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微明太極拳術

陳微明太極拳術(現代文)

攬雀尾

向南正立,兩足平行分開,與兩肩齊,眼向前視。兩手下垂,此太極未動之行式也。1

兩手毫不著力,向前向上提起,提至胸平手心向下;兩臂稍屈不可太近;與腰同時下沉,左手轉至丹田,手心向內,向前伸出(此即是掤)略與胸齊;右手同時向右向下分開,手心向下,五指向前;左足同時直向前進。此時全身坐在左腿,右足伸直不懂,左實右虛。2

右手隨腰同時轉至左手處,手心隨轉向上;左手亦隨腰轉,手心隨轉向下,兩手如捧一圓球;右足往西邁,足尖正向西,與左足略成丁字形;右手左手隨腰隨右腿同時向西圓轉;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右手心向上向內,左手心向下向外,如抱圓球;眼亦隨向西視;此時全身坐在右腿,左腿伸直。凡兩足之距離,人之長短不同,以個人之最適處為度。

右手與左手隨腰往右圓轉;右手心隨轉向下,左手心隨轉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與腰同時往回收,全身坐在左腿(此即是捋),左腿變實,右腿變虛。3

右手隨動,手心隨轉向後向內,左手隨動,手心隨轉向前向外;左手心距離右手脈門二寸許(此即是擠)兩手同時向西擠出;腰亦隨之前進,至右腿變實,左腿變虛。4

兩手與腰與腿同時往回松,兩手收回時略向上提,手尖向前,手心向下;收至左腿坐實,兩手復同時往西按出,兩手心向外,手尖向上,垂肩墜肘,略與胸齊(此即是按)右腿復實。5

單鞭

兩手與腰與腿復同時往回松,右手屈回,如劃一小圓規,復往西松直,五指旋即垂下變為吊手;左手與右手同時屈回,由左而右如劃一大圓規,轉至右肩前,手心向內;右足向西者,將足跟轉使向南;全身坐在右腿上,此時左足亦同時向東邁去,足尖略偏於北;此時右足跟亦同時轉動,足尖略向東南;全身坐在左腿上,左腿變為實。左手隨動隨轉變成朝外,往東變成單鞭,與左足同一方向;右腿伸直,眼神隨之。6

提手

左足復轉向南,左右兩手亦同時相合;隨腰轉轉向西南右手略前,左手略後,兩手心相對;肘須鬆開捧起,不可有夾勁;右足同時提向西南,後跟點地,足尖略翹起;眼神亦隨之。此式左腿為實,右腿為虛。7

白鶴亮翅

右足略進半步踏實,使足尖向東南,全身隨坐在右腿上,兩手與腰同時而轉;右手轉下,手心向上;左手轉上,手心向下,兩掌斜對如抱圓球;隨即分開,右臂隨腰向西南往上提起,眼神隨之提至,右手心轉向外眼神漸漸轉向東;左手同時往左分,轉至手心向下左足隨提前,足尖點地,正對東向;此式右腿變實。8

左摟膝拗步

腰往下松,右手心轉向後,隨腰下垂,往後圓轉而上,轉由右耳邊按出;左手同時隨腰而上,由胸前摟至左膝外;手心復向下;左足同時隨往東邁,腰隨手前進,至左腿為實。9

手揮琵琶式

右足略提起隨落下,右手隨身之落勢收回在後,左手隨身提起在前,兩手心相對,如抱琵琶,沉肩墜肘,鬆開捧起;不可有夾勁,左足隨身收近,足跟點地,足尖上翹,右腿仍實。10

左摟膝拗步

仍隨腰,左手摟膝,右手往後圓轉,隨身往前按出;左腿變實。如前9

右摟膝拗步

左足跟轉向東北,腰下松,左手心轉向外,隨腰下垂往後圓轉而上,轉由左耳邊按出;右手同時隨腰而上,由胸前往左摟至右膝外,手心向下;右足隨往東邁,腰隨手前進至右腿變實;右摟膝與左摟膝無異,惟左右不同耳。如11

又變手揮琵琶式,手揮琵琶式如前10。

進步搬攔錘

由琵琶式兩手心相對,隨腰往左轉;左手轉至手心朝下,右手轉至手心朝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轉至左脅際握拳,又隨遙往右松,藏於右脅間;此時右腿同時提起邁一步,使足尖朝東;全身坐於右腿上;左手亦同時隨腰往前探出。12

右足跟轉向東南坐實,左手隨往左搬攔,右拳隨即打出,左手如扶右手肘內,手尖向上,左足亦同時前進坐實。如13

如封似閉

左手旋穿出右肘,手心向上,兩手隨腰往後抽;左手心貼住右臂,漸移漸分至兩掌近於胸際;此時右腿變實,然後兩掌復隨腰前按,至左腿變實。如14

十字手

左足跟轉向南,兩手先往上分開,向下圓轉,又由下而上復合為斜十字;右足隨右手同時移近左足,平行而立。此式面向南方。如15

抱虎歸山

右手向西北,左手向東南分開;右足隨右手往西北邁步,此時全身坐在左腿;左手分開後,旋即轉上,由耳邊向西北按出,腰亦隨之前進,即坐在右腿上;右手分開後,同時轉至脅下,下垂,手心向上。如16

右手復轉上,手心轉向下,至左手處;兩手隨腰捋回,坐在左腿上,兩手復擠出,按出與攬雀尾同。

肘底看捶

兩手按出後如單鞭式,右手為直手,指稍垂,不必成為吊手;左足略提起落下,足尖轉向東南,右足隨提起往南進,與左足相離二三尺許,足尖亦向東南;左手轉至右肩時,不成單鞭,與右手同時隨身隨步畫一大圓規;左手畫至左後,復轉回至胸際向東伸出,手心朝南;右手同時畫至胸前時,遂握拳收回,藏於左肘下;左足同時提至右足前,足跟點地,足尖翹起,此式為正向東如17

倒攆猴

右拳旋鬆開,由左肘下往回圓轉而上,由右耳邊按出,如摟膝拗步;而左足同時往後退步,使全身坐於左腿上,右足尖轉向正東。如18

左手亦同時往後圓轉而上,由左耳邊按出,而右足往後退步,使全身坐在右腿上,左足尖轉向正東。如19

兩手如輪一來一往,左手出則右腿實,右手出則左腿實;或退三步,或退五步,或退七步至右手按出。

斜飛式

右手按出後腰向左松,全身坐在左腿上;右手隨腰向左向下,左手由左圓轉而上,使兩掌相合;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如抱圓球;右手旋隨右足向西南分開在上,左手向東北分開在下;右手手心仍在上,左手手心仍在下。全身坐在右腿,眼神亦向西南。如20

提手

左足略起復落下,兩手收回相合,作提手式;右足亦略收回。如7

白鶴亮翅如8

摟膝拗步如9

海底針

右足不動,右手隨腰收回,復隨腰向前下垂,手尖下指,手心向北,左足亦同時收回,足尖點地,左手仍在原處,眼神仍向前看。如21

扇通臂

右足不動,兩手隨腰提起,右手提至額上,手心向南;左手提至胸際,向東按出;左足與左手同時前進,全身坐在左腿上。如22

撇身錘

左足轉向南,全身仍坐在左腿;左手屈肘西轉,右手屈肘東轉;左手掌心向南,右手握拳,拳心向下,如抱物狀,眼神亦轉向西;左足不動,兩手隨腰圓轉向西,右手隨腰往下松,藏在脅下,拳心向上;左手繞右拳上,往西按出,右足同時西轉,足尖朝西,坐實右腿。如23

上步搬攔捶

右拳由脅下提起,同左手隨腰往左收回,由下而上,如畫一橢圓;此時左腿坐實,右足略提起落下,足尖向西北坐實;進左步左手搬攔,打右拳。與進步搬攔捶同。

進步攬雀尾單鞭

左足跟轉向西南,右拳鬆開,同左掌隨腰往下松;坐實左腿,右足前進,右手心朝上,左手心朝下,變為攬雀尾式。隨又變為單鞭。如3,4,5,6等

抎手

單鞭之後,右手吊手鬆開變為掌,手心朝下,隨腰往下往左圓轉,轉至左肩前,手心轉向內;復往右轉,隨轉手心隨轉向下,須鬆鬆捧起;務令橢圓;右足隨右手往東橫移半步;左手同時亦鬆開,手心朝下,隨腰往下往右圓轉,轉至右肩前,手心轉向內;復往左轉,隨轉手心隨轉向下,松捧如右手;左足隨右手往東橫移一步。兩手圓轉如輪,右手至左肩前,左手伸直;左手至右肩前,右手伸直。雲右手,眼神與腰隨往右;抎左手眼神與腰隨往左。雲右手坐右腿,雲左手坐左腿。如24,25,此抎手或三步,或五步,或七步,即變為單鞭。

單鞭

右手雲直時,隨變為吊手;左手遂變為單鞭。左足亦略向東北,如前單鞭一樣。

高探馬

左手隨腰收回,藏於左脅下,手心朝上;右手同時屈肘,由耳邊捧出,手心朝下;左足亦同時收回,足尖點地,腰收回時,隨收隨往上提,故曰高探馬也,此式右腿實如26

右分腳

就原式右手心朝下,左手心朝上相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隨腰由右往左往下圓轉,左足同時隨腰隨兩手往東北邁步;兩手由下又往上相合作十字手;眼神向東南。此式左腿變實,右足提起,足尖下垂向東南踢出,足背須平;兩手同時兩邊分開,右手向東南,左手向西北;兩掌俱坐起手腕,手指向上;此式須渾身鬆開,要有頂勁,不然則不穩矣。如27

左分腳

右足踢出,旋即收回,右手由右往左與左手手心相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時隨腰由左往右往下圓轉;右足同時隨腰隨兩手往東南邁步坐實;兩手由下圓轉往上相合作十字;眼神向東北,左足提起,足尖下垂,向東北踢出,足背須平;兩手同時兩邊分開;右掌向西南,左掌向東北;兩掌俱坐起手腕,手指向上。與右分腳同。如28

轉身蹬腳

兩手相合作十字,左足收回仍提起,足尖下垂;右足跟轉向北,兩手分開,左手朝西,右手朝東;左足蹬出,足心朝西,足尖朝上;此式身雖朝北而眼神則隨向西看。如29

左右摟膝拗步

左足蹬出後,旋收回,足尖下垂,全身坐在右腿;左足前邁,左手摟膝,右手按出;復換步,右手摟膝,左手按出,與前皆同,惟中間無琵琶式耳。如9,10

進步栽錘

右足尖轉向西北,左手摟膝,左足前邁,右手即由腰間向下打出。如30

翻身白蛇吐信

翻身白蛇吐信與撇身捶相同;惟方向不同。左足轉向北,全身坐在左腿左手屈肘東轉,右手屈肘西轉;左手掌心朝北,右手掌心向下,如抱球狀;眼神亦轉向東看;左足不動,兩手隨腰圓轉向東;右手隨腰往下松,藏在脅下,手掌心朝上;與撇身捶不同者,惟右手用掌不用拳。

左手繞右掌上,往東按出;右足同時東邁,足尖朝東。

上步搬攔錘

右足跟轉向東南,全身坐在右腿上,兩手隨腰往回收,圓轉而上;右手向前打拳,左手隨之,以掌扶右腕,掌心朝南;左腿同時前邁變實。與前13相同

蹬腳

左足跟轉向北,兩手相合作十字,全身坐在左腿;右腿提起蹬出,兩手隨之分開,與轉身蹬腳同,惟左右轉不同耳。此式身向北,眼向東看。入31

左右披身伏虎式

右足收回,垂足尖落於左足處;左手往右與右手同時,隨步隨腰往下往西圓轉而上,握拳,手心朝外;右手由丹田而上,至胸際握拳手心朝內;左手在額之上,右手在胸之下,上下相對,兩手轉時,左足同時往西橫移 ;全身坐在左腿,右腿伸直,此式面向正北。如32

左足尖轉向東北,兩手隨腰右轉,向與東南左手右上往左圓轉而下,轉至胸際,手心朝內;右手由下往有圓轉而上,轉至額上,手心朝東南,右足同時隨腰轉向東南;全身坐在右腿,左腿伸直,此式面向東南。如33

回身蹬腳

右足跟復轉向北,身亦隨之,兩手相合作十字;左腿坐實,右腿蹬出,兩手分開,與轉身蹬腳相同。

雙風貫耳

右足蹬出後,旋收回,仍提起,足尖下垂;左足跟轉向東北,兩手相合,手心轉向內,合至右膝處,復往下,兩邊分開,手心漸轉向外,向前向東南,相對,圓轉而至前面,兩手握拳相對,拳心向外,兩手合至右膝時,右腿隨腰往下彎,隨彎隨轉,向東南邁出,全身坐在右腿,左腿伸直。如34

左蹬腳

右足跟轉向南,兩手相合,作十字;全身坐在右腿,左腿向東蹬出,與前轉身蹬腳相同,惟此面向南耳。

轉身蹬腳

左腿蹬出後,收回仍提起不落下;全身隨右足尖轉向北,左足落地,全身坐在左腿;兩手復相合作十字,右腿蹬出與翻身蹬腳相同,右足心朝東。

上步搬攔錘

右足蹬出後仍收回,足尖下垂落下,足尖向東南;坐實右腿,左手搬攔,右手打拳,與前皆同。如封似閉,十字手,抱虎歸山同前。

斜單鞭

由十字手,右手向西北,左手向東南分開;右足隨右手往西北邁步,此時全身尚坐在左腿,左手往西北擠出,按出與抱虎歸山皆同;惟雙手按出後,左足往南邁,左手亦往南成單鞭式。斜單鞭與單鞭相同,惟方向向南耳。如35

野馬分鬃

右手隨腰往左與左手相合,右手在下,手心向上,左手在上手心向下,全身坐在左腿上;右足提起往西北邁去,右手隨右足往西北分開在上,左手同時往東南分開在下;右手心仍向上,左手心仍向下;全身坐在右腿,眼神亦向西北。此式與斜飛式相同,惟前手略低耳。如36。換式左手隨腰往右與右手相合,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心朝上,右手心朝下;左足提起往西南邁去,左手隨左足往西南分開在上;右手同時往東北分開在下;眼神亦隨向西南。如37。此是左右野馬分鬃,或三次,或五次至右分復換下式。

上步攬雀尾

左足向前邁半步,左手隨左足同時向南捧出,右手略向北圓轉,手心轉至向下,又轉至左手處,即成攬雀尾之起式;以下均與攬雀尾相同。

單鞭如前。

玉女穿梭

由單鞭式左足跟轉向南,右足收回,落左足前,足尖向西,左手轉出右脅外,左足向西南邁出,左手心向上,挨著右臂向上捧,隨捧手心隨轉向外,而至額上;右手由左手之下,隨腰隨步按出,此式全身坐在左腿。如38。(疑為41)

左腿坐實足跟轉向西北,右手轉出左脅外,手心向上;右足提起向東南邁出,右手心向上,挨著左臂向上捧,隨捧手心隨轉向外,而至額上;左手由右手下隨腰隨步按出。此式全身坐在右腿。如39。

復坐實右腿,進左步;兩手如前向東北捧岀按出。如40。

復坐實左腿,足跟轉向東南;右足提起向西北邁步,兩手轉向西北捧岀按出。如41(疑為38)。

上步攬雀尾單鞭

左足向前進一步,左手向南捧,變為攬雀尾單鞭。

抎手如前,或三次,或四次,或五次。

單鞭下勢

單鞭式如前;左手按出後,身隨腰收回,往下坐在右腿上,愈低愈好,低至左腿伸直;身不可太俯,頭仍要有頂勁;左手隨腰略收,轉而向下,至左足腕處;右手仍為吊手。如42。

金雞獨立

全身已坐在右腿,腰向前進,隨進隨提,使全身坐在左腿;左手隨身向上,至與肩齊處,而往下按;右手隨右腿往前提起;右腿提至膝與腹平,足尖下垂;右手提至肘與右膝相合,手心向北,手尖朝上,與右肩齊。如43。

右足旋向後退半步,使全身坐在右腿;左手隨左足上提,左膝與腹平,足尖下垂;左肘與左膝合,手心向南,手尖朝上,與左肩齊;右手同時而往下按。如44。

倒攆猴

右手往下按後,手心向前,往後圓轉;左足同時往後退,使全身坐於左腿;右腿伸直,右手從右耳邊按出;左手亦同時往後圓轉,由左耳邊按出,而右足往後退步,皆如前式;兩手如輪,隨轉隨退,或三次,或五次,或七次。看18,19。

斜飛式,提手上勢,白鶴亮翅,海底針,扇通臂,撇身錘,上步攬雀尾,單鞭,抎手,單鞭,高探馬,皆如前。

十字腿

由高探馬坐實左腿,左手由右臂之上穿出,手心朝上;右手在左脅下,手心朝下;左足隨左手向東邁去,左手伸出後,隨即屈迴向西,手心朝南;右手仍在左脅下,手心朝下,眼神隨向西看;左足尖同時轉向南,仍坐實左腿。如45。兩手隨即分開右腿蹬出。右腿蹬出後,落下坐實,左手摟膝,右拳向西下打出;坐實左腿。如46。

上勢攬雀尾

右拳鬆開,與左手右腿同時向上向前,變攬雀尾,如前。

單鞭下勢如前

上步七星

由單鞭下勢腰身前進,坐實左腿,兩手隨腰往前相交,作斜十字形;右足隨向前邁,足尖點地。如47。

退步跨虎

右足復向後退,坐實;兩手分開,右手在上,手心朝東;左手在下,手心朝下;左足即隨之退回,足尖點地。此式略如白鶴亮翅,惟身略低,兩手更開。如48。

轉腳擺蓮

左足提起,右足尖向南向西轉動,全身即隨之轉一圓規落下,坐實左腿;兩手隨身而轉,隨轉隨合;此時而復向東,右足提起,由左擺右,兩手由右擺左。稍拍足背。如49。

彎弓射虎

拍後兩手隨腰隨右足向右向下圓轉,又由下而上轉向東北作射虎勢;右足落下坐實,右拳在額上,左拳伸出。如50。

上步搬攔錘

由射虎式右手向下松,手心微朝上;左手向右松,手心微朝下,兩手心相對,隨腰往左松,變為搬攔捶。與前相同。

如封似閉,十字手均如前。

合太極

由十字手往下按,歸於起勢為合太極。如1。

以上所列各式,學者循序漸進,每日學之至多不能過二三式,務求規矩悉合,不可貪多。初學之時,每式不能不斷,至學完後漸求聯合一氣,以前所列注意十事,均須刻刻體驗;習之一二年,後天之力方化盡;先天自然之內勁漸長。原譜所謂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練習架子以神斂氣沉為主,久之練氣入骨,則渾圓綿柔沉重堅剛兼而有之。


推薦閱讀:

解密太極:丹田和胯的真相(二)
悠然太極球初級九步功
楊雲中:王宗岳《太極拳論》心解
太極拳常用口訣用語,看看還有誰不知道這些詞~
太極圖

TAG:太極拳 | 太極 | 拳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