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治體制改革不要「談虎色變」
作者:石仲泉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時下,政治體制改革似乎成了一個敏感話題,不僅文章越來越少,而且這方面的研討會也很少,不少媒體都是敬而遠之,不少學者也心有餘悸。儘管十七大報告有專題作了論述,但報刊除了一些宣傳性文章外,作深入研究探討、提出獨立見地的著述相對較少。這種氛圍與解放思想的要求是不相稱的。我不是研究政治學的,沒有多少發言權。但最近看到《理論動態》的兩篇文章,一篇是蔡霞的《解放思想需要什麼?》,一篇是王長江的《大力推進黨的建設的制度創新》,雖然有的觀點還可斟酌,但作者的勇氣可敬,是敢於正視這個問題的力作。
政治體制改革,改什麼?內容很多,現在也在不斷地進行這方面的改革。但最根本的還是如鄧小平說的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這個層面要改革的內容也很多,20多年來也有不少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在的問題是怎樣進行深層次的改革,而所謂深層次的改革就要涉及權力和利益,即如何制衡權力和如何公平利益。目前的問題,一是高度集中的權力得不到有效的制約、監督和制衡,官員的腐敗既猖獗又在不斷披上「合法」外衣;二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利益的分配極不均衡,造成窮富差別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更加擴大,先富沒能像預期的那樣很好地帶動後富,社會的不公平比過去更加凸顯。這樣,深入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最為要害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一要分權,二要分利。怎樣分?這就要創造既適合中國國情,又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不可逾越的制衡權力的體制和機制。
鄧小平的偉大功績就在於將市場經濟這種屬於資源配置的手段和方法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中剝離出來,讓它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使其為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服務,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如何有效制衡權力,就要學習鄧小平的大智大勇,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加以剝離,區分哪些是屬於資本主義特質屬性的東西,哪些是屬於現代人類社會具有普適性的文明成果。對於前者予以揚棄,對於後者則需要吸收。就像市場經濟那樣,讓其成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部分,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效分權和分利的體制和機制。這無疑需要有大智慧,同時需要從現在起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先搞試點,由易到難,由標到本,最後進行大製作。
更多「政治體制改革」評論:
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
反腐敗共識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強大動力
政治體制改革與「另類神話」的終結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陳鴻一鳴的言論:「日本不算西方國家,因為日本有共產黨」?
※如何評價占豪對國際關係的觀點和文章?
※中國為什麼要有民族界別,能否取消民族的劃分?
※最近在看《走向共和》,我很好奇,為什麼西方國家願意幫助中國維新?
※對於宋神宗和王安石改革對北宋後期政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真的如王夫之所說「宋政之亂,自神宗始」?怎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