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推拿操作常規>中醫寶典>中醫治療技術 正文
(一)頭面部
1.一指禪推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術者用一指禪推法自印堂穴推向神庭穴,再自攢竹穴經陽白穴、太陽穴向上推至頭維穴;然後自左睛明穴沿上眼眶向外、沿下眼眶向內至目內眥,推向右睛明穴,按照上 眼眶向外、下眼眶向內的順序作∞字形環轉推三遍;再由睛明穴推至迎香穴,隨後環唇推至承漿穴,再經地倉、頰車穴推向下關穴。
2.拿五經
患者取坐位,術者以五指拿頭頂督脈和兩旁的足太陽、少陽經分布區,自前髮際經頭頂向後拿至枕部,止於兩側風池穴。
3.掃散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指峰自太陽穴經頭維、耳後高骨向後推至風池穴,左右各3~5遍。
4.掌抹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以大魚際外側端按住前額,隨後分向兩旁,經陽白、太陽、耳上至風池穴。
(二)項背部
1. 一指禪推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自枕骨下經風府推至大椎穴,再以蝴蝶雙飛勢重點推風池穴,然後自風池經天柱推至大抒穴。
2.滾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以滾法從枕骨下經風府、大椎、肩中俞滾至肩外俞。在滾法操作同時,配合以頸椎關節前屈、後伸、左右旋轉或側屈的被動運動。
3.拿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單手拿雙側風池穴,再拿兩側肩井穴。
4.按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用拇指分按風池、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
5.搖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一手扶住頭後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頦,輕緩地作小幅度被動環旋活動3次。
(三)胸腹部
1.一指禪推法
患者取仰卧位,術者推胸部膻中、乳根穴及腹部的上脘、中脘、天樞、氣海穴。
2.分推法
患者取仰卧位,術者以兩拇指偏峰自膻中穴分推到兩乳頭內側部。
3.擦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用全掌自鎖骨下橫擦,由中府、雲門,逐漸下移擦至膻中、兩乳根、鳩尾穴。
4.搓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用兩手四指指腹及掌部挾住兩脅部搓動,自上而下3~5遍。
5.摩法
患者取仰卧位,術者用食中環三指摩膻中穴,再用食中環三指或掌摩腹部的中脘、天樞、氣海穴,或全掌環轉摩腹部。
6.推摩法(複式手法)
患者取仰卧位,術者以一指禪推法推中脘→天樞→氣海穴,另三指用摩法隨同操作。或用三指摩法摩上述穴位,一指禪推法隨同操作。
7.揉法
患者取仰卧位,術者以中指指腹揉天突、膻中、中脘穴,掌揉神厥穴。
8.按法
患者取仰卧位,術者以拇指按中脘、氣海、足三里穴。
(四)肩及上肢部
1.—指禪推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以一指禪推法:自肩髃推向肩前→臂臑→曲池穴→手三里穴,再自肩井推向肩折髎→肩貞→天宗穴。
2. 滾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術者用掌背滾肩關節前緣,配合以肩關節內旋、外旋及外展等被動運動;再滾肩關節外緣,配合以肩關節內旋後伸等被動運動;再滾肩關節後緣,配合以肩關節內收及前上舉等被動運動;再滾肘關節、前臂、腕關節及掌指關節,配合以相應的各關節被動運動。
3.按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以拇指指腹按肩前、肩髃、肩髎、肩貞、天宗、臂臑、曲池穴。
4.拿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拿肩前曲池、合谷、極泉、少海等穴。
5.捻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分捻五指。
6.搖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一手扶肩,另一手托住肘臂部轉搖肩關節,順逆方向各3~5次;再大幅度搖肩關節,順逆各3~5次。
7.搓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以兩掌按住肩關節作環形搓動,隨後徐徐向下至手臂,改為上下搓動,直至腕部。
8.抖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兩手握住腕掌部緩緩抖動,伎波動感自腕經肘直至抖肩部。
9.擦法
患者取坐位,裸露上肢及肩部,術者用手掌大魚際分別擦肩部、肘部、臂部、腕部及指掌部,以熱為度。
(五)腰及下肢部
1.滾法
患者取俯卧位,術者先滾腰背兩側豎脊肌及骶部,配合以腰及髖關節後伸的被動運動;再滾臀部→大腿後側→腘窩→小腿後側→跟腱。然後改換仰卧位,滾腹股溝→內收肌→股四頭肌→膝關節→小腿前外側→踝關節→足背部。
2.按法
患者取俯卧位,術者指按腰背部腧穴(如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八髎、環跳、殷門、委中、承山、崑崙、太溪、丘墟、商丘、足三里等穴。
3.擦法
患者取坐位,術者先橫擦肩背,逐漸下降至腰骶部,再直擦脊柱及兩側豎脊肌部,以透熱為度;患者再改換仰卧位,擦其膝關節內外側及踝關節內外側。
4.搖法
患者取仰卧位,術者分別轉搖其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
5.扳法
患者先取側卧位,作腰部斜扳手法,左右各1次;再改換坐位,作腰椎旋轉扳法;最後改為仰卧位,作被動直腿高舉動作。
推薦閱讀:
※中醫對唇炎的解析
※《中醫三才醫學論》
※中醫氣功中的吐音法
※《中醫砭具質量標準》正式立項了!誠邀您加入
※中醫背部刮痧的方法 推薦2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