢、達能、雅培、惠氏等,大都進行了5-8輪漲價,部分品牌的調價幅度更是達到50%左右,全然不顧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其漲價理由也不外乎是成本上漲、配方升級等「老調調」,但同一時間洋品牌的毛利率「高歌猛進」至60%-85%,和國內奶粉企業入不敷出的境況相比簡直就是人間與煉獄。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即便不漲價,洋奶粉的毛利率也在60%左右,成本上漲的理由根本說不通;至於配方升級,所增加的微量元素攤薄到每一罐奶粉上,對於成本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所以說,漲價只是獲取超高額利潤的一個借口,但轉嫁到每個中國家庭身上,卻成了一筆難以承受的養育成本。在一輪又一輪的漲價浪潮中,我們敬愛的不少洋品牌也漸漸迷失在了利潤的漩渦中,眼前只有如雨後春筍般瘋長的利潤,初心早已拋在腦後。為了更大限度地攫取,洋品牌們紛紛將同質化奶粉以包裝、配方、功能、產地、原裝等細微因素做細分,然後大打「高端」、「超高端」等營銷牌,藉機營造出「以產地論優劣」、「以價格論品質」等一系列「高價陷阱」,並在層層加碼之後交由消費者買單。但遺憾的是,被畸形養育觀沖昏頭腦的消費者並不知道這些眼花撩亂的「噱頭」幾乎就沒有考慮營養科學和有益健康的因素。另一邊,覬覦洋奶粉的高額利潤,貼牌生意也在悄然興起。據統計,目前在國內銷售的所謂澳大利亞奶粉品牌和紐西蘭奶粉品牌有130多個,但80%都是貼牌生產,在國外鮮有所見。早些間媒體也有報道,只需交5100元就可貼紐西蘭奶粉商標,只需花一萬多元,就可擁有一個原產地紐西蘭的品牌。各種亂象之下,當下的奶粉市場已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好在隨著「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註冊制落地,「任何乳企不得超過3個系列9種產品配方」的規定猶如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將把那些靠推出花式配方亂漲價、浮誇營銷「迷惑」消費者的企業清出市場,競爭也將回歸配方。「掙奶粉錢」在中國或許並不是句玩笑話。香港NGO「全球化監察」在10月31日發布的報告《榨乾榨凈——奶粉公司把牟利凌駕科學》中指出,在英國、法國和德國,哺育一個嬰兒的成本每個月大概占父母月薪的1%-3%,而在中國,哺育成本占月薪的15%-40%。

根據報告的調查數據,在美國、英國、中國等14個國家和地區中,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父母每個月在配方奶粉上的支付是全球最貴,分別是304美元和286美元;而英國父母每個月平均只在配方奶粉上花費82美元。不過事實上,這些價格相差巨大的奶粉其實大多來自全球最大的六家跨國公司:雀巢(Nestlé)、達能(Danone)、美贊臣 (Mead Johnson)、雅培(Abbott)、美素力(Friesland Campina)和亨氏(Heinz)。他們在不同的市場採取了不同的營銷策略和定價。比如達能旗下的愛他美白金版1段,在英國、德國和中國均有出售。在英國,該產品每800克售價是13英鎊(約17美元);在中國則是一罐900克的奶粉售價365元(約55美元),是英國價格的3倍。

在2008年「三鹿事件」之後,「同粉不同價」的現象在中國已經成為畸形的常態,消費者的恐慌心理讓進口奶粉的售價從100多元一路飆升至兩三倍的全球最貴。而央視一項調查報道指出,目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原輔料都是全球化採購,無論國產還是洋品牌,生產成本和品質水平相差並不大,原裝進口洋奶粉的報關價一般在50-60元之間,加上稅和運費最多也就70多元。至於配方升級,所增加的微量元素攤薄到每一罐奶粉上,對於成本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在中國,進口奶粉引發的「全球最貴奶粉價格」所造成的高額利益,催生了國內奶粉市場的諸多怪象:品牌數量巨大,魚目混雜、概念難辨。據統計,市場上在售的嬰幼兒奶粉品牌數量一度達到驚人的2000多個,其中不乏穿「洋馬甲」、只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假洋品牌。在國內銷售的所謂澳大利亞奶粉品牌50多個和紐西蘭品牌100多個中,80%的品牌是貼牌生產。

在這個混亂的市場中,為了提高售價,廠商紛紛造出了冠冕堂皇的銷售噱頭,比如將同質化的奶粉劃分為三六九等,拼原裝、拼產地、拼配方、拼功能,包裝出高端、超高端的營銷概念,營造出「以產地論優劣」、「以價格論品質」等一系列「高價陷阱」。與此同時,渠道失控,層層加碼、也對奶粉漲價推波助瀾。有業內人士透露,每售出一罐奶粉,經銷商都要獲取幾十乃至上百元不等,哪個品牌分出的利潤多,促銷員就大力推薦哪個品牌,無論品質優劣。

這也正是配方註冊制實施的意義所在。通過這一「史上最嚴」的整肅,大力整頓嬰幼兒奶粉亂起名、亂標識、忽悠消費者的現象,清走了一大批過多過濫的嬰幼兒奶粉品牌。申萬宏源的一份研究報告估計,將有3/4 不符合新規要求的品牌退出中國市場,清理讓渡出的市場空間將達到200億至300億元。【財新網】早年內地發生的「毒奶粉」事件仍令人對奶粉的質量憂心忡忡,不少人選擇海淘奶粉。香港一間非政府組織(NGO)最近調查發現,英、美、中國內地及香港等14個國家和地區中,香港以配方奶粉來喂哺嬰兒的每月成本最高可達304美元(約2010元人民幣),貴冠全球,其次是中國內地,最高達286美元(約1900元人民幣)。香港NGO「全球化監察」在10月31日公布的報告《榨乾榨凈——奶粉公司把牟利凌駕科學》中提出上述觀點。報告審視了雀巢、達能、美贊臣、雅培這四家公司的400多款適合12個月以下嬰兒的奶粉配方後還發現,這些公司推出不同的奶粉配方並非基於科學或營養原則,而是透過仔細分析消費者的購物喜好來提高市場佔有率,並為了增加利潤而推出更多不同的產品種類。「全球化監察」報告指出,上世紀80年代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一同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員會(下簡稱「食品法典」)對配方奶粉的常量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和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等)設定了最低標準,各國對配方奶粉的成份基本依照了食品法典,但其營養品質的控制取決於行業自律。目前,奶粉公司以各種理由推出新產品,譬如以法例未有規定的添加物(如DHA、ARA、益生元、益生菌、核苷酸等)為賣點、以宣稱可以解決某些常見問題(如防過敏、防便秘、改善睡眠)的不同配方為特色等。「全球化監察」署任總幹事劉燕娜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食品法典所規定的營養元素含量足夠嬰兒成長所需,奶粉商所添加的營養素並無可靠的科學報告證實是否對嬰兒健康起促進作用,各國行業監管機構或法律也未對這些營養素作出規定。歐睿信息諮詢2015年發布調研報告指出,配方奶粉是一個高利潤市場,每年利潤可達47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會增長54%。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亞洲,中國內地、香港、印尼和越南在總銷量和預計增長方面將成為主要市場。該組織認為,在這場激烈競爭中,產品開發發揮著重大作用,奶粉商頻繁增加產品種類是一種銷售手段,真正目的在於劃分市場增加銷售,從而提高價格和提高利潤率。報告提到,在英國市場上,最貴的嬰兒配方奶粉是愛他美白金版1段,其價格是最便宜的奶粉牛欄牌嬰兒奶粉1段的1.5倍,這兩款產品同屬達能公司。此外,一些奶粉商的有機奶製品只在消費者特別注重食品安全和質量的國家出售,例如中國和美國。該組織還認為,奶粉商正竭力將昂貴的優質產品推向高增長的亞洲市場。例如達能愛他美白金版1段, 800克罐裝價格在英國為13英鎊(約17美元)、德國為20歐元(約24美元),而中國內地900克罐裝價格為365元人民幣(約55美元)。報告指出,在中國內地市場,以最昂貴的配方奶粉來喂哺嬰兒的每月成本是286美元(約1900元人民幣),僅次於香港的304美元,這個成本相當於一位父母近40%的月薪;若選用最便宜的配方奶粉,則每月成本為112美元(約745元人民幣),比在德國的每月最高成本111美元還要高。面對奶粉市場亂象,劉燕娜表示,消費者在沒有足夠信息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價格去甄選產品,被奶粉商「牽著鼻子走」。劉燕娜還說,內地的「毒奶粉」事件、環境污染問題對不少家庭帶來傷害,令他們重視奶粉質量,但高昂的奶粉價格為他們帶來「第二重傷害」。劉燕娜認為,奶粉商應將繁多的產品進行整合,減少市場上類似產品的出現,讓消費者進行自主選擇。同時,奶粉商應為產品做出科學指引,而政府也應對奶粉產品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奶粉質量。財新記者嘗試聯繫由美國雅培製藥、美贊成營養品(香港)、惠氏(香港)等7家香港奶粉生產商所組成的「香港嬰幼兒營養聯會」,該聯會拒絕對此報告作出回應。「全球化監察」此項調查審視了雀巢、達能、美贊臣和雅培著四大嬰兒配方奶粉製造商旗下的400多個產品,重點研究適合12個月以下嬰幼兒的牛奶配方奶粉,以及其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波蘭、保加利亞、西班牙、荷蘭、中國內地及香港、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南非這14個國家及地區的銷售情況。該組織是一家於1999年在香港成立的非政府組織,主要關注資本全球化對工人及環境的負面影響。來源:界面聲明:本微信公眾號(ssqs_foodcredit
推薦閱讀:

北大高材生萬字長信與父母決裂:中國家庭的親子關係,有多少死於「界限感」的喪失?

TAG:中國 | 香港 | 國家 | 家庭 | 奶粉 | 震驚 | 調查 | 中國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