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律詩寫作的規則

一、寫詩的四則: 古人寫詩講究四則:字、句、格、法。寫詩的四則就像工匠的規(圓規)矩(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寫詩也是這樣,如果偏離了規矩,則為拗句,為變體,不能成為正格。所以初學者應該先知道四則,然後循序漸進。不要上來就考慮拗救、變體等。 字 詩中用字必須字字斟酌,所以有流傳千古的「推敲」美談。如果一字使用不當則導致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則導致全詩盡廢。所以古人寫詩時講究「鍊字」,將字的使用比作門戶之樞般的圓潤,提倡用鑒賞玉器的方法去琢磨字的使用。據說,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中,原來是「金沙浪拍雲崖暖」,後來有一位教私塾的老先生對毛澤東提出,詩中已經有「五嶺逶迤騰細浪」的句子,「浪」字重複了,不如改為「水」字,毛澤東當即採納了,並高興的稱這位老先生為「一字之師」。 句 寫詩最看重句法,一句不妥則全詩皆弱,一句不煉則全詩皆渙。所以在一首詩中,如果有一妙句作為根本,則全詩煥發精彩。古往今來,有許多絕妙之句流傳至今,令人嘆為觀止,就是很好的例證。很多時候,我們對一些美妙的句子可以脫口而出,但是不一定記得其上下句或者全詩。譬如說,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但是能夠背誦魯迅《七律.自嘲》全詩的人卻不多。 格 寫詩講究品格,古人將詩的品格分為九種:高、古、深、遠、長、雄渾、飄逸、悲壯、凄婉。作詩首先要求詩格高尚,若念頭一差,勢必全詩流於俗套。所以作詩有「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的說法。從一首詩的格調來看,很容易就可以折射出寫詩之人的文采、品德、風格、修養等。 法 寫作律詩的時候必須注意避免「五俗」:俗體、俗意、俗句、俗字、俗韻。律詩不像現代體的散文詩或者自由體詩,可以信馬由韁,隨意發揮。平時的日常用語都可以使用在詩句中,不受任何限制。如果把你寫的律詩與古人的律詩混放在一起,而別人不易分別出來,那就是得到律詩寫作的真諦了。二、寫詩的四體 寫詩之人在寫一首詩的時候,都是有感而發的,不會憑空無聊亂寫。而人們的感觸,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喜、怒、哀、樂」四種情緒。所以古人將這四種情緒歸結為詩的「四體」。相對應「四體」,有「四得」、「四失」之說,舉例如下: 喜 得之喜則其辭藻華麗,如「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失之大喜則其辭藻奔放,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 怒 得之怒則其辭藻義憤,如「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失之大怒則其辭藻煩躁,如「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哀 得之哀則其辭藻悲傷,如「淚流襟上血,發變鏡中絲」, 失之大哀則其辭藻凄慘,如「主客夜**,痛入妻子心」; 樂 得之樂則其辭藻飄逸,如「誰家綠酒歡連夜,何處紅妝睡到明」, 失之大樂則其辭藻激蕩,如「驟然始散東城外,倏忽還逢南陌頭」。 至於究竟什麼才是得,什麼才是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位可以自己對照古今詩人的詩作仔細揣摩,久之必有收穫。三、看準題意 寫詩先要看準題意,確定寫詩時的用語,才能正確的抒發自己的感覺。特舉幾則如下:如果題意含蓄,則詩句用語應當渾厚,如果題意豪放,則詩句用語應當顯豁,如果題意莊重,則詩句用語應當雄壯,如果題意輕靈,則詩句用語應當圓活,如果題意顯貴,則詩句用語應當華麗,如果題意隱逸,則詩句用語應當脫俗,如果題意神仙,則詩句用語應當飄逸,如果題意方外,則詩句用語應當離塵,如果題意閨閣,則詩句用語應當艷潤。 看準題意,確定詩中用語,所作之詩親切而有味,否則如隔靴搔癢,雖然字斟句酌,但是與詩的正意難免有格格不入的感覺。四、寫詩避免八病: 古人論律詩的弊病有八種: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正紐、旁紐。詩句中如果用字犯了八病,在誦讀的時候,會給人以彆扭的感覺。因為漢字的聲韻平仄決定了詩句的抑揚頓挫。如果用字不當,就會失去這種感覺。有時我們覺得一句詩的平仄對仗都沒有問題,但是整體誦讀起來,不能產生美的感覺,那麼一般都是因為在用字的時候不小心犯了八病的原因。因為八病之說對於寫詩來說過於嚴格,初學者對於此八病,可以不必十分注重,只要知道就可以。現把八病列舉如下:一、平頭:上句一、二兩字與下句一、二兩字同聲;二、上尾:上句末一字與下一句末一字同聲;三、蜂腰:一句中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讀起來感覺兩頭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四、鶴膝:第一句末一字與第三句末一字同聲,讀起來感覺兩頭細,中心粗,似鶴膝之形;五、大韻:上句首一字與下一句末一字同韻;六、小韻:上句第四字與下句第一字同韻;七、正紐:上下兩句之中,不能用同一紐之韻的字。八、旁紐:上句首一字已用的韻,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同一紐的字。五、寫詩的五忌: 上面所說的八病,要求過於嚴格。初學作詩之人,如果嚴格按照去做,難免束縛太多,不能發揮自己的靈*,所以只要知道就可以。時間長了,語句自然通暢,八病自然可以避免。但是作詩時的五忌,則一定要注意,不可輕易違反。所謂五忌就是:一、格弱 寫詩貴在格調高古,句句無懈可擊,否則即為格弱。試看古今名人膾炙人口之詩作,哪一篇不是格調高雅、立意清新之作。二、字俗 詩中所用之字必須有來歷,應當以典雅為貴,否則即為字俗。初學之人,應但盡量避免用字庸俗。但是古往今來的大詩人,也有在詩中用俗字的。那是因為他們在文字的修鍊上已經爐火純青,雖然是用了俗字,但是讀起來並不覺得庸俗。對於初學者來說,由於功夫不深,所以還是不用俗字為好。三、才浮 寫詩貴在含意不盡,藏才不露,否則就是才浮。一首好詩應該讀後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覺。如果讀到最後,讓人無以回味,覺得寫詩之人的意思已經表達完全了,沒有什麼可以拓展的了,那就不會讓人繼續回味了。也就是說「才不可用盡,勢不可使盡」。四、理短 寫詩之中所用理由必須充足,不可牽強附會,否則就是理短。譬如張繼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句雖然很美,但是有誰聽到過夜半時分撞鐘的?除了現代人在除夕之夜,新舊交替的時候,去寺廟裡面撞鐘,歷來半夜都不是撞鐘的時候。再者,有人曾寫過「早春三月桂花香」,字面上看起來不錯,但是桂花可不是三月開放的。這些都是理短。五、意雜 寫詩的意境應該如聯珠貫串,一線到底。如果在一首詩之中,上句談天,下句說地;或前聯吟花,後聯詠草,意義絕不相關,七拉八扯,就是所謂的意雜。初學者往往有時要表達的意思很多,恨不得在一首詩裡面,把自己所有的思想都寫出來,很容易形成意雜。六、寫詩的五戒、四忌 寫詩的五戒,古人列舉為:譏訕、諂諛、鄙俗、纖褻、剽竊; 寫詩的四忌,古人列舉為:不工、不貫、不自然、不典雅。 這些實際都是反映一個人的文學修養和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在此就不贅言了。七、提綱挈領 寫詩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說理、言情、寫景。這三種類型,就是寫詩的綱要。在寫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自己是打算寫哪一類的詩,然後才可以下筆。譬如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就是詩人在長征取得勝利後,意欲抒發勝利後喜悅的情懷所作。而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是詩人的寫景之作。初學者可以仔細誦讀前人的詩作,細細品味,自然可以得到詩人的寫作初衷。


推薦閱讀:

中國飯局裡的潛規則
滬港通試點辦法變陣 上交所大修逾五十處規則
必須看懂男人的情場潛規則
[轉載]《見索即付保函統一規則》(URDG)和《國際備用信用證
遵循「法理情」邏輯規則

TAG:寫作 | 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