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闖武當,撞見太極禪
熟悉咱們正安聚友會微信的朋友,一定對「米忽」這個名字不陌生,這位被《武當太極道》班主任戲稱為「萌妹子」的才女,在短短一個月內上武當學太極、去終南學書法,一圈回來成為當之無愧的文武雙全奇女子,且聽萌主編MM的太極分享。
作者:米忽
正安聚友會微信主編
《武當太極道-武當山》學員
武當、太極、張三丰……在金庸構建的江湖裡,滋生了多少少年的武俠夢。此次跟隨正安文化武當太極班上山學習太極拳,從刀光劍影的想像一下子踏進暮鼓晨鐘的現實,現實里可否有隱士高人,可否有絕世武功,還有俠骨柔情的愛情故事呢?
一行二三十人在綠林掩映的紫霄宮附近的酒店下車,紫霄宮坐落在展旗峰下,是武當建築群中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座,以坤(女)道居多,目前也是武當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百年道觀前習武練功︱
晚上五點之後,紫霄宮對遊客就不再開放。所以我們也只能在門口拍拍照片,想像一下,緊閉大門的後面,道人們晚上都做什麼呢?無限好奇……
這次行程有賴授課老師楊碩誠和正安文化的安排,我們才能夠晚上進觀練功。接下來的十幾天,我們日日行走於這片林蔭路,在丹牆綠瓦的道觀中,跟隨道人們一起用晚餐、練拳。
第一晚進道觀練功只想用「何德何能「來形容。
此時遊人散去,夜色襲來,皎皎明月當空,我們站在有600多年歷史的道觀中央的庭院里,周圍斑駁的石欄圍立,望著展旗峰上漸漸飄來的空濛霧氣,和著兩位老師的節奏練習基本功。
一旁坐著四五個道人,各執樂器,古琴、塤、洞簫,相和而鳴。一曲琴蕭奏畢,聽見他們低聲交流,原來他們在晚餐之後也有切磋音樂的愛好。
(古琴曲:日暮雲林,約3分鐘)
對音樂一竅不通的我,一下子迷戀上這松沉曠遠、細微悠長的樂聲。回來一查,才知古琴在漢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古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和任盈盈也以一曲《廣陵散》起緣和收場。
聽人說起,楊碩誠老師的同門師兄中,有一位也擅撫琴吹簫,琴、蕭與拳意、劍風相和,又是何種場景呢?可惜未曾親見,奉上同行油麻菜拍攝的幾張照片解解饞。
︱仙山之上遇道人︱
山中風景變化莫測,忽而陰雨轉而晴,就算日日經過的去往紫霄宮的路上,風景也是日有不同。早起的人在雲海中漫步,晚歸的在星辰中穿行,隔著一個拐角,山氣已變,此段路旁長滿青色香蒿,芳香醒神;彼段路月季、芍藥爭芳鬥豔,馥郁沁脾。與風景一同存在的,還有這些潛心修行的道人們。
武當山的太子坡、太子洞都跟一個傳說有關。據說武當的玄武神本是凈樂國的太子,他不戀俗世浮華,15歲時辭別父母,來到武當山修道。歷經42個春秋,終於得道成仙。
太子洞是一個天然洞穴,是玄武神少年修真的地方。這裡沒有豪華的石雕,沒有寬敞的明堂,只有寒氣逼人,山洞的唯一一位道長就是賈爺,這位古稀老人在這樣的環境中自願守候了太子洞20多年。
同行人慕名拜訪,有人問:「賈爺您高壽啦?」沒想到賈爺縷著鬍鬚笑眯眯說:「在道人中,我還是小孩子。」眾人大笑,在道家修仙的路上,八九十歲果真是「小孩子」,也永遠希望是個「小孩子」。
回來後還有人納悶:「你說那個太子洞那麼陰冷潮濕,賈爺長年住在那裡不生病嗎?」
「人家就是在修道哪!」不知是誰回答了一句。
此行不是開了眼,是眼不夠用。去趟逍遙谷,遇見80多歲的老道人,將二三十斤的方便鏟掄的渾圓;紫霄宮晚餐時鄰桌居然坐著著名道醫祝華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當道醫繼承人),只能怪自己道行太淺,除了激動得多瞟幾眼也別無所長;我們的導遊如姑娘的媽媽也是一位坤道,識得滿山野草中藥,誰生病了,拌合幾種野菜吃吃就好了。更有幸參加楊碩誠老師的恩師——武當三豐派第十四代傳人鍾雲龍道長的生日宴兼800多名弟子的演武大會……
︱武當山習武WIFI能量更強大︱
浸淫在武當的道場中,方覺宇宙能量場的強大。
之前聽聞誰誰練太極拳減了20斤肉;誰誰睡眠不好,練拳就改善了;甚至有久而不孕的人,練拳半年懷上寶寶……不禁搖頭莞爾。
臨行前我還很擔心,集中訓練,自己體力恐怕吃不消,平日在家,爬幾步樓梯心都要狂跳。這幾日每天早課、晚課、吃飯、回房都要爬山,除了前兩天的肌肉酸痛外,而後居然神清氣爽、健步如飛。何況,還要日日練功!
下山臨別時,楊老師說:希望大家回到山下,也記得給自己營造武當山的能量場,當打起太極拳時,就是武當山了。
我在想,這個能量來自於哪裡?
︱學拳很重要,同學更重要︱
同行學拳的還有正安文化教授《中醫心法與健康管理》的范英志老師,他對傳統術數頗有研究,一路指點武當山極佳的地理風水位置,什麼與龍脈相連,可以招祥聚福之類;什麼金頂自然形成龜蛇合體,是玄武神的化身;紫霄宮背山面水、負陰抱陽、山環水繞,坐北朝南的風水格局譽為「紫霄福地」……恕我無能,實在沒記住,但是范老師說5月4日巳時為朝拜金頂的吉時,我倒是跟著去啦!
《黃帝內經》記載一句話:「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武當山山氣宜人、地產美味,已經是滋養我們身心的良藥。
況且來武當山,只有一心,學拳。大家脫下張經理、王處長、胡院長的行頭,變成了一心一意在這裡學拳的自然人。存此一心,便得一境。
與天地自然溝通,在皓月繁星下,飲酒、品茶,閑聊。整個人就放鬆了。
「松」和「柔」是太極拳入門練功的要點。一旦人體真正放鬆放柔後,聚合起來的速度就會很快,也能借對方力量和來勢而為。老子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太極道就把這點表達的很具象。
其實太極無處不含道。楊老師說過,想學好太極拳,先學走路吧!心想走路,30多年前已經學過了。可是真待走起來,才發現支撐我們移動的雙腿、雙腳是多麼不容易,放慢動作,慢慢體會步伐之間的重心的轉換。走著走著,范英志老師突然說:我們走的這個貓步,其實就是一個太極圖。每一個重心的轉換都是陰陽的交接。
且說太極拳的標誌動作雲手,剛開始做真是不能體會這兩隻手在空中慢慢的比劃來比划去是幹什麼呢!後來楊老師讓我們閉上眼睛,雙手放平在水平滑動,如在水面平推而不起波瀾,慢慢的,體會到空氣與掌心的接觸和摩擦,此時再推雲手,真覺手的挪轉、翻騰,並不是靠著大腦記憶的曲線,而是整個腰、胯帶動胳膊的氣息自然轉動。
有位同學問:「怎麼才能把太極拳打好?」楊老師說:「專註當下,做這個動作時不要想著接下來做什麼。」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眾人痴迷於萬物中,滿腦子紛飛不定的思緒,只有靜下來才能體會到心念所動,正如陽光射進房間才能看見飄動的浮塵。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小猴子,它上躥下跳,永無安定,此時給它一個玩具,讓他相對安定一下,以一念抵萬念。太極拳也不過是我們心的一個玩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太極呢,就是一,讓心歸於一,是無二,當下無他想。得道太難,但至少太極打開由二退回一的門徑,也許有機會由一滑入零。
零是怎樣的狀態呢?重聽聚友禮楊碩誠老師的節目找到了答案:太極的智慧並不是太極的本身,而是更高層面的無極(也就是零)。無極是中國人的道,透過太極,透過定,回歸無極,回歸道的世界,道不是用頭腦想出來的。
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在太極的學習之路上,有明師引路,指點關鍵步驟,帶你找到「悟」的門路,始終比自己按圖索驥要省去不少時間,以及避免走彎路的風險。
推薦閱讀:
※太極42式圖解之掩手肱捶7
※邁太極步的26點要求
※道家太極內功八式
※太極拳內功修鍊的七層功法
※太極拳如何練出感覺來?¨ы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