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讀之十五——《西遊記》 -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編撰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傳奇歷險故事。

《西遊記》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相當於全書的一頂帽子,一邊安排孫悟空出場,交代清楚他的出身、師承、能耐、性情;一邊通過孫悟空在天、地、冥、水四界穿越,描繪四界的風貌,建立一個三維、四境界立體思維的活動空間。八至十二回寫了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的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經的緣由。十三至一百回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以解釋佛法的淵博。

《西遊記》文字以白話文為主,間有贊賦詩詞,多用誇張、譬喻的手法,鋪陳排比句式,音調韻律鏗鏘,朗朗上口,適合高聲說出或者唱出,評話、彈詞、戲曲腳本痕迹很重,彷彿說書人,或者戲台就在你面前,這樣的語言極大發揮了音調韻律對人心理的作用,增強了感染力,而它的缺點則是說書人口吻太重,在生活中不容易用得上。白話文詼諧有趣,間或有狡黠、姦猾之處,頗有西域語趣;大量贊賦詩詞,大量華麗綺靡辭藻鋪陳堆砌,描繪出華麗富足、祥和自由的仙界風光、妖魔洞府;刻畫出形象畢肖的神仙形象、妖魔形象等等。讓讀者滿眼珠光寶氣,玉樹瓊枝,如夢如幻,恍入仙境。這些「仙境」在佛教來說,並非僅僅是幻象,確實是佛教統治理念下應有的風景,印度確實有一個比較穩定的王公、貴族階層,千百年來都能過上比較安康、富足的生活。佛教適合城邦制,往往能「饒益」一方土地!《西遊記》大量降妖伏魔歷險情節設計,與佛教重視「力」「無畏」有關。

《西遊記》的文體實際上是一種佛經體,它的構思、體裁、情節、表現方法都是來自佛經故事,佛經故事大量使用幻想、誇張的構思方式;使用神變、分身、幻化(化人、化物、化境)、魔法、異變(地動、地裂、大火等)、離魂、夢遊、入冥(地獄)、升天、遊歷它界(龍宮、大海等)等等情節。

更多用比喻修辭方法。就像《大涅槃經》里提出八種:「喻有八種:一者順喻,二者逆喻,三者現喻,四者非喻,五者先喻,六者後喻,七者先後喻,八者遍喻。」接著對它們舉例作了解釋。《大智度論》又指出「譬喻有兩種:一者假以為喻,二者實事為喻」。這就是所謂「假喻」和「實喻」。特別常用的還有所謂「博喻」, 即並列多種比喻。這些在具體作品裡觸目皆是,就不一一列舉了。

佛教的本生故事和《西遊記》非常類似,在佛典翻譯文學中,《本生經》或稱《本生譚》是藝術價值最高、也最為普及的部分之一,被稱為是古印度的《民間寓言故事大集》,是可以跟希臘的《伊索寓言》並稱的古代世界寓言文學的寶典。

曇無讖所出的《大般涅槃經》里說:何等名為闍陀伽經(《本生經》另一音譯)如佛世尊本為菩薩 ,修諸苦行,所謂比丘當知,我於過去作鹿、作羆、作麞、作兔、作粟散王、轉輪聖王、龍、金翅鳥,諸如是等行菩薩道時所可受身,是名闍陀伽。

他又說:《本生經》的形成大體與集結佛傳同時。部派佛教時期形成了「三世諸佛」、「過去七佛」觀念,從而神聖、永生的佛陀就有其過去世;讚美佛的過去世,就出現了《本生經》。在如今印度中央邦馬爾瓦地區阿育王(前268?-前232?)所建桑奇大塔牌坊浮雕里已多有本生和佛傳故事。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在天竺曾到本生故事講的菩薩割肉貿鴿、施眼、捨身飼虎處;在師子國(今 斯里蘭卡)他遇到王城供養佛齒,在儀式上「王便夾道兩邊,作菩薩五百身以來種種變現:或作須大拏,或作睒變,或作象王,或作鹿、馬,如是形象,皆采畫裝校,狀若生人」。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同樣記載了五印流行本生故事的情形 。

胡適先生曾經說:《華嚴經》末篇《入法界品》佔全書四分之一以上,寫善才童子求法事,過了一城又一城,見了一大師又一大師,遂敷衍成一部長篇小說。這種無邊無盡的幻想,這種『瞎嚼蛆』的濫調,便是《封神榜》『三十六路伐西岐 』,《西遊記》『八十一難』的教師了。

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昌武說:「賢愚經》的《須達起精舍品》則對其中舍利弗與六師外道鬥法情節進行了多姿多彩的藝術發揮。陳寅恪論及這段故事,聯繫《增一阿含經》卷二九和《大智度論》卷四五所記佛弟子舍利弗與目連角力事,指出「今世通行之西遊記小說,在唐三藏車遲國鬥法事,固與舍利弗降服六師事同。又所述三藏第子孫行者豬八戒等,各矜智能諸事,與舍利弗目犍連較力事,或亦不無類似之處』 。」

要說起這部篇章宏偉的長篇小說的作者吳承恩(約1520年—約1580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漢族,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大約四十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於老母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在六十歲左右時去世。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明朝以較短的時間完成了宋朝手工業從官營到私營的演變,而且變化得更為徹底。迄至明朝後期,除了鹽業等少數幾個行業還在實行以商人為主體的鹽引制外,一些手工業都擺脫了官府的控制,成為民間手工業。……明代中後期,農產品呈現糧食生產的專業化、商業化趨勢。不少土地主縉紳也逐步將資金投向工商業,「富者縮資而趨末」,以徽商、晉商、閩商、粵商等為名號的商幫亦逐漸形成,並在一定地區和行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實《西遊記》里所寫的天界、地界、冥界、水界大概分別代指朝廷,地方,地下世界,商幫。而商品是龍王們庫存的武器和寶貝,這些東西在吳承恩心裡認為大有用處,書里也有相關情節與之對應,但是明代海運商品無非是些香料、藥品等等,只有寶貝沒有武器,現把一些寶貝列出來:胡椒、小豆蔻、肉桂、丁香、羅望子,薑黃的好處:是這些東西可以強身健體,功效顯著。它既能用於烹調,又能做化妝品,還有藥用的功能。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夫,其統治之昏暗,虛弱,不言而喻。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而《西遊記》一路上妖魔鬼怪,多與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和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 《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大鬧天宮的桀驁不馴,與西天取經相比似乎改變許多,其實悟空的個性仍然沒有變,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讓玉帝派人裝天,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這麼一個不「聽話」,不為強勢屈服的硬漢子,躍然紙上。

《西遊記》第六回里有一個故事,說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的法術,能夠隨意變為鳥獸蟲魚草木器物,還能變為各種各樣人。有一次,他和天上的皇帝—— 玉皇大帝的戰將楊二郎相遇,孫悟空變成一物,楊二郎即變降他的一物,雙方變來變去,最後孫悟空變成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成一根旗杆,結果還是被二郎神識破了:「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杆豎在後面的。斷是這畜生弄喧。」據說毛澤東他老人家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有好幾次在講話當中,說到這個故事。

1953年9月16日至18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期間的講話中,在談到梁漱溟的問題時,毛澤東他老人家就說:冒充的事,實際上是有的,現在就碰到了。那些人有狐狸尾巴,大家會看得出來的。孫猴子七十二變,有一個困難,就是尾巴不好變。他變成一座廟,把尾巴變作旗杆,結果被楊二郎看出來了。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呢?就是從那個尾巴上看出來的。實際上有這樣一類人,不管他怎樣偽裝,他的尾巴是藏不住的。

到了六十年代,隨著國際國內客觀情況的變化,毛澤東對孫悟空的「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形象和風采更是稱讚不已,激情「歡呼」。

1961年11月17日,他老人家寫下的著名詩句:「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就是毛澤東他老人家這個時期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到了1964年1月,在同安娜·露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毛澤東又借孫悟空這個人物故事,對自己當時的心境和思考作了進一步的表露。他說,同修正主義鬥爭的轉折點是1963年7月14日蘇共中央公開信對中國的攻擊。他對斯特朗說:從那時起,我們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我們丟掉了天條!記住,永遠不要把天條看得太重了,我們必須走自己的革命道路。(見 安娜·露易斯·斯特朗:《必須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與毛澤東的一次談話》曹力鐵譯)

我今天從談論吳承恩的《西遊記》,一直在東拉西扯,甚至提到毛澤東他老人家對於這部《西遊記》的看法,也可以說是有所指的。至少說明了這部小說的深遠意義。


推薦閱讀:

齊天大聖孫悟空角色介紹?
孫悟空自曝師門是啥意思?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壓五指山五百年這是真的嗎?
孫悟空的師父菩提老祖,另一個身份是什麼?
封神演義他的法力至高無上,西遊記中他法寶眾多,為何卻成了和事佬?

TAG:人生 | 西遊記 | 西遊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