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康有為推崇爨體書法許揚

近日,由中國將軍書畫院主辦的馬東波書畫藝術作品展在北京開展。來自書畫界的上百位藝術家和三十多位軍隊離退休將軍參加了開幕式。

馬東波幼年曾入私塾,始觸文墨,一九五八年入伍,先後在海軍司令部和海軍航空兵工作,工作之餘喜書法,後立向於"二爨〔cuan〕",潛心研習《爨寶子》碑,頗得神韻,對這種上承隸書下啟楷體的"爨體"達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數次參加名家展覽,以爨折桂。

所謂"二爨",是書法界對《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的簡稱,兩碑都在雲南曲靖市境內,號稱"南碑瑰寶"。"二爨"都產生於東晉年代,彼時,正是中國書法處於隸楷之變的劇烈時期,這兩塊碑文書法字體介於隸楷之間,雖為楷書,卻饒有隸意,書法風格獨特,被稱為"爨體"。

近代聞人康有為對這"二爨"推崇備至,寫道:"鐵石縱橫體勢奇,相斯筆法熟傳之。漢經以後音塵絕,唯有龍顏第一碑"。贊其"下畫如昆刀刻玉,但見渾美;布勢如精工畫人,各有意度",將其列為中國書法"神品第一"。

據記載,爨氏家族於西元二世紀從中原遷徙而來,西元二三九年,諸葛亮南征,爨氏在蜀漢政權的扶持下雄踞南中,成為古南中(今雲、貴、川部分地區)的大姓,但爨體字並非爨氏所創,而是一六○○年前魏晉時期,雲南曲靖地區百姓為紀念爨氏家族給南中地區帶來的輝煌歷史所立碑文中的字體。

"二爨"被發現的故事,頗具傳奇,一七七八年,曲靖楊旗田村,一個做豆腐的村民挖出了一塊石碑,覺得是塊壓豆腐的好材料,於是叫鄉親幫忙把石碑搬回家,當成壓豆腐的工具。

清咸豐二年的某一天,南寧知府鄧爾恆在廚房閑逛時,無意中發現豆腐表面有若隱若現的字跡。直覺告訴他,這些字非比尋常。順藤摸瓜,鄧爾恆在楊旗田村的一家豆腐作坊,見到了這塊石碑,這塊石碑就是現存放於曲靖一中的《爨寶子碑》。

早在鄧爾恆發現《爨寶子碑》之前,雲貴總督阮元就在曲靖發現了另外一塊爨氏時代的石碑。清道光六年,擔任雲貴總督的阮元,專程來到曲靖的陸良薛官堡。當他穿過村中曬穀場時,被一塊用來打稻穀用的石碑所吸引。阮元命人用清水反覆沖洗後,上面的字跡逐漸清晰起來,這就是《爨龍顏碑》。

隨後,"二爨"碑的拓片流傳開來,並被康有為帶到了日本,為世界各地書法家及愛好者所讚賞。"二爨"聲名遠播,日本書壇人士,專程到雲南"朝聖"二爨者,趨之若鶩。一九六一年"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中,在碑刻部分,"二爨"名列其間。

如今,每年都有幾批日本、韓國、新加坡人專程來此看碑。曾經有一位日本書法家見到爨碑便忙不迭跪下,激動得熱淚盈眶,說這是祖父的遺願。

現在的昆明地鐵站內的站名字體就是爨體字,此外如"招商銀行"和"南方都市報"等題名都採用的是爨體字。這種曾經塵封千年的字體目前也能從電腦中輕鬆列印出來了,內地首個爨體字形文件梁培生小爨簡日前在曲靖正式問世,並開放下載。

  • 分享到:
  • 推薦閱讀:

    鋼筆愛好者練字打卡第2期還有兩天!
    白隱慧鶴禪師 「死」字 書法欣賞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 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圍棋人類已完敗,人工智慧下一挑戰會是書法嗎?

    TAG:書法 | 康有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