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相親最「下飯」?
前陣子我看了一個視頻,一位34歲女碩士在相親角偷錄下大爺大媽對她年齡毫不在意的冒犯。
我心裡拔涼: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但恐怕世界上再沒有一個地方,兩個家庭會糾纏的如此緊密,男方家長可以對精英女指手畫腳。
沒兩天後,江蘇衛視的《新相親時代》又空降了熱搜,依然和相親有關——一個和《歡樂頌》里樊勝美經歷相似的姑娘,在三個男嘉賓向她示好的情況下,反覆向對方確認:婚後介不介意女方用自己賺的錢貼補娘家。
剛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搜索出了當期節目,一口氣看完了——「現實版樊勝美來相親」。
坦白講,這個現實版樊勝美比電視劇中的境遇更加差些。
家裡姐弟多,父親患有糖尿病,喪失勞動力,經濟狀況差,而她是家裡唯一的大學生,是因為弟弟把上學的寶貴機會讓給了她。所以她就毫無怨言替家裡還債,如今條件好了更覺得有責任幫助弟弟。
按以往相親節目的邏輯,這時候會出現一兩個家長打著擔心兒子的旗號嫌棄女嘉賓了,連我自己都隱隱有些代入感:我如果是男方,我還是有些介意女嘉賓的家庭負擔的。
但節目中的父母沒一個顧慮女生的家庭負擔,一個男嘉賓的媽媽因為力挺女嘉賓,網上管她叫「中國好婆婆」。
這位阿姨早年離異,靠賣鴨脖一手帶大兒女還置辦下幾套房產,是很正能量的女性了。她聽著王麗茹的經歷濕了眼眶,說自己歡迎這個媳婦,「絕對把你當親女兒看待,幫你們帶孩子,只要你們攜手到老,哪怕是丁克也能接受」。
看到這裡,我竟也有想哭的衝動。這是有過相同經歷的人之間最樸素的那種悲憫,是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惺惺相惜。
比起把老人排除在自己的婚戀之外,到結婚臨門一腳時再告訴父母,讓感情接受他們「檢閱」,讓老人們一開始就了解感情的進展,這樣不是更好嗎?
老人=老觀念,帶老人相親=輿論屠宰場,這才是真正的刻板印象。
中國父母「干涉」子女婚戀的確有不妥之處,但仔細想想:管了你吃、管了你喝,管了你上學,管了你就業,就連你娶誰嫁誰一起管了。這不就是「捎帶腳」的慣性思維嗎?
對待這個問題,新老兩代人都不妨更真誠一點,權利和義務,好事和壞事都是相輔相成的。享受了18歲以後還在父母身邊當米蟲的待遇,享受結婚時候的彩禮嫁妝,還指望爹媽能給自己帶孩子,就很難不讓父母摻和自己的戀愛。so,不要簡單的強調父母不講道理,兩代人可能講的根本就不是一個理而已。
只要不過分越界,父輩與子輩之間能夠邏輯自洽,就是最好的關係。而且,通過《新相親時代》這樣的節目,我也發現:的確還是有蜜汁自戀的男女嘉賓父母存在,但中國的「老人們」普遍越來越開明。比如,「中國好婆婆」就能支持女方出去打拚事業,甚至接受子女丁克。這樣的婆婆,給我來一沓!
雖然「樊勝美」最終沒有和這位「好婆婆」的兒子牽手成功,但懷著對這個節目的好奇,我又連看了好幾期,開始理解為什麼「相親」在中國市場上總能攪動流量,尤其在父母參與其中之後,實在是太下飯了!
相親確實是反映社會觀念衝突的一個最佳切口,從這個窗口裡,你能看到中國式父母的奉獻與自我:
他們在孩子幼年時給予了孩子全部,在孩子18歲後也習慣於幫助他們,他們的老年幸福感是與孩子的幸福指數密切關聯的。
他們甚至有意無意地想要控制孩子,以「為他好」「希望他幸福」的名義。
從這個窗口裡,你也能窺見年輕人的生存和婚戀狀況:
他們可能憑自己一己之力的確難以在大城市買房立足,需要家庭輔助;
他們可能在孩子初生之後渴望父母的幫助;
他們也可能一邊享受父母的蔭蔽一邊diss父母不懂邊界。
從這個窗口裡,你還能看到兩性矛盾:女人已經不那麼需要婚姻了,男人卻還指望著找保姆式的老婆。
在《新相親時代》里,這樣的矛盾燃點很多。因為中國的婚戀場巨大的戲劇衝突就天然的擺在那呢!
但它真正好看,是因為它不同於很多奇葩勁爆卻給人添堵的相親節目。比如孟非就經常口出金句,不僅點撥了當事嘉賓,也給更多電視機前面的年輕人和父母傳遞了好的價值觀。
一位女嘉賓長得酷似何潔,各方面條件也很好。誰知這都有男嘉賓親屬挑剔,理由居然是:「太漂亮了,普通家庭hold不住漂亮女孩。」這是什麼怪操作?
孟非就用「刻板印象」解釋了這種觀念的來源,獲得了全場的認可。
你以為老年人聽不進勸?那分是誰說。比起街邊大媽,或者女權大V,他們更聽孟非這樣洞察世事又溫和親切的中年智者的話。
我想起我身邊的一個例子。
31歲的城市乖乖女戀上了條件不如自己的小鎮男青年,女方母親氣的跳腳,甚至把戶口本藏起來防著女兒私定終身。
女孩最後找來家族裡一位在做心理諮詢的長輩,很快就化解了矛盾。心理專家告訴女方媽媽:「高中老師有一種對付早戀的孩子的辦法——不干涉他們,只強調正面要求,比如互相促進學習。很多年輕人出於『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你越反對,他們越來勁。可這種抵抗力消失了,他們反而會失去神秘感,慢慢就淡了、散了。哪怕不散,他們也能遵守承諾,在保持底線的同時,搞好學習。」
女方媽媽照做了,女兒的態度不再激烈,男友也不斷展露出諸如孝順老人的多種優點。最終,打動了女方媽媽,成就了一段姻緣。
我想,以中國目前的現實來說,完全隔絕開父母的影響來談婚論嫁是不可行的。
就像《新相親時代》的那句slogan「父母在,更有愛」,讓父母參與到相親中來,但輔以更正面的引導,的確是更合適的。
家屬有建議權,但男女嘉賓還有爆燈權呢!
這和我們的婚姻不是一個道理嗎?我們需要尊重父母的建議,讓他們參與其中,但決定權永遠在年輕人自己手裡。
推薦閱讀:
※女子婚戀網交8000元「打水漂」 1句你好算1次相親?
※小伙相親因鞋被拒:牽強附會就是不喜歡
※男人相親秘籍
※「我以前很排斥相親,現在不了。」
※女生獨自去相親,沒想到被下藥險遭侵犯!更沒想到的是……
TAG:相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