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之後誰來扛大旗

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之後誰來扛大旗 2015-09-13 15:33:45評論(4) 2

來源:文藝報

馬平川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陝西文學以其深厚的底蘊、突出的成就,呈現出波瀾壯闊的創作景觀。「風流三代人,風雲半世紀」(李星語)。老中青三代作家苦心耕耘,共同鑄就了陝西文學的輝煌,從而確立了陝西作為中國文學重鎮和全國文學大省的地位。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後的今天,當年獨領風騷的青年作家已50多歲,儘管其創作實力不容忽視,但一個令人尷尬和困惑的事實是,陝西40歲以下的青年作家群體鮮有突出的。陳忠實說,陝西文學發展到現在,所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是40歲以下、30歲左右的被全國認可的青年作家極為缺乏。

  事實確實是如此,陝西40歲以下的青年作家隊伍是龐大的,分布在西安、寶雞、咸陽、延安、漢中、榆林、銅川、商洛等地的一大批青年作家從事著小說、散文、詩歌、文學評論的寫作。每年都有幾十部各種體裁的作品公開出版,並在全國文學刊物上經常亮相。但問題是這支文學新軍在全國打響的幾乎沒有,在全國有影響的新生代作家群中沒有陝西青年作家的身影。相鄰的寧夏這幾年青年作家迅速成長,貧窮的西海固地區湧現出全國有影響的被譽為寧夏「三棵樹」(石舒清、陳繼明、金甌)的新生代作家群,廣西桂西北地區是一個典型的偏僻、貧困、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就是在這大石山中崛起了享譽全國文壇的廣西「三劍客」(李馮、東西、鬼子)以及後來的凡一平等。而處在西部大開發橋頭堡的陝西,這幾年,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陝西文學卻沒有出現上述的寧夏、廣西的青年作家現象。陝西青年作家的「斷代」現象,與陝西作為文學大省的稱謂不相符,與陝西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地位不平衡。

  對於陝西青年作家「斷代」現象,我們要有一個公正、客觀、清醒的認識,這種現象在河南、四川、重慶、廣東等省、市的文學界或多或少都存在。這種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和文學發展中無法避免的。文學藝術的發展與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的不平衡現象往往表現為兩種情景,一種是物質生產的高度發展非但不促進文學藝術繁榮,反而阻滯和妨礙了文學藝術的發展或造成藝術的墮落和畸變。另一種是經濟落後,物質生產發展水平低下的地區在特定歷史時期內卻由於各種複雜的社會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繁榮和發展。文學藝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飄浮於上層建築的頂端,距離經濟基礎有所疏隔,文學被一系列中間環節所阻滯變得模糊,文學只能通過諸多中介因素,間接地反映社會的經濟基礎,另外一定的政治氛圍、文化心理、社會精神意向對引發和推動文學的發展往往起到重大的不可忽視的作用。陝西文學的「斷代」現象其實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文學藝術同社會物質生產發展不平衡關係的一個具體表現。這是影響文學藝術生產榮衰的社會因素(政治、道德、社會心理、經濟等)和文學藝術生產自身的運動規律造成的。

  產生「斷代」的這種「不平衡」現象,從作家主體來看,陝西這些青年作家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80年代,大都20多歲、30出頭,基本上受過高等教育,有的上學時就開始創作,沒有多少坎坷、挫折和刻骨銘心的經歷。他們沒有老一輩作家柳青、王汶石、杜鵬程經歷過革命和戰爭的淬鍊,沒有路遙、賈平凹、陳忠實豐厚的鄉村生活經驗和閱歷,沒有葉廣芩皇帝貴族後裔生活的記憶,沒有紅柯新疆大漠雄風、駿馬草原的生活經歷,他們也沒有知青生活、上山下鄉、文革情結一系列的歷史陰影的烙印。比起上輩作家,年輕的一代的寫作資源相對匱乏。他們大都有過短暫的城鎮、鄉村生活經歷,但這些在他們眼裡已變得遙遠模糊。面對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生活他們又缺乏足夠的熱情,不能準確地把握其實質,缺乏敏銳地觀察生活、理性地開掘和提煉生活的能力。而對於人在當下社會轉型中的可能性、生活中蘊涵的激情、想像和創造力,又缺乏深入的思考,他們更多地忠誠於自己的個體經驗,寫「杯水風波」的多,作品藝術上經不起推敲,結構布局散漫而缺少精緻。對生活理解不夠深刻,因而對生活表現得比較膚淺。年輕的一代作家對陝西傳統文學精神的失憶,模糊了他們的審美立場,淡化了審美情感的民族性,導致他們的作品缺乏思想的穿透力,缺乏血肉充沛的感染力,更缺少一種人性的深度。反映現實,令人深思,關心民生的作品少,很難出現在全國叫得響的厚重大氣的扛鼎之作。

  陝西年輕的一代作家缺乏一種純粹、清潔、澄明的精神向度,這些看來很虛的東西,對於成長為一名優秀作家往往是致命的,他們缺乏陝西老一輩作家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路遙、鄒志安為文學殉道的悲壯的吃苦獻身精神很難從他們身上體現出來,這也是遏制陝西青年作家大步前行的「瓶頸」,他們中有些人片面追求市場效應,情緒浮躁,急功近利,倉促上陣,一邊敲打著鍵盤,一邊盤算著稿酬,一些很有才氣和悟性的青年作家不珍惜自己的文學元氣,一陣子忙於詩歌,一陣子忙於小說,同時又參與看好的電視晚會的節目編導,又熱衷於為報刊寫些掙錢的熱點紀實。這種跑馬占荒式的找不著北,是陝西乃至全國一些青年作家的通病。

  分布在陝西各地的青年作家大多散兵游勇似的各行其是,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提升。給他們創造一個有利於創作健康成長的寬鬆的文化氛圍和文學環境,這需要全社會的重視、關心和支持。改善他們的生活、創作條件,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豐富他們的創作技巧和理念,開拓他們的視野,這成為發展中陝西文學事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延續陝西文學的光輝業績,再創陝西文學的輝煌,是陝西青年作家義不容辭的職責,陝西奔騰不息的「文脈」決不能以淺薄、趨時、浮躁、庸俗來傳承。年輕的一代堅持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反映人民心聲,貼近時代,挺立潮頭,在作品的思想深度、生活厚度、情感力度上下功夫,甘於寂寞,開闊視野,勤奮創作。「互相擁擠,志在天空」,這是23年前陳忠實、賈平凹等十餘個青年作家組成的群木文學社的社旨。這些當年的文學叢林已蔚然成材,在整個中國文壇構成了相當壯麗的景觀。陝西年輕一代作家要汲取上一輩作家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操守,經過反思和調整,一定能在困境中突出重圍。

  相關鏈接:

  就這個問題,記者電話連線陳忠實。他說,目前陝西30、40歲的青年作家前所未有地多,但能讓全國關注的太少,整個陝西目前也只有紅柯。他說此話的目的在於激勵年輕作家們要有勇氣,敢於探索,走向全國的讀者。陳忠實說,創作從開始到終結,都需要不斷地突破,首先要有階段性突破,才能完成自己思想、藝術上的突破,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年輕作家要理解當前這種平淡的生活,相對於理解過去的大苦大難的日子更困難,作品容易平庸。因此,創作的過程對他們來說就是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對於青年作家而言,只有不同凡響,才能出類拔萃。

推薦閱讀:

賈平凹:雞不下蛋它憋啊
賈平凹:說自己孤獨的人真不孤獨
賈平凹:我是鄉村的幽靈在城市裡哀嚎
讀賈平凹《帶燈》

TAG:路遙 | 賈平凹 | 陳忠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