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才子 對苑奇葩
龍陽才子 對苑奇葩
——淺議易順鼎其人其聯
撰文/鍾勝天
易順鼎(1858-1920),字實甫,自號眉伽,晚號哭庵,龍陽(今湖南漢壽縣)人,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兩江總督張之洞聘為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後,他和康有為、梁啟超一道上書朝庭,反對與日本議和,力爭變法圖強。為保家衛國,他還曾兩去台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後,曾在廣西、雲南、廣東等地任道台。此後,他似乎看破紅塵,心灰意冷,終日窩居京城,縱情於歌樓妓館,直到病逝。
易順鼎幼有神童之目,長有才子之稱。年幼時因天生聰慧,頗得湘中名士王闓運的點撥與厚愛,就曾與曾國藩之孫曾廣鈞並稱「兩仙童」;長大後又因才氣過人,不僅是當年聞名江南的寒廬七子之一,而且還在詩聯創作方面頗有影響,與湖北樊增祥齊名,享有「北樊南易」之盛譽。
易順鼎的對聯雖然存世不是很多,然而,其撰聯藝術卻別具一格,堪稱楹聯大家,對苑奇才。今年是易順鼎逝世95周年,為紀念家鄉的這位近代文化名人,筆者特精選其數副妙聯如後,讓我們透過這些聯作,了解和揭示易順鼎非凡的人生,分享其聯作之玄妙與精彩。
易府神童 妙聯驚人
鶴鳴——犬吠——猿啼——風舞——龍翔
據傳,易順鼎五歲生日那天,其父晚清儒將易佩紳便出「鶴鳴」二字逗小壽星對句,此時剛好有條小狗路過,小小孩童見此隨口便對:「犬吠」;其父暗暗叫好,又問:可用什麼來對「犬吠」?小傢伙稍一思忖答曰:「猿啼」;其父見兒子如此聰明,又鼓勵其再對「猿啼」,易順鼎又對「鳳舞」;隨後,易又自對「龍翔」。兒子童音剛落,父親情不自禁,擊節叫好。當時學「一字對」才三個月、學「二字對」僅兩個月的小小孩童就能對得如此工整、大氣,全家人怎不驚喜萬分,連在一旁觀陣的人們也都讚不絕口。從此,對句神童易順鼎的故事便在十里八鄉傳開了。
巧思頻現奇聯驚艷
隨著年齡的增長,易順鼎的聯藝水平也得到了飛速提升。由於其腦瓜格外靈活,因而每每題聯,總是巧思頻現,奇聯制勝。據傳,某日易順鼎與好友樊增祥以「女」、「花」為題斗集句,曾得三副佳聯而成美談。其中:第一副是「神女生涯原是夢;落花時節又逢君」。此聯上聯為李商隱句,下聯為杜甫句。第二副是「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傾國兩相歡」。此聯上聯為李商隱句,下聯為李白句。第三副是「商女不知亡國恨;落花猶似墜樓人」。此聯的上、下聯均為杜牧句。賞讀如此精湛之集句聯,誰還能不為「北樊南易」超凡的才氣而喝彩呢!我們不妨再欣賞易順鼎獨自完成的下述聯作,因為從這些聯作中我們同樣可以領略到易順鼎非凡的撰聯造詣與巧思。
唯楚有材,大廈於今要梁棟
因樹為屋,故鄉無此好湖山
這是易順鼎為湖北鸚鵡洲湖南木商會館題寫的一副集句聯。此聯雖為集句,卻也切時切地,且自然順暢,難怪當時就曾被文壇高人稱之為絕無僅有之作。
卅六里雪浪飛來,淘盡千古英雄,尚遺鴉陣神兵,留傳部曲
廿八將雲台在否?幸有五溪祠廟,得與羊裘釣叟,共占江山
這是易順鼎題寫的一副青浪灘馬援廟聯。此聯起句氣勢磅礴,結句擲地有聲,全聯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對伏坡將軍的無比敬仰之情。就連我國近代著名聯家吳恭亨也曾在對聯專著《對聯話》中對此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父翰林,夫翰林,子為南齋翰林。芝誥一條冰,喜高年紗縵傳經,師範莫如女師範
蜀提學,湘提學,兒又西江提學。梅花滿嶺雪,合兩代筍班介壽,門生更有小門生
這是清末文學家吳子修之德配花夫人的一副七旬壽聯,相傳亦出自易順鼎之手。此聯在其聯腳的平仄安排上遵循的是朱氏撰聯規則,從撰聯的修辭手法看,聯首三個分句採用不等量排比自對形式,尤其工巧出彩。本為夫人祝壽,卻拉其父、其夫、其子作陪,既顯夫人之德,又賀夫人之福。如此巧思佳構,自然驚艷八方。
同仇敵愾 豪聯驚天
易順鼎儘管生平少有奇蹟存世,但愛國之心獨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初,他即上書朝廷:「不患不出於戰,而患一戰之後終歸於和;不患終歸於和,而患失戰與和之本。」並提出10項主張,且自請上陣殺敵。最終他兩次捨身渡海,赴台抗日。在此期間,也曾有聯作為這些史事留下了永恆的記憶。
金擲民膏兩萬萬
珠含天淚一雙雙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易順鼎極力主戰,雖正值母喪,仍請求上前線殺敵。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加之執掌大權的慈禧太后竭力主和,次年中國戰敗,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本所謂軍費二萬萬兩白銀。易順鼎進京上書朝廷,強烈要求「罷和議,籌戰事」,未被採納。對此,朝野上下怨憤四起,連光緒帝後孝欽也對慈禧肆意拋擲民脂民膏強烈不滿,她出上聯「金擲民膏兩萬萬」求對。哪知宮廷內外竟無人能對,也許是畏懼慈禧淫威,不敢貿然應對也。那年年底,易順鼎因事進京,孝欽得知後立即召見這位昔日的「神童」,讓他對出下聯。易順鼎早對清朝政府割地賠款痛心疾首,他望了望孝欽憂鬱的眼神,當即對道:「珠含天淚一雙雙」。其意為:皇后娘娘眼裡飽含痛心的淚水正一雙雙地流了下來。孝欽見易順鼎對得珠聯璧合,無懈可擊,愁悶已久的臉上這才終於露出了笑容。
一島忠義旌旗奮
萬夫智勇神鬼驚
1895年,台灣軍民在全島掀起抗倭浪潮,易順鼎請求當局援台抗倭未果。他毅然奔走於台灣與內地之間,利用一切關係,替在台守軍籌餉求兵,還力勸台灣抗倭將領劉永福揮師北上,收復全台。劉永福早已聞知易順鼎賦詩吟對的名聲,在一次與易順鼎商談軍務之餘,曾出上聯「一島忠義旌旗奮」請易續對下聯。易當即對道:「萬夫智勇神鬼驚」。對句中「萬夫」之「夫」與「福」諧音,「萬夫」即指劉永福,其言下之意為:有千萬個象劉永福這樣的智勇將士,敵寇聞之必然喪膽。劉永福聽罷大笑道:「易大人過譽了。」筆者以為,儘管易順鼎的這一續句略帶捧人之嫌,卻也道出了民眾對抗戰將領特有的敬仰之情。如此劉、易豪聯,不僅珠聯璧合,而且足以鼓舞將士,堅持抗戰,保家衛國。
揮不返魯陽日,補不盡女媧天,入夜海門潮,白馬素車,穿脅靈胥同一痛
生不負左徒鄉,死無慚延平國,思君廬山月,青楓赤葉,讀書狂客好重來
1895年,台北失守,日軍進逼台南,當地局勢異常緊張,在台官兵紛紛渡海而歸。易順鼎明知固守維艱,仍然期待援軍來臨,盼望扭轉危局,以至不忍離台。在此危急時刻,內地的親朋不見其蹤影,一時訛傳易順鼎已在台殉難。知交王夢湘不明真相,甚至痛撰上述這副輓聯,以慰易以身殉國之忠魂。其實易順鼎並沒有死,兩江總督張之洞和好友陳三立等察知實情,先後數次函電促歸,而順鼎眼見大勢已去,無從挽回,這才不得已返回廈門。雖然如此,易順鼎強烈的愛國民族意識,仍然可歌可泣,可欽可佩。
詼諧幽默 巧聯驚友
易順鼎學識淵博,卻也生性滑稽幽默,有些聯作可謂構思奇特,別開生面,因而有撰聯怪才之稱。
門多帶馬之人,新交壽老
座有吹牛之客,綽號眉公
據傳,此聯出自易順鼎之手。聯中壽老指余某,眉公指陳某,他倆都是當時的御史公。此聯言下之意是說余某、陳某均與吹牛拍馬之流為伍。
臭十餘年夫逐有
矢三遺後飯增強
富竹友和樊增祥是易順鼎交往多年的好友,這便是易戲贈他倆的一副巧趣聯。聯中「夫逐有」諧音「富竹友」,「飯增強」諧音「樊增祥」。能開如此玩笑足見其關係非同一般也。
二千二,二千四,二千五
烏溜巴,烏溜焦,烏溜弓
這是易順鼎評價自己所納三妾時而題寫的一副詼諧巧趣聯。上聯指其三妾之身價,下聯則出自湘中諺語,無論是「溜巴焦弓」,還是「烏焦巴弓」,均形容其三妾皮膚黑之,面相之差。從其撰聯手法看,上、下聯各自三相當句自對,加上重字接二連三,語氣詼諧幽默,因而見此聯者無不為之笑倒。
哀筆寒墨 輓聯傳世
本來生生世世,不願入帝王家,從黑暗中放絕大光明,全力建共和,普照金身四萬萬
此後歲歲年年,有紀念聖后日,於青史上留特別異彩,同情表追悼,各彈珠淚一雙雙
這是易順鼎為清末隆裕太后題寫的一副輓聯。上聯概述隆裕太后的身世與力主建共和的歷史功績,下聯寄託對聖母皇太后的思念。全聯對仗工穩,尤其是結句情真意切,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對太后的無限敬仰與哀思。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忍拋兒女情懷,萍水姻緣成一夢
十年北地胭脂,自悲冷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據傳,這是易順鼎代當年的京城名妓小鳳仙為悼念蔡鍔而題寫的一副輓聯。
小鳳仙不僅色藝超群,而且愛憎分明。蔡鍔被袁世凱軟禁時與小鳳仙相識,此後彼此相愛,終成患難知己。袁世凱公然稱帝,蔡鍔在小鳳仙幫助下逃回雲南,隨即向全國發出《討袁檄文》,起兵征戰,終於贏得了護國戰爭之勝利。而蔡鍔則積勞成疾,客死日本。上聯歌頌蔡鍔乃南國英雄,恰如大鵬展翅,正扶搖直上,但因其憂國憂民,以至心力交瘁,過早離世。我和他萍水相逢而結下的姻緣最終也成了一場空夢。下聯直承上聯而來:我從北地南來,墮入風塵,淪為官妓,正悲身世淪落,卻贏得了英雄的賞識,結為知己;我這樣一名妓女,也將附驥尾而千秋留芳了。
短短的一副輓聯,既感嘆蔡鍔將軍之英雄豪氣,又感嘆小鳳仙之奇異命運,更感嘆自己與將軍之兒女情長,全聯文筆典雅,對仗工巧,評價蔡鍔及申述兩人關係相當得體,更為難得的是將一己之悲哀與時代之憂患融於一聯,這般胸襟與氣度,大大深化了聯意。因而,不僅此事成為了當時之美談,而且此聯也曾譽為名聯而被傳誦一時。
玉堂春竟作尾聲,倘回宣武城南,真箇曲終人不見
廣陵散今成絕響,若過正陽門外,只余花落水流紅
這是易順鼎為京劇名旦金玉蘭題寫的一副輓聯。
金玉蘭姿藝雙絕,民國初年寓北京宣武城南。某日,在正陽門外劇場演出《玉堂春》,因染時疫不治身亡。上聯寫實,說其不幸而歿。下聯務虛,贊其台藝精湛。「廣陵散」乃古琴名曲,嵇康善彈,卻至死也不傳人。後用以指事無後繼。上、下聯末句借用成句相對:「曲終人不見」出自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花落水流紅」出自王實甫《西湘記》。縱觀全聯,流暢自然,相應恰切,寄意抒懷,渾然天成,因而,此聯在當時極具影響。
卿不死孤不得安,自來造物忌才,比庸眾忌才更甚
壯之時戒之在斗,豈但先生可痛,恐世人可痛尤多
此聯是易順鼎為國父宋教仁題寫的一副輓聯。宋教仁壯年之時遇刺殉難,不免讓人扼腕嘆息,這是剛滿十五個月的中華民國最聳人聽聞、觸目驚心的大事件。上聯首句典自名著《三國演義》,旨在聲討此次行刺之禍首袁世凱。不知此君是否對袁世凱日後必然稱帝早有預料,聯文中竟使用了「卿」、「孤」二字,無形中更是增強了對袁世凱的譴責和鞭笞的力度。
既生瑜,何生亮
卿不死,孤不安
這是易順鼎為悼念宋教仁以袁世凱口吻而題寫的另一副集句輓聯。上、下聯分別集自《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六十一回句。短短几字,便一針見血地揭露了袁世凱視宋教仁為眼中釘、肉中刺,並欲置其於死地的兇惡本質。全聯雖為集句,卻也渾然天成,諷剌犀利,自然貼切,巧妙精湛,別出心裁。因而此聯堪稱近代以來輓聯中的力作。
暮年潦倒他聯戲君
進入暮年的易順鼎,有感於懷才不遇,一事無成,乃以遺老名士自居,從此放浪形骸,風流自賞,甚至一任頹放而終日寄情於詩酒聲色,難以自拔。諸如「眼界大千皆淚海,頭銜第一是花王」、「生來蓮子心原苦,死伴桃花骨亦香」等對仗奇工,更見風流的詩聯,便是其晚年歌詠的主要內容。
1920年8月,易順鼎貧病交加,最終病歿於北京寓所,歸葬於漢壽老家,其名字也從此永遠定格於中國近代文學史中。當年有好事者竟然別出心裁,以易順鼎心目中的至愛名伶鮮靈芝之口吻撰成了下面這副戲謔輓聯:
靈芝不靈,百草難醫才子命 哭庵誰哭,一生只惹美人憐
鮮靈芝,京城廣德樓中的戲台名伶,易順鼎一向對其推崇有加,並視為知音。「牡丹嫩蕊開春暮,螺碧新茶摘雨前」便是易對其大加讚賞的著名詩句。哭庵,即易順鼎最出名的晚號。這副輓聯雖以鮮靈芝的口吻道來,卻更象是易順鼎在自話自說。「靈芝不靈」,「哭庵誰哭」,雖為戲謔之語,倒也真實地反映了易之晚景的悲哀與無奈,這也許正是他對自己生不逢時、運不濟命而發出的最後悲嘆。
順乎?哭庵,常使半生流兩淚
鼎矣!實甫,惟將一夢寄千秋
這是筆者查閱易順鼎大量的生平資料後有感而發,為其題寫的一副嵌名聯。
上聯落筆便問:「順乎?哭庵,」接著便給出答案:「常使半生流兩淚」,意即「後半生相當不順」。易是我國近代的詩歌王子,有多少美號、奇號、壯號、豪號、逸號、雅號他不取,卻偏偏取了個凄冷至極的別號「哭庵」。對此,他自有說法:人生必備三副熱淚,一哭天下大事不可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從來淪落不遇佳人。此三副淚絕非小兒女惺惺作態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倘若能夠辦成大事,能夠文章千古,能夠佳偶天成,豈非人生之順意?這種順意,應當說歷代文人無不渴望,但幾乎都難以如願,易氏亦然。
下聯提筆便道:「鼎矣!實甫,」接下來便直接說明:「惟將一夢寄千秋」,意即「一生之中惟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國泰民安』恰似銘於大鼎之大義、大夢永不磨滅」。而易順鼎不顧個人安危,兩次赴台抗日,以及身為朝廷命官,清正廉潔、反對貪腐的所作所為,都是其最好的佐證。
對於易順鼎一生的評價,一直以來都頗具爭議。筆者願以此聯為本文作結,旨在還原一個真實可信的易順鼎:一位詩雅聯工、名作傳世的大才子,一位捨生忘死、精忠報國的大英雄,一位暮年頹放不已,且沉醉於詩聯酒色無法自拔的悲劇性大名人。
推薦閱讀:
※命學大師(4):命界才子韋千里
※柳永 風流才子,卻受盡名流歧視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的武夷茶緣
※細思極恐:一首詩寫盡26位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