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博物館 感受中華第一劍的魅力

轉載

中華第一劍:玉柄鐵劍7月10日,我們博友會一行來到三門峽虢國博物館。在虢國博物館虢寶擷英展廳里,陳列著虢國墓地出土的一件珍貴文物——玉柄鐵劍。每每參觀到此,遊覽的人們往往都會住足,隔著展櫃玻璃仔細地欣賞著……。博友會成員不時的拍照留念,玉柄鐵劍靜靜地躺在展台上,似乎在向他們默默地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有誰能想到,在50年代發現,並大規模發掘200多座墓葬之後,1990年春,考古工作者又在這個被前人認定不可能再有墓葬的地方,發現了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虢國墓地的重點區域,陸續發掘清理出有2座國君墓在內的18座墓葬,出土各類珍貴文物26000多件。因出土文物之多、種類之全、價值之高,這兩座國君大墓,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一時間,包括玉柄鐵劍在內的虢國文物珍品被譽為「驚人的考古發現,」在國內外引起極大的轟動。被歷史塵封已久的虢國,終於在世人的面前漸漸地揭開了那神秘的面紗…… 這把玉柄鐵劍出土於虢國國君虢季墓中,出土時,劍身插在精心製作的牛皮鞘內,劍外有絲織品包裹的痕迹;因在地下埋藏時間的久遠及土的壓力,劍已斷為兩截:鞘身也被鐵鏽滲透與劍身粘合在一起,而無法剝離。 仔細觀察,這把劍殘長34.2厘米,包括劍身、劍柄、劍格、劍首四部分。由鐵、銅、玉三種材料複合而成。玉柄之內的銅芯與柳葉狀的鐵劍身相連處還鑲嵌有條狀的綠松石片。由和闐青玉製成的玉柄、玉質細膩,溫潤光滑,前端圓弧狀內收,表面有斜豎問平行線紋飾,劍首呈正方形.有四瓣花萼浮雕裝飾,這把劍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所鑒定為:塊煉滲透鋼,是公元前9----8世紀的早期人工冶鐵製品。 在我國,從考古發現看,早在商代人們就已經識別出鐵與青銅在性能上的差異,熟悉鐵的熱加工和鍛造技術,只不過使用的是隕鐵。至於人工冶鐵,一般認為在春秋晚期、戰國早期。北京科技大學的檢測結論,打破了這一傳統看法。玉柄銅芯鐵劍的出土將我國開始人工冶鐵的歷史向前提了至少兩個世紀。正如我國著名青銅器專家,原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所說:代表當時生產力技能頂巔的玉莖鐵劍的發現,使等待了數十年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興奮不已……,中國冶鐵史將因這把劍的出土而重新改寫」。 劍作為一種新式兵器,出現於商末周初,盛行於春秋戰國。它不僅鋒利,攜帶方便,更重要的,它是區別身份、地位的標誌。這就要求制劍所用的材料必須是當時最好的金屬。由於銅器在商周時期廣泛使用,當時的劍多為青銅製成。這樣當珍稀的鐵料出現時,人們便首先用其制劍,儘管其技術難度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玉柄鐵劍的出現也就是自然的。虢國作為西周時期重要的姬姓封國,以勇猛善戰著稱,並因多次參與周天子的重大政治,軍事行動,而上演了一幕幕波瀾狀闊的史詩劇。我們不難想像,玉柄鐵劍伴隨著虢國國君,南征北戰的歷史風采。其複雜的製作技術及華貴的裝飾,反映了虢國當時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更顯示出虢國的尚武之風和森嚴的等級。因為只有國君才有權把當時稀少珍貴的鐵料用來製作佩劍,玉柄鐵劍出土於2001號虢季大墓中,正是和墓主人生前作為一代國君的身份和地位相稱的。 玉柄鐵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們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它提醒我們,2800多年前,虢國的工匠們已熟練的掌握了原始的塊煉鐵和塊煉滲碳鋼技術。(他們使鐵礦石在木炭燃燒達到800---1000度的較低溫度下還原得到塊煉鐵。這種鐵因含雜質較多,比較軟,只能鍛,不能鑄,因而虢國工匠們又將這種鐵塊在與炭火接觸中,使碳滲入鐵中,增加了鐵的硬度,而成為塊煉滲透鋼)。用這種材料製作的鐵質兵器和工具性能才能趕上甚至超過青銅。王柄鐵劍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製作出來的,並巧妙地將鐵、銅、玉這三種不同的材料完美的結合為一體,它成為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件由人工冶鐵製作的劍,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劍」。而該劍劍柄裝飾著華美的玉劍首,劍身與劍柄的結合處鑲嵌綠松石片,這也是目前所見玉裝劍的最早實物,為漢代「玉具劍」的雛形,難怪,楊成武這位叱吒風雲、戎馬一生的老將軍1992年春看了此劍後,欣然揮筆潑墨「中華第一劍」。更有江澤民總書記1999年6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面對此劍,連聲讚歎「了不得」、「了不得」。 歷史的記憶是永恆的,玉柄鐵劍的出土再一次昭示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富於偉大創造的民族。他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有著眾多的發明創造,為中國乃至世界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人類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深信中國人民定會再鑄輝煌!


推薦閱讀:

那些只要牽手走過,就會感受到愛意的馬路
哪些電影讓你看完後有一種振奮或久久難以釋懷的感覺?
有一種情感,只能拿心去感受;有一種情感,只能用心去珍藏。
連卡佛 X Lardini 感受男裝定製的魅力
身體技法感受課

TAG:博物館 | 魅力 | 中華 | 感受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