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襯托與對比的區別

襯托與對比的區別

  襯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襯,有人往往將它與對比混為一談,其實襯托與對比的界定與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的《中學教學全書·語文卷》里這樣論述:「對照是把兩種相互對應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關的兩面並聯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辭方式,也叫對比。」「映襯是用乙事物來作甲事物的陪襯,以突出事物的修辭方式。……映襯可分正反襯兩類。」可見,從修辭的角度講,對比與襯托是不同的。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里也曾明確寫道:「襯托有主次之分,陪襯事物是說明被陪襯事物的;是用來突出被陪襯事物的。對比表明是對立現象的,兩種對立的事物並無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可把這兩種修辭混為一談。」  事實也確實如此。例如《納諫與止謗》一文,把虛稀納諫之利和止謗之害,兩者並無主次之分,即寫此而意亦此。而《天山景物記》一文,寫天然湖的景色,「在這幽靜的湖上,唯一活動的東西是天鵝,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 水的明凈,天鵝的叫聲增添了湖面的幽靜。」以天鵝的潔白襯托湖水的明凈,以天鵝的叫聲襯托湖面的幽靜,兩者顯然有主次之分,即寫此而意指彼。   可見,襯托,就是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別的東西來陪襯和對照的修辭手法。襯托,若就襯體與主體的性質與關係而言,可分為正襯與反襯這兩種。

  正襯,即是用一與本體事物一致的觀點或景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頭懸樑,錐刺股「孜孜不倦的學習,你們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天加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刻苦攻關。(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該例拿古人「頭懸樑,錐刺股」的勁頭,來襯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會更加「刻苦攻關」的鑽研精神。這是「正襯」。

  反襯,即是把一種與本體事物相反或對立的觀點、事物從反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例如「當你下馬坐在一塊岩石上吸煙體息時,雖然林外是陽光燦爛,而在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卻閃著煙頭的紅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以作者騎馬進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閃著煙頭的紅火光,突 出森林成長茂密、林子陰暗,這是「反襯」。  常言道:「紅花雖好,也要靠綠葉扶持。」這句話很能說明襯托的道理。寫文章亦如此,運用襯托這一技巧,會把所描寫的對象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而襯托在其體運用中,主要又有兩種類型。

  以景襯情,即通過具體生動的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  ①時候既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魯迅《故鄉》)   這段文字描寫了故鄉荒涼、冷落、窒息的景象,襯託了「我」的悲涼心情。這裡是以景襯情。  ②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孫犁《荷花澱》)   該例通過對水生嫂編織蘆席的景物描寫,渲染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烘託了水生嫂勤勞純樸、溫順善良的形象,這裡是以景襯人。

  以動襯靜,即通過具體的聲音或行動的描寫,來烘托渲染幽靜的自然環境或恬靜的內心世界。  ①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聲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靜。 (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用騎馬穿行林間能聽到蹄濺起的水聲,來襯托天山森林處人跡罕至、幽深僻靜。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櫞破屋來住著,早晨走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郁達夫《故都的秋》)  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聽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來襯托出周圍環境的寧靜及作者悲涼的心境。   此外,襯托的方法還可以舉出一些,如以小襯大、以美襯美、以反襯正、以虛襯實、以賓襯主、以惡襯善、以正襯正等。

  對比是把互相矛盾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格。對比可以截取兩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兩相比較,使形象美醜顯得更加鮮明,雙方特點比得更加顯著,正反道理說得天加深刻,矛盾問題揭得更加尖銳。對比,從內容分,有兩體對比、一體兩面對比兩種。

  兩體對比,就是把相反、相對的兩種人物、兩種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   ①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臧克家《有的人》)  ②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 (魯迅《戰士和蒼蠅》)  這兩例,是兩種人物的對比。例①,通過對照、比較,更顯得魯迅先生的偉大,反動統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們愛憎的感情。例②,通過對照、比較,肯定、讚揚了堅持真理的革命戰士,否定、斥責了誣衊革命的反動奴才。又如:  ③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④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分炭直。(白居易《賣炭翁》)  這兩例,是兩種事物的對比。例③通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統治者窮奢極欲的憤怒,對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它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對立。例④,「一車炭,千餘斤」,說明物質之多,「半匹紅綃一丈綾」,說明價值之少,兩相比較,揭露了宮市的掠奪性質,表現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兩面對比,就是把一種事物的相反或相對的兩面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  例如:  ①這些人,馬克思主義是有的,自由主義也是有的:說的是馬克思主義,行的是自由主義;對人是馬克思主義;對己是自由主義。  ②他把手放在小寶的「和尚頭」上摩著,他的被窮苦弄麻了的老心裡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來了。 (茅盾《春蠶》)  ③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韓鮮人民是那樣的愛,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感情。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④在擔負主要領導責任的觀點上說,如果我們黨的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這些例子,例①非常具體地批評了自由主義者的兩面性;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將志願軍戰士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對舉出來,讚美我們戰士愛憎分明;例④「系統」與「零碎」、「實際」與「空洞」這些兩相反對的概念對比著說,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觀點更鮮明、意思更突出。 對比根據結構標準,參考傳統分類法,又可分為平比與差比兩小類。

  平比,指兩件事物平等並列地比較,往往採用並列句式。例如:  ①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  ②今天,我們對人民,溫馴得像對母親;明天,才會用嚴酷的炮火,把入侵的敵人燒成灰燼! (李瑛《雪夜》)  例①用並列句式對比「虛心」與「驕傲」的不同結果,利弊立顯。例②句式相同,通過對比,揭示人戰士對人民溫順,才會對敵人嚴酷的道理;使戰士性格的兩個方面更加鮮明。   差比:指兩事物有輕重差別地比較。差比則黨常採用轉折句式,或遞進句式。例如:  ③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是多麼高尚啊!(楊朔《荔枝蜜》)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例③用「轉折句式」差比,揭示了蜜的工作與生活貌似「渺小」,實則「高尚」的普通真理。例④ 用「不及」關聯詞語表示差比,強調後者程度上比前者更深一層。

  綜上所述,襯托與對比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甲乙對比,同時又互相襯托,甲襯乙,乙也襯甲;甲乙襯托,也含有某種程度的對比。也正由於它們有聯繫,所以有些修辭著作中將它們合為「比襯」或「映襯」。但是襯托與對比的區別還是顯而見的。   ①從甲乙兩者的地位來講,甲乙對比,一般說來,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通過對比,相得益彰,兩者都更加鮮明突出。甲乙襯托,並不是所謂一半對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襯甲,甲為主體,乙為襯體,勇過襯托,使主體更加鮮明、突出。這是對比與陪襯的主要區別。  ②從甲乙兩者的隱現來說,凡於乙對比,兩者必須都要出現,否則便達不到黑白分明的表達效果;而甲乙襯托,襯體必須出現,而主體則允許隱藏,可以明寫此而暗指彼,特別是像以動襯靜、以明襯暗等反襯,常常不出現主體。   ③從甲乙兩者的類屬來講,凡甲乙對比,兩者要麼同一物體,要麼同一方面,否則便不可比;而甲乙襯托,兩者可以是同類屬的,也可以是不同類屬的,如以景襯情就是言此而意彼。對比與襯托,不僅是修辭方式,也是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戲劇、電影、繪畫、攝影、雕塑和音樂等,都經常用到它。如果運用恰當可以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推薦閱讀: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看到前面你明白,看到後面你就不明白了。
富人和窮人的特點和區別
文物、古董、古玩三者有何區別?
戴錶和不戴錶的人的區別(太精闢了)
新茶和陳茶的區別

TAG:對比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