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帝的舉動證明:明朝更加開放,遠非清朝能比-今日頭條
相信很多人應該知道清朝乾隆年間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過與清王朝最高當局談判,開拓中國市場。而此時的清朝正處於康乾盛世的末期,由於乾隆晚年昏庸,這個時候的清朝已走下坡路,不僅時有叛亂,還經常會發生饑荒。
而馬戛爾尼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搜集中國的情報,而這些情報給了後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但是這個時候的乾隆還處於天朝上國的幻想中,不肯開放市場,接受新事物,還是很一味閉關鎖國。導致了清朝錯過了最好的追趕世界的機會。
為了能夠與東方大國中國通商,英國使團精心準備了禮品,使團乘坐的船隻和攜帶的大批禮物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特意製造的。這艘「獅子號」炮艦,裝有64門大炮,是當時英國第一流的軍艦。使團攜帶的禮物除一部分是投中國皇帝之所好外,更多的是為了顯示英國的科學技術和國力。
英國人還想把他們最新的發明介紹給中國,如蒸氣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並猜想準會讓好學的中國人感到驚奇而高興的(這個時候的英國人還把皇帝當作是明朝人)。英王還特意贈送了當時英國規模最大並裝備有110門大口徑火炮的「君主號」戰艦模型。他們只是想暗示64門火炮的「獅子」號在英國強大的海軍艦隊是微不足道的,英國海軍很強大,以引起清朝的注意。
英國人在禮單中還專門提及了「榴彈炮、迫擊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他們想,這些東西可能會引起中國軍官們的興趣,但後來讓英國人大失所望的是,清朝的文臣武將絕大多數都是文人出身,他們對此不感興趣。在他們看來,這些洋人的東西,不過是些無用的奇技淫巧罷了。
在八國聯軍洗劫圓明園的時候,還發現了馬戛爾尼使團送來的武器,還完好無損,只是從來沒用過,可見清朝自大到什麼程度。
但是在100多年前,明末清初的是時候,在南明的最後幾十年中,南明政權曾希望藉助於天主教的力量,弘光帝就曾派人去澳門搬兵求援,而永曆帝作為南明政權最後一個即帝位的人也曾如此。
1646年,澳門葡萄牙當局發兵300人、攜大炮數門前來助戰,一時使南明收復了不少失地。為了感謝傳教士,1648年永曆帝家族皆入天主教,同時宮中受洗的還有嬪妃50人,大員40人,太監無數。其嫡母王太后、妻子王皇后、太子慈炫都進行過洗禮,但永曆帝本人則並未受洗。
1648年10月再度危機,永曆帝再次派人赴澳門求援,澳門的葡萄牙當局僅以火槍百枝相助,顯得微不足道。於是,王太后又決定派使臣陳安德與傳教士卜彌格直接赴羅馬向教宗求援。她在致羅馬教宗的書信中誠懇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國中興太平」,並希望教廷「多送耶穌會士來」中國「廣傳聖教」。此書信歷時兩年之久方才抵達。而當卜彌格攜教宗復書返回抵交趾(安南)時,已經是1658年8月,南明政權已經瀕於瓦解,教宗的回信最終亦未能送到永曆帝之手。
這是多麼鮮明的對比,永曆帝並不是什麼英主,顧誠曾經評價永曆帝:「朱由榔遇事毫無主見,用人又不當,實在承擔不起中興重任。但是永曆帝全繼承了明朝的基因,能夠接受外來事物,當然外來事物要比明朝本國的先進。
相反,乾隆皇帝是大家公認的英明神武的皇帝,被譽為千古一帝,但是對待外國使團是多麼的傲慢,根本就去了解和學習,導致了清朝末年的被壓迫被侵略的屈辱歷史。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感覺唐朝及以前政府很有錢,但是宋朝、明朝、清朝政府卻很窮,幹什麼都國庫空虛,連仗都打不起?
※如果給明代的首輔們排個名,大家會怎麼排?
※我穿越明朝了,可以在北京買房嗎?
※給明朝致命一槍的,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吳三桂,而是這個亂臣賊子
※大明朝歷代帝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