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深耕台灣》——組圖之一

早安,台北

3月19日,東方衛視《深耕台灣》攝製組一行六人從浦東機場出發,飛抵台北松山機場。早上九點四十分的飛機,十一點剛過就抵達目的地。「大三通」真的使上海與台北的距離變得很近。

擦肩之緣

入關時據說小天王周杰倫和我們搭乘同一個航班,這才想起頭天晚上我們的田同學和他的經紀人在上海通過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回答是:如果18號採訪,除非午夜12點以後,遂作罷。

台北一日

攝製組在台北的第一天,確切說是下午開始的,行程排得滿滿的,首先與TVBS電視台的相關人員簡單會面,然後拜會《遠見》雜誌的主筆林先生,然後到誠品書店踩點。

人文空間

與林先生的約見地點在台北松江路93巷,是台北著名的文化地標——「93巷人文空間」,也是台北文化人出入最頻繁的場所之一。很幽靜很大氣。

遠見雜誌主筆林先生談話很是妥貼,不緊不慢,也不激烈,多是持平之論。林先生說台灣人確實很重傳統,但繼承得卻很雜,沒有我們來之前想像中的那麼純粹。

誠品夜色

101大廈的誠品書店,是攝製組踩點的第二家書店,一天內領略兩家書店,不禁讓我們這些自稱為文化分子的人興奮不已。安排在晚上光顧,主要是因為之前就了解到這裡是24小時營業的,而且尤以夜晚的誠品最見其本色!

多記一筆

19日入住的旅館名字叫「福容」,未見其字時,大家心裡都納罕,怎麼一進寶島,就跟那位著名的姐姐起了瓜葛呢!

還有一筆必須記下:4月26日才將在香港上市的張愛玲的《小團圓》已經赫然放在台北的書架上!陽明山

台北的北部,陽明山,原名草山。據台灣府志記載:"草山以多生茅草,故名"。1950年,退守台灣的蔣介石依據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號,將其改為陽明山。

陽明山.上

20日,拍攝的第一站就是陽明山上的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大學又名華岡,取「美哉中華,鳳鳴高岡」之意,創辦人為地理學者、著有《中華五千年史》的張其昀。在暨南國際大學、華梵大學成立前,這裡以海拔高度而言曾有台灣「最高學府」之稱。

在中國文化大學後門鳥瞰整個台北,卻看不清楚,連101大樓這樣的標誌性建築都沒找見,倒是看到另一種風景,那就是學生的摩托車,多到雷人的地步。導遊告訴我們說,這樣的景象,在某些電影院門口也能瞧見。

一直以來,陽明山上人文薈萃。蔣介石把他從大陸帶過來的許多文化精英都安排在山上住,比如林語堂等。于右任的墓就在陽明山,只是行程緊張沒有時間去實地拍攝。

進入大學,有一份異樣的寧靜,雖然學生們也有說有笑,又跳又跑,但與我們的校園還是有區別。博物館門口有學生志願者,在沒有客人光臨時,他們也絕不大聲說笑,最多低聲交談而已。

在山上,還有所謂「美軍眷村」的遺迹。

陽明山.下

中午吃飯在山下,我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永和豆漿大王」。在我們那裡開出很敞亮的連鎖店的永和,在這裡是一個大餅油條攤。

台北故宮

下午的目的地是台北故宮。台北故宮位於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從建築正面看,像極了南京的中山陵,進門的牌坊中央也寫著「天下為公」的牌匾。

(我們看到了著名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錯過了清明上河圖。故宮內不準照相,拍攝視頻一時欠奉。)

南陽街頭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了台北著名的補習街——南陽街——鄭智化曾經超過的《補習街》原型。

在這裡,各種招牌林立,據說,台灣有什麼樣的職業,這裡就有什麼樣的培訓和補習。語言是大頭,英語日語韓語;高考是重點,各類高復班塞滿了幢幢大樓的每個角落。還有各種職業技術培訓,有學醫的,有學法的,最好玩,想當警察也可以在這裡找到對口的補習班。入夜,這裡果然是萬頭攢動。

士林夜市

晚上的拍攝地點是士林夜市外景,這裡是台北最著名、也最平民化的夜市去處。

為了50元一塊的大雞排,台北年輕人願意排長隊等候,與吳江路的小楊生煎有得一拼。

多看一眼

不經意間,從福容旅館洗手間窗口的,看到了101昨天傍晚和今天早晨的面容。


推薦閱讀:

極簡台灣史(五):大動蕩時代
台灣原住民文化考察:賽夏人矮靈祭
貼「台灣國貼紙」入境新加坡被拒後,2人撕了但仍被拒
談談所謂「十二輪值歲君」~台灣六愚
在小巨蛋看完HBL,我見識到了台灣「瘋狂」的籃球氛圍。

TAG:台灣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