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齋」是「過中不食」,不是素食;葷、素是屬於「戒」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3-09-29 07:45:25關鍵字:八關齋戒,齋,素食,過午不食,戒律,儀軌,過中不食,印光大師文鈔,文鈔
【 點擊數:218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科注》第454集 2013年9月24日講於香港

  我們要珍重機緣,要認真努力,先度自己,這最重要的一個條件。不能先度自己,你就度不了別人。所以我們先度自己,就是四個字,「信、願、持名」。讓自己對於念佛往生真有信心,我們才有條件幫助別人。對於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沒有信心,那你要努力先自度。修養自己的道德,放下身心世界,讓自己的真心,就是清凈平等覺現前,這比什麼都重要。

  「上輩」,我們學到此地。

  再看下面一段「中輩」。

  「辛二、中輩 分二 壬一、中輩因行 分二 癸一、發心專念。」

  「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略論》云:「中輩生者,有七因緣。」

  中輩往生的。前面是上輩。與《觀經》相配合,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這是中輩往生三品。」。

  古德跟我們說七種因緣。

「一者,發無上菩提心。」

  發「無上菩提心」,就是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這就是「無上菩提心」。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成佛。成佛,不是「無上菩提心」,怎麼能成得了佛?

  後面下輩。三輩都是這八個字擺在前面,「發無上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三輩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上有一點不同。所以「發心「是第一。

  「二者,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第二也同,完全相同。

  「三者,多少修善,奉持齋戒」。

  不是全心全力去修善,多多少少修一點善、隨分隨力修一點善,這就不一樣了。

  「奉持齋戒」,「齋」跟「戒」是兩回事情,「齋」,不是素食。現在人家都把素食叫「齋」,搞錯了。「齋」是日中一食,叫「齋」。過了「日中」就不能再吃了,再吃就破「齋」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早晨出去托缽,中午回來吃飯。托缽托回來,不是一面走一面吃,那個就不好看了,讓別人譏嫌。所以缽有蓋子,裝滿了蓋好了,回來吃。回來大家在一起,在就講「共產主義」了。每個人托的飯都不一樣,飯菜不一樣,有人遇到供養好的,有人差的;有托得多的;有托得少的,怎麼辦?回來之後,把這些飯菜混合在一起。你能吃多少就拿多少。你看,所以說「一缽千家飯」,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的出家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統統去托缽,那麼這一缽飯裡頭,就是幾千人家的供養。有的時候一缽是兩三家的供養,托回來之後混在一起,和在一起,吃的時候,你就在裡頭,你吃多少拿多少,這一缽真的是千家飯,這叫真正公平。佛法念念是考慮大家一起,沒有特殊的,沒有等級的,連釋迦牟尼佛都不例外。佛的這一缽飯托回來,還是跟大家攪在一起,真正共產!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年前就實行了。

  斯里蘭卡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的,民主。團體在一起,誰說話算話?要聽大家的意見,絕對沒有一個人做主的。方丈、主持不能做主。他要徵求大家意思,就是大小事情都要「羯磨」。「羯磨」就是大家同意通過才能做,有一個人不同意,都要認真思考。怎麼樣改進?再提出來,看有沒有人反對,完全沒有人反對,這通過。這兩條的規矩好啊!人人都服啊!所以能夠傳。斯里蘭卡是傳二千三百年,沒有改變。這個地方是佛國,以佛教治國,以佛教教化人民。這個地方人沒有貪心;這個地方人沒有嫉妒;這個地方的人沒有功高我慢、沒有嗔恚。為什麼這麼好?教出來的!

  我們這湯池做的實驗。結論兩句話:第一句,證明了「人性本善」;第二句,證明了人是很好教的。就是沒教,社會變成這個樣子。怎麼變的?沒教嘛!你一教,全教好了,世上沒有教不好的人。你要用真心來教他、真心愛他、真心為他好,沒有不感動的,再惡的人都會回頭。所以佛法裡頭沒有惡人,佛法裡頭全是菩薩。這也就是大乘教上所說的,「佛氏門中,不舍一人」,罪惡再重也不捨棄他,也要好好的幫助他回頭、幫助他覺悟。這就是「多少要修善、要持戒」。

  「奉持齋戒」,不能每一天持齋。佛給我們定的,一個月有「六齋日」。那麼在現代這個時代,過去中國都是用農曆,曆法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最方便的用星期天,七天。七天當中有一天受「八關齋戒」,一個星期一天,好!一個月有四個「齋日」,或者是五個「齋日」,這個大家好記。用星期六或者用星期天。「持齋」是什麼?日中一食。早飯、晚飯斷掉,這叫「齋」。葷、素沒有說在裡頭。葷、素是屬於「戒」,不屬於「齋」。素食對於身心的健康,確實有好處。特別是現在的社會,化學飼料太多了,所養的這些畜生都帶著有病毒,吃這些肉的時候,容易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感染疾病,不如素食健康。我明白這些事情比較早,學佛的第一年就搞清楚了,我就吃長素了。我的素食到今年六十二年,不再跟眾生結冤讎了。

  我下決心吃素,是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到經上講的打獵的果報,不敢吃葷了。抗戰期間,我父親是軍人,管軍械的,所以家裡面長長短短的槍支,我記得家裡槍藏得最多的,八支,管武器的,所以我從小的時候練習打靶。三年,我練了三年,每一天至少十發子彈。那個時候我不需要瞄準,幾乎百發百中,練出來的。你有這個機會,有這麼多子彈給你打,這一般人沒這種機會。學佛之後,再也不碰這些東西了。打獵,殺生很多,短命報!我命已經不長了,還打了三年獵,真可怕!所以讀了《地藏經》之後就懺悔、回頭,不再干這個事情。

  老師叫我布施。我的布施,一個是印經、一個是放生。放生真正懺悔、贖罪。我到新加坡、澳洲,我就布施醫藥。供養多了,拿一部分錢來布施醫藥,貧苦的人沒有醫藥費,我替他付。我固定給醫院一筆錢,現在還是一樣。在澳洲圖文巴醫院,我一年給它十二萬澳幣,專門做布施醫藥用的,無畏布施。另外還有個基督教辦的「臨終關懷中心」,我也是給它十二萬,一年二十四萬,這屬於無畏布施。

  果報從布施來的,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讀經是屬於法布施,印經屬於法布施。這個做得最多了;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要真干!十方的供養,是要我替他們做好事的,我把它分配這幾個項目。這三個大項目:印經、布施醫藥、放生,我就干這三樣事情。有災難的時候,我們從這些錢裡面撥出一部分出來救災。這個事情過去做得很多。也有被人騙了,出家人也不例外,有人敢來騙,我們不知道。個人因果,個人承當。他現在不怕因果,死了以後麻煩就來了;他半信半疑,我們非常清楚。

  那麼這第三,「齋戒」。「齋」,最好一個星期有一天,讓自己身心清凈。「戒」,「三皈」、「五戒」、「十善」,一定要遵守,對你決定有好處。

  佛在經上說,真正受「三皈」,真把「三皈」搞明白、懂得了,真正發心受「三皈」,能夠把這三條「覺、正、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這三個原則掌握住,佛經上說,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五戒」,每一條戒真正做到了,就有五位護戒神;五戒全做到了,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保護你。善神常常跟著你,你不會遇到災難。如果做惡,作惡也有神跟他。惡神,惡鬼,羅剎,跟著這些神,他的福報盡了,災難就現前。他還能活得不錯,說明宿福深厚,過去生當中修的福報修得大,他還沒有享完;他要把福報享完了,再受這個苦報,他有次第的。

  ……

  「癸二、修善願生」

  特別再強調「願生「。

  「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燃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這個裡頭很多都跟《略論》裡面講的七種因緣,這七種因緣好。

  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講得很詳細,我們看註解:

  「第三,隨己修行,諸善功德。謂諸善功德中,隨己堪能,勉力以赴也。」

  這是說善法、善行無量無邊。只有是真正利益眾生的,都是好事。有緣,應該要做,不要推諉,力量大小沒有關係。像早年章嘉大師教我,有一毛錢我們就貢獻一毛錢,有一塊錢就貢獻一塊錢,不算少,為什麼?你只有這麼多,你全部都拿出來了。全部拿出來是圓滿功德,這錢比誰的錢都大!要用真誠,要用恭敬,不誠不敬沒有功德。

  「奉持齋戒」。《大乘義章十二》曰:「防禁故名為戒,潔清故名為齋。」

  防止你作惡,禁止你作惡,這屬於戒。戒裡頭有防止的、有禁止的。譬如「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是屬於戒,禁止你不可以做的;那個「不飲酒」是防止的。飲酒沒有過失,怕你喝醉了犯前面的戒。道理在此地。

  所以佛制定這些戒律,合情、合理、合法,因此「酒」這條戒開緣特別多。你譬如說你生病,中藥裡頭需要用酒做引子,或者用酒做葯來用,可以用,沒有問題。七十歲以上身體衰弱,血液循環不好,佛開戒,可以!允許你吃飯的時候喝一杯酒。這杯酒什麼?幫助你血液循環。它有開緣,所以它不是死呆板的。宴會當中,現在這個很多,尤其是在國際上,這一桌都是許多國家不同的人在一起,有酒,出家人能不能喝?可以,開緣。陪同大家,讓大家都歡喜,喝一杯,不可以喝醉;喝醉,這是佛的禁戒。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

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

  接手書,並顯感利冥錄,不勝歡喜。知諦公此番講經,比前次更覺光輝。因逐一看畢,即送餘人。多有見聞,深為詫異。私相謂曰,諦公已證聖果,關帝尚未明心。光聞而謂之曰,此事須從白關用心處究,則事理兩當,絕無濫聖屈賢之失。白公且置弗論。夫關帝者,在生時乃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之大丈夫。歿後皈依智者,願為伽藍,護持佛法。自智者至今千三百餘年。天下叢林之主人,多有法身大士,乘願宏法者。關帝一一護持親近,豈至於今,尚有未了,而求決擇開示於諦公。何聰明如帝君,而復愚鈍不蒙法益之如是乎。是大有說。現今時值末法,僧多敗類。只知著一件大領,即名為僧。僧之名義事業,多多了無所知。在俗之人有信心者,縱能研究佛法,終皆下視僧侶。其不信者,見彼遊行人間,造種種業之僧,遂謂僧皆如是,佛法無益於國,有害於世。因有此種我慢邪見下劣等知見故,關帝護法心切。以京師乃天下樞機之地,高人名士,咸來蒞止。遂現身說法,請諦公之開示。祛彼在家我慢邪見之凡情,振興劣僧無慚無愧之鄙念。古人稱如來不舍穿針之福,曰如八十翁翁作舞,為教兒孫故。光於關帝此舉亦然。此雖系盲猜瞎斷,若質諸關帝諦公,當皆點頭微笑,不露否否不然之聲跡矣。如上所說,且約跡論。至於關帝諦公之本,唯關帝諦公自知,光何能測度而評論之哉。根敏道心雖切,恐規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則。祈教以量力而為,不可強勉硬撐,以致心身受病,遂難親獲法利矣。聞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廢弛。初學人皆須以此意告之。

註解:

  ①諦公:諦閑法師。

  ②弗(fú):不。

  ③歿(mò):死。

  ④樞機(shū jī):指朝廷的重要職位或機構。

  ⑤咸(xián):全;都。

  ⑥蒞(lì):到。

  ⑦祛(qū):去。除去;驅逐。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為什麼佛說「財為五家共有」?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0八一卷——第一0九0卷
凈空法師法語:迷時無失,悟時無得()
凈空法師《無量壽經講記》(第十二集)
凈空法師:色不迷人人自迷

TAG:素食 | 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