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怎麼補營養素?
孕期怎麼補營養素?
准媽媽是全家的重點保護對象。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充劑、保健品,成了親朋好友們表示關心的主要途徑之一。孕婦是否真需要這些額外的營養素呢?
記者問:很多人覺得懷孕期間,日常飲食攝入的營養趕不上胎兒發育的需求,於是會額外吃些保健品。有這樣的必要嗎?
楊祖菁答:從我的臨床工作來看,現代孕媽媽們缺營養的是少數,反倒是大部分人屬於「營養過剩」。這也導致如今巨大兒的發生率越來越高。
懷孕是女性處於某一生理階段的正常過程。在此期間,准媽媽的身體對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需求,確實會有所增加。並且因為烹飪方法不合理、食慾不佳、挑食、妊娠反應強烈等,一些准媽媽會出現較嚴重的營養物質攝入不足。
我們一般建議,若准媽媽身體健康,胎兒發育的各項檢查指標正常,以食補為佳。在此基礎上,可以遵醫囑,再吃一些孕婦營養補充劑或保健品。目前,醫學界比較認可的觀點是,葉酸、鐵劑、鈣製劑、複合維生素等是孕期保健的「必需品」。深海魚油、蛋白粉等屬於「奢侈品」,吃不吃都無妨。孕婦奶粉因熱量太高,喝的時候要謹慎。
記者問:您剛剛提到,有些保健品屬於「孕婦必需品」,是每個孕婦都要吃嗎?
楊祖菁答:總體來看,確實是每個孕婦都可以適量補充葉酸、鐵劑、鈣製劑、複合維生素。但其服用時間、劑量,有所差異。
比如,在懷孕前三個月,要開始補充葉酸,每天0.4—0.8毫克,吃到懷孕後第三個月。攝取足量葉酸,可以減少嬰兒發生先天缺陷的可能,降低神經管缺陷等畸形。有條件的可以繼續服用葉酸和複合維生素。
隨著孕期延長,母體對熱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都在增加。如鈣元素,孕早期每日需要800毫克,孕中晚期每日需要1200毫克。但中國人膳食結構有一個明顯的「短板」,即奶製品攝入較少,很多人不愛喝奶,再加上曬太陽少,體內缺乏能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都可能導致鈣儲備不足。
因此,懷孕後,應該鼓勵准媽媽每天喝兩杯牛奶,這基本能保證每天所需鈣質攝入量的一半。在懷孕最初的20周內,若沒有缺鈣癥狀,可以不用額外補鈣。如果經常小腿抽筋、關節疼痛、腰酸背疼,就要警惕是不是缺鈣了,除了牛奶外,每天應補充600毫克鈣劑。到了孕後期,基本上每個孕婦要補充1200毫克的鈣。平日里,還要鼓勵孕婦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水平。選擇鈣和維生素D的複合製劑,也有助於促進鈣吸收。
孕中後期要注重鐵元素的補充。因為母嬰都需要造血,而懷孕導致血容量增多,准媽媽可能會出現生理性貧血。若膳食中含鐵豐富的動物性食物不足,如不愛吃豬肝、動物血製品等,且檢查發現血色素低於105克/升,應每天補充60-100毫克左右的鐵劑。
如今市面上有不少孕婦專用的複合維生素,既保證了日常維生素的補充,又能提供足量鐵劑,有一些還含有少量鈣元素。孕早期時,每天吃一粒這樣的複合維生素即可。到了孕後期,則要加些鈣製劑。
記者問:現在吃深海魚油、孕婦奶粉、蛋白粉的人,不在少數。若飲食均衡,還大量吃,會有害處嗎?
楊祖菁答:深海魚油等從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製成的保健品,含有DHA等不飽和脂肪酸,對胎兒的神經發育有好處。但平時經常吃深海魚類的准媽媽,可以不用吃這類保健品。而且有的深海魚油含類雄激素作用的物質,攝入過多也是有害無益。
孕婦奶粉的含糖量和熱量非常高。如果孕媽媽挑食,嘔吐等早孕反應嚴重、進食量下降,懷著雙胞胎,或寶寶發育慢、個頭小,適量喝一些是好的。但飲食規律者,或已經有肥胖、血糖升高,再喝就容易造成熱量超標,增加生產巨大兒的幾率,還可能誘發妊娠期糖尿病。
蛋白粉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或乳清蛋白,純素食、不愛吃肉的孕媽媽可以每天吃一勺。但大豆蛋白攝入過多,可能會增加腎臟負擔。而且相對來說,更推薦孕媽媽增加乳清蛋白的攝入,多喝牛奶,多吃魚蝦等。
記者問:不少孕婦受便秘之苦。有的人會吃點膳食纖維。這樣好嗎?
楊祖菁答:多數孕婦有便秘問題,只是輕重有別。還是建議多吃蔬菜。如果長時間不排便,可以適當吃些膳食纖維,加速腸道廢物排出。但並不推薦。
記者問:現在,不少保健品都宣傳「取材天然」,如用人蔘、烏雞等提取精華。一些孕婦認為,這些保健品等同於食物,多吃無妨。事實如何呢?
楊祖菁答:給孕婦選擇保健品,首要原則是該產品屬於「孕婦專用」。以名貴中藥或有藥用價值的動植物為主要原料製成補品,如人蔘、鹿茸、靈芝等,大部分人都能吃,但其進補功效太強,反倒不適合孕婦。
記者問:若需要購買保健品,應掌握怎樣的原則呢?
楊祖菁答:最好諮詢醫生的意見。購買時,要了解自己的需要,看清成分標示和所含劑量。
推薦閱讀:
※女人是怎麼變壞的(說的很對)
※該怎麼用貔貅催財?
※子宮內膜薄怎麼辦?什麼藥物可以用?
※怎麼看女人面相牙齒
※被拉黑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