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廣播電視的播報魅力

重拾廣播電視的播報魅力摘要:新聞價值的取向決定著新聞傳播的走向。自網路媒體誕生以來,網路新聞在價值取向上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筆者認為,網路媒體新聞在價值取向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某些新聞價值判斷標準的內涵有所發展,價值取向的側重點有所改變,正    摘要:新聞價值的取向決定著新聞傳播的走向。自網路媒體誕生以來,網路新聞在價值取向上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筆者認為,網路媒體新聞在價值取向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某些新聞價值判斷標準的內涵有所發展,價值取向的側重點有所改變,正在形成新的價值判斷標準。  關鍵詞:網路媒體;新聞價值;思考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1)04-0201-01    從狹義上來說,「播」與「說」是當下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兩種基本傳達形式。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播新聞」方式相對傳統,就是借播音員之口傳達給聽眾的一種新聞播報方式,是播音員盡量清晰準確地傳達記者在新聞稿件中所要傳達的意圖,並通過播講者對稿件的再創作將新聞事件傳達給聽眾。而「說新聞」則有一種後來者居上的姿態,其親切隨意、拉家常的形式更能拉近播音員與聽眾的距離,這種獨有的親民優勢從誕生之初就迅速走紅,一直發展到今天,「說新聞」欄目儼然已覆蓋全國各級省市級電台、電視台,幾乎普及到了大多數的新聞節目,甚至有很多原先是「播」為主的新聞節目被「說」新聞所搶灘,所取代。代寫論文 http://www.lw54.com  然而,「說」真的可以取代「播」嗎?  記得小時候去外婆家,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外公外婆有習慣在每天清晨六點半準時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與報紙摘要》節目。當熟悉的片頭旋律響起,我就知道,該起床了。於是一邊下樓到天井洗臉刷牙,一邊聽里弄里街坊人家的收音機此起彼伏地傳出同一個聲音。那時候並沒有聽懂那些收音機里傳出的「國家大事」,但是那美好的聲音卻深深地留在了記憶深處,讓人十分依戀和嚮往,至今回味無窮。試想在那個年代裡聽到的不是「播」新聞,而是時下所盛行的「說」新聞,不知道我以及跟本人有相同記憶的人對於這類節目的印象還會不會如此深刻呢?  播音學界曾把新聞、通訊、評論的播音當作播音員的三大看家本領,誰能掌握好這三大本領,誰就理所當然稱得上最優秀的播音員。而播音的美,絕對不僅僅在於一字不錯地念完就大功告成了,語言的流暢只是表層的感受,播音的美感是在審美過程中產生的愉悅感,不僅指聲音形式,更含有思想感情,以及播音員所傳遞出的對於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正如哲學家丹納對於有聲語言藝術的深刻認識:「人的喜怒哀樂,一切騷擾不寧、起伏不定的情緒,連最微妙的波動,最隱蔽的心情,都能由聲音直接表達出來,而表達的有力、細緻、正確,都無與倫比。」[1]

代寫論文 http://www.lw54.com

  著名節目主持人趙忠祥曾參加東方衛視「2009華語主持高峰論壇」,當談到新聞節目主持人時,他毫不客氣地點名批評陳魯豫:「我非常不喜歡由魯豫開創的『說新聞』風格,這不是像我們這樣的大台應有的態度。新聞一定要用『播』的,莊重、嚴肅、可信,把新聞節目搞成茶館說書,那是非常不好的。」[2]。眾所周知,趙忠祥的代表作《動物世界》,無疑是對節目傳播藝術美與知識性融合的最佳詮釋。雖然不是新聞節目,但在播音技巧上是十分類似的,也很值得我們的學習。在有聲語言的技巧運用上,趙忠祥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在把握文字內韻、傾注個人情感的基礎上,十分講究語言的音樂美和節奏美;從吐字行腔方面陰柔低緩,擴展其細膩、流轉的美,從快中顯慢、動中求靜的張弛相間到氣韻連綿,形成一種迴環往複的美;從語氣的明暗虛實相承到抑揚頓挫的轉換,形成起伏跌宕的旋律美。所有這些靈活多變的語言表達技巧和畫面、音樂一起,共同營造了《動物世界》節目整體的意境美。《動物世界》是一部宣傳環境保護意識的電視專題片,它所展現的畫面多是表現各種野生動物生活的自然形態,正是因為有了耐人尋味的解說,才賦予這部片子深邃的意境和內涵。播音學專家張頌教授曾在《簡論播音藝術的欣賞層次》一文中指出:「讓播音語言內涵與聲音形式的變化進入有機融合的深處,使廣大聽眾、觀眾在有限的時間裡進入無限的空間,既獲得眾多的信息,又獲得情操的陶冶,只覺得信息是美的,信息顯示的大千世界也是美的,那聲音欣然走進敞開的心扉,息息相通,沒有滯礙。這是一種境界,是播音藝術的最高境界。」[3]把文藝創作中的「意境」引入播音主持創作,是播音學與美學的結合,這種結合,是一種化合、融合,而絕不是混合、綴合。畢業論文 http://www.lw54.com  藝術本相通。有一位知名畫家曾說:「如果把創作與基本功比作火與水,輕視基本功的人常以遠水不能救近火為理由,不想下苦功,可是為了救火,沒有充足的水源是斷然不濟的,急功近利最多只能解決一點燃眉之急。」張頌教授也曾說:「播音不同於日常說話,它有規範性、莊重性、鼓動性、時代感、分寸感、親切感的特點。」現在,有一些不曾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和基本功訓練的年輕的播音員,語言偏而塌,而恰恰是這些人對播音學傳統的理論不屑一顧,他們崇尚出新出奇,喜歡標新立異;認為自然的東西就是個性。殊不知,沒有播音理論基礎、沒有傳統播音藝術支持的創新只能走入怪圈,所謂的個性實質上就成了不規範。事實上,真正的傳統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固定的樣式,精神需要注入新的生命,才能充滿活力和得以延續,新聞播音如果不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脫離生活,只會將聽眾推遠。因此打好基本功,在堅實的基礎上革新與發展,對現時代的播音員主持人是十分必要的。  不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消息類新聞一直是保留書面語特徵較多並最長久的傳播語體,這種特殊的書面語體的口頭對應性實踐就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播報方式,在播音創作中,我們這樣界定「播報」這種語言樣態:「字正腔圓,呼吸無聲,感而不入,語尾不墜,語勢穩健,講究分寸,節奏明快,語流曉暢」(見張頌《關於新聞傳播的思考》)。這裡的「字正腔圓,呼吸無聲」強調的是保證消息傳播清晰所應具備的用氣發音的基本功;「感而不入,講究分寸」是新聞節目應遵循的客觀性,真實性特點對播報提出的要求;「語尾不墜,語勢穩健」是適應新聞傳播的「新鮮感」和「權威感」所必需的;而「節奏明快,語流曉暢」既反映了消息類新聞語體所固有的特徵,又是受眾對新聞播音聲音形式聽覺上的審美要求。形成以上消息類新聞播音的播報式的語言樣態,首先是播報的語言樣態源於消息文字稿的語體特點。消息類新聞寫作歷來結構嚴謹,布局緊湊,語言精練,以書面與風格為主,播報的聲音形式當然應與稿件風格相一致,其實國外的消息播報也同樣具有「吐字清晰,語勢穩健,節奏明快,語言規整」的特點。另外,無論從新聞信息傳播的角度,還是從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角度,播報的「準確,清晰,迅速」是傳播者也是受眾的共同要求,而「播報式」的語言樣態恰恰能較好地體現這種要求,此外其他各類信息,如股票行情、證券指數、商貿信息、文體信息等也大多採用播報的語言樣態,這也是因為「播報」這種語言樣態實際上符合簡潔明快的傳播特點。[4]

論文代寫 http://www.lw54.com

  在口語化播報方式盛行的今天,播音界泰斗張頌一直堅持自己的看法:「有聲語言幽眇難知,它是一項注重內心體驗與能動創造的工作,由新聞與傳播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學與藝術學,哲學與美學四大科學支撐,同時又有著學科獨立性。談就業中華文明寶庫,對語言的研究,古代有《聲類》《四聲韻略》等等,現代有《語音史》《音韻學》等,但語音篇章中還沒有一頁關於有聲語言表達效果的研究,因而這裡有一片廣闊的土地。我們要心無旁騖地研究,那是值得我們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業」。張頌始終強調:「新聞播音員不是一群沒有出息、一味照稿念的傳聲筒。」他說:「同樣一段話,我有多種表達感情的方式,仔細聽絕對能揣測出、感受到其中內涵。邢質斌他們全是在自己理解下,用敏銳的思維反應把握政策分寸,發出自己的聲音。沒有局限性,哪兒有創造?他們一直用聲音在一個局限的空間里翻跟頭,這就是創造。」[5]  「說新聞」固然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但播新聞也自有優勢,對於有些稿件來說,「播」就比「說」更合適,而在現階段新聞的播報方式上,是可以做到「說」「播」兼具的,有時可以以「播」為基礎地「說」,也就是說,「播新聞」與「說新聞」可以共存共榮的。「說新聞」的主持人在平時更應該加強學習,打好堅實的播音基礎,再根據題材的需要作相應的改進,才可以將新聞節目做得更好。

畢業論文 http://www.lw54.com

  注釋:  [1]引自丹納《藝術哲學》30頁中國  [2]《上海青年報》2009年6月10日  [3]引自張頌《論播音藝術》87頁  [4]張曉克.《今傳媒》2008年06期  [5]《張頌——種德者必養其心》.《光明日報》2007年6月20日
推薦閱讀:

1994年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大事記
你最好放棄中國電視
揭露廣播電視藥品、保健品廣告虛假宣傳系列騙局(十四):食品如何變「神葯」? 揭電視養生節目忽悠術
【原創】OTT不是電視台的解藥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全集兩集的有那些?

TAG:電視 | 廣播電視 | 魅力 | 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