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理論|劉太品:對聯文體與修辭(中)

對聯文體與修辭(中)

目 錄

一、修辭學與對偶修辭

二、對偶辭格與對聯文體

三、與內容表達相關的辭格

四、與文字技巧相關的辭格

五、對聯的語言風格

續:對聯文體與修辭(上)

?對偶辭格與對聯文體

對聯文體與修辭

對偶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段,在各種文體中幾乎都有應用。它的表現形式是並列使用兩個對稱的句子,從而起到強調錶達內容、美化表現形式的作用。對偶修辭在一般文章中應用,稱為對偶句;在格律詩中使用時,因為同時又加入了聲調方面的諸多限制,形式上更趨於工整華美,如同古代出行的一對儀仗,所以又稱對仗句。對偶句只是普通的修辭方式,到了對仗句則加入了更多的形式方面的要求,這是對偶修辭自身的一種發展和進步,但此時它們還只是其他文體中的一種修辭手段,隨著這種修辭手段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終於有一天,這種修辭手段終於成長到自身獨立起來作為一種文體的階段,這種獨立使用、自成篇章以表達特定主題的對仗句,就是對聯文體。

?對偶辭格與對聯文體

對聯文體與修辭

對聯文體完全由對偶修辭發展而來,所以對偶修辭既是對聯格律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聯創作手法的主要內容。從空間角度講,對偶的本質是「對稱」,這與天地萬物的對稱是相呼應的;從時間角度講,對偶的本質是「重複」,通過上下聯形態上的重複,使得要表現的主題,得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強化」。我們通常的語言都是線性的,無論多長的一段文章,都如一根線串到底,但對偶的使用就改變了這種線性的結構,行文到了對偶句處,原來的一根線變成了並行的兩根線,以詩為例,八句不對偶的古詩,從頭到尾相當於八根短線連成的長線:

- - - - - - - -

而八句中間兩聯對偶的格律詩,則構成了這種「宮燈式」的結構:

- -= =- -

?對偶辭格與對聯文體

對聯文體與修辭

作為詩和駢文局部的一個對偶句,其形態多是並行的,如兩根平行的線段,形象點說就如同兩根筷子。但當對偶修辭演化為一種獨立文體之後,對聯只靠上下兩聯來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這樣上聯和下聯之間便不能簡單地並行了,而是需要彼此照應,互相留有餘地。即便同樣是七言句式,格律詩中的一聯,與一副七言對聯相比,其形態還是大有差別的,試舉兩例如下: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杜甫《客至》頸聯

受盡天下百官氣;

養就心中一段春。——李鴻章自題聯。

杜聯只是一首七律中的一個局部,所以單獨摘出之後,也有種沒頭沒尾的「殘片」的感覺,而李聯這十四字卻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給人以獨立和整體的感覺。如果說律詩中的一聯其形態是平直的,如同阿拉伯數字「11」一樣,那麼對聯的上下聯則是相互照應,如同一對括弧「( )」的形態,在更長的對聯中,這種形態就更為明顯。

?對偶辭格與對聯文體

對聯文體與修辭

對偶修辭的具體實施,最終都固化為各種「對偶辭格」的形式來進行,下面就依據《對偶辭格》一書列舉的辭格名目,根據對聯文體的應用實際,分類談一談既作為文體要素、又用以增加表達效果的各種對偶辭格的應用情況。

首先說單純作為對聯格律要求的幾種對偶辭格:《對偶辭格》的「基礎篇」中,計列出「齊數對」、「異字對」、「詞性對」、「複音自對」和「平仄對」五個辭格,作為構成對偶的基本要求,其實這也基本上概括了對聯文體的格律要求。在所謂「對聯格律六要素」中,「字數相等」的要求,其實就是「齊數對」,「詞性相當」就是「詞性對」,「平仄相諧」就是「平仄對」,「節奏相應」大致相當於「複音自對」,也即單音節字和複音詞各自相對。除了上述對聯文體基本的格律要求外,「異字對」還表達了對聯文體的重要避忌——力避不規則重字。

?對偶辭格與對聯文體

對聯文體與修辭

上述幾個對偶辭格,對於對聯文體來說,他們已經不屬於修辭的範疇,而是上升到了文體要素的新層面,修辭是從多種說法中選擇一種,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而文體要素卻屬於非遵守不可。對聯文體中修辭意義上的對偶辭格,可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歸納表述:

從聲律的角度講,除了正常的「平仄對」之外,「拗救對」及「全平全仄對」可以視為對基本規則的合理補充。「拗救對」指「平平平仄仄」變化為「平平仄平仄」的特定格式。「全平全仄對」則指上聯全仄、下聯全平的特殊格式。

從內容的表達來分,上下聯在意思上平行並立,不存在主次、輕重和先後的叫做「平對」,而上下聯在意思上一貫而下、上下相承的則稱為「流水對」。當然,在實際創作中,大量的作品是介於平對與流水對之間的,比如一般習慣下聯在語氣和分量上要重於上聯,這樣才會顯得全聯穩重,這就使上下聯之間不會是絕對的平行並立。

從創作方式來分,除正常的全聯原創之外,上下聯分別從他人不同篇章中拿來原句來形成對偶的方式,稱為「集句對」。之外,對聯文體中還發展出把碑帖中零散文字集成聯語的「集字對」。

?對偶辭格與對聯文體

對聯文體與修辭

從形成對偶的方向來說,除了正常的上下對偶之外,還有交叉形成對偶的「交股對」,以及前後形成對偶的「互成對」和「當句對」。互成對是兩字詞語中的單字形成自對的情況,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即是以「天」對「地」、以「有」對「無」。當句對是指二字及二字以上的詞,以及短語或句子,在本句之中形成前後對偶的情況。如陳雙田的猴年百佳春聯之一「春雨和風,堂前椿茂連萱茂;小家新夢,膝下大娃逗二娃。」「春雨」與「和風」自對,「小家」與「新夢」自對,「大娃」與「二娃」自對,「椿茂」與「萱茂」自對;再如彭善民的猴年十佳春聯之一「十三億決勝十三五;第一春先登第一程。」以「十三億」與「十三五」自對,「第一春」與「第一程」自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句對是在對聯文體之內發展演化最為豐富多彩的對偶辭格,各種當句對類型可歸納總結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從對偶的方式到展現的形態都非常細緻,這裡只舉一個形態方面的小例子以見其精細:三五個分句的長聯,若把自對安排在前兩分句,則形象地稱為「蝦須格」,若把自對安排在後兩個分句,則形象地稱為「燕尾格」。

親不負楚,疏不負梁,愛國忠君真氣節;

騷可為經,策可為史,補天浴日大文章。——左輔題長沙屈賈祠聯(蝦須格)

平地起樓台,恰雙塔雄標,三山秀拱;

披襟坐霄漢,看中天霞起,大海瀾回。——梁章鉅題百一峰閣聯(燕尾格)

?對偶辭格與對聯文體

對聯文體與修辭

還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古人講修辭時並不把對偶和排比截然分開,對聯中常有三句以上的排比自對,三句時即稱為「鼎足對」,四句時則稱為「連璧對」。

……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

……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鼎足對)

……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連璧對)

從字和詞語的層面來說,首先是最為工整的小類工對,稱為「同類對」,其次是相鄰小類構成的鄰對,稱為「異類對」。小類工對中要求最為嚴格的,要數方位、顏色、數字及干支字之間的相對,這分別稱為「方位對」、「顏色對」、「數目對」和「干支對」等辭格。前人還比較重視雙聲詞和疊韻詞之間的相對,雙聲詞相對則形成「雙聲對」,疊韻詞相對則形成「疊韻對」,以雙聲對疊韻則形成「雙聲疊韻對」。另外,人名與人名相對形成「人名對」,地名與地名相對形成「地名對」;反義的虛字相對形成「背體對」,如「密」對「疏」;同義的虛字相對則形成「同體對」,如「遠」對「遙」。

運用規則重字的偶格,包括使用疊字的「連珠對」,同字連續使用的「銜字對」,同字不連續使用的「掉字對」。

最後,還有一系列通過各種變通方式來形成對偶的辭格,如「借音對」「借義對」「轉品對」「假性對」等。此外,「偏對」「翻語對」「假平行對」等,也都屬於這類對偶辭格。

2017/10

劉太品

2016年2月20日於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太極名家董英傑論太極
福到了,分享就有福了!(附歷代名家福字)
清名家詞之三 曹溶《靜惕堂詞》
名家講座視頻
五大名家談「自對」

TAG:對聯 | 理論 | 名家 | 修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