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秀傳統道德理念就是踐行核心價值觀
【內容提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深層的精神追求、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愛國、誠信、敬業、友愛是中華傳統文化一以貫之的道德理念和基本規範,也是個人層面最基本的價值範疇。它歷經兩千多年的社會發展、文化變遷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感召力,不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也滋養哺育了一代代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就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仍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特別是在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仍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理直氣壯地科學繼承、一如既往地發揚光大。這是我們在相互激蕩、相互碰撞的世界文化中站穩腳跟的「定海神針」和可靠保證,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達根基」、「肥沃土壤」、「豐厚營養」和「雨露陽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新的時代條件下,善於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深入挖掘、自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理念,積極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能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使之真正成為全社會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進而提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一,傳承家國意識,陶冶愛國情操。家國意識是中國人的基本意識和一貫遵循。這種家國意識是寓於孝道文化之中的,其基本價值倫理以及由此生髮的熱愛祖國、與人為善等優秀品格,與倡導「愛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家國同構、家國一體、由國及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中國古人經常善於把自身利益同國家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把個人生命同天下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在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把「祖國」比作「母親」就是這種家國意識的集中表現和通俗表達。這就既要堅守養親、敬親、尊老、愛老等傳統孝道的精義,又要摒棄「光宗耀祖」、「埋兒奉母」之類的愚忠愚孝,把傳統孝道與時代要求結合起來,賦予其新的涵義和內容。比如,把孝敬父母的傳統孝道引申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大孝」,把立言立功轉化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夢建功立業的不懈追求等。這樣,才能使孝道文化的內涵更具鮮活的生命力和濃郁的時代感,外延更具靈活的適應性和廣袤的包容性,真正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道德源泉。
第二,傳承誠信精神,夯實道德基石。誠信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得以延續、得以發展下去的一個基本前提,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態度和人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也是溝通人際關係、促進人與人聯繫交往、把社會成員組織起來的基石和紐帶,因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倚重的道德範疇。如《論語·子路》中講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是為人處事的基本信譽原則。對於個人來說,誠信乃是立身之本,「人無信而不立」嘛!對社會而言,誠信首先就是守信,在社會活動中重承諾、講信用、守合同,以誠正己,且把它作為立業之本。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個人誠信、社會誠信、行業誠信、商業誠信等領域問題嚴重,將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的共同呼聲,人民的熱切呼喚。傳承誠信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將誠信價值觀貫穿於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道德風尚等各個方面,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行業,使之成為人與人交往的基本道德規範,成為黨員幹部和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和職業操守,成為衡量一個人道德品格高下、思想情操優劣的重要價值標準。
第三,傳承敬業精神,熔鑄奉獻品格。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敬業不僅僅是一種工作倫理或職業道德,更是一種人生價值觀和人生哲學觀。梁啟超在《敬業與樂業》著名演講中認為,「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敬業精神是一種基於摯愛基礎上的對工作對事業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它由職業理想、立業意識、職業信念、從業態度、職業情感、職業道德等方面構成,其本質就是無私奉獻精神。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敬業本質上就是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根基的珍視。韓愈在《進學解》中所說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堪謂敬業價值觀的一個經典註解。敬業價值觀蘊含於中華傳統文化之中,為眾多賢人志士所踐行。孔子把「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視為仁德的基本要求,把「事思敬」作為對待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做事的精義在於「儆事」。自古以來,有關敬業盡責、忠於職守的例子俯拾即是、不勝枚舉。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王猛為相,臨終不忘國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搜羅百氏」、「採訪四方」寫出《本草綱目》的李時珍,等等。當前,踐行敬業價值觀,就要確立勞動神聖、工作神聖、事業神聖、創造神聖的信念,就要求每位公民都應把自己的職業看成是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謀福利的光榮崗位,看成是社會、單位運轉鏈條上的重要環節,自覺做到恪盡職守,夙夜在公,兢兢業業為黨和國家做貢獻,在實現「中國夢」中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四,傳承友愛理念,建設和諧社會。友愛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元素。「禮之用,和為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道德理念。強調在處理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時,秉持的總的指導思想是「和」。亦即堅持以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來對待自然、社會和他人,以一種寬廣的胸懷處理各種關係,主張「天人合一」。值得提及的是,這種「友愛」、「仁愛」思想以「愛人」「成己成人」為前提與目的,以培養愛心實現自身心理和諧,以團結友愛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以呵護民眾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以珍愛萬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進而以此引領我們走出工業文明和技術理性畸形發展所導致的人的「物化」「異化」和「單向度」困境。傳承友愛理念,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區分不同的價值主體、針對不同的價值目標,形成不同的價值規範和價值要求。對廣大社會成員來講,就是要引導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理解,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係和社會氛圍。對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幹部而言,就是要強化人民至上意識,自覺踐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做到親民愛民為民富民,主動下基層與人民群眾一塊過、一塊苦、一開干,堅持到一線去接地氣、知民情、找問題,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以實際行動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
※傳承優秀傳統家庭文化
※一口氣十遍《離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皇氏三墳
※最神秘四大盜墓門派,來無影去無蹤,傳承數千年至今仍在!
※傳承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