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的?

QA&

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的?

知乎網友回答:

@徐是愚

飽腹而卧,昏聵而起,

不食早餐,先翻手機。

晨練三圈,興趣倒高,一無計劃,二無備表。強打精神,懨懨出門。肚中無書默誦,唯有瞌睡一程。逢師長則都好都好,逢同儕則心高氣傲。見資料眉開眼笑,收起來轉眼忘了。盲目從眾不深究,動輒大呼續一秒。能言善辯是本領,以貌取人有說道。該省不省,名牌氣質甚高。能拖則拖,且待心血來潮。經濟心理學,世間萬物皆可套。此文讀完了,從今爾等不足較。嫉賢妒能,剛愎自用,睚眥必報,寵辱皆驚。你我皆狗,你是真狗,我系英雄自嘲。人人獨特,窮人獨特,富人特別獨特。一日碌碌,悲喜交縛。好書一本,明日再讀。今日無寸進而坦然大睡,竟無絲毫「愧對父母養育」之心,我都替你們著急。你道自己是個鶴兒立雞群,卻不曉自己是知識青年病。@卓揚

英語里有個很難翻譯的詞叫maintenance,大致意思是維護,維修,讓人或事物維持在既定的狀態。

我開始工作後才漸漸發覺,原來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maintenance上:一日三餐,八小時上班,八小時睡眠,交水電費,去超市採購食物,把衣服送去乾洗……不知不覺,下班時間就沒有了;再不知不覺,雙休日就也沒有了。而這僅僅是物質生活的維持成本。

剩下的時間裡,老朋友們也許一個月能見上一兩次,新朋友兩個月能結識一個就已經非常不錯。平時關注一下社交網路,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並且加以回復,是我們大多數人維持社交的方式。這是維持社會關係的成本。

而精神生活也像背單詞一樣,積累過的東西如果不溫習,很快也會消退。一個月總要看一部電影吧?能看下來一本書嗎?但問題在於,知識輸出也會要佔用一部分時間,尤其是對於從事創造性職業的人來說。要維持精神生活的水平,也需要相當的精力。

隨著年紀的增長,需要我們maintain的事物會越來越多:事業、伴侶、孩子、父母……至於題主想要的「不斷進步」,是排在所有這些maintenance後面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終將變得平庸。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無需去maintain什麼,因為有父母撐起了保護傘,所以他/她得以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放在學習新鮮事物上。而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外有公事內有家務,要抽時間學習一門新的技能而不是維持生活,會被認為是不負責任。

對這個現實,可以有兩種看法:一為接受,隨著成長承擔起維持生活的擔子,把我們的青春雄心傳承給下一代;二為拚命,一邊維持基本生活,一邊擠出娛樂休閑的時間來學習。

這就是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傑出成功的人是絕少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維持現今的人生就已十分吃力。要犧牲喘息的時間去拼搏,不能說是高尚,只能說是有付出才有回報吧。@寺主人

因為我們不停在對自己說著3個謎之邏輯的句式:

1. 等到...我就...等到我有空了我就好好學英語。等到我畢業了我就學職業技能。等到我退休了我就開始學鋼琴。...

2. 如果我有...我就...如果我有錢了我就去週遊世界。如果我有程序員了我就可以找到投資了。如果我有投資了我就可以開工了。...

3. 要不是...我就...要不是因為我英語差我就能上哈佛。要不是因為我長得丑我就能拿到好職位。要不是因為我窮我就有漂亮女朋友。...@成簡潔

缺乏內驅力。

小時候,有家長追著練琴,有老師看著寫作業。成年後,為終於逃離了大人的監護而歡呼雀躍,卻未曾料到巨大的空虛接踵而至。我是誰,我喜歡做什麼,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這些問題困擾過或正在困擾著無數的年輕人(甚至困擾著一部分中年人、老年人)。而這些問題本該在年幼時就被父母激發、引導。不見得一下子就找到答案,但至少可以發現孩子的優劣勢並明確未來的方向。

在父母施教這個問題上,一部分不負責任的父母做了甩手掌柜,大部分「平庸」的父母以生存、穩定為終極目標,極少數父母以孩子本身的生長需求(生理+心理)為導向。(當然,這其中有社會大環境、經濟不富裕等原因影響,在此不作追究。)只有那些從小被父母尊重、平等對待的小孩,才有機會發現自己真正的愛好、特長,並被允許沉浸其中。不為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只為享受那份愉悅和飽滿的成就感。這被保護和鼓勵的成就感,便是「內驅力」的源頭,是抗衡世俗評價標準的武器,是自身不斷充實、成長的保證。然而這些東西往往被大眾粗暴地貼上「無用」的標籤,束之高閣後再難見光。

缺乏內驅力的成年人,無異於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除了歸入「平庸」,別無他途。這是我們早在幼年就被迫放棄的財富。而那些在「無用」路上一往直前的孩子們在長大後往往大放異彩,讓人刮目。@惡膜的奶爸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陶傑 《殺鵪鶉的少女》

你要我說,那就是首先缺乏長久規劃的意識,總是要等到事情臨近才不得不做選擇,其次就是當事情迫近時,做選擇的能力又太過糟糕。從前的選擇,影響力如同水面的波紋一樣連綿不絕,持續的毀滅著你現在的生活。

包括這問題下的很多回答,試圖用人各有志,自我認同,接受自己,平淡寧靜來述說美好生活,其實都是在掩蓋自身規劃的缺失導致當年的糟糕選擇罷了。

人各有志,社會因千姿百態而精彩,這些都是對的,但不上進就是不上進,沒出息就是沒出息,這些也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連理想雖不同,但客觀上就是存在高低這點常識都要否定,這等於是否定掉了人類整個種族自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革命以來的整體積極追求和巨大改進。

這也是我經過自身的經歷反思和觀察思考,從個人的經驗出發,給出的答案,竊以為最貼切題中的一步一步的走向平庸。

願諸君都能找到心之嚮往,願諸君都能擁有精彩人生。

(上述回答來源知乎,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孜孜不倦地穿梭在知乎、豆瓣、果殼等各大知識社區的互聯網重度用戶,為您精選每日熱點問答與知識,最新最熱最精華,足不出戶就可以讓您觀一隅而窺全豹,讀一冊而品萬端。


推薦閱讀:

TAG:平庸 | 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的?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