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營養與生長發育的關係

1.3 營養與生長發育的關係 生長是指細胞的繁殖、增大及細胞間質的增加,表現為全身各部分、各器官、各組織的大小、長短及重量的增加;發育是指身體各系統、各器官、各組織功能的完善。生長主要是量的變化,發育主要是質的變化。生長發育除產生體格方面的生理變化以外,還包括神經系統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素質的變化。影響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有遺傳和營養、疾病、鍛煉、生活水平、社會環境、氣候因素等,其中營養因素佔有十分重要地位。蛋白質、脂肪、糖類及維生素等七大營養素,對生長發育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構成人體組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新的組織細胞的構成,細胞的繁殖、增大及細胞間質的增多,都離不開蛋白質。又如碳水化合物、脂肪、鈣等營養素,也都是構成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和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基礎。 學生的身高、體重發育受膳食營養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以致1935~1980 年期間,日本兒童的生長發育水平來了個加速性提高。由於日本政府十分重視營養,從而使日本成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強國和長壽之國。以致被世界眾多學者概括為:「一頓營養午餐即振興了日本民族」。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水平,非常顯著的為20 世紀90 年代高於60 年代,60 年代高於40 年代。這也充分說明了營養因素對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高、體重的增長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因此,不論是生長還是發育都少不了營養,營養既是決定生長發育潛在水平最終發揮得如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生長發育最為重要的「建築材料」。 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兒童青少年,如果營養不良,得了疾病,尤其是較長時期發燒的病,那麼對身體消耗很大,就使發育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這是由於一方面發燒時蛋白質分解大於合成;另一方面,發病兒童青少年攝入食物少,胃腸功能下降,營養素的吸收不良,致使他們的身高、體重等多個發育指標都比同年齡人低。這些兒童青少年,在多種阻礙其生長的原因被克服以後,通過增加膳食供給量及營養,將以超過該年齡組的正常生長發育速度生長,使趕上同年齡的生長發育水平,此種情況稱為「趕上生長」。 有些兒童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突增年齡時期,而由於家庭貧困使蛋白質、熱量供應不足,而使其生長速度緩慢,性成熟特晚,骨骺軟骨的骨化推遲,他們的各期生長突增沒有健康兒童那麼明顯,生長時期往往更長一些。在這樣的後期一旦能充分供給營養,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趕上生長,到最後完全可能趕上營養好的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水平。1.3.1 營養與心理發育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從童年向成人過渡時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是獨立和依存性並存交錯的時期。生理上的各種變化和學習活動變化,使青少年的心理上也發生了複雜的變化。 在關注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同時,也要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春期多種因素都可以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中營養因素也直接或間接影響青春期的心理發育。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增強。身體上的變化,使他們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別人的評論。每個青少年都希望自己健康,男的長得體魄健壯,女的長得備條而富有曲線美。但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高矮不同,發育的開始時間不同,而且胖瘦不同,這些對青少年的心理難免產生影響。1.肥胖對心理發育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膳食結構向高蛋白、高脂肪、高熱能模式發展的人群日益增多,尤其是獨生子女更為顯著,因此中小學生中的肥胖現象越來越普遍。這些小胖墩由於體態臃腫、行動不靈活,常在各項活動中行動跟不上其他同學。久而久之,性格變得孤癖甚至產生自卑心理,總認為別人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進一步發展可影響學習成績。不少胖孩子,體胖不愛運動,結果更導致體重增長較快,出現惡性循環。 隨著青少年肥胖現象不斷增加,國內外不少學者又發現,肥胖可促進兒童性發育。我國學者對上海160 名10~15 歲的肥胖兒童進行觀察,發現肥胖兒童的第二性徵發育和男性首次遺精年齡、女性的月經初潮年齡明顯早於正常同齡青少年。營養過剩造成青少年肥胖率上升,而肥胖可使青少年性發育與性成熟明顯提前。性早熟可使生理上的變化過早過快,心理發育相對滯後。生理成熟了,而心理上卻毫無準備,這就會出現身心發育不一致的矛盾。性成熟過早,兒童對自己身體出現的同性有關的生理現象會產生困惑、焦慮、恐懼等心理,從而增加兒童的心理負擔,影響其生活和學習,甚至導致學習成績下降。2.飲食對情緒性格的影響 營養不僅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健康,而且還能影響人的情緒、性格。人的情緒實際上是一種神經生理性感覺——情緒迴路上活動的產物。情緒迴路的興奮傳遞依賴於神經介質如兒茶酚胺、5-羥色胺等。當人體攝入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時,經過體內一系列變化,通過情緒迴路反饋於大腦皮質,就引起人的警覺、興趣、喜悅;若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不足,體內經一系列變化可產生5-羥色胺,於是使人情緒淡漠,精神處於平衡狀態。 據研究,出家人之所以清心寡欲,與世無爭,與其長期素食有一定的關係。他們由於久用素食、不沾葷腥而致血中5-羥色胺水平增高。很多游牧民族由於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加之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其特有的粗獷彪悍、性格剛烈。據測他們因過食肉類而使血中兒茶酚胺水平增高。這些說明營養對心理發育及性格的影響。1.3.2 營養與形體發育 人體身材的高與矮,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種族、遺傳、地理氣候條件、生活習慣、衛生條件、營養狀況及傷病和參加體育活動的多少等。這些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大類。 研究表明、孩子身材的高矮,約60%取決於父母的遺傳因素。而按科學的方法撫育孩子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長十幾厘米。這說明先天不足可以後天來彌補。一般說,人到20~25歲就不再長高了,而在這段年齡之前,供給足夠的營養,即各種兒童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素,可促進孩子的身高增長。具體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飲食調理:1.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兒童生長發育的最佳「建築材料」,成人每天約需要蛋白質80 克,兒童相對需要更多些,不僅要保證蛋白質的數量,還要講究質量。動物性食品,如魚、肉、蛋、奶類所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齊全、營養價值高,應保證供給和需要。大豆的蛋白質也很優良,也應給兒童多吃豆腐和豆類製品。注意飲食的科學搭配,如豆類、花生、蔬菜與動物性食物的搭配可進一步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又可取長補短,增加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有報道,賴氨酸和核酸與身高有密切關係,上述食物富含賴氨酸和核酸,宜經常給孩子食用。2.供給豐富的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 學齡前兒童每天需鈣600mg,小學生每天需800mg,中學生每天需鈣1200mg。如果食物中鈣的供給不足,嬰幼兒就會發生軟骨病,學齡兒童就會長不高。所以,飲食中要注意供給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豆類及其製品,芝麻醬、海帶、蝦皮、瓜子仁及綠葉菜等。給幼兒和學齡兒童添加適量鈣質和魚肝油,對增長身高也有好處。此外,提倡孩子多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因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使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3,從而有助於鈣的吸收。3.少吃糖 糖吃多了易影響孩子的食慾。進食量減少,勢必影響營養素的吸收,而且糖在體內代謝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和乳酸增多、需要鹼性的鈣來中和,鈣的消耗量增加,必然影響骨骺的生長。此外,茭白、竹筍、青蒜、菠菜等含草酸多的食物,能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鈣,使食物中的鈣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應注意糖的食用方法或少食用。4.吃好早餐 早餐要吃飽吃好,因為如果不吃早餐,機體為了供給上課用腦及活動的能量消耗都得動用體內儲備的蛋白質,這就好比釜底抽薪。長此下去,孩子就會因缺乏蛋白質而影響生長發育及身高。 總之,為了使孩子獲得長身體的充足營養,一定要讓其吃好吃飽,食譜應注意多樣化,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和營養搭配,多種食物混合吃,以達到食物的互補作用,使身體獲得各種必需的營養素。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鼓勵孩子多運動,積极參加體育鍛煉,也是促進孩子長高的重要因素。此外,還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心靈的創傷、精神緊張、情緒壓抑都會引起內分泌失調,影響生長發育和身高增長,故應消除和避免,應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幸福的成長環境。1.3.3 營養與視力 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眼睛,尤其青少年學習任務重、功課多,學習和生活節奏快。因此,青少年中的眼睛疾患並不少見,如近視、遠視、結膜炎、乾眼症等。 眼疾的發生固然與遺傳因素、用眼不衛生、用眼過於疲勞、室內照明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但經醫學證實,眼疾發生也與視力的營養不良有關,所以視力與營養有一定的關係。若要保護好視力,防止近視眼、結膜炎、遠視眼等眼疾發生,除堅持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衛生、寫字姿勢、改善室內照明等措施外,還應對發育期的青少年補充一些有利眼睛保健的食物,就可起到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等疾病發生的作用。1.補充硒元素 在所有動物中,山鷹的眼睛最為敏銳。對此,生物學家們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其奧妙就在於鷹眼中含有極為豐富的硒元素,高出人類一百多倍。硒對視覺器官的功能是極為重要的,支配眼球活動的肌肉收縮、瞳孔的擴大和縮小及眼辨色力的正常均需要硒的參與。硒也是機體內一種非特異抗氧化劑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重要成分之一,而這種物質能清除人體內(包括眼睛)的過氧化物和自由基,使眼睛免受損害。若人眼長期缺乏硒的攝入,就會發生視力下降和許多眼疾如白內障、視網膜病、夜盲症等。因此,日常膳食中應注意硒的補充,如膳食多用動物肝臟、瘦肉、玉米、洋蔥、大蒜、牡蠣、海魚、淡菜等,都可提高硒的攝入。2.多吃富含維生素A 的食物 維生素A 是眼睛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直接參与視網膜內視紫紅質的形成,而後者是感弱光的物質,維生素A 還具有保障眼睛角膜潤澤不幹燥的作用。若缺乏維生素A,則可使淚腺上皮細胞組織受損,分泌停止,可引起乾眼病。 要使體內不缺乏維生素A,可多攝入各種動物肝臟以及牛和羊的奶汁、蛋黃及富含各類胡蘿蔔素的食品。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 生成的基礎,在人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胡蘿蔔素食品主要有胡蘿蔔、南瓜、西紅柿及綠色蔬菜等。3.供給充足的富含維生素B1 和尼克酸的食物 眼睛缺乏維生素B1 和尼克酸這兩種維生素易出現眼球震顫、視覺遲鈍等癥狀。而富含維生素B1 和尼克酸的食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魚、肉等食品。4.保證維生素B2 的供給 維生素B2 能保證視網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謝,如果缺乏就容易出現流淚、眼紅、發癢、眼瞼痙攣等癥狀。維生素B2,常存在於牛奶、羊奶、蛋類、瘦肉、腎臟、肝臟、扁豆中。5.蛋白質是視力發育的基礎 眼睛是身體的重要器官之一,眼睛的正常功能、組織的更新離不開蛋白質,如果蛋白質長期處於缺乏狀態,會引起眼睛功能衰退,視力下降,並發生各種眼疾甚至失明。 青少年時期要保護好眼睛,應注意從每日膳食營養入手,合理搭配,多種膳食,有益於眼睛,有益於健康。1.3.4 營養與性發育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姑娘十八一枝花,小伙二十要當家」意指男孩、女孩青春期發育已逐漸成熟。青春期發育就是指兒童向成人過渡的發育階段,這時期以開始性發育為突出表現,而營養也直接影響著性發育過程。1.青少年的性發育特徵 性發育包括性腺、性器官、第二性徵的發育和性功能的具備。所謂第一性徵,即出生後就能看見的(如外生殖器)和未見的體內生殖器官(如子宮等);第二性徵即是在青春發育期中表現出來的男女形態特徵(如男子長鬍須、女子乳房發育等)。第二性徵又叫「繼發性徵」或「副性徵」。 男孩的第二性徵發育表現為聲音變得宏亮低沉,頸正中出現喉結,臉上長出鬍鬚,身體上也長出腋毛、陰毛,而且骨骼粗大,肌肉發達,身材變得魁梧,逐步形成男性成人面貌,男孩在14~16 歲可出現首次遺精。性器官也迅速發育接近成人程度。 女孩在青春發育期表現為骨盆逐漸變寬,乳房開始發育,皮下脂肪增多,聲調變得尖高,身體上出現陰毛、腋毛,除這些第二性徵外,女孩在13 歲左右開始出現月經,第一次月經稱之為初潮。由於這些變化使女孩身體出現胸部豐滿、臀部變圓、腰部相對較細女性所特有的體態。需要注意的是,月經初潮是青春期性功能發育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但這並不是說明女性性功能已經完全發育成熟。2.營養是性發育的物質基礎 女性月經初潮是青春期性功能發育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近百年來,女性月經初潮的年齡有逐漸提前的趨勢。從1860 年至1960 年,西歐國家女性月經初潮年齡平均每十年提前4個月。在我國,北京、上海等地的資料也顯示:女性月經初潮年齡也有提前的趨勢。1962年北京女性初潮年齡為14.16 歲,1991 年為12.50 歲,從1962~1991 年的30 年間,初朝年齡提前了1.66 歲。初潮年齡的提高,受許多因素影響,但與營養條件的改善有密切關係。 營養在青春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營養缺乏直接影響性發育或推遲性發育,甚至造成發育障礙。因此青春發育期的男女青少年應注意熱量的補充,提供豐富的營養素,保證青少年生長發育需要。尤其注意適量的脂肪攝入,因脂肪與青少年性發育有一定關係。經專家研究證實,女孩體內脂肪量達一定程度時,才開始有月經初潮。對於青春期前後嚴重營養不良,伴有極度消瘦,或因怕胖節食出現嚴重營養不良的女孩易出現月經推遲、閉經等疾病,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在青春發育早期(女孩月經初潮前2~3 年)即應讓少年兒童貯備一些營養素,以保證青春期發育。應糾正挑食、偏食的習慣,尤其一些女孩怕胖節食,使熱量、蛋白質、脂肪的攝入不足,身體發育不良,皮下脂肪少,女孩乳房發育較小而平坦,面色無華,顯示不出青春期應有的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3.營養失調與性早熟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城鎮居民營養狀況的好轉、需要注意的是營養過剩造成「性早熟」的現象。1988 年在杭州市對市區10~20 歲的1,027 名女生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10 歲女孩進入青春期發育佔9.02%、11 歲佔20.9%、專家認為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結構及濫用各種營養保健品是造成青少年性早熟的因素。 因此科學營養是保證青少年正常發育的基礎,不合理膳食結構、營養過剩會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1.3.5 營養與智力發育 青少年的青春發育期,不僅是形態、功能、素質迅猛增長階段,也是智力發育的重要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學習文化知識的最佳時期。此時期大腦所需的營養也特別多。 科學家曾對食物營養與大腦功能的關係作了系統的研究和探討,發現人的思維、記憶、情緒,甚至對疼痛的感覺都受到營養的影響,當眨眼或搜尋記憶時,某些大腦神經元產生並釋放神經介質,將信號傳給其他神經元。大腦產生某種神介質的能力,依賴於在血液中循環的各種營養物質。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使人睏倦、精神不振的神經介質是血清素,而腦神經元在製造血清素時需要色氨酸。色氨酸是大多數蛋白質中含量相對最少的一種氨基酸。糖類能增加人體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能使血液中除色氨酸以外的其他氨基酸進入肌肉細胞,而色氨酸這種物質便乘機進入大腦。所以多吃糖類的人易發睏倦。 研究還發現、膽鹼在腦組織中與醋酸結合,生成有助於改善大腦記憶的乙醯膽鹼。青少年如果每天能食用20 克純卵磷指便可收到增強記憶的效果。 那麼膽鹼和卵磷指這些營養素在什麼食物中含量最多呢?蛋黃、魚肉、大豆、動物肝臟、瘦肉等食物中含有多量的膽鹼。人體能從這些食物中直接將其吸收入血再進入大腦。蛋黃和大豆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它們在腸內消化酶的作用下也釋放出膽鹼。 大腦在發育中需要有充足的營養物質,而在青少年時期,腦細胞的形態和功能和成人相似,同樣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大腦神經元的量在出生後已不再增加,但是大腦神經元的突觸可以生長發育。突觸不斷延長,能促使記憶功能不斷增強。 大腦需要的營養素中,特別需要的是優質蛋白質和脂類,在天然食物中,以牛奶、雞蛋、魚、動物內臟為佳。大豆及豆製品也是大腦最需要的營養物質來源。 營養與智力的關係非常密切是肯定的,但是不等於說有了豐富、全面的營養,智力就一定好,營養不過是物質條件,重要的還是要自己不懈的努力,勤奮學習,科學地用腦,才能變得聰明、健康。1.3.6 營養與青春期疾病 青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疾病較少,尤其是急性傳染病、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很低,這是由於此時期機體發育旺盛、抵抗力強,身體內各器官都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器官損耗也較少,而且容易恢復,新陳代謝快,接觸有害物質也較少,因而健康狀況大多處於良好階段因此說青少年時期是人生各期中最健康、疾病最少的時期。 但是由於青少年接觸不良環境增多,尤其生理上的特殊性,如性發育等,也會出現一些青春期疾病。其中與營養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有青少年高血壓病、肺結核、貧血、近視、齲齒、月經不調、脫髮、神經衰弱等疾病。1.肺結核 肺結核在青少年中也有發現,有的竟因患肺結核而停學或休學。其實結核桿菌是普遍存在的,大部分人也都受到過結核桿菌的感染。據統計,有50%的人在10 歲以前感染過結核桿菌,但是由於接種了卡介苗而產生的免疫力及身體抵抗力較強,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未發病,只有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才易發病。 青少年在發育階段,身體內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平衡,功能不協調代謝旺盛,消耗量大,若這期間營養補充不足,不注意勞逸結合而致使身體抵抗力降低,再加上不注意個人衛生,如與肺結核病人一起生活,就容易感染肺結核。2.肝炎 1988 年上海病毒性肝炎大流行,患病人數達33 萬,據流行病學統計分析,得病的絕大多數是青少年,成人和老年的患病比例相對較少,這是因為青少年對肝炎病毒缺少免疫力。3.月經不調 月經病在女青年中較普遍。雖然月經初潮後月經不規律為性發育不成熟所致,屬正常現象,但由於營養不良或其他原因亦引起月經不調,使經量過多或過少。據醫學家研究發現,女孩體內脂肪佔17%以上,才可能出現月經。生活中有的女孩挑食、偏食,不吃脂肪類食品,結果使體重減輕,身體消瘦,脂肪含量達不到一定比例,引起原發性閉經或繼發性閉經。4.貧血 貧血是青少年中最常見的癥狀,尤其是女青少年中的貧血現象比較多見,如血紅蛋白低於110 克/升的女青少年佔一定比例,這都屬於貧血。這除了與女青少年每月的月經損耗有關外,最主要的還與其食量較小,有偏食、挑食和貪吃零食的不良習慣,甚至因怕胖而節制飲食等有關。5.近視 引起近視的原因很多,其中與食物中缺少硒有關。其他如青少年高血壓病的發生與食鹽過多和神經過度緊張有關;脫髮或過早白髮也常與飲食營養有關。因此,青少年只有全面合理地攝取營養,才能提高身體素質和抗病能力,從而健康成長。1.3.7 營養與身體素質提高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通過肌肉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活動能力。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的優劣,雖然與遺傳因素和體育鍛煉有關,但與營養基礎的關係十分密切。 為了摸清學生體質現狀,探討學生身體素質的特點和某些變化規律,我國每間隔5 年開展一次學生身體素質的抽樣調查。調查項目一般為50 米跑、立定跳遠、男生斜身引體和引體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和立位體前屈等。這些測試項目基本上反映出學生的速度、彈跳力、力量、柔韌性和耐久力等素質水平。從歷次測試結果來看,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容樂觀。除立定跳遠外,各項指標不如加拿大同年齡學生。用日本的四項素質指標測試我國10~22歲學生,結果為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均低於日本學生。專家分析認為,這是由於日本20 世紀50 年代以來普及學校營養午餐的結果。 對於我國14~18 歲女生的素質水平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這雖然與她們的生理特點以及受舊觀念束縛使運動量減少有關。但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品種豐富的同時,由於某些飲食宣傳誤導,女生中出現不愛吃肥肉,正餐節食,卻平時愛吃刺激性零食等。以致飲食中營養不全面或供給量長期不足,從而導致女生身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幅度明顯低於男生。這種現象在個別男生中也有「苗頭」。 聞名世界的我國耐力跑著名「馬家軍」運動員,為何能取得世界冠軍。國外專家曾專門研究他們的秘密「武器」,結果所發現的一個起相當重要作用的「秘密」,是因為馬家軍十分注重膳食營養的合理調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學生營養工作已被納入我國學校貫徹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正在全國城鄉各地有計劃的開展學校營養午餐的試點推廣工作。 與此同時,在近年來我國還實施了一項「國家大豆行動計劃」,旨在以農村為重點進一步推進我國學生營養工作的全面發展,這必將使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1.營養與身體免疫力 身體免疫力就是機體對外界各種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如果機體具有很強的免疫抗體,就能抵擋各種入侵的致病菌,人體就不會發生某些傳染病。 營養是機體中的許多免疫物質產生的重要基礎,如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等3種免疫抗體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蛋白質、熱能等。免疫抗體IgG 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吞噬細胞吞噬入侵的致病細菌,IgA 能防止病原菌侵入機體,IgM 可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等。有關研究表明,患蛋白質熱能缺乏症的兒童,對抗傷寒沙門菌的抗體水平比健康兒童顯著要低。 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也可降低免疫水平,如維生素C 缺乏時可使吞噬細胞的行動遲緩和殺菌能力下降;維生素E 缺乏時可引起體內抗體合成降低;微量元素鋅缺乏會伴有免疫器官的淋巴組織萎縮,皮膚超敏反應力下降,胸腺激素活性減低。同時,鋅缺乏也可引起吞噬細胞的獵取和吞噬作用的下降。鐵缺乏對破傷風類毒素、單純性皰疹病毒等的抗擊反應力減弱。 某些營養素攝入略多能促進免疫抗體的功能,作出戰勝對某些致病菌的敏捷反應。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E、鋅、硒等。但如果攝入量超出較大限度,反而會降低免疫反應。如過量鋅改變血清中結合細胞的LDL,減低其他營養素的濃度等。因而,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生理需要及生長發育的特殊需要,做到每日適量、均勻、全面的平衡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2.營養為健康之本 健康是指身體不僅僅是不生病,而且是生理上和社會、自然環境的動態平衡。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在不同程度上處於不完全健康狀態。如要由不完全健康狀態發展為完全健康狀態,就得通過合理營養加以調節。生命首先在於營養,一個人的整個生命過程都離不開營養。道理很簡單,沒有營養攝入,生命就得停止,還談得上什麼健康。 研究表明,營養狀況好的母親,她們所生的嬰兒有94%健康狀況良好;而營養狀況不良的母親所生的嬰兒,有92%健康狀況不佳。在各類人群中,注意營養可使許多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下降。如心臟病可下降20%,腫瘤下降30%,糖尿病下降50%。事實上,合理營養確能有效防治各種營養缺乏症和營養過剩症,以及諸多的常見病、多發病。同時,不斷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還可有效預防一些癌症的發生。 一般認為,人到60 歲左右將進入老年期,應屬於正常的自然現象。如果在45 歲左右就出現兩鬢斑白、耳聾眼花、眼角出現魚尾紋、眉毛外1/3 變得粗長、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降低等老年性變化稱為「早衰」。如果不偏食,善泛食,並做到合理營養的平衡膳食,則推遲衰老是完全可能的。有關科學家對不同群體期望壽命調查的結果表明,在當今世界上從事營養工作者其平均壽命為最高。 當然,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取決於許多因素可包括:先天的遺傳因素,後天的食物營養、生活方式、衛生狀況、氣候環境、體育鍛煉、精神狀態、嗜好習慣等等。但在這些因素中最基礎、最主要、最根本、最經常在對生命質量、壽命長短起作用的仍是膳食營養。所以說,營養為健康之本。
推薦閱讀:

0-3歲寶寶發育過程詳解(圖文版)
精子發育成胎兒全過程[10P]
為什麼總有寶寶盯著我看?
這菜要常給孩子吃,健腦提高記憶力還促進生長發育,教您好吃的秘訣_【今日爆點】
寶貝廚房丨寶寶吃了增強記憶力、促進大腦發育,女性吃了延緩衰老!

TAG:論文 | 營養 | 發育 | 關係 | 長發 | 生長發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