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為何突遭受「斷交之災」 系沙特和伊朗爭鬥?
2017-06-11 07:23:34南方都市報
南都評論記者陳建利
本月5日,沙特、埃及、巴林、阿聯酋四國把矛頭指向卡達,指責其過去多年公開或秘密干涉沙特及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其他成員國內政,支持包括穆斯林兄弟會、"基地"組織和其他極端組織、恐怖主義團體,宣布與其"斷交"。葉門、馬爾地夫、利比亞東部政權和模里西斯四國也選擇旋即跟進,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有點莫名其妙(最新的消息說模里西斯的斷交是"烏龍事件")。卡達突然遭此"斷交之災",為何說背後實際上是沙特和伊朗在掰手腕?沙特與卡達的分歧實質內容是什麼?該地區的各大國是何種態度及態度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特朗普為何前後表態有巨大差異?該事件會不會進一步升級惡化?又會對目前的中東局勢帶來何種影響等,就這些問題,南都專訪了中東問題專家、博聯社總裁馬曉霖先生。
背後是沙特和伊朗的爭鬥
南方都市報:卡達為何突然遭受"斷交之災"?
馬曉霖:事件的導火索是,卡達通訊社網站發布了一條埃米爾塔米姆關於地區關係的內部講話,他稱讚伊朗是地區大國,作用不可忽視,暗諷沙特與其作對不智,並稱哈馬斯為巴勒斯坦人民合法代表……儘管卡達隨後稱這是黑客篡改所為,但已覆水難收。
這次卡達之所以被"群毆",是沙特借特朗普來訪之東風,在中東組織的新一輪清理門戶行動,是中東力量洗牌的繼續。本質上還是爭奪地緣位置高地,尤其是遏制伊朗影響力的擴張。
南方都市報:這怎麼理解?
馬曉霖:目前的中東地區,以沙特為一方,以伊朗為另一方,存在著兩種尖銳的矛盾。一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對中東地區的激烈爭奪;二是以沙特為代表的遜尼派和以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的教內派系鬥爭。爭奪的背後實際上是沙特和伊朗誰能做地區老大,誰能制定規則,誰能主導話語權。這一爭奪在冷戰結束前不太明顯,但冷戰結束後就凸顯了。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前後,中東出現大面積的伊斯蘭復興運動。埃及的"穆兄會",阿富汗的抗蘇"傑哈德"(聖戰)等都是代表。伊朗伊斯蘭革命的特點是尋求伊瑪目領導下的教法治國,而對現實中的政治秩序,尤其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及在中東扶植的傀儡政權不滿。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之間的歷史衝突,也將伊朗列為了伊斯蘭聖戰的組成部分而加以利用。伊朗是波斯人為主體民族,但面對中東數億阿拉伯人是人口少數;伊朗奉行什葉派,在中東伊斯蘭世界也是少數派,如何才能在中東做大?唯有抓住共同話題,也是伊斯蘭各國最大"道義公約數"---巴勒斯坦問題。伊朗把巴勒斯坦問題當作泛伊斯蘭問題,把巴勒斯坦人的遭遇當作穆斯林兄弟的遭遇,把巴勒斯坦問題納入宗教話語,強調所有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信眾,不分派系都有義務關心巴以衝突。如此,伊朗就佔據了道德高地,攫取了話語優勢。伊朗在巴列維國王時期是親美的,在巴以問題上是左右搖擺的。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完全倒向巴勒斯坦一邊,成為以色列和美國的對立面。
南方都市報:伊朗曾在此階段藉此對外輸出革命。
馬曉霖:是的。受伊朗革命的影響,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到蘇丹都爆發了復興運動。伊朗不僅樹立一個伊斯蘭共和的新模式,還對外輸出伊斯蘭革命,煽動阿拉伯國家穆斯林造反,甚至直接鼓噪伊拉克南部、沙特東部和科威特境內的什葉派起來革命。這也導致薩達姆以"保衛阿拉伯東大門"為名攻打伊朗,發動兩伊戰爭。當然,薩達姆想在阿拉伯世界樹立政治強人威望,實現做阿拉伯領袖的夢想,但是,從兩伊戰爭開始,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衝突就已拉開帷幕。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作為阿拉伯大家庭成員的敘利亞毅然決然地站在伊朗一邊。
冷戰結束以後,蘇聯解體,美國獨霸,世界和中東進入新時代。海灣戰爭的結果是薩達姆一敗塗地。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又發動阿富汗戰爭並擊潰塔利班。塔利班是遜尼派激進力量,擊潰塔利班等於從東邊把伊朗的勢能釋放出來。2003年小布希又犯了更大錯誤,顛覆薩達姆政權,又從西邊把伊朗勢能釋放出來了。戰後的伊拉克,通過公開票選,境內占人口多數的什葉派結束長期被壓制的歷史,上台執政並打壓遜尼派對手,對外採取親伊朗政策。在伊朗東西兩側,伊朗一直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美國助其實現了。
此後,伊拉克就陷入了教派之爭,執政的什葉派打壓少數的遜尼派,而北部的庫爾德人又處於半獨立狀態。伊拉克的內亂與2011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大動亂又結合在一起,導致敘利亞內戰爆發,導致"基地"勢力在伊拉剋死灰復燃,並最終進入敘利亞,變異出"伊斯蘭國"武裝。
沙特自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後,一直承受著後者輸出革命的重壓。"阿拉伯之春"給了沙特絕地反擊之機。利雅得想借這次"民主、民生和民權革命",從敘利亞下手,扳倒巴沙爾政權,截斷伊朗在阿拉伯腹地的影響力。此外,沙特支持軍事干涉利比亞,逼迫葉門總統交權直至出兵介入葉門內戰,甚至派兵維穩巴林局勢,都有教派博弈的色彩。
沙特對卡達積怒已久
南方都市報:這次為何海合會發生內訌,沙特直接與卡達翻臉?
馬曉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沙特對卡達的不滿累積已久,這次不過是次集中的爆發。1995年,王儲哈馬德趁父王境外養病之機篡權上位,開啟當代阿拉伯王權國家政權非正常變更先例,給各王國的親王們樹立了壞榜樣。因此,哈馬德上台之初備受沙特等老輩君王厭煩冷淡,1995和1996年的兩次海合會峰會都不歡而散,是因為他們還不想接受卡達的新國王。這時梁子就已結下。從1996年至2006年間,卡達多次公開或委婉地指責沙特夥同阿聯酋、巴林策劃針對哈馬德的未遂政變。
哈馬德上台後心存大志,銳意改革。他想做阿拉伯世界的"李光耀",將卡達打造成西亞的"新加坡",利用豐富的石油資源,快速推進卡達的現代化建設,使得卡達的人均G D P和競爭力排名位居世界前列。並在政治領域著力改革,推進人權、法制和民主建設,大開新風,獨樹一幟。而且於2013年主動遜位,成為當代世界唯一健在但不搞終身制的實權君主。
他還創立了半島電視台,打破了C N N和B B C壟斷的世界電視傳媒格局,為阿拉伯伊斯蘭世界贏得榮譽,這是埃及和沙特多年想做都做不到的。不僅大幅度提高了本國知名度,也樹立了開明、開放的國際形象。最關鍵的是從創立之初,半島電視台就成為密切聯繫阿拉伯各國反對黨、鼓動青年革命的動員機器,傳達"變革"的聲音,成為了"麻煩製造者"。因此一直被沙特等保守力量所嫉恨,也因為同情穆兄會遭受埃及軍方打壓。
同時,在他的任內,卡達還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開展多邊平衡外交,誰也不得罪。卡達是阿拉伯的一員,同情巴勒斯坦,善待哈馬斯,但也與以色列保持高調和公開的聯繫。同時也和伊朗保持聯繫。並積極調解巴以衝突、黎巴嫩內亂、蘇丹達爾富爾問題,出盡風頭。卡達如魚得水地在中東各路敵友間穿梭,多哈儼然已是中東政治舞台中心。
卡達在人文領域的建樹也令周邊國家十分眼紅。它不僅建立起著名的伊斯蘭文明博物館,斥巨資在全球從事高端文物拍賣和收藏,高舉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大旗,還成功舉辦了亞運會,勇奪2022年世界盃舉辦權,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成中東模範國家。
南方都市報:雙方積怨已久?
馬曉霖:是的。而在"阿拉伯之春"運動中,卡達也是處處搶鏡,其間大部分時間是與海合會和沙特配合在一起的,但也有分歧。有時甚至當仁不讓,沖在前面。它是第一個派軍機轟炸利比亞目標的,也是第一個帶頭歡呼埃及穆巴拉克下台。轟炸敘利亞沙特喜歡,但歡呼穆巴拉克下台是沙特不願意看到的。在葉門和敘利亞問題上,沙特和卡達也有分歧,尤其是圍繞穆兄會的問題。無論是敘利亞還是埃及的穆兄會做大,都是沙特不願意看到的,因為穆兄會搞的民主、平權運動,會觸動沙特這種世襲君主制國家的利益。由於支持反對黨,卡達和穆兄會的關係非常好。雙方的這種分歧導致2014年沙特就帶領阿聯酋、科威特等,以卡達收留穆兄會領導人為由召回大使。
而在哈馬斯的問題上,沙卡雙方的分歧也類似。哈馬斯之前是得到沙特大力支持的,但後來哈馬斯與伊朗走得很近。2004年之後,沙特削減了對哈馬斯的支持力度,一個原因就是"9·11"之後的國際壓力。2006年哈馬斯與法塔赫鬧掰,獨佔加沙且態度強硬後,沙特發現它協助巴兩派達成的"麥加協議"淪為一張廢紙,哈馬斯聽從的是敘利亞和伊朗的指令。2008年底以色列第一次對哈馬斯大打出手時,沙特就漠不關心且說了些風涼話。後來再發生類似慘烈衝突時,沙特公開譴責哈馬斯與以色列"共同殺戮"巴勒斯坦人民。哈馬斯和沙特徹底掰了,卡達對哈馬斯的支持自然讓沙特特別不爽。更重要的是,伊朗明明是沙特的死對頭,卡達卻是阿拉伯國家中唯一和伊朗共同開採海上油氣的國家,是唯一和伊朗簽訂安全條約的阿拉伯國家。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沙特羞惱不已,卡達卻公開叫好。
近期特朗普訪問沙特,參加阿拉伯伊斯蘭-美國峰會,呼籲阿拉伯國家共同反恐,直接宣稱要共同對付伊朗,並點名卡達追隨伊朗。面對伊朗魯哈尼總統的再次當選,卡達卻表示祝賀,這使沙特進一步怒火中燒。這次借內部講話事件,沙特抓住卡達把柄報復在所難免。此前,沙特和埃及就清理過一次門戶,相繼宣布黎巴嫩真主黨和哈馬斯為恐怖組織,而它們的真正罪過在於作為阿拉伯政治和武裝力量,卻與伊朗打得火熱。
局勢不會進一步升級惡化
南方都市報:這次埃及等國為何也與沙特配合,也迅速宣布與卡達斷交?
馬曉霖:埃及宣布與卡達斷交也容易理解。埃及財政嚴重依賴沙特等海灣產油國輸血。同時,埃及並不真正想捲入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紛爭,和伊朗過不去,但埃及目前執政的軍方是顛覆民選的穆兄會政府後上台的。只要支持穆兄會的,當然都是埃及政府的敵人。阿聯酋外交一直唯沙特馬首是瞻,更何況它與伊朗有波斯灣三島領土之爭,自然討厭卡達與伊朗過從太密。巴林是什葉派人口占多數但王室屬於遜尼派的小國,這幾年完全靠沙特出兵才得以保住政權,因此,追隨沙特反對伊朗,也不惜與卡達翻臉,且它曾與卡達打過仗,依靠國際仲裁才解決。葉門政府是沙特扶持的弱勢力量,共同敵人是什葉派胡塞武裝和前總統薩利赫及伊朗等地區什葉派同盟。
利比亞東部臨時政權得到沙特和埃及扶助,如今投桃報李,宣布與卡達斷交。至於約旦、茅利塔尼亞和馬爾地夫等小國窮國,必須站出來償還沙特的金援人情。
但這些國家聚眾"群毆"卡達,是有些過分了。卡達實際上並不孤單,沙特雖然來勢兇猛,但並非應者雲集。阿曼作為海合會成員,一直不支持什葉派和遜尼派的鬥爭,這次也沒有聽從沙特。科威特也不聽,並與阿曼一起緊急斡旋。卡達埃米爾原本要發表全國講話表明強硬立場,但被科威特埃米爾勸住。
南方都市報:從該地區其他相關大國的表態看,似乎都不希望事態失控。
馬曉霖:土耳其的表現很有意思,本來在敘利亞問題上,它已經與沙特鬧掰,站在伊朗和俄羅斯這邊。現在想做中東遜尼派的宗主,要"南下東歸",在這個事件上是與沙特對著干。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聲援卡達,認為孤立卡達無助事情的解決。雙方還簽署了軍事安全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土耳其將向卡達派兵。
俄羅斯普京總統、法國馬克隆總統、德國的副總理兼外長加布里爾都給卡達國王打電話,表示同情和理解,呼籲各方儘快冷靜下來協商解決,避免局勢升級。加布里爾甚至指責特朗普的中東之行不利於反恐,挑起阿拉伯國家間的內鬥和中東地區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伊朗也出面表示準備好向卡達提供食物,並呼籲斷交無助於解決問題,各方應剋制並通過談判解決分歧。
南方都市報:特朗普的態度前後似有變化。
馬曉霖:儘管最初特朗普發推特邀功,但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第一時間就表示美國和卡達關係很穩定,因為卡達有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大軍事基地。若卡達被推向伊朗的懷抱,這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隨後,白宮發言人又出來肯定美卡穩定關係,強調卡達在反恐中的作用。7日,特朗普又重新表態,給塔米姆打電話,表示願意提供幫助,調停危機。稱如有必要,願意邀請相關國家到白宮會談。
現在沙特開出的條件是卡達必須斷絕對哈馬斯和穆兄會的支持。作為延伸懲罰,沙特將卡達逐出干涉葉門內戰的伊斯蘭多國聯軍。不僅如此,沙特和阿聯酋還宣布關閉與卡達海陸空聯繫,禁止卡達航空公司班機降落,屏蔽卡達旗下的半島電視台。由於卡達40 %的食品從沙特陸路進口,這個措施在卡達引發巨大恐慌,各個超市出現搶購風潮。
沙特的"憤怒"是有些"衝動"成分的,反映了它的某種"焦慮"。現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個戰場擊敗"伊斯蘭國"武裝在即,兩國政治未來格局待定,是阿拉伯人控制還是波斯人影響力更大,是遜尼派主導還是什葉派主導,沙特很焦慮。沙特想通過這次行動"清理門戶",把卡達拉回到自己一方,不再做伊朗的"第五縱隊"。伊朗已建立"新月帶"的什葉派勢力範圍,若卡達再被拉攏,沙特將三面受敵。沙特認為卡達目前的多邊平衡外交是"腳踩兩隻船",是"兩頭通吃",是敵我不清,是親痛仇快。
南方都市報:局勢會不會進一步惡化?
馬曉霖:應該不會,因為各方實際上都留下調節解決的餘地,在該地區有影響力的大國顯然都不支持,美國也不支持。美國很少對一個彈丸小國的外交危機如此重視,從白宮、五角大樓到國務院一起表態。實際上,這印證了卡達目前在中東地區的獨特作用。如果沙特一意孤行,很可能徹底把卡達推到伊朗懷抱,屆時,"什葉派之弧"對沙特的威脅就不止從沙姆地區和葉門形成南北夾擊,而是增加了波斯灣的鋒面,形成三面合圍。卡達有美國在中東的最大軍事基地,無論如何,美國不會允許事態發展到這一步,沙特也不會愚蠢到這一步。
南方都市報:這一斷交事件會對中東局勢帶來何種影響?
馬曉霖:儘管局勢會在各方調停下緩和下來,但卡達和沙特的矛盾和裂痕會進一步加大。卡特爾不會放棄獨立自主和多邊平衡的外交政策,而沙特要做地區老大,兩者的外交目標存在結構性衝突,加上兩國在阿拉伯世界還存在發展道路的"模式"之爭。未來海合會一體化和運作會受此事件的打擊。在這次斷交事件中,沙特作為"大國",無法完勝卡達這樣的小國,而且反覆在中東"聚眾打群架",無疑也會削弱沙特傳統地位和正面影響,給未來外交埋下不少麻煩。
推薦閱讀:
※斷交風暴:沙特聚眾群毆卡達的台前幕後
※!!!!!!! 卡達:小國大推手
※阿盟內訌,卡達遭群毆,特朗普賺大發了!
※打劫卡達皇家獵隊,普京這一票幹得漂亮,翻轉中東
TAG:卡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