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節日】今日八月二十,恭逢鳩摩羅什圓寂日

鳩摩羅什圓寂日


今日2016年9月20日 農曆八月二十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44-413),意譯「童壽」。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高僧,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之一。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精般若。譯經總數《出三藏記集》作35部294卷, 《開元釋教錄》作74部384卷。

鳩摩羅什(西元 344 ~ 413 年),龜茲國人(新疆疏勒),自幼聰敏,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於是備受矚目和讚歎。他在東晉時,來到我國,從事譯經,成為我國一大譯經家。由於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詮顯無礙,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於佛教的發展,有很大貢獻。

鳩摩羅什,在佛教徒中應該很出名了。因為大家常誦的《金剛經》、《法華經》、《阿彌陀經》、《維摩詰經》等等都是他翻譯的。

鳩摩羅什的父母

鳩摩羅什的父親名叫鳩摩羅炎,天竺人,也就是印度人,他家地位顯赫,世代為相。鳩摩羅炎自身很有天賦,而且志向高遠,本來應該接班繼續做宰相的,但他推辭不幹,一心想出家。這件事情就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很多人都佩服、仰慕他。所以當他雲遊到龜茲國(就是現在的新疆庫頁縣)的時候,龜茲國王就親自到郊外去迎接,請他去做國師。沒想到他在這裡遇到了鳩摩羅什的母親。

鳩摩羅什的母親是何許人呢?就是龜茲國王白純的妹妹耆婆。這位公主也很有個性,都20歲了,還沒嫁出去,這在當時是典型的「剩女」了,是大齡女青年了。她之所以嫁不出去,是因為自身條件太好,眼光太高。她不僅出身高貴,人又長得美,而且還很有才華,對一般來求親的王孫公子、各國顯貴,都看不上眼。但她見到鳩摩羅炎之後,就動了芳心,想要嫁給他。而鳩摩羅炎想來也鍾情於耆婆,所以就心甘情願地當起了龜茲國的駙馬爺。

他們婚後不久,耆婆就懷孕了,這期間,她智慧大增,就像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母親懷孕時候的表現一樣。耆婆本來不懂印度的語言,可是懷鳩摩羅什的時候,竟然無師自通地會了,不單這樣,她還辯才無礙,對佛學中深奧幽微的義理都非常精通了。

七歲出家

等鳩摩羅什長到七歲的時候,耆婆卻看破紅塵,想要出家了。起初,鳩摩羅炎不同意,因為不僅有年幼的兒子羅什,還有個更小的兒子弗沙提婆,這兩個孩子沒有媽媽可怎麼辦呀?但耆婆去意堅決,絕食到第七天,氣若遊絲,鳩摩羅炎只好同意她出家。並且,小羅什也跟著出家了。

耆婆出家不久就證得了須陀洹初果。而小羅什也聰穎勤奮,讓人嘆服。他一天就能背誦千偈經文,大約三萬來字。並且對於經文的含義,他大多都能自己通曉,不須老師逐句指導。

舉起了很重的缽

鳩摩羅什曾跟著母親在一個寺院看到一個很大的佛缽,小羅什或許是出於尊敬、或許是出於好玩,他一下子就把那個很重的缽盂拿起來放在頭頂上了。可這時候他忽然想到:「這個缽是如此之大,怎麼會這樣輕呢?」當他這樣想的時候,頓時覺得那缽盂重得不行,不由得大叫一聲將它拿下來了。他母親很關切地問:「怎麼回事?」鳩摩羅什慚愧地回答:「兒子心生分別,所以缽的輕重便有不同。」

這就是所謂的「一切唯心造」。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被教導,什麼東西輕,我們拿得動;什麼東西重,我們拿不動。於是我們就被局限在諸如此類的種種名相分別之下了。但一些很純凈的小孩,他們的心常常處於無分別狀態,於是就能顯現一些神奇的能力。

九歲與外道辯論

鳩摩羅什九歲的時候,母親帶著他來到罽賓國(現在的喀什米爾地區),依止著名高僧盤頭達多(即罽賓王的堂弟)學習《阿含經》。這位老師經常由衷地稱讚他的學生神俊非凡,消息傳到國王耳中,國王便請小羅什入宮,集合外道論師與他辯論。眾人見他年幼,心生輕慢,言語也很是無禮。羅什垂目靜聽,不急不惱,突然發語,指出其誤謬,當即挫敗對手。國王讚嘆不已,對這個小沙彌就待以高僧之禮了。

降服論師

一次,鳩摩羅什在溫宿國(即現在的新疆溫宿縣),看到一個論師(就是專研佛教論典的出家師父),正敲打著國家的大鼓,狂傲地宣稱:「誰能辯論過我,我殺頭來謝他。」羅什想挫一挫他的銳氣,就用大乘的「了義」和「不了義」來問他,結果他當下就迷惑不清。按其先前的狂言,他應該獻上頭的,但羅什慈悲,不要他的頭,只要他跟著自己學習大乘。如此一來,羅什的名聲更大了。於是,鳩摩羅什的舅舅龜茲王白純就親自到鄰國溫宿去把鳩摩羅什和耆婆接回來供養。

向老師傳授大乘

鳩摩羅什二十歲時,在龜茲王宮受戒,正式成為比丘。之後,白純王專門為羅什造了金獅子座,鋪上名貴錦褥,請他登壇說法。但羅什卻推辭說,他想專門到罽賓國去給他的老師盤頭達多講大乘佛法。白純王竭力挽留。兩人正在談論,忽然有人來報:「盤頭達多來了」。 原來盤頭達多聽說自己的得意門生鳩摩羅什悟得非常之理,特地前來看望。這之後的一個多月,這兩位高僧就天天在一起討論佛法,最後盤頭達多反而向鳩摩羅什施禮,拜他為師,並說:「你是我的大乘老師,我是你的小乘老師。」

名滿西域

這之後,鳩摩羅什的神俊之名就越傳越盛了,各國國王都競相延請他去講法。當他登壇講法的時候,有些很虔誠的國王會在其法座之側跪伏著,讓鳩摩羅什踏著自己的背而登上法座。當時,整個西域就是這樣的崇尚佛教,就有這樣的風氣。其實,現在緬甸、斯里蘭卡等南傳佛教國家裡都還保留有類似的風氣,所謂古風猶存。

東傳佛法的日子臨近了

不久,鳩摩羅什的母親耆婆要離開他到天竺去了,臨行前對他說:「龜茲不久就要衰敗了。大乘佛教,當在東土弘揚,這要依靠你的力量了。不過,這對你自身的修證並無好處,你作何打算呢?」 鳩摩羅什回答說:「菩薩之道,在於忘我利人。若是能使大乘佛法流傳各地,開啟蒙昧,洗滌塵俗,那麼,即使我嘗遍世間的辛苦,也無遺憾。」

耆婆很滿意兒子的菩提願心,於是獨自到印度去了,她不久證得了第三果(即阿那含果,也叫不還果)。

鳩摩羅什向東傳法的日子來臨了。不過,這一過程的開始就不幸地沾染了血腥……

苻堅發兵請羅什

鳩摩羅什,生於344年,圓寂於 413 年。我們先來看看他生活的這69年,中國是個什麼樣的時代背景。這段時期,中國正處於東晉與十六國對峙的狀態——南方屬於東晉,相對和平;北方屬於前秦等十六國,戰亂不斷。而鳩摩羅什之所以來到了中國,是因為前秦的苻堅發動了戰爭,專程到西域的龜茲國去「請」他來的。

前秦帝王苻堅,雖然在很多人心中不那麼高大、光輝,因為人們總是記著他在著名的「肥水之戰」中的失敗,然而,台灣著名作家柏楊卻把他和唐朝的李世民、清朝的康熙放在一起,認為這三位才是英明君主。最能打動柏楊的可能是苻堅對人才的尊重和信任,因為柏楊曾說「苻堅養士才是真正的養士,高澄(北齊政權的奠基者)養士無異於養狗。」苻堅當時之所以能夠掃平群雄,統一北方,全靠他重用漢臣王猛,他將王猛視為朋友、知己和老師。

其實,苻堅不僅對政治軍事人才倍加愛護與尊重,他對佛教高僧更是求賢若渴。苻堅篤信佛教,他為了迎請高僧,不惜發動了兩次戰爭,一次是379年打東晉請道安,一次是383年打龜茲請鳩摩羅什。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而由他發起的迎請鳩摩羅什的行動,可以說在整個人類文化史中都產生了深遠的、正面的影響。鳩摩羅什如果沒有被戰爭的風暴虜掠到中國,他很可能終其一生都只在西域-印度一帶活動、弘法,而西域和印度後來都被伊斯蘭文明徵服了,佛教幾乎不存在了,那麼鳩摩羅什的弘法成果、智慧結晶也必定會被歷史的風塵掩埋。但鳩摩羅什來到了中國,他為大乘佛教在中國的弘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高質量地翻譯了大量佛經,至今這些佛經還是活的,還眾口傳誦,還像甘泉一樣滋養著眾生的慧命。

我們現在回過頭來說說當時的具體事件。

公元377年,太史上奏:「有星見於外國分野,當有大智人入輔中國。」這是從星相的角度為苻堅出兵請道安和羅什埋下了伏筆——星相能不能說明問題呢?我認為能,不僅星相能,很多小事情都能,比如我們的臉色、我們院子里的花草、我們房間的陳設,等等。因為我們和萬物都是相連的嘛,所謂「見微知著」,只要留心,處處都昭示著世界的真相,只是看我們有沒有洞悉這些幽微之處的本事了。

公元380年,苻堅用兵力把高僧道安「請」到長安後不久,有兩個僧人遊學西域歸來,向苻堅彙報那裡的佛教盛況,特別說明龜茲國有一青年沙門鳩摩羅什,精通大乘佛法,在西域有很高的威望。苻堅就萌生了去請羅什的想法,苻堅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道安,徵求他的意見,道安也勸說苻堅去請羅什。於是苻堅就派使者到龜茲去索要羅什,但龜茲王白純不給,苻堅就有了奪羅什的想法。

公元381年,龜茲王白純內外兩方面的敵人都來到苻堅的面前——外敵是與龜茲(王城在新疆庫車縣)有矛盾的鄯善王(本名樓蘭,王城在新疆若羌縣)、前部王(新疆吐魯番一帶),內敵則是自己的親弟弟白震。這三人都到前秦來進貢,獻上珍寶,白震希望苻堅能幫助他打倒他哥哥,鄯善王、車師王則表示甘當馬前卒。

公元382年9月,苻堅派遣驍騎將軍呂光,偕同鄯善王、車師王,率領7萬大軍,討伐龜茲及烏耆諸國。臨行之前,苻堅囑咐呂光:「夫帝王應天而治,以子愛蒼生為本,豈貪其地而閥之?正以懷道之人故也。朕聞西國有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閑陰陽,為後學之宗,朕甚思之。賢哲者,國之大寶,若克龜茲,即馳驛送什。」把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帝王順應天道而治國,愛民如子,那有貪取國土而征伐的道理呢?只因為懷念遠方的大德智人罷了!我聽說西域有一位鳩摩羅什,他深解佛法,擅長陰陽之理,是後學的宗師。我非常想念他。賢哲的人,是國家的大寶,如果你戰勝龜茲國,要趕快護送他返國。

任何一件事情,其起因都是很重要的。鳩摩羅什之所以在中國的影響很大很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是被請進來的。這正如佛教之所以在中國深深紮根並枝繁葉茂一樣,佛教也是被請進來的——東漢明帝夜夢金人,太史傅毅以為是西方之佛,明帝就遣使到西域去求法。使者在途中遇到梵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人,一起回到洛陽,漢明帝就讓二位梵僧住在白馬寺,他們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這就是我國佛教的開始。——被請進來的東西,往往會有良好的生長土壤和環境。

幾經周折到長安

383年,龜茲被攻陷,白純王出逃後被殺,呂光另立白純之弟白震為龜茲國王。呂光一時威震西域,諸國盡皆歸附。然而,呂光擄獲鳩摩羅什後,率軍返國的途中,苻堅卻淝水兵敗了。淝水之戰後,中國廣大的北方地區立即重新陷入分裂混戰的狀態,呂光攜鳩摩羅什返回長安的路途也變得無比的漫長而崎嶇了。385年,呂光攻佔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縣)後,聽到苻堅被姚萇所殺的消息,他就自立為帝了,國號涼。鳩摩羅什也就滯留在了涼州。

鳩摩羅什在呂氏政權的掌控下一共生活了17年。而呂氏王族都不太信仰佛教,因而也都沒有認識到鳩摩羅什的價值。所以,這期間,鳩摩羅什幾乎沒有弘法,但精通了漢語,為以後的翻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期間,鳩摩羅什留在史書上的事迹也就是幾個比較準確的預言而已——比如:他預見了呂光的兒子呂纂會在一次平定叛亂中失敗;預見了呂光大臣張資的病無法醫治;預見了呂超將會殺死篡位的叔叔呂纂;等等。

再說長安這邊,姚萇殺死苻堅建立了後秦。據說姚萇和他的兒子姚興都曾派遣使者到涼國敦請鳩摩羅什,但呂氏王族,害怕智慧的鳩摩羅什為姚萇所用,不利於自己的涼國,於是不準鳩摩羅什東行。

公元401年3月,長安逍遙園的青蔥竟然變成了香芷,這被公認為祥瑞,象徵著大德智人將會到來。同年5月,姚興派兵西伐涼國呂隆。9月,呂隆兵敗,上表歸降。401年12月,鳩摩羅什終於抵達了長安,此時,他已經五十七歲了。

千古流芳譯佛經

崇信佛教的姚興待鳩摩羅什以國師之禮,請鳩摩羅什在逍遙園翻譯佛經,並遴選優秀僧才八百餘人進入這個譯場,輔助鳩摩羅什譯經。鳩摩羅什從此開始了他最輝煌的弘法事業,在他人生最後的十餘年,爆發了巨大的生命能量,翻譯了眾多佛教經論,釐清了好些義理懸疑,啟悟了無數佛門弟子,對後世的影響真是「嘆莫能喻」……

鳩摩羅什譯出的經典,現在人們還經常誦讀、學習的有《妙法蓮華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佛說阿彌陀經》、《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和《大智度論》等。我們在經題後面所看到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姚秦」指的就是這個姚姓帝王的後秦。

鳩摩羅什所譯出的經論,很多都成為後學之宗經寶典,在我國佛教史上,影響巨大。比如,《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之於三論宗;《法華經》之於天台宗;《成實論》之於成實宗;《阿彌陀經》之於凈土宗;《十誦律》之於律宗等等。而一百多萬字的《大智度論》現在既沒有梵本、也沒有藏譯本存世了,僅有漢譯本,非常珍貴。

鳩摩羅什的翻譯,自然生動、簡潔曉暢、文采斐然而又契合妙義,是以往的佛經翻譯所不能及的。

鳩摩羅什有弟子三五千,著名的有好幾十個,其中特別有成就的又有四個:竺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後世稱為「什門四聖」。另外,廬山慧遠,學貫群經,是佛學界的棟樑,對佛經中的疑難問題,也寫信向羅什問詢,後人特將羅什回答慧遠之問的文字輯為《大乘大義章》,是非常珍貴的佛教文獻。

破戒之事遭眾議

鳩摩羅什作為佛經翻譯家非常成功、非常出名,但當人們想要了解他的生平,在百度或Google上一搜,馬上就會看到「鳩摩羅什的妻子」等詞條,也就是說,鳩摩羅什娶妻之事,也非常出名,非常被關注。——人們對男女之事總是比較關注的,更何況是一代高僧的男女之事呢?

梁朝慧皎所著的《高僧傳》中記載:呂光破了龜茲國,俘獲了鳩摩羅什之後,看他年輕,不覺得有多麼高深的智慧,就把他當凡夫俗子來戲弄。惡作劇之一是強迫他與龜茲公主成親,鳩摩羅什苦苦請辭。呂光就說:「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可固辭?」意思是說:你爸爸當時是出家人,都可以還俗娶龜茲公主,你的節操總不會超過你爸爸吧?不要頑固抵抗了。於是,就把鳩摩羅什灌醉,把他與龜茲公主「同閉密室」,鳩摩羅什「遂虧其節」——破戒了。呂光另一個惡作劇是命令鳩摩羅什騎猛牛和乘惡馬,想看他從牛背馬背掉落下來的滑稽相。幾番欺負,鳩摩羅什都胸懷忍辱,絲毫沒有怒色。最後,呂光感到慚愧,才停止了輕慢的行為。

那麼,鳩摩羅什對於自己娶妻、破色戒,是怎樣的態度呢?他首先是很慚愧;其次是告誡其他僧人不可學他這一點。

《高僧傳》明確的記載是——鳩摩羅什每次講經前,都會語重心長地申明:「如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也。」但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僧人卻想「取臭泥」而「不採蓮花」,想仿效鳩摩羅什的破色戒。鳩摩羅什便集合大眾,來到盛滿鐵針的缽前,他面色凝然說:「如果各位能學我將這一缽針吞下,就可公然學習我的行為。否則,希望大家各自安心辦道,謹守戒律,切莫再滋生妄想!」說完,立刻把那滿缽的鐵針像吃飯般輕鬆地咽下去了。那些想學他的人都目瞪口呆,非常慚愧,不敢效仿了。

關於羅什娶妻之事,我想引用《歷朝釋氏資鑒》中的一段道宣律師與韋陀天的對話——道宣律師說:俗中常論,羅什法師「淪陷戒檢」(指他破戒)。韋陀天說:「此不須相評,非悠悠者所議,羅什法師令位階三賢之所通化。」——鳩摩羅什是大乘三賢位的菩薩,他能像吃麵條一般輕鬆吞下滿缽的針,他的所作所為確實不是一般僧人所能理解和達到的,我們沒有資格去評說,因為他所做事情的真相和實質,絕不是悠悠大眾所認為和議論的那樣。

另外,真正想要為佛教多做貢獻的佛教徒,就不應該把注意力過多地鎖定在鳩摩羅什娶妻上面,而是應該多看他的大乘發心,多看他為佛教、為整個人類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舌不焦爛顯奇蹟

鳩摩羅什臨去世前發了一個誓願:「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這是想用焚身之後舌頭到底燋不燋爛的事實來驗證自己所翻譯經典的準確性。羅什圓寂火化後,果然留下了不燋爛的「舌舍利」。

————回 向 文————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安樂國!

請各位佛友今日吃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祝學佛精進、福慧雙修、法喜充滿!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佛學文化,博大精深,三覺圓滿,萬德具足,成就佛道

推薦閱讀:

鳩摩羅什大師
鳩摩羅什法師是誰? 鳩摩羅什與中國佛教的關係(二)
鳩摩羅什傳(白話文)
1521 26 P0020 十住毗婆沙論(17卷)〖後秦 鳩摩羅什譯〗貳
鳩摩羅什菩薩略傳(上)

TAG:節日 | 佛教 | 鳩摩羅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