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中醫牌子卻走西醫路子

打中醫牌子卻走西醫路子(中西醫結合調查·上)

王君平 巨鋒

《 人民日報 》( 2011年05月05日 19 版)

  1 西醫不搞中醫了,中醫也不搞西醫了,中西醫結合成為多餘的「第六指」

  4月30日,國醫大師朱良春在江蘇南通收了他的入門弟子方邦江。方邦江是上海龍華醫院急診科的主任。原本學習中醫的他,後來改學西醫,一直讀到博士後,並成為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的委員。方邦江說,中醫是上大學時學的,接受的是院校教育,這次是想補上拜師學中醫這一課。

  方邦江的經歷,是中西醫結合的一個典型案例。

  「中西醫結合」概念始於1956年。當年,毛澤東提出:「把中醫中藥的知識和西醫西藥的知識結合起來,創造中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自此,我國醫學界出現了中西醫結合的潮流。朱良春是當時江蘇省「西學中(西醫學中醫)」的授課老師,每個省有70—80人的西醫離職參加兩年一期的中醫學習班。

  回憶當時情景,朱良春感嘆,「西學中」是不可想像的。20世紀以來,只有中醫學習西醫的,而沒有西醫學習中醫的。由於政府對歧視中醫、限制中醫的錯誤做法進行了糾正,中醫才走進了西醫獨佔的醫院,使其成為「綜合醫院」,同時全國成立多所中醫醫院,這為開展中西醫結合奠定了基礎。

  在診治同一位病人的過程中,中西醫共同診斷、共同治療,這是中西醫結合的最初形式。朱良春說,毛澤東關於西醫學習中醫、整理與發掘中醫的號召,變成了千萬人參加的社會實踐,越來越多的中醫走進了西醫醫院大門,促進了中西醫團結合作。

  1980年,衛生部召開全國中醫與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首次明確:「中西醫結合開始作為與中醫、西醫並列的一支力量。」對此,國醫大師吳咸中院士感到前所未有的擔憂。他說,實際上,西醫不搞中醫了,中醫也不搞西醫了,中西醫結合成為多餘的「第六指」。

  半個世紀以來,中醫和西醫在競爭的過程中,遭遇了一場「淘汰賽」。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院長陳凱先院士說,中西醫結合的出發點本是「西學中」,即用西方現代醫學的方法整理、挖掘中醫藥學這個寶庫,然而,半個世紀後,西醫反客為主,其強勢已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執業(助理)醫師241萬人。其中,中醫醫生約28萬人,中西醫結合醫生只有7萬人。

  

  2 「西學中」學到最後,還是偏向西醫;「中學西」學到最後,連中醫都不信了

  吳咸中被譽為「中西醫結合的擎旗人」。他曾經說,如果不是中西醫結合,他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大夫。他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在治療腹部疾病方面聞名海內外。讓吳咸中露臉的靈丹妙藥是《傷寒論》中的通里攻下法,通里攻下就是調整腸道蠕動,促進排泄。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中國在世界領先的五項醫藥學項目,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等五項醫學項目並列其中。

  中醫、西醫屬於不同的學術體系。像吳咸中這樣將中醫西醫有機結合、融會貫通的人,可謂鳳毛麟角。中西醫在實際結合的過程中,不是中醫、西醫兩層皮,而是一邊倒,「西學中」的學到最後,還是偏向西醫;「中學西」的學到最後,連中醫都不信了,甚至棄中學西。有人說,中西醫結合,名為發揚中醫,實則消滅中醫。中西醫結合一點,中醫消滅一點;中西醫完全結合,中醫完全消滅。這話雖然偏激,但不無道理。

  朱良春說,中醫和西醫可以互相了解,互相配合,甚至在將來創造出一個「結合醫學」的體系,但決不能急功近利,更不應該從西醫的標準出發,肢解、改造中醫。如果中醫被肢解、被改造了,中醫不存在了,那中西醫結合也就沒有依託了,就會自然消失。在西醫處於絕對主導地位的情況下,中醫在中西醫結合的名義下日漸式微,容易完全西化。

  在一次晉陞主任醫師的答辯會上,國醫大師顏德馨問一名中醫師:「中醫八綱是什麼?」對方竟然答不出來。顏老說,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是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之一。不少中醫要靠化驗單、聽診器看病,不是切脈和看舌苔,中醫西化越來越嚴重。

  「用一點中醫,用一點西醫,就是中西醫結合嗎?」陳凱先院士說,好多人片面地認為,中西醫結合就是中醫加西醫、中藥加西藥,這只是一點皮毛。

  浙江省康萊特集團董事長李大鵬院士說,中醫需要說「現代話」。中醫的說理始終停留在古代哲學層面上,從時代性來看存在著缺陷,中醫為了適應現代社會需求,也就自然地借用西醫理論來彌補自己說理上的不足。久而久之,西醫的思維便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中醫臨床,中醫思維便被逐漸淡化。

  

  3 中醫醫院普遍存在「三低」,即中醫治療率低、危急重症就診率低、中草藥使用量低

  江西崇仁中醫院曾經爆出創收黑幕:有一名外地的車禍病人,入院24小時內竟被做了10次CT,因為醫生有提成。醫院把業務收入分解到各科室,醫生工資實行「不保底、不封頂」。中醫藥本來屬於「簡、便、驗、廉」,沒有辦法創收,但醫院給醫生下達任務,完不成就扣錢。

  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全國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監測的結果顯示,我國中醫醫院普遍存在「三低」現象,即中醫治療率低、危急重症就診率低、中草藥使用量低。目前,全國有3000多所中醫院,沒有一家是真正傳統的中醫院,多數是中西醫結合醫院。有的醫院名為中醫院,卻沒有幾名中醫醫生;有的中醫醫生,一年多時間沒開過一次中醫處方;有的中醫院住院病房,根本聞不到中藥味。

  由於中藥經濟效益差,不如西醫西藥和儀器化驗收費多,因此,有的中醫院甚至放棄了中醫中藥,大量引進西醫醫療器械,實際上是「打中醫的牌子,走著西醫的路子」。

  把中醫院西化歸結為「中西醫結合」,可能有點簡單化了。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科協主席李蘭娟院士認為,中醫院引進現代設備、提高診斷及搶救等綜合服務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手段現代化不等於就是「西化」,關鍵是要看內涵,中醫藥人員的思維模式不能西化,要根據病人情況和中醫優勢,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做到中西醫結合。

  朱良春曾患有急性胰腺炎,動手術治療一周,生命垂危。他對醫生說:「我要吃中藥。」通過中藥灌腸的方法,他轉危為安。國醫大師何任在50多歲時被查出患有多種腫瘤,吃了近40年的中藥。何老說,他目前身體很健康。與認定中醫能救命的國醫大師相比,年輕中醫往往對自己的中醫水平信心不足,覺得還是用西醫方法來得更快,而把中醫技術扔在一邊,走上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醫院的根基是「中」,但現在都往「西」那邊跑,搞中西醫結合,其實是個收費機制問題。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全國102所中醫醫院調查發現,現行國家公布的97項中醫醫療項目價格,在計算出成本的54個項目中,有40項處於虧本狀態,虧損項目近3/4。我國各級醫院現行的收費標準中,共含有3966項服務項目,而中醫僅佔2.45%。中醫不僅價格低,而且收費項目也少。如中醫骨折複位收費標準只有1項,僅為80元,而西醫創傷骨折手術收費有數十項,標準按不同類型醫院從245元到1186元不等。在骨科,西醫的收費標準多達210多項,細到一個小手指的肌腱手術,而中醫卻只有骨折和脫位兩項。

  李蘭娟表示,由於收入太低,相當多的中醫院不得不放棄中醫特色和優勢,大量開展收費較高的現代醫學檢查、治療和手術,以補償中醫服務的虧損,這就不難理解中醫院為何變身中西醫結合醫院了。


推薦閱讀:

選擇困難症:中、西醫治療「血小板減少」各有優劣,該咋選擇?
治多囊卵巢去哪裡 多囊卵巢的中西醫療法
中西醫綜合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症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經濟學
【醫史雜談】中醫和西醫的第一次會師

TAG:中醫 | 西醫 | 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