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10~19)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0)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為斷生死流轉,居士也要心出家

提要:·行為不好,說心好,好比小學生自稱上大學·自稱大乘實非大乘,好比說夢話·小心要發大心,發大心要腳踏實地修行·度鬼不度人,說到底度的是鈔票·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斷流轉生死的煩惱·居士要心出家,出家人心不出家也培養不出來

行為不好,說心好,好比小學生自稱上大學

也不能光講修心,你殺雞殺鴨偷東西的時候,你心裡還有慈悲嗎?你心裡有大慈大悲,你也不會去偷了。一個人行為不好,自己說心地好,好比一個人小學沒有畢業,說自己大學畢業了,騙誰呀?一個人戒也不持,禪定也不修,佛法也不懂,他說「我是大乘」,你騙誰呀?小的都做不起,還做大的呢。

自稱大乘實非大乘,好比說夢話

我二十二歲就進佛門,天天聽到有人說「我們是大乘佛法,東南亞國家是小乘國家」,看看事實卻比小乘都不如。現在東南亞國家的比丘還是托缽,過了午就不吃東西,你自稱大乘,一天三頓,還要加圓桌面,晚上寮房裡煮速食麵,是肚子大,可不是心大了。口說大乘,有幾個人懂大乘法門的佛法?說大話沒有用的,假花無果實,還是腳踏實地的修行好,走一步一個腳印。我小時候做夢挺有趣,我在廚房外抓住窗的鐵杆子,一個跟斗人會飛上去,也想高啊,至於飛到哪兒,就不知道了,一嚇就醒過來了。有許多人自稱大乘實非大乘,都在說夢話。

小心要發大心,發大心要腳踏實地修行

還有的人更好笑,說律儀戒是聲聞乘持的,大乘不需要律儀戒。你沒有律儀戒,你的菩薩戒能成立嗎?看一看現實,如今中國的大乘,遠遠比不上東南亞國家的小乘修得認真、嚴肅、用功。我年輕時常聽法師講我們要發發菩提心,把大乘佛法傳到東南亞國家去。現在交通方便,中國人也常常到東南亞國家去,是不是把大乘傳過去了?本來東南亞國家從來不趕經懺、做佛事、超度死人,現在由於中國傳過去所謂的「大乘佛法」,專門敲敲打打拿紅包,這一套倒傳過去了!可見今天的中國大乘究竟是什麼大乘?!大家趕快要發菩提心,在出離乘基礎上弘揚菩薩乘,讓發小乘心的人發起菩提心,讓發菩提心的人腳踏實地修行,好好地以佛法去度眾生,而不是去趕經懺度鬼,不能把佛門變成鬼門。

度鬼不度人,說到底度的是鈔票

有人說鬼也是眾生,也得度啊,第一,如果你真能度得了鬼,你將來做了鬼也不需要人家來度你,只怕你連自己都度不了。第二,你既然熱衷於度鬼,那為什麼不度人呢?鬼重要還是人重要?說到底是因為敲敲打打做佛事有鈔票好拿,你度的是鈔票!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斷流轉生死的煩惱

有人就說,在這兒聽到的法,別的地方卻聽不到。別的地方不講嘛。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叫你修行。八萬四千法門合起來,修行路子只有一條,就是斷煩惱。煩惱中最可怕的就是流轉生死的煩惱,也就是男女的淫愛。

居士要心出家,出家人心不出家也培養不出來

我說過我只教育出家人,說「我們這裡很多人明明都是居士嘛」,可是我講的法都是出家人的法呀,即使我講居士的法,裡邊也都是出離煩惱出離生死的法呀。你們居士願意聽,我就高興了,至少你願意修身不出家心出家。宗教局的領導也是希望我們文殊院出家人多一點,還說「凡是來的出家人,老師你要好好培養他,但一定要對你老師尊重,對你老師不尊重的,為了名為了利,為了搞鈔票,你都不要收」,因為培養不出來。這話跟我想的一模一樣。可是我有我的苦衷,出家人不來,我有什麼辦法?如果你們真能聽我話,修到身不出家心出家,我也可以把你們看成出家人,因為出家有四種,身不出家心出家也叫出家。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1)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毒蛇頭上有寶貝,也不能把它抱在懷裡

提要:·「有眼無珠,有口無心」這實在是修行人的話·有眼總得看,心不要投進去·不得已住居士家,進門就往小佛堂鑽,世俗家太可怕·真正的快樂是在大自然中產生的,人進入城市也會歪曲·行菩薩道要有善巧方便,說世俗話時要有口無心·世間如影如幻,毒蛇頭上有寶貝,也不能把它抱在懷裡

「有眼無珠,有口無心」這實在是修行人的話

昨天提到過兩句話,「有眼無珠,有口無心」,其實這兩句就是修行。從前儒教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其實是假話,看見了哪有說看不見的?有視必有見,要麼這個讀書人讀昏了,所以視而不見。從前有個讀書人,整天在書房裡知乎者也。傭人給他送一盆糰子,一盆糖,意思叫他吃糰子的時候沾點糖。結果他讀書讀得昏了,真的視而不見了,其實他根本沒看,抓著糰子吃得嘴巴墨黑的,還笑笑:「很甜」,(眾笑)原來他糰子放在墨里了,這是書獃子。我們修行人可不能修成這個樣子,所以儒教學不得。

有眼總得看,心不要投進去

說什麼「聽而不聞」,違反客觀,違背事實,要麼你聽覺神經麻痹了?還是我根據修行的道理講的話比較好一點:有眼無珠,有口無心,意思就是說你有眼睛看總得看吧,心不要投進去。你們男女同學在一起,不見得一看見女同學,眼睛就閉起來,當你眼睛閉起來的時候,你已經看見了。當你說「不能聽」的時候,你已經聽到了。

不得已住居士家,進門就往小佛堂鑽,世俗家太可怕

好多年前,剛有電視機,有個比丘尼的小廟,一個師父帶幾個徒弟,幾個徒弟一定要買架電視機,師父阻攔不住,或許也搞不清楚看電視到底看啥個玩意兒,就買了一架,結果一開,剛剛看到外國人男女擁抱,師父嚇壞了,連忙抓起自己的袈裟,一遮:「不準看」,(眾笑)不準看也已經看到了。所以出家人不要看電視,誰看了,眼睛就不清凈,連我是個居士都不看電視。看電視無聊透頂,你沒有事情干,就去睡覺養養精神。有時候,我不得已住在居士家裡,一進門我就往小佛堂里鑽,世俗的家實在太可怕。

真正的快樂是在大自然中產生的,人進入城市也會歪曲

上海有我的家,現在上海見不到蔚藍色的天,一進上海,呼吸就不舒服。而且眼睛看出去,高架橋像蜘蛛網那樣,人跟汽車都像螞蟻那樣在洞洞里鑽來鑽去,看看就厭了。在我們這廣大的天地里,這麼好的空間,這麼好的空氣,這麼平平的大道,你只要走上三個月,你就知道真正的快樂在這兒。人就是在大自然中產生的,人進入城市是歪曲。

行菩薩道要有善巧方便,說世俗話時要有口無心

不過有時候為了行菩薩道,還得善巧方便一點,比如居士有個家,家裡來電話:「你長時期不回家了,你家還要不要啊?」你千萬要說:「要的要的要的。」行菩薩道嘛,你不能直說:「我不要了。」那要把他們氣壞了,等到電話一放,「要什麼呀?」(眾笑)這叫菩薩的善巧方便,這就叫有眼無珠,有口無心。

世間如影如幻,毒蛇頭上有寶貝,也不能把它抱在懷裡

人世間一切都是假相,所以我們看人世間,也要如影如幻,不能投入進去,要做到有眼無珠,有口無心。看可以看,心不要投進去;你們男同學女同學之間話可以說,說過就忘記了,一見面,可以微笑,而且我們這兒特別講究心裡要歡喜,臉要微笑,因為初地菩薩就是歡喜地,天天要法喜充滿,高高興興,可要做到有眼無珠,心不要投進去。一條毒蛇即使頭上有寶貝非常美麗,也沒有人有這麼大膽把它抱在懷裡,美女就是毒蛇啦。(眾笑)女人動起瞋恨心來,心毒如蛇。男人都是騙子,男人不騙娶不到老婆的,所有老婆都是騙來的。男人騙的手段大,還能娶兩個老婆,三個老婆,現在還有娶十個老婆的,那是大騙子。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2)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佛語諸比丘,觀淫慾鄙穢

提要:·男想女,女想男,做眾生就是這麼做的·女孩子的病差不多都是想出來的,男人娶了兩個老婆,兩面挨耳光·戒律是保護自己的盔甲,不聞佛法,就會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佛語諸比丘,觀淫慾鄙穢·「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以一念止萬念·修定起妄念,止住妄念,還有希望;入了無想定,可沒希望了·不論在靜中、動中都要修觀

男想女,女想男,做眾生就是這麼做的

常有這種事,男的聽到女的一句話,女的聽到男的一句話,僅僅一句話,心裡就想個半天,這話啥個意思?你想它幹什麼呀?人就是這麼上當的,做眾生就是這麼做的。

女孩子的病差不多都是想出來的,男人娶了兩個老婆,兩面挨耳光

女孩子特別容易上男人的當。說句笑話,有人跟我說,「你這些女學生已經二三十歲了,你還保護得這麼緊幹什麼?」我不放心啊,怕她們受人騙。女孩子的意志力很薄弱,偏偏感情特別重,胡思亂想特別多。從前有一個男人,臉很醜,根本不討人歡喜,可是這個男人有一天跟一個女孩子僅僅說了一句關心她的話,這個女孩子把這個話,當然也包括這個人,想啊想:這個話到底啥意思,他在關心我嘛。女孩子的病差不多都是想出來的。男孩子也少想想,多想沒你的好處。娶兩個老婆的人,這個老婆打你這邊耳光,那個老婆打你那邊耳光,兩面都吃耳光,這還不是你想出來的?有眼睛儘管看,不要投入進去,有眼無珠就算了,有嘴巴儘管說,心不要投入進去,有口無心。

戒律是保護自己的盔甲,不聞佛法,就會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

只有做到有眼無珠,有口無心,才能做到戒律的清凈,戒律就是保護自己的盔甲,別人煩惱的箭射過來,你有盔甲他就射不穿。一個人不懂得保護自己,你連一個人的本能都喪失掉了。每個人都有自衛的本能,就是自己保衛自己的本能。現在我們已經喪失了很多,那麼趕快恢復啊,恢復的辦法就要聽佛法,在佛法中覺悟起來啊。

佛語諸比丘,觀淫慾鄙穢

第一句,「佛語諸比丘」,佛對大眾比丘講,也包括比丘尼,佛經里有很多地方提到比丘,也包括比丘尼,提到善男子,也包括善女人。

「觀淫慾鄙穢」,鄙是卑鄙,穢是骯髒。只有觀才能出智慧,只有開了智慧你才能了生死,所以觀是非常重要的。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以一念止萬念

我總是勸導修念佛法門的居士們,一定要達到一心不亂,《佛說阿彌陀經》里明文規定要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以一念止萬念,不這樣你沒有把握的。達不到一心不亂,你不及格,要留級,留在生死輪轉里。一心不亂是修止,止住妄念,至少一天,最好七天,一個妄念都不起來,所以凈土法門境界很高的。法無高下,你貶低凈土法門,那是有罪過的。凈土法門也是法。

修定起妄念,止住妄念還有希望,入了無想定可沒希望了

假如有人問,傅老師,你入定了沒有?說我入定了。啥個定?妄想定。(眾笑)起了妄想還有希望,自己覺悟覺悟,趕快止止妄念,腦子什麼念頭都沒有,入了無想定可沒有希望了。修止達到一心不亂就能入定,可是你應該明白,止是止妄念,不能止正念,不能止住你的覺性。我年輕時,在佛教青年會還經常聽到法師講要修觀。只修止不修觀,你出不了智慧,出不了智慧就斷不了生死。外道也能入定,可外道跳不出三界,因為他修止不修觀,智慧開不出來。凈土法門的三本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都要修,一心不亂是修止,修十六觀經是修觀,修止觀才是佛教的修行。

不論在靜中、動中都要修觀

講到觀,觀有靜中修,動中修,我們每天早晨禪定中修的觀,那是靜中修,生活中是動中修。生活中也要修觀,「觀淫慾鄙穢」就是叫你修觀。出家修行,哪能不修觀呢?就算你修念佛法門,你不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至少也要把阿彌陀佛觀起來呀。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3)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淫愛越輕,越往上升;淫愛越重,越往下沉

提要:·情愛實是對人的不尊重,自願的愛仍然是卑鄙的·淫愛越輕,越往上升,淫愛越重越往下沉·看選美看出美來還能了生死嗎?·歲月天天催人老,受什麼迷惑呀·動了愛心不怕臟,愛髒的人怎能到達清凈的彼岸

情愛實是對人的不尊重,自願的愛仍然是卑鄙的

男女的情愛,世間上人認為非常崇高,佛門裡認為非常卑鄙。男女情愛的真實面目就是不尊重人。如果男女的情愛是崇高的,你在馬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姑娘,你上去擁抱她,「我愛你」,她「啪」一個耳光打過來,這才是情愛的真實面貌。為什麼一對情人擁抱就沒事?即使被抓到公安局去,也沒有事,因為你們性質變了,旁人也只得根據你的變而變。再舉個例子,你口袋裡的錢被小偷偷走了,旁人要抓他,你說:你們把他放了吧,他是我好朋友。抓他的人也只好算了,可是偷錢本身是壞事,因為你願意,只好不抓他。因為夫妻之間的情愛雙方願意,只好不抓你們,可是男女情愛的性質仍然是卑鄙的。男女情愛只有一個作用,維持人類的種族,可又有誰知道你生的孩子,將來對社會對人類到底是有貢獻,還是有危害?

淫愛越輕,越往上升;淫愛越重,越往下沉

我講的話都是真實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表面的。如果你男女的淫愛越輕,你就越往上升,越重越是往下墮。事實就是這樣,天人的夫妻生活跟人間不同的,有這麼一層的天人,他們夫妻關係是握手的,更高級一點的,他們連握手都不需要,眼睛互相看一看,就是他們的夫妻生活。到了人間呢?看一看不頂事,握握手也不頂事,擁抱還不頂事,還要到床上去,一定要人身體中最骯髒的部分相碰一下,他才過得過去。如果再不修行,下墮到畜生道,畜生道更加厲害,一隻公雞看見母雞就跟在屁股後面追,一邊追一邊嘴裡說,「咕咕咕」,意思就是「我愛你」。(眾笑)公雞的老婆數不清了,它看一個追一個,所以淫愛越是重,越是往下掉,成為一個卑劣的習氣。

看選美看出美來還能了生死嗎?

有一年我在深圳學生家過春節,她的女兒要我到客廳去坐一會兒,她正在看電視,她問我,「老師,你知道她們在幹什麼?」我說「我不知道」。「她們在選美」,我就想不通,選美露出肚子來幹什麼?這個肚子都是人皮包的糞桶有什麼美的呢?她還問我:「老師,你看,這幾個人哪一個最美啊?」我說「我看不出美來。」「總有個比較美吧。」「我實在看不出美,這個女的鼻子有點歪的,這個女的頭髮變成油條了。」「她們總有一點美的地方。」我就說,「如果我看出美來,我還能了生死嗎?」所以勸導你們看可以看,要有眼無珠啊。有眼無珠就是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美女看成妖怪。

歲月天天催人老,受什麼迷惑呀

其實我說女的也包括男的啦,世上哪有什麼英俊少年啊?這些人全會老死。從前有人看到我五八年在北京故宮門口照的照片,那真是英俊少年呀,他還想要呢。我就挺不高興,我說「你要它幹什麼啊?這個人早就死了。」我說的可是真話,你現在世界上還找得到這個人嗎?雖然還活著,但是年輕時的樣子早死掉了,到了老年了,還有青少年的痕迹嗎?鮮花只是迎春笑,歲月天天催人老。娶老婆都是娶的老太婆,嫁老公都是嫁的老頭子。受什麼迷惑呀?

動了愛心不怕臟,愛髒的人怎能到達清凈的彼岸

穢就是骯髒,如果動了愛心了,你就不怕骯髒,越是低級的動物,一動愛心,就越不怕骯髒。人也是如此,我們來擺擺事實,沒有一個人會愛自己的大便,大便既臭又臟,非但有細菌,腸子里的骯髒全從大便里出來。可是一隻狗,它聞到大便就動愛心,就喜歡吃,這就說明如果眾生一起愛心,他就不怕骯髒。不怕髒的人肯定流轉生死,因為他不可能到清凈的彼岸,他覺得彼岸只是清凈而沒有他喜歡的臟,所以他寧肯留在骯髒的此岸,你留在此岸還不是流轉生死?

「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

提要:·「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不聽佛話還俗多,修行習慣了也就適應了·佛說的是真實話,觀淫慾是鄙穢,這才是修行

「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

有許多人連骯髒都捨不得放下,比如說,吃丸子,一吃進去,嘴裡燙得要命,馬上就吐出來了,不要說別人口裡吐出來的東西,自己吃不進去,連自己吐出來的東西你也不想吃,因為怕臟。佛說:被你吐出來的東西不要再去嘗味道了,意思就是:出家了就不要再留戀世俗了,因為俗家的一切是你吐出來的,或者說你已經出家了,不要把世俗上的東西再抓到你身邊來,因為那些都是你拋棄的。比如,你出家的時候,你吐出來的是西裝、皮鞋、金絲邊的眼鏡、音樂磁帶、一切世俗的用品,連個鏡子都是世俗人用的,出家人沒頭髮了還用鏡子幹嘛?這些全丟光了,如果你再抓回來,就等於吐出來的骯髒東西又吃進去。

還有的人吃東西,明明吐出來了,但是還貪著這東西好吃,加上小氣,到後來又吃下去了。(眾笑)如果你變了瘋子,就會抓自己的大便,還笑嘻嘻地吃了進去。吐出來的骯髒再吃回去,豈不著魔了。

不聽佛話還俗多,修行習慣了也就適應了

現在不管是出家在家,很多人都不聽佛的話,現在出家人的多,還俗的也多,甚至還出現方丈穿西裝,叫西裝方丈。在家居士也不聽佛的話,發菩提心來到這兒一心想修行,覺悟很高,就因為咱們這兒紀律比較嚴,管理得比較好,他不能自由散漫,就以不適應的理由要回家,不是把吐出來的東西又抓回去?說句老話:好馬不吃回頭草。你這是有志氣嗎?再過一段時間你就是適應了嘛。我也是眾生,我也有這種習氣的,初來文殊院時,我總覺得很不習慣,住久了,我覺得挺舒服,習慣了嘛。

佛說的是真實話,觀淫慾是鄙穢,這才是修行

說到一個人的修養、品德、心靈上的問題,你究竟高尚多少,卑鄙多少,清凈多少,骯髒多少,自己心裡有數。尤其在男女夫妻關係中,好好去想一想。佛講的是真實話,要觀淫慾是鄙穢,這才是修行。今天講到這兒。(迴向)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4)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

提要:·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講法就是要大家明白什麼是真修行,什麼是假修行,什麼是真和尚,什麼是假和尚·不要跟邪師走邪道,在佛門不要背因果,不要造惡業·不根據佛法標準去做人,算什麼佛弟子·求法不懂法,會唸不會修,卻生起一個傲慢

一、婬戒攝修佛語諸比丘 觀淫慾鄙穢 糞器死豬腸枯骨斷肉想 勝夜叉獄卒 飢狼毒蠍等寧入熱鐵網 不墮愛河中 言視毒箭傷往來履鋒刃 身手觸斬砍 受物捧刀輪入家墮火宅 偕行迎風炬 同坐處深井通書告死刑 閻浮有毒樹 觸樹見樹形齅香聞樹聲 聽名見畫影 聞談說擬議悉中毒身死 不識無愛覺 或習護命法持律好比丘 雖逢而無害 日六次觀熟遭敵保不敗

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

今天繼續講《四根本修心要門》,其中淫戒攝修排在第一,可見這個修心要門主要是針對出家人說的,所以第一句就是「佛告諸比丘」,當然也包括比丘尼。比丘戒是不公開的,但是修心要門可以給居士們學,要求比較高,能海上師把它排在《律海十門》里,目的是希望居士向出家人的要求提高。不要求居士完全做到,因為居士有妻兒,完全做到很困難,但是希望你朝這個方向努力。佛弟子修行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斷煩惱、了生死。釋迦佛明確規定,出家目的就是了生死、證阿羅漢果。你在證果的道路上修行,這稱賢僧,證了果稱為聖僧。並不是每個出家人都稱寶,只有賢聖僧才能稱僧寶。假和尚盡幹壞事,他們能稱寶嗎?

講法就是要大家明白什麼是真修行,什麼是假修行,什麼是真和尚,什麼是假和尚

要說明的是我批判的都是假和尚,如果確確實實是真的比丘,即使他犯戒了,懺悔還凈,仍然是一個好比丘。當然假和尚如果聽我的講法,肯定是聽不進去的。他們口口聲聲:「我是僧寶」,在他們這種影響下,許多人就糊塗了,竟然說我這個老師老是罵和尚。如果假和尚也算和尚,那麼演和尚的演員也算和尚。講法的目的就是使大家看問題不要看錯,看人不要看錯。今天講這個法就是要大家明白什麼是真修行、假修行,什麼是真和尚、假和尚。佛教最講究原則,我也常講不能拿原則來做交易。我們要向真正的僧寶,真正的出家人學習,而不能跟假和尚去學習。假和尚不懂佛法,不守戒律,在佛門裡喝酒吃肉、搞錢、外面養女人,能向他們學習嗎?如果你真假都分不清,要求原則也搞不清,那你學點啥?

不要跟邪師走邪道,在佛門不要背因果,不要造惡業

即使假和尚說:「我有師父」,或許他師父也是假和尚,只要剃了頭,就以為自己出家了。上樑不正下樑歪,師父走了邪道,你這個出家有用嗎?講佛法的目的就是讓聽佛法的人在佛門裡不要走錯路,不要背因果,不要造惡業。

不根據佛法標準去做人,算什麼佛弟子

佛門裡的人,我看可以歸納成兩種情況,三種分類,哪兩種情況?一種,有些人比較正派,可是他自以為,只要心地好就是修行人,所以他不聽佛法。你不根據佛法標準去做人,這算什麼佛弟子?至於既不聽佛法又愚痴顛倒,盡起煩惱造惡業的人那就更不談了。

求法不懂法,會唸不會修,卻生起一個傲慢

還有一種人,專門喜歡求高的法,再遠的地方他也去。常向別人吹噓自己拜過什麼大法師、活佛、上師。法學得很高,自以為了不起,可是對戒定慧並不重視,看看他的為人呢,卻低級得很!因為他並不懂法,只會求法,只會唸,卻做不起來,不過是生起一個傲慢。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5)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身心俱出家才是真出家,欲愛會使人迷茫顛倒

提要:·有些人擾亂佛法,玷污佛門,還有那麼多人恭敬供養他,害他一輩子也醒不過來·那些混進佛門裡的假的邪的,一見錢,菩薩也不要了·身心俱出家才是真出家,欲愛會使人迷茫顛倒·一腳在佛門,一腳在愛欲,腳踏二頭,只會沉溺在苦海里·不提高必然下墮,問題是下墮了你自己還不知道·叫你不要去學佛法,你唯命是聽,那不叫奴隸,也叫窩囊

有些人擾亂佛法,玷污佛門,還有那麼多人恭敬供養他,害他一輩子也醒不過來

這種人現在很多,僅僅在家裡看看書,就起傲慢,素質卻連社會上人都比不上。有個在家人很會寫書,錢也多。他到處給錢,出書,所以博得很多人對他崇敬,稱他學問廣博,既懂儒教道教,又懂佛教。可是他上了法座,口裡還叼了一隻煙,連煙都放不下!可名氣特別大,因為會寫書。這種都是末法時期的現象,如果再不轉變的話,修行人就沒了。有的人更是擾亂佛法、玷污佛門,這個罪業多重啊。可是這些人自得其樂,只要有名可圖,有錢可拿就行了。還有那麼多人去恭敬供養他,他更醒不過來了,那不是害他一輩子啊?佛門裡能這樣搞嗎?

那些混進佛門裡的假的邪的,一見錢,菩薩也不要了

昨天我還聽說,巫婆神漢現在發展很快,尤其是農村裡,一個僅僅二十來歲的小青年,人家稱他「三天公」,很多人都朝他磕頭供養。真有三天公嗎?小時候聽過一個相聲,巫婆正在鬼上身,他們稱菩薩上身。打了一個哈欠,口裡嘰里咕嚕唱了起來。有個旁觀者說:「誰一百元錢掉下來了?」巫婆馬上說,「是我的。」(眾笑)看見錢,菩薩也不要了。今天有許多巫的、外道的、邪的都混進佛門來了。就算他不是一個巫婆,還得看看清是正的還是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說我沒有辦法看清楚,那就要聽法呀。

身心俱出家才是真出家,欲愛會使人迷茫顛倒

再說說三種分類,第一種最好,出家以後遵照佛的教導,依戒依法修行,清清凈凈,正知正見,身出家心也出家。做居士的能夠朝向身不出家心出家去努力,不被家庭的煩惱,尤其不被夫妻的愛欲卷進去,因為夫妻的欲愛就是生死的根源,會使人迷茫、顛倒、是非不分的,這是第一等人。

一腳在佛門裡,一腳在愛欲里,腳踏二頭,只會沉溺在苦海里

第二等呢,有點拖泥帶水,一面在覺悟,一面在迷茫,迷茫時還沒有完全丟掉覺悟,覺悟中還帶有顛倒,真叫一時覺來一時迷,這種人還沒有脫胎換骨呢。有的人是非常苦惱,因為他很想覺悟,但是還有種种放不下;有的卻很得意很自在,一隻腳在佛門一隻腳在愛欲里,或者一隻腳在佛門一隻腳去練氣功,腳踏兩條船,他們在佛門燒香求保佑,希望發財,貪圖享受快樂。如果認為這樣很自在,不感到苦,也不感到慚愧,生不起出離心、菩提心,你就不可能提高,只會沉溺在苦海里。

不提高必然下墮,問題是下墮了你自己還不知道

別以為不提高也沒關係,我至少不會下墮。真是自說自話!不提高必然下墮,有句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問題是你下墮了自己還不知道,因為你把煩惱看成親家,甘心情願做煩惱的奴隸。比較有修養的人在家的痛苦還比較少。其實你只要在家裡做出氣筒,那就沒有矛盾了,在家不要講道理,也不要惹是非,也不要有意見。只要家裡人一開口,你總是:喔,喔,知道了。你這麼聽話,當然誰都喜歡你嘍。

叫你不要去學佛法,你唯命是聽,那不叫奴隸,也叫窩囊

從前有個電視小品,女兒有兩個男朋友,女兒喜歡這個,可是她的媽媽偏偏認為另一個好。好在哪裡?這個毛腳的准女婿樣樣聽話,丈母娘跟他說:「阿毛你來了,這些衣服你去洗一下。」「喔」,就去洗衣服。「用竹竿曬出去。」「喔」,就曬出去。這樣人當然能過太平日子嘍。假如跟他說:「你陪我打牌。」「喔。」「我輸了錢你付。」「喔。」(眾笑)「你不要去聽佛法啊。」「喔。」那不叫奴隸也叫窩囊!還有志氣嗎?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6)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在家再溫暖,你能證果成佛嗎

提要:·在家再溫暖,你能證果成佛嗎·在家聽慣了溫暖的話,出家了還在想世俗的事·有些貪戀世俗的出家人,找個富廟作依靠,趕經懺為賺錢,衣單費不夠用就要走·求往生還不到臨終,為什麼不護持正法,不想報佛恩、眾生恩

在家再溫暖,你能證果成佛嗎

從前的老家人對主人是忠心耿耿,主人對他也蠻好,他生活得很安定。老東家死了,少東家太不像話,老家人呆不下去了,就對少東家說,「我走了,你好自為之。」痛苦地離開了。就算老家人在這個家庭里溫暖了一陣子,你到底還是一個老家人,即使家再溫暖,你到底也不過做孩子的爸爸,老婆的老公,你能證阿羅漢果,你能成佛嗎?

在家聽慣了溫暖的話,出家了還在想世俗的事

今天說得高了一點,你們來這兒學法,很多人還是離不開貪圖溫暖,那我只好強調同學之間要有感情,說話要面帶微笑。要不然的話,你們就大起煩惱。總希望你們慢慢轉變,一步一步提高覺悟。修行人貪溫暖還修得好嗎?修行人就該天天挨罵,過去的師父還要打呢!

你們在家裡聽慣了溫暖的話,媽一開口就是:「寶貝,囡囡」,(眾笑)女孩子叫起媽來「媽——」,聲音拉得長,聽在耳朵里也高興。即使你有時候在想:我要修行,我要學法,我要了生死。你離不開世俗的溫暖,能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嗎?有些出家人身出家了,還在想世俗的事,還在動世俗的腦筋,無非是為名為利。五十年代,上海有個出家人看見我平時不說話,就常跟我發發牢騷,「我從前在國棉十五廠工作,因為要出家就把工作辭了。如果我不辭職,我現在能拿到一百多元勞保工資啊。」似乎很後悔。

有些貪戀世俗的出家人,找個富廟作依靠,趕經懺為賺錢,衣單費不夠用就要走

現在有些出家人貪戀世俗更厲害,總嫌衣單費太少,想找個富廟作依靠,去趕經懺賺鈔票。給他四百元衣單費他都要走,理由就是錢不夠用。奇怪,你四百元錢用到哪裡去了?昨天還聽到,有個地方看見有個出家人來了,可高興啦,因為寺院總是以出家人為主,好不容易來一個,沒幾天又向住持要錢:「再給我一點單費呢。」「十天前剛給過你,怎麼又要了?」「我用光了。」一會又找他報銷:這隻手機這個月花了六百元。手機費也要報銷!你六百元電話費到底在講什麼?肯定是拿起電話,笑咪咪地講個不完,最後「祝你晚安,拜拜。」(眾笑)即使他還有一顆想要修行的心,這種腳踏兩條船的人也根本沒有了生死的思想。

求往生還不到臨終,為什麼不護持正法,不想報佛恩、眾生恩

有的出家人比這種好得多,可是他頭腦里沒有斷煩惱、了生死、證果的念頭。釋迦佛規定出家就是為了證果了脫生死,可是他們想的是求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是好,因為極樂世界是凈土,可是釋迦佛要出家人住持正法,這個教導你總要做到。當年韋提希夫人是被兒子關起來,快要死了,她不願意留在娑婆世界,因為她厭惡娑婆世界的眾生,所以釋迦佛滿她的願。你今天這麼年輕,又出家了,釋迦佛教導你要護持正法、廣度眾生,你不聽,就忙著求往生。你現在還不到臨終啊,為什麼不學學佛法、不教化眾生、報報釋迦佛的恩,報報眾生的恩呢?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7)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修行莫想當明星,男女照片不隨身,男女見面不握手

提要:·只求保佑不學法,把佛教看成神廟,只能算第三等人·信佛的人不知法,自己怕殺生卻叫他殺,老公輸錢,老婆還債·愚人求保佑,贏錢三七開,惡人造惡,丟錢想消業障·假和尚白天陪紅包,晚上陪女人,夫妻感情重,出了家仍聽老婆話·佛門講發財,難道生了孩子還要分紅蛋·修行莫想當明星,男女照片不隨身,男女見面不握手

只求保佑不學法,把佛教看成神廟,只能算第三等人

還有第三類,作居士的到佛門來,你叫他聽法,他說沒空,既然這麼忙,到廟裡來幹什麼?求菩薩保佑我的女兒找個好對象,兒子能出國,小孫子不要生病,小孫女聽話,家裡發財。把佛教看成神廟,根本沒有學法修行的思想,只能算第三類。

信佛的人不知法,自己怕殺生卻叫他殺,老公輸錢,老婆還債

在家裡呢,媳婦生孩子,家裡請了個保姆,「黃媽,我是吃素不殺生的,因為要給媳婦補補身體,這隻雞你去殺。」自己怕下地獄叫黃媽殺,其實你叫黃媽殺,你也要下地獄。有的信佛的還在搓麻將呢,信了佛還有時間搓麻將?!而且我一提到搓麻將的壞處,他們就不高興。還有的更奇怪,老公搓麻將輸了錢,老婆把自己的退休工資幫老公還賭債。老公有了錢更起勁了,天天去搓麻將,從不遲到,老婆說他是「上班」。以前她四大名山都朝完,就是學法沒時間,現在搓麻將的老公累得病了,她要陪老公了。

愚人求保佑,贏錢三七開,惡人造惡,丟錢想消業障

還有的更糟糕,求佛菩薩保佑他搓麻將贏錢,贏了錢,自己拿七分,功德箱丟三分,和佛菩薩三七開,還像佛弟子嗎?有的說是信佛的,殺盜淫妄酒個個惡業都干,再到廟裡丟點錢,想消消業障。佛菩薩的像真叫是泥塑木雕,要不然佛菩薩把錢朝你臉上丟過去。真正善知識都是這樣,不清凈的錢不要。

假和尚白天陪紅包,晚上陪女人,夫妻感情重,出了家仍聽老婆話

第三類里的出家人呢?喝酒吃肉,名利挂帥,白天進廟陪紅包包,晚上回家陪老婆或者陪女人,成了假和尚,那就更糟糕。有的夫妻雙雙出家,本來是好事情,一個成比丘,一個成比丘尼,可是百般照顧啊,跟在家時也差不多。而且只要原來的老婆說一句話,這個比丘馬上就聽,還是老婆當家,比丘在下面!

我在佛門五十年,我今天講的佛門裡的歪風邪氣、種種現象,只是芝麻綠豆那麼一點點。所以佛弟子必須要聽佛法,會講佛法的人必須要弘揚佛法,廣度眾生,才能使佛門清凈。

佛門講發財,難道生了孩子還要分紅蛋

今天講淫戒,當然要朝淫戒的要求去講。佛講的法以及制定的戒律,如今卻不大起作用,你說可惜不可惜?一種原因,有些人把佛法、戒律講得走了樣,講的法充滿著世俗氣,儘是影響佛弟子走世俗道路。比如見面打招呼常問:「你發財了?生意怎麼樣?」進了佛門還在關心人家發財!將來再發展下去,可能會拎了一大堆紅蛋進佛門:我兒子生孩子了,分分紅蛋。佛門裡發展世俗氣,罪過啊!

修行莫想當明星,男女照片不隨身,男女見面不握手

佛門裡不準談男女問題,寮房裡不準貼明星照片,難道你希望在佛門裡成明星?當然你們聽法這麼久了,都有覺悟,或許你們女孩子還保留點習氣,箱子里還有洋娃娃,只要跟男女問題沒有多大關係也就算了,因為時代變化,也只能放寬一點。你們的行李,我們是不檢查的,你們自己自覺一點,男同學不放女朋友的照片,女同學不放男朋友照片。你真的發菩提心,乾脆把男朋友女朋友叫進來學法,還度了一個眾生。社會上有的人挺老實的,男朋友女朋友從不握手,所以你們即使男朋友來學了,也只能合掌。(眾笑)說老師要求這麼高啊,我已經講過了,這次講法要求是高的,居士就應該向出家人學習。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8)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淫愛會產生內心的鄙劣

提要:·情愛萬重山,豈不要把你壓死·淫愛會產生內心的鄙劣·婚後受欺負,難以平等,在家受管制,愛得不自在·痴漢等老婆,越等越心焦·忙事業的男人亦受嫌,從事佛陀事業遭反對·講明白,希望你放下,不覺悟,能證阿羅漢果嗎?

情愛萬重山,豈不要把你壓死

觀淫慾鄙穢,鄙就是低劣,穢就是骯髒。淫慾這麼鄙穢,為什麼夫妻還生活得下去,氣量這麼大?因為不計較。為什麼有人還是愛?還是離不開?因為喝了迷魂湯。迷魂湯只要喝上一口,你一輩子都醒不過來。老頭子還在想老太婆,老太婆還在想老頭子,其實老了個個像老猴子,還有什麼可愛的呢?人家說父母之恩,恩重如山,在他看起來,「夫妻之愛,重萬重山。」萬重山不要把你壓死!

淫愛會產生內心的鄙劣

淫愛還會產生內心的鄙劣。沒結婚的時候,僅僅是精神生活上的相愛,最多親熱親熱,那還好一點。吃東西總是讓對方吃好的,「你喜歡吃什麼我就買什麼。」婚後的淫愛生活卻起了反作用。甜了之後必然是苦的,不信你晚上吃點糖,明天起床嘴巴就苦,這是規律。一結了婚就只照顧自己了:「我最喜歡吃紅燒肉,這兩塊也給我吃吧。」沒結婚的時候買東西,男的一個人扛,連女朋友背的小姐包,也怕她背不動,也要搶過來,「我來背,我來背。」你女朋友是豆腐做的?(眾笑)這都是假惺惺,迷惑人。等到一結婚,買東西一大堆都是老婆扛。一出門,小孩總是老婆抱的。「男人抱小孩像什麼樣子?」到家了,坐在沙發上沒事幹了,把老婆拖來,「我多麼愛你啊,……」這一套又來了。我說的可是真話,所以說淫慾鄙穢。

婚後受欺負,難以平等,在家受管制,愛得不自在

天下夫妻,不是男的欺負女的,就是女的欺負男的,所謂男女平等,最多是在社會上拉拉平,誰也不敢到家庭里去觀察。生孩子的苦總是女的事。有的家庭管制很厲害,老公出門了,「你到哪裡去?」「我到姨媽家去。」「路上要多少時候?」「四十分鐘吧。」「好吧,去吧。」總算氣量大,一看時間,五十分了,一隻電話打到姨媽家,「他這個人來了沒有啊?」變成受監視的犯罪分子了。等他回了家,又說「因為我愛你,你到哪兒我心飛到哪兒,你看,我電話不是來了嗎?」

痴漢等老婆,越等越心焦

還有的老婆嬌氣十足,男的問她,「你去哪裡啊?」她理也不理就走了。晚上九點了還不回來,男的到門口去等她。在寒風裡,兩隻眼睛往前看,好不容易來一個人,樣子像,一看是鄰居的老婆,只好再等吧。一直等到十點鐘,方才慢吞吞回來。老公說,「我等了你很久,你這麼晚回來總得打個電話來。」「我又不去幹壞事!」等睡覺了,又是我愛你你愛我。這種愛真是越講越氣。(眾笑)

忙事業的男人亦受嫌,從事佛陀事業遭反對

有時候男的辛辛苦苦在外面創業,難免對老婆少講了幾句愛,老婆就不高興了,冷言風語就來了,「哎喲喂,(眾笑)你比總統還要忙呀。」說「我有大事情要干」,「什麼大事情呀?」「賺鈔票。」「賺了鈔票到我這兒來報賬。」(眾笑)如果你說,「我要從事佛陀教育眾生的事業。」「既然這麼發心,你就留在家裡教育教育我,別出去了喔。」馬克思的夫人燕妮一輩子支持馬克思的事業。你們來學佛法,將來度眾生凈化人心,這個偉大的事業,你的老婆老公會支持你嗎?

講明白,希望你放下,不覺悟,能證阿羅漢果嗎?

有人說,「別講得這麼白、這麼細啊。」講得不白不細,你能醒得過來嗎?如今佛門世俗氣、邪知邪見泛濫。即使有人講法,他往往對此一帶而過,從來不講白講細,等於炒冷飯,看事實也沒什麼效果的。有的人還說:「老師,你講得這麼白,做人就沒意思了。」這就叫覺悟呀,你不覺悟能證阿羅漢果嗎?難道還希望繼續流轉生死?不講深講透,你還是放不下,挖開來給你看看,就讓你知道裡面到底什麼玩意兒。(眾笑)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9)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佛讚歎出家功德,是指真出家,不是假出家

提要:·眾生貪愛,寧受無窮無盡的苦·佛讚歎出家功德,是指真出家,不是假出家·家庭關係要維持好,心裡修行要把握好,別因貪愛而沉溺·出家人不要羨慕在家人,在家修行要對境不起貪瞋痴的心·小和尚能逃出姑娘的包圍,這才是真正的出家·出家人對居士要慈悲,但不要受居士世俗氣的影響·四眾弟子一起學修,要有正法,要管理好,要清凈,這樣更能經得起考驗·師父說是老虎,小和尚經不起考驗,說是挺可愛

眾生貪愛,寧受無窮無盡的苦

即使聽我講了這個話,今天醒過來了,可能你明天還是老樣子,或者今天百分之百,明天百分之五十,後天百分之五。不可否認,夫妻也好,家庭也好,不可能一點溫暖都沒有,否則早就離婚了。眾生就為了貪圖這點溫暖,寧願受無窮無盡的苦。這個苦確實無窮無盡,真好比給你套上一個溫暖感情的鎖鏈。

佛讚歎出家功德,是指真出家,不是假出家

佛既是智慧圓滿,又是大慈大悲,佛是教導我們覺悟,而不會強制我們這麼做。因為強制你做,你做不到也很痛苦。佛是讚歎出家,佛講過出家的功德不可思議,但是佛不規定每個佛弟子都要出家,你覺悟程度還不到,你可以做居士。出家要自己發心,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阻擋人出家。佛說出家功德不可思議,那是指真出家,不是假出家,更不是指假和尚。

如果你出了家,不懂得佛對出家弟子的要求,你很危險,死了難免要下三惡道。因為你不懂法、不懂戒,儘是造惡。有些人出家了,連兩百五十條戒都沒有搞清楚,受了戒就犯戒,太輕率隨便了!

家庭關係要維持好,心裡修行要把握好,別因貪愛而沉溺

今天跟你們講的,僅僅是這個頌子的第一句,也是出家人必須要做到的第一個法,居士也必須要朝這個方向努力。說「那麼妻子要和我擁抱,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了,居士連結婚都可以,哪有不可以的?「那我怎麼修起在家修行的要求?」假如你老婆洗了澡撲了粉,問你:「香不香啊?」你嘴上要說香,心裡要明白:是粉香不是人香。你妻子跟你來親熱,你明白這是皮碰皮。但是這話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可要把妻子氣壞了。這就叫密行,這是菩薩的善巧方便。家庭關係還是要維持好,你心裡則要好好修行。可別把握不住,就動搖投降了。

出家人不要羨慕在家人,在家修行要對境不起貪瞋痴的心

修行最難修的就是在家修,在家修必須要學會對境修,對著貪瞋痴的境,而不起貪瞋痴的心。這個要求很高啊,一般人很難達到,所以第一步應該修遠離,要遠離五欲的境。出家人修離欲就是在給在家人做榜樣,在家人要學習出家人的功德,反過來出家人可不能羨慕在家人的五欲生活,也不能受在家人男女之間隨隨便便的影響,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經得起考驗。

小和尚能逃出姑娘的包圍,這才是真正的出家

我們從前在福鼎辦學,有些小和尚蠻純潔的,有篇日記我還記得。那個寺院比較大,還有個很低的山坡,裡邊遊客很多,兩個女孩子拿了照相機,竟然跟小和尚打招呼,「師父,來跟我們合個影。」小和尚聽過我的課,有覺悟,不理她,趕緊往回走。這個姑娘看見他走還在喊:「師父來照一個,沒事沒事。」她還跟過去。小和尚嚇壞了,跑回寮房,門啪一關,(眾笑)總算逃出來了。那樣才是真正的出家。

出家人對居士要慈悲,但不要受居士世俗氣的影響

從前我看見一個出家人,他一看見女的稍微走近一點,不管是年輕的還是老太太,他就臉一唬。「走開一點!」(眾笑)那做得也太過分了,總要慈悲一點。

所以出家人要愛護自己,千萬要遠離世俗的愛好。佛對居士的要求寬,只能慢慢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出家人就不能受居士習氣的影響。

四眾弟子一起學修,要有正法,要管理好,要清凈,這樣更能經得起考驗

那麼出家人跟居士在一起學修是不是不恰當?這要辯證地看。假如沒有正法的教育,沒有善知識的管理,那是不恰當,因為你自己掌握不住,會受在家人的影響。我們這兒四眾弟子一起學習,都是修行的同學,天天講正法講修行,要求逐步在提高,越來越清凈,還有這麼多老師在輔導,管理得又很好,那豈不更好?因為你在這個環境里培養出來,禁得起考驗啊。因為女孩子不可能一輩子不見男孩子,男孩子也不可能一輩子不見女孩子。

師父說是老虎,小和尚經不起考驗,說是挺可愛

從前有個小和尚是在廟裡養大的,因為在深山裡。有一次師父叫他下山去辦一點事情,跟他說:「山下有老虎,你要特別小心。」徒弟說「老虎啥樣子?」師父說:「穿得挺好看的,說話細聲細氣。你跟她親近,她要吃掉你的。」結果小和尚路上碰到一個姑娘,穿得漂亮,說話細聲細氣,朝他微笑。他覺得挺可愛,慢慢就走過講話了。回來對師父說:「師父,我遇到老虎了。」「你逃了沒有啊?」「沒有,因為老虎挺可愛的。」所以要修行修得快,修得好,就要禁得起考驗。今天講到這裡。


推薦閱讀:

菩提心實修耳傳略釋《修心七要》—索達吉堪布講解 (7)
《修心七要》第十六講
【大學之道】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第四節司馬承禎的服氣養命論與坐忘修心論
【大學之道】推已及人才能教育人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