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中醫學堂白粹昭老師醫案醫話集錦
(2013-10-14 08:58:44)
轉載▼
分類: 中醫中藥竅驗 |
說明:本文全部據明空中醫學堂白粹昭博客文章整理。感謝白老師有這麼多寶貝與大家分享!謝謝白老師!感恩! 給南普陀老方丈治病的思考
受友人之託,為南普陀印聖老和尚治病.印聖,浙江人,近70歲,出家前經商,際遇因緣,皈依佛門20餘載.素體格健壯.近年余,雙膝疼痛,曲伸不便,行走困難.
第一次用針,再加灸法.我手持艾條,取伏兔,梁丘,三里諸穴.傳統練功夫有一句叫"凝神入室",是講在入靜內求時觀注自身竅穴,對生命活動達到一定認知.而在針灸治療中,是要對患者的竅穴,能"凝神入室",改善它的病理狀態.針灸畢,印聖老和尚自覺輕爽,大悅.
第二次治療前,印聖老和尚主持俗家人皈依儀式,我靜靜等侯.許多俗家皈依佛門.因印聖老和尚為其治好病的緣故.禮畢,老和尚熱情接待我吃茶.閑聊他得病的緣故.他講我這是因果病.他用頌大悲咒為人療病,是病氣從雙膝侵入.廈門各大醫院都看了,效果不佳.老和尚給我看他的X光片,膝部輕度骨質增生,道不至於步履艱難.老和尚,五臟尚好,面色溫潤,只是苦於雙腿行走不便.
印聖老和尚,出家前是成功的商人,女兒幼時,得腦血管病,是血管瘤,印聖講花多少錢沒關係,花得起.醫生建議開刀治療,但有危險,不敢保證療效. 無奈中,印聖求觀世音菩薩保佑, 若能救小女一命, 他願出家修行,以報佛恩.心誠動天地,驚鬼神. 女兒不醫而愈.印聖出家.
印聖老和尚拿出照片,女兒亭亭玉立,大學已畢業亦.同仁或許疑問,是真的嗎? 老和尚不會妄語,兄弟到想以蠡測海, 做些解釋.
妙湛老和尚(南普陀方丈,佛學大德)1995年圓寂,寺院疏於管理, 中國佛教會委派聖輝法師任方丈.聖輝人地生疏,仰仗印聖老為其支撐.印聖厚道質樸,熟悉僧俗事務,常代理方丈行事.聖輝已回北京主持中國佛教事務,則悟升坐,印聖已是半休養中.
印聖老和尚,為人念大悲咒療病.確有療效.小和尚講,師父治病很靈.老和尚說要靠意念.我問幾個修行不錯的小和尚, 你念經時有何感受,答,念到極至,頭內有光.是何道理?是身心俱忘,與天地宇宙溝通.身心得宇宙能量滋養.儒釋道相通也.康有為在治學中得大光明,也是這個道理. 聽經者,若是專一心念,心誠貌恭, 自然感應, 身心受益.心靈愉悅,肉體自然舒坦.
治病時,是否有病氣傳染.我想應是一種信息的傳遞.前一段時間,有一位一起進修的醫生,我的一位小老弟,打來電話,講他在臨床給患者針灸後,總會有非常疲勞的感覺.後皈依佛門,這才化解.我告訴他,是你的心太重,求功心切的緣故.病人的信息乘虛而入.篤信佛法, 起清靜心,佛不救你,是你自救.
我有一位老弟,居澳門, 從嶗山派師父修點穴,每天寅時(3--5點)練功,采天地毒氣,為自身所有,以在給病人治療時,以毒攻毒也.這是人家門派的說法.讓我解釋, 是采天地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我想師門總是讓後學,起敬畏之心,以利於精進.等你達到一個層次,有了覺悟, 不用揚鞭自奮蹄了.
前一段時間,我給一親戚治病,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自視頗高, 因是同輩,相互似乎鬥法(俗念,俗行也), 她告我有腰間盤突出, 我檢查腹部,問是否有子宮肌瘤.她很詫異,你怎麼知道? 腎氣不足, 腎不攝水, 腰間盤突出,子宮肌瘤,月經不調,都是腎出問題.當時我取肓俞, 天樞, 建里,關元 氣海. 在肓俞(雙), 建里, 關元四穴, 神闕上下左右各一. 用一寸艾條插嵌針柄, 點燃,換三次.針灸並用, 親戚感溫暖舒適. 起針, 在摸其腰部, 知氣機條暢( 可以用指腹部觸腰肌,肌鍵,韌帶來感覺.). 用拇指點腰陽關(腰椎第四棘突下凹陷中), 凝神靜氣, 忽聽一聲輕響, 我想是突出間盤及周圍肌鍵,韌帶組織的修復調整.親戚頓現喜色,
親戚走後,我覺疲勞,腰部不適, 左臀疼痛,不由感嘆, 壞了,壞了.又過火了. 一時逞能, 老天告戒我.你的本事不夠,不能收發自如, 說白一些, 是施術時,神定的不夠.病的信息趁虛而入. 那傳導的途徑如何?我們許多人會刨根問底啊! 或許如電磁波, 那裡能接收,它去那.同氣相求也, 我們一些對經絡敏感的醫者, 往往會遇道這個情況.你感覺到, 心不亂,也會過關. 有些醫者, 對經絡,氣或者說信息遲鈍, 根本不覺, 也沒問題. 當然, 你的本事大, 能量大, 象把自身內氣直節輸給病患, 氣虧了, 也不好受, 要練功恢復.
六月的廈門,偏又是陰雨連綿,我自覺道行不足, 服些溫暖下元的中藥,靜坐室內,默運精神, 十餘日才復原.我親戚的病是腎陽不足,為寒濕所困.但我給她講我的感受, 是沒有必要的.她是西醫的底子, 我也在西醫學下過功夫,.但雙方不在一個層面思考問題, 交淺言深, 有害無益. 不說罷了.
我能體會印聖老和尚的感受, 再次給他治療時, 請他念大悲咒,用手按其左膝(因病在左膝), 同誦大悲咒. 二人同心,其力斷金(我在前面的文章也講過), 意識的同步, 要在形氣神上打破不適的偏執, 其實也是意識病, 說遠了.
在念咒語時, 我們暫不論宗教, 它可以激發人的潛能, 在其四周可以有一個強大的能量場,.有些人,有些病是可豁然而愈的.
綆短汲深, 或許是一派胡言.
上海灘行醫有感
9月下旬,朋友約我到上海小住,第一次來上海是1993年,當時曾給上海翻譯家協會主席草櫻及家人治病。後來只是匆匆路過。而今的上海高樓林立,中心城區已是「曼哈頓化」,百年來江南文化和現代西洋的綜合化建築風格似乎蕩然無存。西學猛進,傳統中醫學也如我們居住的環境,千百年的格局,已是支離破碎。高樓大廈,通訊快捷,人類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要承受環境的污染,人文的冷漠。一如抗生素,激素在給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的同時,中國某些西醫的濫用也大傷國人的陽氣。在戰爭中發展起來的西醫,在急救中做出貢獻,但其在機械唯物論的指導下,動輒器官切除更換,對很多疾病未免黔驢技窮。與中華文明「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和醫學理念漸行漸遠,背道而馳。友人陪同參觀了上海針灸研究所和上海氣功研究所。在四周的高樓中,針灸研究所和氣功研究所越顯陳舊矮小,滿目滄桑。針灸所的一樓是疼痛科,一進走廊就聞到艾絨燃燒的香味。主要是些老年人在接受治療。一個頭髮斑白的老醫生在給病人換艾絨,把一小團艾絨撮在針柄,細心點燃。還通著電針,也算是中西合璧了。多數醫院,包括省市級的,多隻針不灸了。或只是通電針。醫生針盒的毫針已被艾絨烤黑,是消毒後重複使用的。針灸的收費標準貼在牆上,按病種收費, 24—36元,腰間盤突出症是36元。這低廉的收費,簡陋的診室,在上海可窺當今中醫的境況。氣功研究所內開一個瑜珈館,裝飾一新,想來收費不匪。我們的中醫醫院已多是西醫的內容,中醫的環境是內憂外患啊!新朋舊友會面,與其清談,不如實踐活波,這是幾個病案,請方家指正。(附灸法說明,用蘇州產艾條,截寸余,竹籤在截面插洞,套在針柄,點燃。1,九載不嗅, 一朝開竅張公, 男, 64歲, 素喜飲酒, 1997中風(腦血栓),後又複發一次,經中西醫治療,今病情穩定。右側肢體不便,言語不利。舌淡白胖嫩,舌面滑濕,舌兩側淡紅無苔,脈弦,血壓略高,口服務硝苯地平。脾腎陽虛之象。端坐, 針刺瞳子廖, 天柱, 風池,翳風,(各雙側),患側(右)肩貞, 曲桓, 曲池,列缺。其中肩貞,曲桓,曲池,用灸法。留針90分鐘。 再平卧, 針肓俞,天樞,建里,氣海。囑我友戴氏手持艾條灸腹部諸穴一小時,治畢,患者自覺胳膊腿腳輕爽,舌頭靈活變小, 靈活。陽虛水泛,舌頭胖大,在腹部施灸,溫煦腎經,任脈,觀察此時舌象,舌苔由白變微有黃意,且在舌兩側無舌苔處生有微苔。 氣脈通暢,腎主收懾, 把多餘的"水"管住了.舌頭自覺變小, 也就靈活. 變小, 是主觀感受, 用尺子量, 變化是很小的. 因針灸前給兩位友人講解舌象,對此變化更是關注到了。再刺舌系帶兩側的金津玉液及舌底淤血點。友人為我沏碗花茶, 張公曰:「 聞到茶香」。自中風以來九年不聞香臭亦。矚其灸後要過1小時再飲水,灸是火,馬上喝水,水滅火啊。這樣做只是遵循傳統理念, 道不必追究細理.。再告張公,嗅覺恢復是你的嗅神經系統得到調整,嗅細胞的細胞體和周圍突位於鼻腔嗅區粘膜內,它們感覺到氣味把衝動傳到嗅細胞的中樞突,再通過中樞突組成的嗅神經,在顱前窩的篩孔傳到嗅葉,再傳到嗅覺中樞。就聞到氣味。說這些患者未必全懂,只是對他有個心理的暗示,腦竅通了,病可以治療好。在《靈樞師傳》中講「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西學已入人心,或許此時講神經學說比 「肺開竅於鼻」更方便些,因材施教爾。 鼓其勇氣,增強自信。又治療三次,每次近3小時,重灸腹部,把艾條套在針柄,燃畢在換,患者覺腰腹部溫暖舒適。幾天以來,覺似乎有股風從印堂吹到小腹部。我告訴他這是中醫的經絡氣化現象。張公曾練習靜坐氣功療病。對氣有感受,但在針灸後能有如此感受者在臨床也屬少見。在《後漢書郭玉傳》講「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針用巧,針至之間,毫芒即乖,神存乎於心手之際。 」在<這《針灸大成》中,要求在針灸前沐浴,更衣,焚香,敬神。這些形式都是在調整醫患精神狀態的過程。當學生問怎樣取得顯效時,我有時強調「守神」,如果在條件允許時,把醫者和患者的生命活動調整在相似的精神狀態,象無線電波一樣,在相同的頻率才會相互接收到。簡言之,醫患的心情都平靜下來。醫者不但調整患者的氣脈,更要調整患者的神意。當然這對醫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張公處方, 用調理肝腎之品收功。2, 未雨綢繆, 調理腎經。我友張XX, 多年至友, 久未謀面, 為其父療病間歇, 為其腹診, 臍兩旁有條索狀物, 筷子粗細, 兩寸余長, 左側略硬, 以手拊之, 痛不可忍. 足少陰氣不能運轉也. 張XX喜靜默, 我亦不多問, 針肓俞, 天樞, (各雙側, 建里 ,氣海. 灸肓俞, 天樞. (各雙側). 半小時, 針灸畢, 手拊臍兩側, 已散為片狀.第二次針灸, 臍周已柔軟如常, 憋痛全物無, 身心舒暢. 其妻告我, 去年張XX曾扭腰, 一周不便動身. 表象是扭腰, 內臟失衡也. 正值盛年, 兩次消散積滯, 疾患得除, 未雨綢繆. 囑內服桂附地黃丸收功.3, 重灸取功, 暢通耳竅雷XX, 女, 74歲, 退休教師. 右膝關節炎, 關節微變形. 行走不便. 耳聽力減退. 疊治不效.針右內外膝眼, 足三里, 陽陵泉, 伏兔,血海. 用艾條套針炳灸諸穴. 近3小時. 右腿內外溫熱, 已是素疾, 非重灸不能取功.雷氏雙耳聽力減退數載, 為其針風池, 天柱, 翳風醒腦, 再刺聽宮, 未留針, 耳竅開, 聽力大增. 處方五子地黃湯, 矚內服, 充養腎之陰陽, 以防竅閉.熟地40克, 山萸肉20克 ,山藥20克, 澤瀉15克, 丹皮15克, 茯苓15克,枸杞子10克, 菟絲子10克, 女貞子10克, 覆盆子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去年, 在新家坡, 曾為一老婦治耳聾, 是用食指插入耳道內, 內力震顫復聰. 患者無比驚喜, 當時未能矚其用藥物添精補髓, 療效能不能持久, 未隨訪, 不再得知. 1995年,訪河北一民間術士劉萬通, 其為鄉里打卦推命為業, 64歲,婚喪嫁娶, 生老病死. 皆以八字結合六爻作答. 門外車水馬龍,累年如此, 傷耗精神, 耳力減退, 用毫針刺諸位穴復聰. 來年再訪, 聽力尚好. 今憶當時若用藥劑, 填補腎精, 聽力可持久, 且可延年益壽. 今每逢老年性腎虛耳聾, 針灸方葯並用, 以之取功. 青鏈黴素中毒引起的耳聾, 曾治療多例取效, 亦可以通腎補腎立論.4, 肓俞, 天樞, 大橫, 一以貫之.肓俞, 天樞,大橫, 這三個穴位, 平臍, 位於人體的中, 肓俞屬腎經, 天樞, 大橫屬胃經, 脾經. 先天, 後天皆再這一條線上. 神闕居中, 天地之氣在此交接, 這條線疏導暢通, 許多內科雜證可以效驗.穴位釋名肓俞, 足少陰腎經, 臍旁開誠0.5寸. 肓指肓膜,與肓門前後相對, 腎脈由次深入肓膜, 才能上絡於心, 循喉嚨, 挾舌本.故名肓俞.天樞, 足陽明胃經,臍旁開兩寸,大腸暮穴, <<素問六微旨大論>>講" 天樞之上,天氣主之, 天樞之下, 地氣之之。馬蒔注氣交者, 天地二氣之交接, 以人之身半天樞為界"". 天樞有分清理濁, 司升降之力, 為中焦氣化的樞紐。大橫, 足太陰脾經, 在臍旁開4寸,千金方>>中治驚恐,心悸少力. <<會元>>中說,「大橫者,是腹部腸膜橫結,足太陰之膏澤,橫貫腸胃以助消化,對人體健康有偉大之功.故名大橫」。2000年,倫敦大學科學家戴維 溫格特教授提出神經元胃腸學科, 認為胃腸有可能成為人體第二大腦. 神經元細胞除主要聚集在大腦外, 還大量聚集在腸胃.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醫學講脾主意。五臟有五志, 每個臟腑都和情志相關.大橫穴在<<甲乙經>>里講「主治大風逆氣, 多寒善悲」。通過針灸,也可對情志病有所調節。腹診的體會內科雜病, 在腹部總會找到跡象。按診腹部,可以辯疼痛、痞滿、積聚等等。在現代人群,辯內科雜證,多可以在臍周找到條索狀物,痞塊或片狀痛處。如男科、婦科病、脾胃病、腎病、心腦血管病, 腰間盤突出症等等。肓俞,屬腎經。腎, 先天之本;大橫、天樞,屬脾胃兩經。脾胃,後天之本。這三對穴位,處在天地二氣交接的部位。人體的疾病, 多是臟腑經脈氣血的阻滯,當人體天地溝通, 疾病就自然消散了。我們看看腎經的輸注,講一以貫之。《靈樞經脈》曰:「足少陰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走向足心, 出然谷之下, 循內踝之後, 別入跟中,…出腘內廉,上股內後廉, 貫脊, 屬腎 ,絡膀胱.其支者,從腎上貫肝隔,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絡心,注胸中。」在臨床中,有學生問,老師多有顯效,而他們不行。思索後悟到, 是和內力有關, 我有十幾年刻苦練習站庄和動功的基礎。如針灸肓俞穴,一以貫之. 這個一,是專一的心念, 是醫者精氣神的綜合體現.要貫通整條經脈, 脊、腎,、膀胱、肝膈、肺、喉、心、胸中,都影響到了。前面我們講的中風病人,針刺後舌頭靈活了,雖點刺了金津,玉液,但腎經挾舌本, 肓俞也是起一定作用的。在針灸治療中,醫者專一的精神是取得神效的關鍵.
針灸的手法和心法.針刺的手法, 初學者翻閱典籍, 不免眼花繚亂. 近代針灸家朱璉把補瀉的手法分為興奮法( 弱刺激, 補法) 和抑製法(強刺激, 瀉法). 我的同學謝恆強的爺爺是本地中醫, 其中有朱璉先生在五十年代出的一本針灸著作. 裝訂精美, 有一部分銅版彩圖. 恆強送給我. 我還閱讀過他爺爺的藏書, 那是1986年的事了. 對我中醫學啟蒙是有莫大的幫助. 朱璉先生的觀點在當時對推動針灸的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雖然也有醫家不屑於此。山東有位醫師在論針刺手法時, 講到五輸穴, 井滎輸經合, 針刺穴位自然補瀉. 我到是也認同這個觀點。前幾日, 在和江西中醫學院章文春教授談針刺手法時, 章教授講教具體的手法, 是讓學生有形可循, 講"一以貫之", 開始是不懂的, 象給學生一個拐杖讓他往前走, 或著說是給渡河的船, 目的是到彼岸, 最後是棄船登岸. 這樣一來能到了新境界, 就法無定法, 運用自如了.推拿按摩的手法和針刺手法是相通的, 要能"機觸於外, 巧生於內. 法從手出, 手隨心轉". 針是手的延伸, 當針刺到病所, 要細心體會其間的變化, 要有語言和患者及時的溝通. 如在腹部取肓俞, 天樞, 大橫諸穴. 患者病情多是虛實錯雜. 體虛且氣血阻滯者宜由淺漸深. 當你的針刺入穴位時,要找到病所, 這樣的感受在腹部諸穴更易於體會. 腹部血多氣多, 易於體會針下的變化. 而在頭部, 百會, 上星你是不好體會針下的諸多變化的. 穴位分天, 人, 地. 要找到病在穴位天人地的哪個位置. 病所也有它的上中下. 體虛者, 第一次, 宜刺在病所上部. 待上部氣血通暢, 再調整中下部. 如果體虛者, 一次深透病所, 患者當時就受不了這個憋痛,漲痛的針感. 或著針後會幾日腹部絞痛. 在針灸的同時宜配合養血, 益氣的藥物, 及時的充養血脈. 這個針後"痛" 的反應是針的後續效應, 是在繼續通阻滯的經絡. 養血益氣的藥物就象後備部隊去增援, 可以幫助掃除病邪, 暢通經脈. 若患者是實證為主, 且是盛年, 或素體健壯, 可深刺, 久留針. 體型肥大的患者, 針肓俞,天樞,大橫,可刺入四寸(75mm). 這樣才可以有調整臟腑, 滌盪腸胃之功效. 下面是應用肓俞,天樞,大橫諸穴的幾個醫案. (一)氣一動志, 凈化意識. 程XX, 男, 42歲,同濟大學教授, 多年好友.1991年始肝部患病.多次長時間住院治療.後修習內家功及靜坐恢復正常工作.為其診,舌淡胖, 齒痕舌,脈弦,沉.腹診, 中腹部悶,脹痛, 右明顯, 左輕微. 大便雖成形, 軟散.有時前硬後溏.西醫臨床指標雖無大礙, 但仍屬肝氣鬱滯, 脾腎陽虛. 第一次,針肓俞,天樞,大橫(各雙).建里, 氣海.灸肓俞,天樞, 建里, 氣海.程教授體格碩大,正值盛年,且有修鍊功底, 所以,在刺肓俞,天樞,時, 我直透病所,入針有75mm. 我這裡講直透, 不是快速,而是針入皮膚後也要舒緩的找針下的感覺.雖然古人云"前面(指腹部)深似井, 後面(指背部)薄似餅". 但在腹部進針也要舒緩自然, 這樣給腹內的血管和腸腔一個自然躲避的過程. 針在進入後,教授老兄口內嗷嗷, 講針感好強. 但在扎右側大橫穴時, 醫患都有以往不曾有過的體會. 針刺入八分, 我再向內透, 針被彈回, 好似用手指捅在一張繃緊的尼龍膜布上, 面積大致有成人張開的手掌大. 我告訴教授老兄, 病在此處, 旋轉進針,就是邊快速捻轉, 邊向內透入. 透過這層膜布一個小米粒大的距離. 在透過這層膜布時, 針感很強, 教授老兄欲不能忍,但我感覺只有透過才可治病, 不然如隔靴搔癢, 透過就可以, 不宜深入.還是要掌握好分寸,火侯.不可猛浪. 程兄也有同感, 似乎有一層膜布存在, 針被彈回.這層膜是不是腹外斜肌腱膜呢? 寫到這裡,更覺知識的疏淺.嚴振國教授寫過一本更為詳盡的穴位解剖教材, 可惜手頭沒有.但我想這層膜布就是個"病".不詳追西醫解剖, 要把在這個在膜布阻滯的感覺消除, 這個"病"就好了.我在肓俞(雙), 建里, 氣海插嵌寸許艾條用灸法.約40分鐘時, 程兄問我,能不能坐起來.我說艾條正在燒著,不行的.他又問我能不能坐起來, 我說為什麼你要坐起來, 程兄答, 我心中有一中恐怖的感覺. 好象許多年前生病時的感覺. 為什麼呢?這時拿起程兄身邊的一本中醫針灸小冊子, 中英文對照, 是程兄的書. 現在想不起是哪個出版社的了, 翻到大橫穴的主治, 有"驚恐善怖"四個字. 我思索一會兒,答曰, 這個穴位, 可以療情志的病, 雖然針灸前你沒有恐懼的感受, 在針灸時, 經絡的調整,有個氣化的過程."氣一動志" 氣機在體內的變化可以牽動情志的變化. 不要怕. 我開玩笑問, 會死嗎?程兄答,不會. 我於是說,你就挨過去吧. 一小時後, 程兄講腹內一陣一陣的作痛, 如"翻江倒海".我告訴他這是正邪相爭, 堅持一段時間會過去. 程妻(也是我的好友)問, 你比我生孩子還痛嗎? 程兄笑答,不會, 不會. 程妻鼓勵他,堅持就是勝利. 我把兩拇指按在程兄右側血海穴. 程兄問我, 你怎麼知道氣從腹部脹到這裡? 我笑曰, 當然知道. 程兄說, 有氣通到腳大拇指內側端, 我告訴他這是"隱白"穴, 和大橫, 血海同屬足太陰脾經. 用手法通一通脾經, 腹部就會好受些. 待至兩個半小時, 腹內漸平靜, 起針. 周身舒泰.第二天,程兄告我,大便從頭至尾,成形很好. 第二次, 第三次,第四次針灸,程兄講中腹部,下腹部似有白雲朵朵飄過,身心舒暢.他說應把我的感受寫下來,告訴你們. 第五次針灸, 前兩個小時,很平靜,針感也很輕,在兩個半小時時,忽然程兄告訴我, 小腹內疼痛難忍, 讓其妻為其導引腹部, 慢慢平息.我告程兄,大功告成亦(其實不是本人什麼功勞, 是身體健康的一個工程告一段落. 是對好友的善意的好聽話). 其間,程兄內服湯劑逍遙散加減疏肝解鬱郁, 養血健脾以助收功。
(二)溫通脾腎,頭清心喜,腹內如春。
楊XX, 女, 40歲。 已婚,有子。 附件炎, 脈沉,舌質稍暗,下腹部左側拒按。 月經先期。自述小腹鼓脹,婚前就有陰道炎。頭如頂著一床棉被,腰酸,手腳常發涼。前做西醫婦科巴氏塗片檢查,疑慮重重。 脾腎陽虛也。 針肓俞(雙),天樞(雙),建里, 氣海,足三里(雙)。手持點燃艾條灸腹部諸穴。楊氏是氣血凝滯,久不通則生寒,體虛之人。用蘇州產一次性毫針0.30X40mm.規格我之所以寫出規格是要說出我用針時的想法, 考慮其體質, 雖病已深伏, 但不可急攻, 第一次要緩衝. 0.30和0.35雖差毫里, 但o.35的力量要大許多. 日本人在百年前的造針技術, 就可以把針做成今天我們用的0.30甚至更細, 以至於日本用針治療病的效果不顯著, 所以日本人更重視灸法.現在我們用的針的規格多是 0.30和0.35. .醫生的手法巧一些,患者不會太痛, 但有時對某些穴位,某些病, 還是老式的手工針更為便捷. 我只在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的街上看到還有老工匠手制的針了在店鋪賣. 「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扯遠了, 扯遠了. 就是說不要象我的兄弟程教授一樣第一次可針入75mm. 醫患之間的了解, 患者的心理, 生理, 周圍環境, 都是醫者考慮的內容. 我針入左肓俞, 天樞寸許(約2.5mm), 得氣, 已中病所, 患者已覺憋痛, 不再深入, 略作左右捻轉, 平補平瀉的手法吧. 針右側肓俞, 天樞時, 雖得氣, 但針下無阻滯感覺. 在腹部諸穴, 有病所處, 得氣的感覺和健側多有不同, 細心體會, 自有收穫. 雖阻滯在下腹, 在臍旁, 但亦取建里, 三里等穴位, 這樣配伍,簡單理解, 要對病邪一個出路, 輸之, 導之也. 不要關門打狗,把狗趕跑就是了.這次用的毫針是0.30X40mm.規格, 針柄太短, 不能嵌插艾條, 手持灸之,約半小時.針灸畢,覺其腹內已通暢, 告訴, 如果回家腹部內作痛, 不必擔心, 是後效應, 經絡內正氣復元, 正要勝邪的過程處方, 柴胡, 當歸, 熟地, 茯苓, 白朮, 炙甘草, 薄荷.附子,乾薑. 囑其內服, 調補氣血,三天後, 楊XX診, 告腹內痛三天, 因已被告知, 心中有數, 今天才平息. 我問道, 沒有吃湯藥吧? 回答沒有. 針灸疏通了阻滯的經絡, 經絡相對空虛, 需要氣血充養.補充正氣, 以驅病邪. 沒有服藥, 只能是正氣漸復, 多些痛苦.
再按診腹部, 已無上次憋痛難忍. 針肓俞(雙),天樞(雙),建里, 諸穴, 這邊次用0.35X 0.75mm針, 進針較深, 針柄長, 不至於燙傷皮膚. 可在針柄嵌寸許艾條灸之. 一小時許, 楊XX告我, 頭部清亮, 頂著面被的感覺消失了, 心中也覺愉快, 小腹內溫暖如春, 暖到腰部.總覺鼓出的小腹部好象收回去了. 針灸畢, 其告我今天一定按醫囑服藥收功.
第二次來診, 楊XX由先生作陪. 要為其先生診斷, 觀其舌象, 伸舌時, 舌尖擋在下齒部一會兒, 我告訴, 你的心臟有不適了.問我, 你怎麼知道,?舌尖屬心, 已不靈活,看似偶然, 有其必然. 再參考舌面顏色, 舌苔, 作出判斷. 如賣油翁, 無他, 手熟爾.. 其夫曰, 近來左乳部有針刺樣疼, 因其母是有心臟病, 高血壓, 自己是應注意調節.(三) 給中醫同仁診病.陳XX, 女, 60歲, 主治醫師,現從商。修習功夫20餘年, 有特異功能, 可以查病, 治病. 友人作陪, 會面於XX飯店. 陳女士有極好的感知功能, 能感覺到別人身體的狀況. 多少年, 為他人醫病無數, 苦於無人為她療病,.. 眼睛前象有影子走過, 象小蟲. 為其診脈, 肝血不足也. 中醫的說法」掛影」. 是一種幻視. 為其處方, 用李祥雲氏方加減, 制首烏15 , 杭菊10, 冬桑葉15, 赭石粉15 牡蠣15, 龍骨15, 黑豆皮10, 旋覆花10,(包), 決明子10, 青葙子10, 女貞子15, 黃連10, 厚朴10. (單位是克)為其針灸, 取肓俞, 天樞, 建里, 關元, 陽陵泉, 三陰交.諸穴. 針灸畢, 陳XX,覺身心暢通. 自述針灸時的感受, 我道是第一次聽說. 當我針其肓俞穴時, 自覺有一股氣從頭頂射出, 打在和頭對著的陽台的玻璃上..好象還有震動在玻璃. 我笑曰, 我還不知道你的感覺, 只是在凝神關注體內的氣機變化. 在臨床中, 多數患者在接受針灸是有體內氣機的變化, 氣流的感覺從體內透出, 還是少見. 可能陳女士多年的氣功練習, 且是敏感體質有關.這只是一種主觀感覺, 在此記錄, 見仁見智也.(待續)時間總覺好緊,還想寫一段關於治療男科, 女科疾病以及用膏肓, 肓門, 胞門治病的討論, 儘力而為之.
(A)淺論得氣 友人陪同,偶遇兩位紐西蘭來上海學習針灸的洋人兄弟。為其介紹中國針灸。其中一位有40餘歲,已是第三次在岳陽醫院實習針灸。他的太太告訴我們,在接受他扎針時,只是有針扎入肉內的感覺。我想她表達的是不能得氣。其實這也是我們中醫的學生在臨床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靈樞》中說:刺之要,氣至而有效,若風吹雲,明乎若見蒼天。我們的典籍和各種教材中到處都是「氣」的概念,而今我們的中醫藥課堂教育已經不明了「氣」的概念及更難於讓學生自身去體會「氣」了。年輕的小夥子JASCN,23歲,讓他伸出右臂,用手點一下他的列缺穴,告訴他注意這個穴位,用劍指向穴位內貫一點「氣」。JASCN講感覺到了,有風進去,我告訴他沿手太陰肺經向頭項想,會有感覺。JASCN講,噢,有,上去了。JASCN自述有腰痛病,觀其神色,也是屬於體質較弱的西人。雖交流針灸,但當時不便用之。就以雙手一前一後撫JASCN腰腹,凝神,意氣形並用也。瞬間,JASCN覺腰部鬆快。良久,JASCN指小腹,還有感覺。這感覺就是「氣」的感覺。(B)談暈針 在臨床中總會有暈針的現象。第一次接受針灸,最好是躺下,這樣會放鬆,不易暈針。我友楊君,近有頸椎不適,為其針,坐位,取風池,天柱及頸椎旁開痛點,我出手迅捷,不留針,但最後一針,告訴我,她不行了。有點暈。囑其躺下,休息一下就沒事了。當時我友戴氏旁觀。晚間,戴氏請我為其針左頸部,十幾年前在練功時,被一師兄踢中,雖多恢復,尚有一絲不適。其實為其針,倒多是針法的交流。取天柱,大杼,曲桓。諸穴,未留針。針畢,戴兄告我,我現在才懂今天楊姐姐為什麼暈針。這針的感受,這巨大的力量我都受不了。(戴兄素體健,又曾習武。)我講你和楊君不同,她是敏感體質,你呢,局部阻滯,你有多大的「力氣」阻滯,我就「有感而發」,就給你多大的「力氣」去疏通。「兩氣相搏也」(不恰的比方)楊君對我的一個很大的啟發是強調她在練功夫,練整運膜絡時用到的膏肓,肓門,胞肓三個穴位。我把這個理念用在臨床自覺會有許多奧妙。一會耳兒我再講這個,現在先講暈針。楊君讓我為她針灸膏肓穴,端坐,進針寸余,針柄嵌艾條用灸。約半小時,忽然講,我暈針了。口鼻「鷗」的一聲。趕快取針。她的先生把全身癱軟的她抱住,躺在沙發。過一會兒緩過勁來。問是何感受,答什麼也不知道了,恍恍惚惚的。我玩笑說是進入老子講的「恍兮,惚兮,寂兮,廖兮「的狀態。這時不由想起一個案例。這個暈針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身體在接受針灸時的一個自我調整過程。
當然,在臨床中還是要避免暈針。象我為相互熟知的朋友治療,情況是不同的。2000年在香港,朋友見面,作陪的有一位新加坡商人傅XX,與我同年。告胸悶已三載,讓他坐在凳子上,取列缺穴,針刺入,用手法,也就幾秒種,忽默然撲入我懷中,旁邊的友人吃驚,我告訴這是暈針,不要慌。把傅XX扶躺在床上,一兩分鐘,傅XX 坐起,驚呼,啊,我的胸三年沒這麼舒服了。僅取列缺一穴,為什麼會有如此效果呢?南昌府喻昌有「大氣論」認為大氣因位居胸中,能統攝營衛,經絡及臟腑之氣,為諸氣之主持。並援引《金匱要略水氣篇》「大氣一轉,其氣乃散」。說胸中陽氣充沛,統攝有權,布達周身,則凝聚之陰邪得散,疾病自除」。列缺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任脈,任脈居胸中。至於刺列缺,影響任脈之大小,要看醫者的修為和內力。( C)談膏肓, 肓門,胞肓的運用楊君修鍊有為,為我轉述師承中練習膜絡的問題。師曰,皮膚是膜,粘膜是膜,皮下組織也是膜,肌肉外面的也是膜,腹膜,胸膜,內髒的膜,細胞的膜,細胞核的膜。。。。。。人體無處沒有膜。在《易筋經》里講,練筋易而練膜難。有兩篇關於經筋的文獻,在1959年的全國中醫經絡研究會上有一篇,以後北京中醫學院出一篇。但比較粗糙,你們要把解剖學認真研究一番,看四肢,內臟,軀體的筋膜彼此之間是怎麼聯繫,交換的。。。。。。肚臍和淺筋膜深筋膜,腹部筋膜連得比較緊密,不象上腹部那兒和裡面的筋膜隔著好多層。
(讀到這裡,或許你會理解我上文講用肓俞,天樞的道理)。在師承的理論中,講人得病多是在膜的層次。關於三焦,有人說是網膜,有人說是系膜,有人說是腹腔膜,我們認為三焦包括胸,腹腔所有的膜和膜上的血管,淋巴,神經。三焦主膜,統管胸腹腔,而且聯繫到周身的元氣。三焦的元氣統屬於周身十二經的元氣,它是從膜上走的。《會元針灸學》(作者,焦會元,成書於己於1937年):「胞肓者,與膏肓,肓門,同胞穴屬於三焦上中下三隔也,故名胞肓」。我們再看膏肓,肓門,胞肓的內容。膏肓,指心膈之間處,其膏生於脾,肓生於腎,兩者皆發於四椎之旁,穴當其處,因名膏肓。〈〈左傳〉〉中謂「心下為膏」。〈定位〉第四胸椎下,督脈旁開3寸,於肩胛骨脊柱緣取穴。在〈〈圖翼〉〉中:治百病,無所不療,虛贏瘦損,五勞七傷,諸病夢遺矢精,上氣咳逆。古籍載本穴灸多則千壯,但須灸足三里引火下行,以免虛火上泛,上焦作熱。近代研究證明,針刺本穴可使血紅蛋白增加,紅細胞數上升,提前糾正貧血狀態的效應。師曰,在醫學上很重視膏肓穴,找准穴位後,用灸不用針,要灸300—500壯(一個米粒大的艾絨團叫壯,用艾眷也行)。我考慮有些很重的慢性病是胸,腹腔裡面的淋巴有很多障礙,灸這個穴位時間長了,感覺胸腹部一股熱流下去,病就好了,估計這是淋巴循環的障礙有改變。所以好多慢性病都灸膏肓穴,而且灸的好都會有這種感覺。這從中醫,氣功膜的道理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肓門,〈穴名〉出入之處為門,穴在三焦之旁,內連三焦,上有膏肓,前有肓俞,此穴猶肓穴之門戶,為三焦之氣往來出入之處,考肓之原根於腎,上生肝系,在十三椎旁,穴當其處,主治三焦諸疾,因名肓門。〈〈會元針灸學〉〉肓門者,膈之門也。〈定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懸樞(督脈)旁開3寸處。在〈〈甲乙經〉〉用治婦人乳疾。〈〈千金方〉〉:主心下大堅。胞肓, 〈穴名〉胞指膀胱,肓指膜言。考膀胱與胞膜相連,胞膜連著腰下十九椎旁,穴當其處,主治癃閉下重,不得小便。針灸利膀胱,通小便,故名胞肓。〈定位〉在第二骶後空,督脈旁開三寸。在〈〈甲乙經〉〉里:「腰脊痛,惡風,少腹滿堅,癃閉下重,不得小便。「在上面的文字,我從師乘膜的理念,闡述三焦,引伸出三焦上中下三隔對應的膏肓,肓門,胞肓三穴。整體包容局部,在針灸中,是從局部入手,來調整整體。我們在臨床中,在穴位的應用中要有整體觀念,「牽一髮而動全身「也。這需要我們理論的修養,需要內在的功夫。厚朴中醫藥論壇的徐文兵兄在給我的留言中,講還是針灸並用效果好。知音難求。現狀是針灸相對中藥已退其次,灸對於針是再次。看城鄉之間,很少有灸法的應用了。而灸法,安全,易於操作。我們幾千年的理念「一針二灸三服藥」是若有若無了。寫此文時,間有沉浸文字中,恍然不知身處何處。筆者的思想有許多在文字之後傳遞。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明空醫話冬寒歲末,遊學京華,得親友之關懷,回首過往,歷歷在目,又恍然若夢,感慨良多。1,從劉力紅先生北大演講說起2006年11月6日劉力紅先生在北大百年大講堂中醫講座,與友人李辛、楊永曉、金亮同往。最後在答問題時,聽眾問:劉老師,你在《思考中醫》中的點睛之筆,我認為是第一章中「理性思考與內證試驗」。您及您的師父(指李陽波)對內怔是如何認識的呢?劉先生在回答中講到,內證是中華文明前進的一隻腳。多麽振聾發聵的聲音。見仁見智,中醫的傳乘之所以式微力衰,正是缺少了前進中的一隻腳,蒙昧者甚至不知道是缺少一隻腳。一隻腳是不能走路的,站都站不穩,這就是中醫的現狀。劉力紅先生在《思考中醫》引用了李時珍的話,經絡隧道,若非返觀內視者,是難以說出道道的。愚想,李時珍對奇經八脈的考證,就是內證的試驗。當時李時珍是具備了內證的素養和能力的。明代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中,也講了任督小周天運行的鍛煉,想必是有感而發。經絡、氣、氣化是中醫學的核心內容。明代李梃曾說,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經絡是人體能量的路徑,而經絡流動的是氣,這個「氣」通過內求的體會到的。我們看在傳統文化和傳統醫學中有多少關於「氣」的字眼。我們怎麼去察證經絡,怎麼去體驗到這個「氣」呢?民國醫家張錫純在其《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提倡醫士應參讀《丹經》及用靜坐之功以悟哲學。可以體會到「氣」的運行感受,可以衛生,能淪我靈性,益我神志。張氏且身體力行,諳熟此道。且在著述中引用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閻百川先生之言「中醫源出道家,初皆注重修養。功候既深,能明了自身只臟腑,便能得生人氣血循行。」張錫純評其為「此開天闢地之名論也。」自此可看出,閻百川醫也諳熟醫道,或許是其退隱台灣後得以長壽的緣由。靜坐悟道,其覺在通。前一段時間我曾指導一患者靜坐,同時可默念「恬淡虛無」作口訣。來收攝心神,輔助治療。「恬淡虛無」一詞出自《內經》,默念「恬淡虛無」就是一個練功的方法。舌頭在口腔的運動,及其這個口形,就是一個交通任督二脈的過程。思想其內涵,也可收攝心神,逐漸體會到「真氣從之」的感和受。領悟生命活動的些許奧秘。恬淡虛無是一種精神的狀態,在這中精神狀態下體驗生命活動,主宰聲明活動。孫思邈要求「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側隱之心..... 」能安神定志,這需要有內在修養,是一種境界,不是輕易做到的。中醫是本土文化,是講精氣神的的文化。治病是調整先是調心調神的過程。醫者診治,需要心神之靈明,患者亦需要恢復心神之靈明。三教聖人治人心病,心不病則身不病。都是在形而上的層次提出要求。我們當今的中醫教育,一些所謂「師者」多是形而下的教導,在形而下的層次也是殘缺不全,因為是我們的文化傳乘出現了斷層。2 從張仲景《傷寒論》原序看儒家的文化傳乘。張仲景《傷寒論》原序中寫到「孔子云:生而之知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尚方術。請事嘶語。」張仲景引用孔子的話,講生而知之者上。真的有生而知之者嗎?在《論語》季氏第十六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後人在理解這句話時,往往一帶而過,不去深究。孔子的學問來自哪裡呢?在衛靈公第十五中,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孔子問端木賜,你以為我是因廣泛的學習而認識宇宙人生的嗎?端木賜答到,是啊,難道不對嗎?孔子說,不對的。我的學問是用「一」來貫通的。什麼是「一」呢?現代的學者把「一」說就是「忠恕」。連曾國藩也去說,夫子之道無他,忠恕而亦。這可不是孔子講的,是曾參說的,是曾參解釋的不準確,或者說是誤解。在《論語》里仁第四里,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為也?」曾子曰:「忠恕而已亦》」孔子告訴曾參,我的道是「一」來貫通的。曾參回答是啊,是啊。孔子出門了,其他的門人還不理解,就問曾參,曾參就回答,夫子的「道」,是忠恕罷了。這裡講的「道」不能理解為學問兩個字。這裡的「道」和《老子》里的「道可道。非常道」是相通的。講解成為具體的語言和整理為文字,表現的學問,是「德」是去說明「道」的。文以載道,具體的文字是表達傳遞「道」的。孔子的這個「一」是精神的一種狀態。孔子反覆告訴學生,我的「識之」我的「道」是「一以貫之」。就是說,我整理的古代的文獻,我給你們講解的宇宙人生的知與識,是在「一」的狀態中來表達的。這個「一」就相當於佛家禪宗的「明心見性」和靜土宗的「一心不亂」。這個「一」是人類在最高智慧的一種狀態。中外莫不如是。老子<<道德經>>,釋迦牟尼的佛經,耶酥的<<聖經>>,穆罕默德的<<古蘭經>>都是在"一"的狀態下的表達.為什麼讀這些聖賢先德的著述會常讀常新,因為我們是在凡俗的心境不斷躍遷時獲得新知.愚想達到了"一"的層面,就會平常心理解聖賢了.朱熹主張半日靜坐,半日讀書.是要在靜坐中啟迪智慧,更好的理解儒家的精神.可惜能在"一"的層面理解的人似乎不多.更勿用說後世的一些腐儒.孔子反覆講"一"是在"一"的狀態下去"韋編三絕",才可以更好的對文化進行傳乘.文以載道,文,理解的單純一些,是文字,文是承載道的,表達道,不是道本身.道是"一",名可名.非常名.名需要文字來"名"但常態的文字,又說不清楚。人的悟性三六九等,先哲的教化,真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釋迦牟尼在<<心經>>是這樣說的"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經文闡釋的是智慧的宇宙觀,是讓後學能在吟送誦中用身心去體會,體會"一"的精神.釋迦牟尼強調真實不虛,是因為當時的弟子一定悟性參差不齊.生而知之,是極為少數者,能保持了人類"一"的智慧狀態,來洞察宇宙人生.中醫的學習亦是如此.中國中醫藥報在2006年9月25日刊登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報道.介紹了北京的醫生到藏區作為志願者義診.朋友告訴愚當時教小活佛白瑪才昂學習中醫針灸.白瑪才昂給當地一位藏民扎完針,告訴愚的朋友病已經好了.你怎麼知道的,朋友問他.白瑪才昂答到,我看到有一縷黑色的氣從病人體內跑出去了,愚覺得就是好了.多麼穎悟的小活佛.他是用視覺觀察到病的信息,我在以前的文字里曾舉例一外國的外科醫生在做手術時,可以觀察到病人體內各個組織不同的顏色和光澤.正常的組織明潤,不正常的組織晦暗.我們可以理解為信息,不是鬼神.這也是上世紀70年代資訊理論出現後給人類的啟示.扁鵲是"飲上池水"後獲得"盡見五臟癥結"的本領,扁鵲有特異的素質能夠開啟此類功能,具備了"神醫"的條件.
張仲景說"余素尚方術,請事斯語".方術包括哪些內容呢?古代的辟穀,服食|,行氣,房中術,煉丹,符咒,星相等等都包含在方術中.有醫家在解釋<<傷寒論>>原序中,把方術解釋為醫術.是不準確的.醫聖告訴後學,他崇尚這些內容,請按照我的話去吧!我們的確要棄其糟粕,但其間亦有其精髓.
3,談沖脈( A) 在:「 沖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沖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里,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部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口唇.」胞中,可理解為小腹部,如女性,大約在子宮口的位置。上循背里,背,指脊字而言,就是上循脊柱裡面。去冬,為友人針肓兪穴(是沖脈與足少陰腎經之會)。覺針之氣感至脊柱及肩胛有傷痛處,這就是經絡在沖脈的循行。沖脈,沖者,要衝,要道的意思。沖脈貫穿全身,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有「十二經之海」,「五臟之海」和「血海「之稱。其脈氣在頭部灌注諸陽,在下肢滲入三陰,能容納來自十二經及五臟六腑的氣血。成為十二月經脈,五臟六腑之海。沖脈起於胞中,又稱「血海」,說明沖脈與妊娠胎育密切相關。談沖脈,就要提一對重要的穴位——肓兪穴。`肓兪穴在肚臍旁開一寸,針灸書上一般寫的是肚臍旁開五分,我們取旁開一寸,肚臍下旁開五分。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可以有廣泛的應用。以肚臍為界線,上為天,下為地。肚臍旁開2寸是天樞穴,天地氣化之樞紐。而肓兪穴既在天地之界線,又是沖脈之要衝。在《甲乙經》中說,肓指肓膜,腎脈由次深入肓膜。穴屬沖脈,足少陰之會。在做腹診中,婦科、男科,及諸多雜證,多可查出在此阻滯。拊之作痛,甚者,痛不可忍。針之,灸之,可調節先天腎經之氣血;天地溝通;沖脈的暢通,可使沖脈與十二經氣血交換無阻。針灸肓兪穴,可通過三焦來影響周身。在以前的文字里我曾表達過中三焦的一些理念,三焦應是包括腹腔所有的膜和膜上的血管、淋巴、神經。三焦主膜,統管胸腹腔,而且聯繫到周身的元氣。三焦的元氣屬於周身十二經的元氣,它是從膜上走的。肚臍和淺筋膜、深筋膜、腹部的筋膜聯繫緊密,不象上腹部那兒和裡面的筋膜隔好多層。取肓俞穴、按之。摩之、針之、灸之,可以通過沖脈影響周身,通過三焦影響周身,三焦和沖脈的運行區域是有兼容的。當然,影響的大小,深淺取決於醫者的內在修養。
(B)沖脈氣動。去年11月12日夜,為弟王XX針肓俞。其體素健,偶有不適,為其腹診,臍旁左側肓俞拊之作痛,應是沖脈有阻滯也。為其針肓俞,忽周身顫動不止。速去針,顫動持續約3、4分鐘。其間告弟莫慌,莫慌,或許是體內氣機的發動。後細思之,針前,曾空腹服同仁堂牛黃清心丸一個(蜜丸),其藥性溫和,到不至於會引起周身顫動不止。應是針肓俞穴,引動沖脈氣機,繼而全身,類似於如五禽戲的自發動功。沖脈起於胞中,上循脊中,若此次影響尾閭,易引發氣機發動。象傳統自發動功,習練者意想尾閭如鍾錘、鐘擺,可引自發動功。當時只是凝神運針,未能預料針後氣機的變化。周身顫動,這應是對周身氣機一個混化調整。與友人討論,友人比喻為身體的一次重新洗牌。弟述當時胸悶,愚只是溫言莫慌,這也是平生用針第一次遇到如此情況。
(C)調沖脈,治腰痛。2007年1月22日,李XX ,男,43歲,北京機關公務員。腰部脹痛兩周,以前亦有腰痛史,一兩日及可緩解。為其診,舌淡紅,略胖大,滑濕,有齒痕。雙脈弦,右尺尤弦細,腹診,臍旁右側肓俞拊之作痛,亦是沖脈有阻滯也。為其針肓俞(雙),天樞(雙),且灸,大效。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制附片,白蔻仁,菟絲子等收功。腰部不適,如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症,從腹部沖任立論,調整臟腑,更為求本,此言不虛。對肓俞穴的運用,民國山西名醫趙緝庵先生遺著《針灸要決與按摩十法》有所闡述。趙氏對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著有《夏屋山房筆記》,惜多毀於抗日戰火中。2,談針灸得氣與用神醫家竇士材曾說,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扁鵲新書》)。針灸之法,針效速,灸效宏,速得氣則速效。其取效,與得氣與否,有密切關係。酸、麻、脹、痛及沿經絡的運行等等,都是得氣的表現。針灸用藥,敏感者能明顯體會到其中變化,取效也速。西醫的抗生素也有個敏感性的問題。這個敏感性還有另一個層面的內容,就是這種主觀感覺,也會牽動受術者神意的變遷,繼而影響形氣。能否得氣,得氣深淺,取決於受術者的敏感度和醫者的內在修養水平。針灸、按摩、方葯,強調準和狠。斷證要准,下手要狠。韓東博士在其 <<內功按摩心法要旨>>講到形意拳的三毒,心之毒,眼之毒,手之毒. ≤說文解字≥中講,毒,厚也.中解釋為: 「毒,又治也.」在中: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就是作治講.心之毒,心意堅定,以神治敵,一旦交敵四梢驚起,出手必有雷霆之勢.眼之毒,以眼傳神,手之毒,出則透敵而過,回則似拔針起樁.三毒齊備,強敵可摧.這是講武學的心法,和醫學心法自是有相通之處.醫者臨證,武者臨敵,需剛猛,亦需陰柔. 剛猛摧之,陰柔化之.亦剛亦柔,才可左右逢源.友人趙XX , 男 , 50歲,農學家 .兩年前, 發現患糖尿病, 未接受中西醫治療.其有家族性糖尿病史, 其叔叔是某大製藥廠總工,深諳藥理,患病多年, 亦未服西藥.2006年12月某日來訪, 見其面色晦暗, 額部天庭尤甚. 為其診, 舌色暗紅, 極少苔, 胖大,多滑濕 . 雙尺脈弦, (仲景曰,雙弦為寒) 腹診, 肓俞 陰交按之大痛. 陪同之友, 乘車同來, 告趙XX口臭 難聞, 愚述其乃純陰畢露之象, 糖尿病只是身體病變之局部表現. 論口臭一證, 清末四川傷寒學家鄭壽全所論精闢. 「 有胃火旺極而至者,有陰盛而真精發泄者. ……因精氣發泄而致者, 由其人五臟六腑元陽已耗將盡, 逼出先天一點真氣, 勢已離根欲脫…..」 愚告友人雖不至於 「五臟六腑元陽已耗將盡」, 陰盛迫陽不容忽視, 再者,其喜飲極熱沸湯可為佐證.友人趙XX屬經絡敏感者, 曾患頭疼多年, 每發作, 不由扯發撞牆. 2000年10月, 為其針,取風池, 天柱諸穴,留針10分鐘 ,今已八年, 頭疼未再發作, 或許屬同氣相求也. 今為其針肓俞(雙),建里, 用100mm毫針, 趙體型適中, 用針之長短, 是足以能探尋到病灶. 體內痼疾, 針下多有阻滯. 以內勁貫注針體, 心意堅定, 以剛摧之也; 久留針, 且灸, 以陰柔化之. 友人趙XX覺腹內翻騰攪動, 艾灸之熱力傳至足趾, 內服自配蜜丸乾坤丸一粒. 一周後復來診,自述當日大便,下惡臭無數,腹內痛7天, 今日方覺平靜,神氣清爽. 額部天庭晦暗已去, 陪同友人亦曰, 其口臭已除.舌面生出薄薄白苔,現可喜生機.針灸一次,取如此之效,鮮矣! 再為其針, 用灸. 腹內之得氣感覺勝於上次, 且告陪同友人, 勿要和其交談, 給他靜心,好挨過腹內變化.自述自小腹內, 雙腿, 雙腳, 熱力滲透. 針灸畢, 舒適異常. 為其處藥方, 溫煦命門之火, 滋陰助陽, 引火歸原:熟地90克, 山藥30克, 山萸肉30克, 茯苓20克, 巴戟肉20克, 天冬15克, 麥冬15克, 吳茱萸10克, 炙甘草30克,生曬參15克, 生薑10片, 大棗12枚. 三劑,水煎服.用藥後,精神大振, 面部光澤明潤.金XX, 男, 32歲. 素畏寒, 陰盛陽虛之體.愚為其內科調理, 內服湯劑, 外用針灸, 漸收大功. 2007年1月某日, 留針至一小時, 自述天樞的針要蹦出似的, 腹內欲炸裂. 告其正邪相爭, 激戰之時, 靜心體驗, 方收良效. 強烈針感過後,周身舒坦.臨床針灸用藥, 醫患溝通信任至關重要, 醫者需視患者之心性, 文化程度( 文化,以文教化, 不識文字者, 未必不有文化, 反之亦然) 遣方用藥, 這也算是把握火候, 否則太過亦不及也.席XX ,女 ,32歲, 已婚育, 2006年初曾流產. 2006年12月某日來診, 面色青, 神色疲憊.自述痛經. 脈沉遲, 腹診, 臍旁拊之甚痛, 氣海, 關元涼甚. 流產已傷元氣, 且寒凝沖任, 針灸及內服湯劑, 方可久效. 針灸初, 告其腹內作痛後取效. 第二日, 雖覺體內通暢,友人陪同複診, 終不敢再用針灸, 告其內服湯劑收功. 究其原因, 一, 其屬敏感體質, 針灸雖取效, 但反應強烈, 產生畏懼心理. 二, 當日內服湯劑, 用益氣溫經, 活血祛淤意, 當日未能服下.若能及時服藥, 功效有多, 信心或許會多一些.郭XX , 女, 30歲, 曾人流三次. 2006年12月某日來診, 欲生育, 做內科調理. 自述腹冷, 痛經. 脈沉遲, 腹診, 氣海, 關元, 涼甚, 可用寒氣凜凜形容. 為其針灸, 取肓俞, 氣海, 關元. 腹內得氣後, 痛甚. 有畏懼心理, 只能內服湯劑治療. 此例, 由於多次人流, 已傷真陽, 而欲再孕, 正如所言: ……誰知是胞胎寒之極乎, 夫寒冰之地, 不生草木; 重陰之淵, 不長魚龍. 對治此類病例, 針法效捷, 灸法力宏. 因其中陽尚振, 可重投暖宮回陽之葯, 可多取功. 昔哉, 昔哉, 醫患之緣, 有不可言處.近與友人論醫藥, 友人喻病也是個活物, 有其生命力, 在體內盤據日久, 自不會輕易搬家. 是要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恩威並施. 你看, 葯,有君臣佐使, 如使吧, 是報信的, 是要給病也要報個信, 大軍已至,還是搬家為好. 病, 也會有君臣佐使, 醫家自要能分辨清楚, 對其君臣佐使是有不同的法術的. 針灸, 推拿, 亦有此理, 對病, 是又打又摸. 打, 打怕它, 摸,撫慰它. 一張一弛, 文武之道也. 有句古語, 叫帶病延年, 帶病時, 人體內會激發出正氣不斷與之抗衡, 久病固疾, 是要有韜略對待的.中醫的方法, 是個用神的過程, 這個神是一種狀態, 是一個思維的過程. 讀萬卷書,神交古人. 聽師者言,心領神會, 噫, 方可高屋見瓴.3,病例幾則,(A) 用巧用拙, 獨釣寒江雪喜XX ,男 ,75歲, 2003年和2006年兩次中風(腦血拴), 經中西醫救治, 已脫險情, 步履緩慢, 左腿尤甚. 其早年遊學內蒙, 歷經酷寒, 中陰寒之邪, 盛年之時, 委中長脂肪瘤,後破潰,排出豆腐渣樣腐臭穢物, 其妻為其清理,聞後, 自次不嗅. 委中, 屬足太陽膀胱經, 人體藩籬所在, 其體素健, 能自身調節, 逼體內陰寒外出. 而今兩度中風, 垂垂老亦, 能頭腦清晰, 緩步行走, 一則為諳醫之兒女悉心照料, 二則和其體質有關. 診其脈, 尺沉遲, 寸關浮大. 腹診, 大腹及臍左側拊之而痛. 肚臍推之略偏斜, 手拊臍下, 寒氣凜凜, 陰寒藏內也. 其子, 深諳醫道, 曰其父是陰寒之體, 2003年初春, 尚用冷水擦澡, 還說自己不怕冷. 子告其曰,不是不怕冷, 是麻木不仁矣. 其父少中陰寒, 因家庭出身問題, 在講究階級鬥爭之年代, 多受衝擊, 內心亦多陰寒之意. 形寒意寒, 內外交織, 針灸用藥, 是需要調其形氣, 是要在調神的層面來治其形氣.為其取中脘.建里. 肓俞(雙). 天樞(雙). 氣海, 關元, 建里. 天樞(雙). 氣海, 用100毫米長針, 進針約75毫米. 因其形體尚高大, 需觸及其病灶, 尋得氣感. 用灸法, 點艾條三顆,自建里至關元, 兩天樞之間, 緩緩移動. 事非經過不知難, 初灸, 雖有群針開路, 細心體會其間變化, 不過如細雨落海, 寂然無聲. 且感覺有寒邪陣陣襲來, 督艾之熱力與之膠和. 醫者治病, 如用兵, 此消彼長, 好勇鬥狠, 在形氣的層面或許有效, 而此時唯平心靜氣, 凝神會意, 引動關竅, 啟其海底微陽, 方可收功. 張介賓說: 「天之大寶, 只此一丸紅日, 人之大寶, 只此一息真陽.」醫者,意也. 醫者之神氣會患者之神氣, 端坐病塌, 柳宗元詩不由浮現腦際, 能應此時境界:千山鳥飛盡, 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詩禪一味, 千山鳥飛盡, 萬徑人蹤滅, 四周空寂, 物我兩忘.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患者真陽已衰, 不久用時刻, 扶而不起. 此時如老僧枯坐, 似拙; 而其間醫者神意之變遷, 用陽神破其陰滯, 待時而動, 啟其關竅, 唯用其巧才可取功. 噫, 為醫者, 甘苦自知, 冷暖自知.灸至於90分鐘, 覺患者體內氣機通融為一體, 化如一池春水. 手持艾條, 輕點氣海, 如石入靜水, 波紋蕩漾, 散至周身, 不覺已兩小時有餘. 灸畢, 去針. 又快刺八髎, 健腰膝, 調下焦. 此時刺八髎, 氣海元陽納潛, 已為有源之水矣.後又針灸數次, 喜伯自覺多輕健, 大便仍多日一行, 細思之, 取盧崇漢師扶陽講記中溫中降逆方意: 廣霍香15克; 蒼朮15克; 法半夏; 山楂20克; 白蔻仁12克; 砂仁15克; 陳皮15克; 白芷15克; 生薑45克.中陽振奮, 提壺揭蓋, 服藥間, 大便一日一行. 愚建議其用四逆輩溫養腎之元陽, 方可取其遠效.
逝去的中毉1,從巫談起(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詩人元稹的凄婉絕唱。楚國宋玉在《高唐賦序》中講述楚懷王游巫山高唐遇神女「願薦枕席」,天亮分手時,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神女幻化巫山雲雨,令人心馳神往。巫文化源遠流長,什麼是「巫」呢?在《說文》中:「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巫是個象形字,據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兩袖舞動的形狀。在《初刻拍案驚奇》中有這樣的話:男覡女巫,自古有之。漢時謂之「下神」,唐世呼為「見鬼人」。覡,念「xi」二聲,繁體為「覡」,指男巫師。巫從旁望空。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唐·韓愈《師說》商代的巫地位較高。周時分男巫、女巫,司職各異,同屬司巫。春秋以後,醫道漸從巫術中分出。在《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說:「昔陶唐氏之世.....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這是祖先的原始舞,也叫巫舞。巫舞關係到一個文化起源的問題。在遠古的蒙昧時代,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當然包括自身,開始是一個渾渾噩噩的狀態。隨著勞動的複雜化,人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的功能和語言思維功能也有了大幅度的進化,人類的主觀世界的意識活動開始「獨立」,逐漸主宰人的生命活動。這個階段是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逐漸過渡的階段。也是人類的超常智慧開發的階段。哪些人能夠開發出超常智慧呢?應是極少數的人。人類的智慧和能力是有常態和超常態之分,極少數敏感的人,在某種條件下,開發出超常的智慧。在勞動之餘安安靜靜的休息,「古者民神不雜」,體會到「天人合一」的狀態,勞動中的形體引動,娛樂中的舞之蹈之,在「恍兮惚兮」中強化了常態的肢體功能和大腦的超常的智慧。如治病的能力,意識的感知能力等等。據說現在北極的獵人,有些能夠知道20公里內獵物的情況,這也是「神」純凈不雜,是意識的感知。這些具有超常智慧的人逐漸成為後世所稱述的巫和聖人。在他們身上自發呈現的特殊現象,古人不好理解,今人也是一樣。巫,以舞降神。應該是在「舞蹈」時,進入特殊的狀態,類似於後世的「自發功」。古人純真,思維意識易於同步,在「巫」的領導下,群體的自發功「宣導以舞之」是可以想像的,這也就是「巫舞」。「巫舞」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智慧的開發,世界各地都有這個現象。上古的聖人,如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軒轅氏等等,可能就是這一類「巫」,具備超常智慧的人類代表。在《書經伊訓》中有:「敢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巫是在跳舞和歌唱中來「交通人神」的。為什麼要以這樣的形式呢?在舞蹈中叫、喊、唱,可以使其進入特殊的狀態,為人診治疾病。後世的巫師跳神治病是一脈相承。在這種入靜專一的狀態下,可以產生幻覺,如光芒四射的高大形象,聽到各種聲音和「啟示」,使之產生超自然力量的心理。在《列子》和《莊子》里都有真人「蹈火不熱」的記述。現在的薩滿教還在流行蹈火舞,在巫師的指揮下,眾人起舞,赤足走過燒紅的鐵板或火紅的木炭。我國的黎族、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在選新薩滿的領神儀式,仍有「上刀山」、「下火海」等內容。常人難以望其項背,在原始自發功的狀態下,「巫」就被看作之交通人與超自然力量的媒介。(2)在《國語 楚語》中有這樣的記載:昭王問於觀射父,日:「《周書》所謂重、黎(相傳掌管天地的兩個大臣)實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平?」對日:「非此之謂也。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日覡,在女日巫。」這裡講了做巫的條件,「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要精明、專一、虔誠。達到「智」、「聖」、「明」、「聰」。後面還講了要具有祭祀的禮節、服儀、生產、生活的知識等等。上古時代的文化多與巫有關。《山海經·大堯西經》說靈山有:巫咸、巫即、巫冊、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麥在。靈山,指巫山,有學者認為,此巫山是廣義的巫山,即以神農架為中心的巨大山嶽。十巫」就分布在這一巨大山區,「分地而治」十巫中的巫姑可以理解為女媧。最近讀竇玉傑著《宇宙之旅》著述女媧補天是在土星爆炸而打破了天,在大洪荒之後地球的季節出現了與洪荒之前大的不同,一年三百六十六日的地球繞太陽公轉的日期出現了破日,需要重塑周年曆法。在女媧的測算補天的基礎上,後人採取了閏年的辦法,逐步制定和修復了適宜的六十甲子紀年法。女媧是傳承上古文明的使者,是一位偉大的祖母,是人類尊敬的偉大的天文學家。《呂氏春秋"勿躬》:「巫彭作醫,巫咸作筮。」我們先看這個「筮」字,shi,四聲,是個會意字,從竹,從巫。竹」表草木,「巫」表占卜者。古代用蓍草占卜的一種活動稱「筮」。在《說文》中:「筮,易卦用蓍也。」古人初次作官,必先筮占吉凶,因之後來出來作官稱為出仕。古人對「筮」是重視的。而醫,更是重要的生活內容。「毉」是最初的醫字,後來演變為「醫」。這曾記錄了古人巫醫合一的史實。逐漸演變為更多的用酒或湯液來治病。這個「酉」,是個象形字,金文字里象個酒罈子的形狀。酉是地支的第十位,酉雞,舊式記時法指下午五點到七點的時間,是平常我們說「雞上架」的時間,這在農村更容易觀察到。酉在五行里是和金對應的。「金雞報曉」,是這麼來的。酉在醫里是不是也代表金石,指醫療中要用到金屬的針具和砭石呢?到是可以思考。巫治病的實質是什麼呢?是他在舞之蹈之時,形成一個氣場,巫本人知道病的所在和原因,通過其本人「神」的作用,可以使疾病變化消失。「神」,就是他的意識活動,可以使疾病消失。這又牽扯到意識的作用,意識的物質性的問題,這裡先放過。我們平時說看病,看,睎也。(睎,望也。)――《說文》。在小篆的字形是個會意字,手下面是目,用手加額遮目遠望。巫應該是能夠有透視功能,一目了然。巫有大小,限於當時的認識水平,或許是「盡見五臟癥結」,或許只是看到模糊的氣,昏暗、晦濁是病態,而明亮、光澤是健康。病人體內昏暗、晦濁的氣,限於巫頭腦中的參照系背景,或許就幻化為妖魔鬼怪,把他們驅趕走,成了治病的主要內容。在正統的中華文明史中,巫和巫舞的記載很少,是因為中華民族很快進入一個樸素的、主動修鍊的時期,超越了巫舞—原始自發功階段。官方的卜和祝代替了巫。如長沙馬王堆發掘時,二千五百年前藩王的墓葬中的《行氣玉佩銘》,陰文篆刻有45個字,記述了「行氣」的要領。全文為:「「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郭沫若《奴隸制時代》釋其文為:「這是深呼吸的一個回合。吸氣深入則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則定而固;然後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長,與深入時的徑路相反而退進,退到絕頂。這樣天機便朝上動,地機便朝下動。順此行之則生,逆此行之則死。」這個銘文是闡述小周天行氣的內容。在商以後,對巫於類似巫的作法予以抨擊,列為「國必亡「的內容,春秋孔子修史,儒家思想不斷發展,巫早已被趕出政治舞台,被視為「方技」之流進入民間,使之失去了歷史中應有的地位。2,古代的神醫(1)文摯是齊泯王時的名醫,《呂氏春秋仲冬紀》有這樣的記載:「齊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至,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則疾不可治,怒王則摯必死。」太子頓首強請曰:「苟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王必幸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王。」與太子期,而將往不當者三,齊王固已怒矣。文摯至,不解履登床,履玉衣,問王之疾,王怒而不與言。文摯因出辭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說,將生烹文摯。太子與王后急爭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摯。爨之三日三夜,顏色不變。文摯曰:「誠欲殺我,則胡不覆之,以絕陰陽之氣。」王使覆之,文摯乃死。夫忠於治世易,忠於濁世難。文摯非不知活(治)王之疾而身獲死也,為太子行難以成其義也。這段文字,文摯醫術高明,一見齊王就知道其病,他能預知自己必死,且烹三日三夜不死。在《列子 仲尼》中也有文摯的記載:「龍叔謂文摯曰:子之數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摯曰:唯命所聽。······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後向明而望。既而曰: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幾聖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今以聖智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淺術所能已也。」說明文摯有一定的透視功能,。(2)我們看《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中的扁鵲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閑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葯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扁鵲是認可長桑君的,態度誠懇。長桑君知道扁鵲非常人,不一般,有一定的身心素質。「道可受不可傳」長桑君給扁鵲傳授的形而上的道,唯能虛其心志者才能接受。「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這個「葯」,或許是個隱喻,是練功的方法。「上池水」有多種解釋,應理解為口腔中的唾液為妥。在舌下舌系帶兩側有兩個穴位,稱之為「金津」、「玉液」。舌下多生津液故名之。在小周天的習練中,津液的產生更有其微妙的作用。扁鵲應是按一定的方法練習三十日,「視垣一方人「,能隔牆看到人。看病,能看見五臟那裡有病,診脈自然就省略了。人的認識水平是不同的,自然有人不理解,是真的嗎?能「盡見五藏癥結」,兩千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人一樣懷疑,信假不信真時,脫褲子放屁,只好裝裝樣子。當然也有假的,或許有人摸脈也模不出大概,不也要裝樣子嗎?扁鵲的摸脈是一目了然,已經看到了,當然懂得摸脈,今天我們連摸脈也不相信。 2007年6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長尚勇在羅馬召開的「中歐中醫中藥大會開幕式」上致辭說,「中醫不但能夠通過脈搏診斷婦女是否懷孕,而且能判斷男女」,並稱「這是系統生物學最好的一種應用與實踐」。尚勇的發言發表在6月28日的《科技日報》上,當時並未引起反響。何祚庥及河南中醫學院三附院的兩位名中醫劉永業教授、龐玉琴教授公開質疑、否定。如果說不用摸脈也可診斷呢?還是存而不論的好。我們扁鵲救治虢國太子的事例。「其後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終日,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蜔視文。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觽,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扁鵲和中庶子費了許多口舌,他未入宮,能把「死」了近半日的虢國太子的身體狀況描述準確,說明扁鵲有「遙診」的功能。3,滄州見聞2007年十一假期,我到滄州探訪一位民間醫生XXX,53歲,主要是治骨科外傷。河北青縣有的60歲的老者自述,左肋受了傷,當時肋下胸膜腔還有少量積水。開始幾天,在X醫生的診所常規用了西醫吊水消炎。有一天,X醫生查房,給其在肋下吹了氣,積水兩天就沒了,後面的十幾天就是貼膏藥,當見他時,痊癒已準備回家了。一日傍晚,有一小女孩,八九歲,傷了右手的小指,在指根部,拿了X光片來求治。X醫生看了X光片,嘴裡好像咕嚕什麼,然後再女孩的手指上吹了三口氣。應該是沒錯位,就拿出其自備的膏藥,加熱後個女孩裹在手指。膏藥是約三寸見方,布上塗了薄薄一層深色膏質。X醫生給我點按背部,覺有絲絲傳電的感受向身體滲透,更多是他的女婿和兒子操作,雖然年輕氣壯,多是干疼,作用不大。X醫生是不是練過內功拳術,不得而知。看他的女婿、兒子不得要領,只是蠻力,據說X醫生是年輕時摔斷了腿,接受一位本地接骨醫生治療,後來得了傳承。回北京後,給一位同仁講滄州見聞及吹氣治病的方法,同仁說搖頭,不可能。其實在《枕中記》中有用嘴吹氣治病的方法記載,此書託名是墨翟所著,成熟大約在唐初。書中載有用嘴吹氣可治療外傷、疼痛、流血等等。毒蟲咬傷也可以用吹氣的方法治,而且隔幾千里地也可以治好,比如被咬傷的是男人,就吹自己的左手,被咬傷勢女人,就吹自己的右手,病就會好。我們認為這是神話或是胡說八道,其實《枕中記》中的是意念治病、遠距離治病。其實不用吹氣,不分男左女右,古人有很多治病的方法。4,說祝由在《素問·移精變氣論》: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王冰注:「移謂移易,變謂變改,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也。」)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暮之累,外無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在上古時代,祖先已經有了祝由的方法。唐代時,醫學設置十三科中,開始設「祝由科」。49年前出版的《醫部全錄》中有祝由科,後來再版就刪除了。祝由科里有畫符、念咒。畫符,都是幾個字拼在一起。其實不是符或咒治病,而是要用符咒的人慢慢練功夫,吃齋,語布,關鍵還是一點功夫。《萬法歸宗》是本關於掐訣念咒的書,講了其中的道理。「一點靈光既是符,人間錯會墨和朱;古仙不肯分明說,迷卻多羅大丈夫。」講的是練功要兩處一點靈光,一點功夫,就是符。不要錯認硃砂、墨汁畫的就是符。不畫也一樣,靈光一點動,就是符,就有作用。靈光是施數的「氣」或說「能量」。古人在畫符時,一般還要噴口正氣,先「嘎」的一聲,沖那支筆發功,然後畫符,一口氣畫下來。要把精氣神貫注到裡面去。當然,形象、形狀里也有以定的信息量,關鍵是功夫。古人有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畫符治病以為是神來了。(可舉「雨、食、鬼」字的例子)5,氣論與經絡氣論是傳統文化與中醫理論的核心與精髓。在東漢的《太平經》中指出:「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氣」。科學院士何祚庥是否定陰陽五行學說,而對元氣論大加讚揚:元氣論「是一種天才的猜測,閃耀著思想的光輝!如果說古希臘的原子論曾經預示著道爾頓原子學說的出現的話,那麼元氣學說就是現代量子場的濫觴。陳獨秀在1915年《新青年》創刊號上發表「警告青年」一文中也對中醫進行抨擊:「······其想像之最神奇者,莫如『氣』之一說。其說且通於力士羽流之術;試遍索宇宙間,誠不知此『氣』之為何物也!」何祚庥對元氣論的讚揚和陳獨秀高呼「氣」為何物?都是在形而下的層面看待宇宙時空。何祚庥雖在讚揚,但他只是認為是在猜測。象否認經絡存在一樣,一定要在實體解剖中用眼睛看到。李時珍說:「經絡隧道,唯反觀內視者可照察之」。古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根本的內容是通過對人自身的內求來認識人自身和世界的。人自身的氣的運行和宇宙時空氣的運行,是古人親身體會到的。曹操的詩句:「絕人事,游渾元」,就是講在修鍊中,感悟天地之間的渾元氣。劉力紅教授在《思考中醫》里小心翼翼的提到「內證」。2006年11月6日在北京大學劉教授講到內證實驗可以說是產生中國文化的「一隻腳」,缺了它中國文化無法產生,無法形成,另外一隻腳是理性思維。當代名醫朱良春(1917年~)在其《經典是基礎,師承是關鍵》中呼應劉力紅:「他提出「內證實驗」的論點,是非常重要的認識,我完全贊同。因為中醫許多理論、許多事實,廣憑一個思考是不行的,例如經絡、穴位等,絕對不是思考能出來的。我有一個朋友,50多歲,他長期打坐練功,近十年來出現了「內視反觀」功能,他能清楚的看到經絡路線及內臟,能用針灸治好不少疑難雜症,這充分說明「內證實驗」的存在,關鍵是我們如何堅持鍛煉和體悟。希望有志之士下一番苦功,多出幾個具有」內證實驗」功能的醫家,必須能解決更多的疑難雜症,為人類造福,為弘揚中醫學術多做貢獻。」對外氣的研究,國內早已進行。1978年,上海的顧涵森利用紅外線輻射裝置,接受到林厚省發放外氣的紅外輻射效應,與常人的紅外效應不同點在於有一種特殊的低頻漲數調製。1979年,北京測出中醫師趙光發放的外氣分別由低頻磁信息效應、次聲效應、超聲效應、紫外效應、激光效應等。普通人可能肉眼看不到,手摸不到,但外氣的物質性卻是真實存在的。趙光老在西苑醫院工作,他曾說,開始他是給人用按摩治病的,後來遇到一個商店的售貨員,有心肌炎,他開始不接觸,用外氣治療。2006年徐老師談到,趙光老給一個病人治療腰痛,他就問這個病人家裡的大衣櫃玻璃是不是破了。病人的病因是家裡大衣櫃玻璃破了,受了驚嚇引起腰痛。趙光老怎麼知道是這個原因呢?應是他感覺到了,這也是人在修行後出現的感知功能。我們知道香河老人周鳳臣在晚年能治病,還能預知一些事情,都是人的超長感知的能力。6,說李時珍李時珍自號「瀕湖山人」,以神仙自命,每晚打坐練功,修神仙術。在《奇經八脈考》中說:「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醫而知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牡幽微竅妙得矣。」清代學者顧景星(公元1621~1687年)作《李時珍傳》中:「年七十六,預定死期,為遺表,授其子建元。」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這和他自身的修鍊有關。督脈的穴位的名字,至陽、靈台,神道等,修鍊者對自身氣的規律是清楚的,在那個位置,比如氣循行不到至陽了,可能是要死了。當然也有覺得活夠了,自己走了。李時珍歷時27年修《本草綱目》及和《瀕湖脈學》等著述,修鍊中獲得的智慧是他力量的源泉。為《本草綱目》作序的王世貞評價其「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錄,臣民之重寶」,稱讚李時珍「真北斗以南一人」在1981年,考古發現漢代度量衡及衡器中的「權」,以此推算古方劑量,解決了歷史上古方劑量的一大疑案。上海中醫學院柯雪帆教授聞風而動,廣為傳播。用炙甘草湯試治心臟病取得驚人的療效。柯雪帆教授歸納整理,反覆核實後,漢代,斤=250克(或液體250毫升);兩=15.625克;升=液體200毫升等。炙甘草湯在教材方劑學如下:甘草四兩(12~20克)炙 生薑三兩(9~15克)切 桂枝三兩(9~15克)去皮 人蔘二兩(6~10)克 生地黃一斤(40~60)克 阿膠二兩(6~10克) 麥門冬半升(10~20克)去心 麻仁半升(10~20克) 大棗30枚(10枚)擘按教材的用量,對治傷寒論中的「心動悸,脈結代」,是火候不夠的。心動悸,形容心跳的很厲害啊!為什麼會如此定劑量呢?明代李時珍開始,對古方作過一番研究,認為古今度量衡變化不太清楚,最後他來個折中,說:「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這樣古方傷寒論的方子縮減為原方的四分之一。老中醫李可說:「這樣等於把傷寒論給閹割了。」明代到民國中醫藥在鬆散自由環境生存,而1949年後國家的藥典規定的劑量參考明代以後的用量,中醫的療效自然折扣。面對急症、重症,即使柯雪帆教授作了有根據的考證,但臨床中的醫生是要小心翼翼的。7,遺落的古法(1)論按摩推拿口訣釋義西醫從解剖學.生理學,力學手法的角度對骨傷推拿按摩,某種程度可以量化,易於表達.而在傳統手法口決"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法從手出,手隨心轉". 能悟出其中道理,卻是不易當醫者手觸及患部, 醫者的"心"要感知到患者體內的狀態,或者說這種"巧"是用醫者的心感覺到. "巧"是靈敏的意識狀態下的體會.醫者處理病情的"法"(動作)是用手表達出來,而手是聽從心指揮的.現在X光,CT,如此多的西醫診斷方法, 給我們提供方便,對中醫的衝擊是人的某些傳統診斷能力喪失殆盡.在治療中多是藉助西醫的檢查結果.我們的媒體盛讚某一位老名醫給病人在X光下為患者正骨時,難道你不也想是我們人的診斷技藝在減退嗎?當然老醫生是菩薩心腸,追求完美,在此是要表達崇高敬意的。(2)名醫鄭懷賢1964年2月初,周恩來總理訪問衣索比亞時,在下台階時,摔倒時下意識右手往地上撐了一下。總理的右手當年在延安時曾經墜馬摔傷過,留下了後遺症。現在這麼一撐,雪上加霜,再次負傷。當天晚上,周恩來的手傷發作,疼痛不已,嚴重影響了睡眠。第二天,總理仍按原計劃訪問索馬利亞。在索馬利亞的3天外事活動中,由於與東道主方面各界人士無數次的握手,總理的右手腫脹,非常痛苦。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強忍住疼痛,和每一個想跟他握手的索馬利亞人熱情地握了手,這讓他身邊的陳毅外長心痛不已。最後一天,當總理和東道主握別時,額頭沁出了汗珠。周恩來、陳毅一行返回北京後,衛生部安排解放軍301醫院會診,最後結論是:傷勢嚴重,但沒有形成骨折。不過,「傷筋動骨一百天」,治療周期預計不會比治療骨折短,也就是說,至少得兩個月。兩個月?那2月14日的出訪怎麼辦?周恩來皺起了眉頭。經過反覆考慮,總理沒有接受治療。毛澤東讓秘書打來電話詢問治療情況,當他得知301醫院的結論後,親自給周總理打電話,安慰不要著急,總有辦法解決的,西醫不行,還有中醫嘛,中國醫學博大精深,什麼時候都不能丟的,並說已經讓陳毅再跟衛生部方面聯繫了。衛生部方面認為,中醫骨傷治療有一套獨特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建議是否可以考慮請中醫骨傷科專家診治,可能會有奇效。陳毅把衛生部的意見轉告給周總理。周總理笑了:「對了!賀老總以前對我說起過四川有位姓鄭的武術家,特別擅長治療跌打損傷!」於是,周恩來給賀龍打了電話。賀龍當即去了中南海西花廳,聽了受傷的情況,笑道:「總理啊,您放心,這事能夠解決,只要找鄭懷賢先生,當天就能見效果!」鄭懷賢,河北安新人,解放前,已是聞名中外的武林高手,精通接骨。解放後,擔任了成都體育學院教授。一次,賀龍抵達成都,請鄭懷賢先生治療他在戰爭年代受過傷、還不時疼痛的手,並說明是聽北京的一位老武術家介紹而慕名前來。賀龍邊接受治療,邊和鄭懷賢談論武林掌故、奇聞軼事。片刻後,賀龍經鄭懷賢拿捏過的手就消除了疼痛。賀龍不無驚奇道:「哎,我讓警衛員也這樣捏過,怎麼就沒有用?」 賀龍回北京後,曾介紹董必武、徐特立、李先念等前往成都請鄭懷賢治療傷痛,無不奏效。當天傍晚,周恩來在鄧穎超的陪同下飛抵成都,下榻於金牛招待所。周恩來惦記著2月14日的出訪,治傷心切,抵達後就提出:「請鄭懷賢先生過來。鄭懷賢直到進了門才知道是給總理治療,心中激動,朝周恩來鞠躬行禮。周恩來站起來,大步迎上前,忍痛和鄭懷賢握手:「不敢當!不敢當!鄭老師好!」鄭懷賢連連點頭:「總理好!總理好!」鄭懷賢運用他那精湛的內家氣功在周恩來的手部按摩、捏拿。一番治療後,周恩來驚奇地對鄧穎超說:「哎!給鄭老師這樣一弄,疼痛馬上減輕不少呢!」鄭懷賢按摩捏拿一陣後,當場調製了中藥敷在傷處,然後交代了飲食禁忌,最後說:「這藥用上去後,應該在24小時內可以明顯見效。明天我再給總理繼續治療。」鄭懷賢先生的治療確有奇效。當晚,周恩來就感覺到受傷部位不像前幾天那樣痛了,因而夜裡好好地睡了一覺。次日早上,周恩來自己打開裹在手上的紗布,發現已經消腫了,不禁高興地說:「鄭老師真了不起啊!」下午,鄭懷賢又來為周恩來治療。治療中,周恩來跟鄭懷賢談起了他的右手在延安時受傷和後來治療的情況,感嘆道:「哎,那時如果有你鄭老師治療,我的手就不會留下後遺症了!鄭老師的這門絕技有傳人嗎?」鄭懷賢回答說已經把自己的醫技和秘方都傳下去了。周恩來欣慰地點頭:「對,應該傳下去,造福於廣大人民群眾。」鄭懷賢從1964年2月7日到2月12日,一共給周恩來進行了6次治療,周恩來的手傷就已經基本痊癒。2月12日是除夕,下午,鄭懷賢給周恩來作了最後一次治療。周恩來高興地說:「真的多謝鄭老師了,你這次可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後天我出訪時又能夠從容地跟人握手了。」鄭懷賢想了想,說:「總理,每次出訪您都得跟很多人握手,這對您的手傷徹底恢復肯定是不利的。我教給您一個姿式,您再跟人握手時,對方就握不痛您的手了。」周恩來驚奇道:「哦,還有這樣的動作?那我得學學了。」鄭懷賢把中國擒拿術中的一個姿式教給周恩來。他試了試:「哎,果真如此!」隨即轉臉對鄧穎超笑言:「這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行行業業出狀元!」為表示對鄭懷賢的感謝,周恩來、鄧穎超夫婦熱情邀請鄭懷賢共進除夕晚餐。次日,周恩來飛返北京。1964年2月14日,周恩來按照預定計劃,對緬甸、巴基斯坦、錫蘭三國進行為期16天的正式訪問。出訪期間,每天要跟許多外賓握手,但沒有再發生傷痛現象。周恩來請鄭懷賢治療手傷獲得成功一事傳到毛澤東主席那裡,毛澤東高興地說:「我們中國確實有許多外國所沒有的優秀絕技,我們應該好好挖掘,造福全人類。」鄭懷賢先生當時和總理握手後就告訴總理,骨頭沒傷,筋出了問題。這不就是一觸即覺?他的頭腦就是個靈敏的儀器。其實西醫也一樣,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講自己做手術時,要在瞬間決定是不是切除這個部位,如何處理神經血管,不是眼睛看到,而他更相信的是自己手指的觸覺。中醫、西醫在高的境界都是相通的,全靠心意用功夫。(3)童年的趙炳南趙炳南(1899~1984),回族,生於河北宛平,家境貧寒,念過六年私塾,十四歲學徒,行醫六十五載,曾任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自述其七歲那年,患了場瘧疾,鬧了近一年,家鄉泊岸邊有塊長條石,發燒時,就躺到條石上冰身子,發冷了,就去曬太陽。不少人出偏方沒治好。母親央求老鄰居王二大媽說:「您別瞧著孩子受罪了,乾脆死馬當活馬治吧。」王大媽說;「有個單方試試看,好了就好,不好就了。」她找了塊綠豆太小的信石,布包砸碎,開白水送服。服藥後,我覺得全身發熱,如同登雲駕霧,恍惚之中,彷佛有個天梯,爬呀爬呀,一不留神,撒手摔下來,嚇得出身冷汗,病也就逐漸好了。(4)談信石什麼是信石?也叫「砒石",始載於宋"開寶本草"。信石分紅信石和白信石二種,白信石極少見,主要為紅信石,紅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種天然礦物,加工後就是砒霜。也有用毒砂或雄黃加工製造而成的。《本草綱目》:辛酸,大熱,有大毒。除齁喘,積痢,爛肉,蝕瘀腐,瘰癧。《本草匯言》:砒石,祛時瘧,除呴喘,化瘀肉之葯也。凡時行瘧疾,因暑熱外受,生冷內傷,寒熱不均,相因病瘧,內蓄痰涎,伏於營分,故發則寒熱往來,頭眩胸悶,少服一厘,冷水吞下,伏涎頃消,故瘧疾可止。這大熱大毒的葯,其實有很多功效,古代,即使有經驗,用時要慎之又慎。現在很少用了。前一段,有個老醫生給我講,他用蜂蜜配紅礬(紅信石)治療骨癌一例,卻有顯效。骨癌,後來應是陰寒凝滯,紅信石的大熱、大毒,可以攻其陰凝。信石是陽性的,雄黃也是陽性,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藥,《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黃。雄黃,橘紅色,可入葯解病毒。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舊時江南幾乎家家釀雄黃酒,但多為男人飲,有些會喝酒的女人也飲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龐耳鼻手心足心塗沫一番。小孩子是真陽之體,所以不要喝。白蛇傳的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現出原形。妖精是陰物,給她喝陽性的雄黃酒,自然要現原形。古代阿拉伯,女孩子出嫁前一段時間要服一個葯,叫阿拉伯丸,裡面就含有砒霜,當然是極少量,這樣可以美容。以前有個老中醫,面色很好。問他怎麼保養,他回答,我每天吃點砒霜。什麼道理?中醫講「女孩子臉上有粉刺三陽榮於面」,有陽性的藥物主升發,表現在面部,就有容光了。現在我們女孩子臉上有粉刺,中年女性有暗斑等等,都是陽氣的不足。女孩子臉上長粉刺,有些人就認為都是實火,就清熱解毒,往往是錯的。這也是沒有掌握陰陽的道理。(5)90年代初,從師學習時,漸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外邪不得獨傷人。」人體正氣虛,虛邪賊風,兩虛相得而得病了。對病的診斷,從癥狀、舌苔、脈象、神色、語言整體上,把握冰的變化,把握正氣和邪氣鬥爭的態勢。真正的中醫治病,不管西醫說你是什麼病,只要符合中醫的證(包括癥狀和體征),對症下藥就行了。八綱不(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足夠,和六經結合,是屬於經方派的了。吾師門中是古典經方派,重視唐以前的方法。宋代以後中醫的東西不大重視。比如發燒的病人,從西醫來看可以是感冒、或氣管炎、咽喉炎、扁桃體炎、肺炎、膀胱炎、腎炎,真正的中醫,摸脈。看舌苔、問癥狀,發燒怕涼不出汗,苔薄白,脈浮而緊,不管什麼病,麻黃湯發汗,發燒四十度也是一樣,吃了葯一出汗就好。好多中醫不敢這樣用。這是正邪相爭,外面受寒邪氣閉塞住了,他一開,發散出去就好了。而現在,中醫一看,發燒四十度,就用清涼退燒藥,銀翹散、桑菊飲,吃後燒退了,肚脹,吃不好飯,全身無力,身上沉緊,過不了半個月轉氨酶就高了,說是肝炎。本來是外面寒氣閉塞住了,內外氣化不正常,本來外面寒,吃了涼葯,裡面再寒,燒退了,腸胃的陽氣受損,消化不好,肚脹、全身無力,發沉發緊,半個月,轉氨酶一測,高了。現在肝炎這麼多,好多事醫生治的。象這樣的肝炎,脈象右手浮而大,這時,不要去治肝炎,還是麻黃湯加葛根、芍藥,一發汗就好了。還說感冒發燒,四十度,吃解表的葯,汗出不冷了,但燒不退,還四十度,口乾舌燥,大便不通,同樣是感冒,情況變了,這時要用大承氣湯(大黃、厚朴、枳實、芒硝)往下瀉,一拉肚子就好了。如果開始就用金銀花、石膏就不對,變症百出呢?因為發汗後,外面的汗解了,裡面還有熱,變熱證,要清熱。這就是辨證論治。我有時在臨床遇到感冒開一兩服藥,好了就不用吃了,再吃就過頭了。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但它最大的毛病在哪呢?就是變數太多,人複雜,它也跟這複雜。變,很多人跟不上這個變,學也不好學。比如開藥方,同一個病,這個中醫這樣開,那個中醫這樣開,不同派別的醫生,都能只好這個病。同一派別的醫生,你喜歡用這一組葯群,他喜歡用那一組葯群(同一類的要很多),都治好了病。中醫活就活在這個地方,沒有一定之規,要真正學通很難。如摸脈,浮沉遲數,每個醫生的感受不同,有相當的模糊性,神秘性,而且有主觀性,中醫有它的缺點,中醫現代化不好搞,或者說高不成。中醫藥治療疾病就要明確診斷。平常說:「治病容易斷證難」。西醫越發展,診斷越容易,中醫的診斷是個難點。中醫強調人體正氣的重要性,象西醫不好治的小兒麻疹、肺炎,要給人體補正氣,再用點抗生素就靈,有時,甚至用了補氣的葯,不用抗菌素,肺炎也好了。(6)我和徐大夫都在治療中強調腹診和針灸,為什麼呢?這樣可以診斷更明確,直指根本。我們在說腹部的中心「臍」,(1)從先天講,人在胎兒期間,所需的營養和廢物的排除都是通過期待輸送到胎盤和母體進行交換,也就是說,胎兒成長過程中攝取的氣是由母體通過臍輸送的。後天的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在小腸,位置相當於臍與臍下,食物中的氣解體變化為人的氣的過程,首先表現在這個地方。臍是人體先天後天氣的集聚出入之門。(2)成人的睾丸。卵巢里臍較遠,但在胚胎髮生學上,睾丸、卵巢的位置在腎的內側,這一位置相當於臍的深處,而後逐漸下降。鑒於人氣場的分布與人體先天結構的一致性,所以睾丸、卵巢各種功能的氣場集中在臍的深處,後世稱之為命門,對著背部命門穴的部位。當帶有全部生命信息的精將要發生變化時,氣就在這一部位集中與生化。(3)腰部(尤其是腰部的脊柱)是支撐身體重量的中心,是人體形體運動的關鍵部位,這也是人體氣向臍部集中的原因之一。當我們在暢通,充實腹部氣的運行,來上下影響全身的氣機,應該是個很好的觀念和方法。推薦閱讀:
※略談國醫泰斗張錫純名方——逐風湯
※老中醫分享的22個冬季養生妙招【健康百科】
※博粹堂中醫館—男性保健—男性健身
※中醫外治毒蟲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