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學】吳林教授:長QT綜合征的識別和處理

來源:365心血管網

專家簡介

吳林,男,主任醫師,研究員,擅長各種心律失常及複雜心血管病的診斷與治療。1999-2002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心內科做博士後工作。2002-2011年美國加州心血管病治療研究所任研究員和資深研究員。通過了美國醫師資格的三級考試,獲得ECFMG認證及加州醫師助理資質。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參與編寫專業學術著作9部。在國際著名心血管病期刊上發表SCI英文論文20篇,受邀在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院、心臟節律協會等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學術報告超過30次,獲得美國專利一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兩項。現為美國心臟協會、心臟節律協會會員。

一定義:

長QT綜合征(longQTsyndromes,LQTS)是由於心肌復極時間延長引起的一種心電學異常症候群。體表心電圖表現為QT間期延長,T波和(或)U波異常,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暈厥或猝死為特徵的臨床綜合征。

二病因:主要分為獲得性及遺傳性。

(一)獲得性LQTS的病因:

1.藥物性長QT綜合征:最常見的是可影響復極電流(如IKr)的藥物。

(1)抗心律失常藥物:Ia類(奎尼丁,普魯卡因胺,丙吡胺)和III類(索他洛爾,伊布利特,多非利特)。

(2)非心臟科用藥:抗生素:主要有大環內酯類(紅霉素)和喹諾酮類(格雷沙星,莫西沙星);胃腸動力葯(西沙比利);抗過敏葯(特非那定);三環類抗抑鬱葯(黛力新),抗精神病葯(酚噻嗪,氟哌啶醇,齊拉西酮),抗真菌葯(酮康唑,伊曲康唑);及其它,如托特羅定,噴他脒,金剛烷胺,氯喹,阿司咪唑,丙丁酚,酮色林,罌粟鹼,蒽環類化療葯,三氧化二砷等。

2.電解質失調:低鉀血症,低鎂血症,低鈣血症。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3.毒素:可卡因,有機磷化合物,殺蟲藥。

4.嚴重心動過緩:病竇,高度AVB,甲狀腺功能低下,低體溫。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5.其它:腦血管意外,心肌缺血,自主神經系統疾病,HIV感染。

(二)遺傳性長QT綜合征

遺傳性LQTS是一組單基因遺傳性疾病,80%為顯性遺傳(Romano-Ward綜合征),20%為隱性遺傳(Jerwell和Lange-Nielsen綜合征)。因其基因突變型與臨床表型一致性較好,臨床中對LQTS的分型主要根據基因型進行。目前已明確有13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LQTS,稱為LQT1~13;2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LQTS,分別命名為JLN1和JLN2。

臨床最常見的LQT是1、2、和3型,佔90%以上。國內LQTS研究的數據表明,中國的LQTS患者在3個主要亞型中2型最多。致病相關離子流分別是緩慢激活的延遲整流鉀電流(IKs,LQT1)和快速激活的延遲整流鉀電流(IKr,LQT2)功能的降低,及晚鈉電流增大(lateINa,LQT3)引起的,詳見表1。

表1長QT綜合征的分型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三臨床及診斷標準:

LQTS患者的臨床病程變化不一。患者可在嬰兒時期,母體子宮內,童年或成年時期發生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也可終生無癥狀。LQTS最常見的癥狀為反覆暈厥、抽搐和猝死。50%患者至少出現一次LQTS引起的心臟事件。暈厥是最常見的癥狀,大多發生在30歲之前。因為LQT1、LQT2和LQT3在臨床中佔有較高的比例,這三型的誘發因素,心電圖特點,危險因素分層以及治療的研究較為系統。

(一)誘發因素

主要的三種LQTS亞型發生惡性心律失常的誘因不同,LQT1心律失常多發生在情緒激動、運動、游泳或其它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時。游泳是相對特異性的LQT1心律失常觸發因素,有溺水個人史或家族史,加上QT間期延長,應考慮為LQT1。LQT2心律失常多與聽覺刺激有關,如電話鈴、鬧鐘聲。高達15%的LQT2可在休息或睡眠時發生心律失常,與LQT3有重疊表型。LQT3心律失常多發生在休息或睡眠中,發生率較低,但致死性高。

(二)心電圖表現

心電圖改變多種多樣。QT間期延長雖然是LQTS的特徵性改變,但並不總是顯現。實際上,在休息狀態下有10%(LQT3)到37%(LQT1)基因型陽性的患者的QT間期在正常範圍。心室復極不僅表現為時間延長,還經常有異常圖形改變。部分異常形態學改變顯示有基因特異的傾向。肉眼可見的T波電交替可能是LQTS最具特色的心電圖改變,同時也是高度心電不穩定的標誌。

1.T波和U波

LQTS的T波可呈多種形態,如低平、高尖、雙相、切跡、上升支平滑延長、T波和U波融合或重疊等複雜形態。LQT1患者T波呈單峰狀,非對成性高聳,基底部寬大,也可有延遲出現形態正常的T波;LQT2患者多個導聯T波呈雙峰,電壓偏低,常出現U波;LQT3患者ST段相對較長,T波延遲出現,T波尖銳/雙向,非對稱,振幅高,基底部較窄。

2.QT間期

QT間期代表心室的除極和復極全過程。LQTS患者心電圖QT間期變異較大,部分患者QT間期正常,健康人群中存在極少數QT間期延長者。QT間期的測量是從QRS波群起點至T波終點,取QT間期最長的導聯中3~5個測量值的平均值,通常選II或V5導聯。因為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長QT間期沒有相關診斷標準,因此動態心電圖不作為LQTS的診斷評估標準。由於QT間期受心率影響較大,故TQ間期延長定義取心率校正後的指標,稱為校正QT間期(QTc),目前最常用的校正公式是Bazett公式(QTc=QT/),需注意這個公式會高估心動過速對QT間期的影響,低估心動過緩對QT間期的影響。目前認為:女性QTc>480ms,男性QTc>470ms,定義為QT間期延長。當QTc>500ms時為顯著延長。U波是一種常見的心電圖現象,它可干擾QTc的測量。U波明顯與前面T波隔開時,測量QT間期時需排除在外。如果T波與U波有重疊,QT離散度將增加80~200毫秒,將導致錯誤的診斷。避免U波誇大,許多專家建議T波結束是T波降支斜坡切線與基線的交叉點。此外,QT間期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心電圖儀器、電解質、交感迷走神經張力、晝夜變化等,其差異最大可達到75~100ms。因此,即便經心率校正後的QT間期已得到臨床廣泛應用,在分析藥物對QT間期影響時仍未能十分精確。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圖例:三種類型長QT綜合征典型心電圖表現(上圖)及LQT2患者合併的尖端扭轉性室速(下圖)。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診斷:

診斷標準包括QTc延長、暈厥發作和LQTS家族史等,目前認為具備以下1種或多種情況即可確診:

1.無QT延長的繼發原因、Schwartz風險評分≥3.5分,評分標準詳見表2

2.存在至少一個基因一上的明確致病突變

3.無QT延長的繼發原因,12導聯ECG上QTc≥500ms

以下情況可以診斷:有不明原因暈厥、無延長QT間期的繼發原因、無致病突變、12導聯ECG檢測QTc在480至499ms之前。

表2LQTS診斷標準Schwartz評分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暈厥與尖端扭轉型室速只選一項進行評分

**同一家族成員滿足兩項標準時,不累積計分

四治療原則及方法:

根據臨床表型的特點和危險分層,LQTS患者需要進行個體化治療。無論是先天性的還是獲得性的LQTS患者都必須停止服用一切有延長QT間期作用的藥物,以上已列出常用的具有延長QT間期副作用的藥物,詳情可訪問www.qtdrugs.org。

(一)急診治療

LQTS患者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尖端扭轉型室速,這是其造成相關心臟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應立即電復律。靜脈補鉀(氯化鉀)、補鎂(硫酸鎂)可抑制觸發激動。無論患者血清鎂水平如何,都應立即靜脈給予硫酸鎂,首選靜推硫酸鎂2g,無效時再給2g硫酸鎂。但大劑量硫酸鎂可能發生中毒反應,膝反射喪失是鎂中毒的信號,隨著血鎂濃度的升高,可發生低血壓、昏睡、甚至心臟驟停。不過,在建議劑量下上述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補鎂同時應補充足夠的鉀,使血鉀水平達到4.5mmol/L~5.0mmol/L。應用提高心率的藥物(如異丙腎上腺素)適當增快心率可減少尖端扭轉型室速發作,具體用法為異丙腎上腺素1~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快速滴入,有效後予以2~10ug/min維持,使心室率維持在70~100bpm。

(二)長期治療

1.應盡量減少誘發和可逆因素:低血鉀可誘發LQTS相關心臟事件,因此防治低血鉀十分重要。對於LQT1型患者應該避免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如競技運動)和情緒波動。而對於LQT2型患者則應避免猝發的鈴聲刺激(如電話、鬧鐘)特別是在睡覺時。

2.藥物治療:LQT1、LQT2及大多數基因型陰性LQTS患者,β受體阻滯劑應作為一線治療,應用至患者可耐受的較大劑量。已證實β受體阻滯劑能夠減少猝死發生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及減輕LQTS患者癥狀。絕大多數LQTS患者在確診後進行b受體滯劑治療時,應首選普萘洛爾,對於不能耐受或不能堅持每日多次服藥者,可以考慮長效製劑,如納多洛爾、美托洛爾緩釋片、卡維地洛、阿爾馬爾等,值得注意的是應避免使用美托洛爾普通片劑。目前尚無研究證實最佳的使用劑量,有專家建議考慮年齡和體重後的最大耐受劑量,見表3。同時應注意要逐漸加量和避免β-阻滯劑的突然停用。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表3.不同β受體阻滯劑治療LQTS的劑量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365醫學網 轉載請註明

註:*根據160mg普萘洛爾與10mg比索洛爾、100mg美托洛爾、80mg納多洛爾劑量相當換算而成

3.心臟起搏治療:LQTS患者許多自發性心律失常是心搏暫停引起的,預防心率過慢,特別在使用較大劑量β-受體阻斷劑時可能加重心動過緩。起搏治療一般不作為單一治療,需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應用。起搏治療包括使用臨時心臟起搏和永久起搏,三種起搏方式(AAI、VVI、DDD)均有效。

4.左心交感神經切除術(LCSD):外科方法切除包括左側下半部星狀神經節和T2、T3和T4水平左側交感神經干。有研究顯示LQTS患者LCSD後,心臟事件顯著減少。

5.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適用於充分劑量的β-阻滯劑(普萘洛爾達到3mg/kg/d)和LCSD治療後仍有暈厥發作。對於藥物不耐受或無效和心臟驟停後存活的患者應用ICD作為二級預防治療。對於確實面臨較高風險的患者,仍應考慮使用ICD,特別是對有β-阻滯劑禁忌症的患者。決定是否進行ICD植入前,必須考慮如下因素:(1)猝死風險;(2)ICD植入的短期及遠期風險;(3)患者主觀選擇。醫師必須與患者討論ICD植入的利弊,患者對治療的抉擇至關重要。對ICD治療後患者,要有周密的程序設計(特別要預防不適當放電),且通常要求僅室顫時放電,並將心率臨界值設定為>220-240bpm。

洛陽心臟網
推薦閱讀:

商場里的監控攝像頭可能被黑嗎?
王健林如何評價新樂視?
怎麼樣寫文藝但不矯情的句子?
有什麼性價比低,不好用買過的護膚品?
4魅方 解救女人更年期綜合症

TAG:教授 | 綜合 | 處理 | 律學 | 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