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宅制煞秘法》節錄
陰宅制煞秘法
原著張久儀(清)之諸後傳弟子編輯陳建中
筆者按:
筆者所見的原著版本是光緒癸卯年(1903年)永思堂張文高先生的手抄本,迄今一百餘年,但從原版的序言來看,此篇作者非張久儀本人,而是其後傳門生所撰,從抄錄的文字來看,全篇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數代門生不斷增補的札記,也因此內容雜亂零碎、水平參差。從抄錄的文字、繪圖看,錯字、上下句不通、有漏句、文圖不符、編排混亂等錯誤很多,讀來十分費力。原著雖然價值連城,但因其蕪雜不明,後學多不惜之,名氣漸歿、珍珠暗投矣。筆者十分崇敬先賢張久儀,為彰張久儀之道,明後學之理,重新編輯原著,取其精要,刪其贅誤,簡明要旨,後學得之,當遵張久儀之道,不圖錢財,造福鄉梓,蔭庇萬家無禍。
原著文句雖然錯誤很多,但瑕不掩瑜,在收山出煞的做法上,其價值高於《賴太素七十二葬法》,誠如文中所言,是「千金難買之秘」。
關於原文內容之亂、之誤,隨舉兩例。
文中解釋「平洋逐散五井葬」,有文字「水帳,低處有微圈」「山壓,用石架起」。乍一看,「水帳」,水形大帳,山地才有,平洋哪有「帳」?有此「水帳」的地方不是平洋,此「平洋」該是「平陽」。原著者生於山區,不識平洋,誤將平陽認作平洋;再看,無論平洋平陽,哪來山逼壓?有大山逼壓,豈可謂為平洋平陽?「平洋逐散五井葬」之「平洋」二字,定是後者妄加、畫蛇添足也。在同一章節,另有「逐散歸元葬」,與「逐散五井葬」完全同義,同一內容、稱謂不同,在同一章節前後重複,可知此節內容非一人所撰,也可知編輯此節內容的人並不理解這種葬法的真正內涵,是抄錄自他處或人云亦云,否則不會如此狗尾續貂也。
文中解釋「碑有坐入拜出說」,誤將「逆水」抄作「送水」,逆水局是水當面朝來,順水局是水當面流去,二水恰恰相反,只要懂些形巒,「逆水」「送水」就不會混淆。
又如文中有一節名為「閹法總論」,又在其他章節有文字「竅法即古所謂通法也,劉青田(劉基、劉伯溫)又謂之閹法」。此「閹」字應該乃「闓」字或「闢」字,「闓」是開、開的異體字,開通、使之通達之意,「闢」是大開門戶之意,「閹」是閹割、太監之意,「閹」字詞義不通,後人誤抄竟如此之甚。
筆者得此篇,視為珍寶,又苦於文意不通和歧義?、編排混亂,經反覆研讀校正,在盡量遵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重新編輯和整理,刊表於世,望你我共勉,不望張公久儀濟世情懷,為民造福,不謀財利,不做欺世騙盜之徒。
張久儀簡介:
張久儀,字鳳藻,秀才,清初風水師,承賴布衣《催管篇》一派,師從白海南先生,尤善形巒。生於明崇禎七年(1634甲戌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年)時年85歲,仍能不辭主家邀請,堅持親身從事風水,卒年不詳。葬於浙江桐廬嚴陵,墓碑雲「無錫人」。曾旅居無錫二泉山,先後在廣西桂林居住了很長時間,風水行跡踏遍江南江北。著有《穿透真傳》《鉛彈子》《琢玉斧》等。
從記載的文字看,張久儀壯年時就已經聲名遠播,後與其子共同奉詔(詔,皇帝的命令)入吏欽天監,(欽天監是明清兩代官家設立的專門為皇家服務的周易、曆法機構)。張久儀從事風水,不貪圖財利,收費多少由主家隨願,有時是先服務後收費,待風水見效後再由主家隨願付酬,據說在張晚年,登門酬謝者絡繹不絕。
第四節,醫地良方
日月有盈虧,江河有清濁,天地多不齊全,賴人力以補救,曰醫地良方。入氣不清,分界不明,法當疊土作「人」字界,以盡頭面。唇氣欠缺,合氣不明,法當培土作土牛唇,以鑿開喉嚨。穴情散漫,左右可堆砌旗鼓亭。星體漂浮,龍虎可設梅花堆。造作之法,不外趨全避缺、增高益下、迎官就祿此十二個字。學者細心體究,唯在心悟。
張夫子(張久儀)扦龍西沈姓地,前缺氈唇,巧法無中生有,客土大鋪氈唇,造作即如此隨手拈來。
一,壙底裝卦
壙底裝卦就是把朱書卦符的磚、或石板、或木板正面朝上(卦符朝上)置於壙底,上面架棺,壙底裝卦的作用:
(1)卦符以受生、泄化來化解五行過旺。穴場、穴星、周圍砂水等形巒形狀所表現出來的某種五行過旺,也是一種不和諧、不沖和的煞氣,例如穴星簇火叢叢、一片火焰,火太旺,壙底放置坤卦符或艮卦符來泄化;又如穴星是直木倒地,木氣太旺,壙底放置離卦符以泄化;又如玄武水形大帳,穴場水氣瀰漫(「水氣」指五行水,非水汽、水霧)壙底裝震卦以泄化,或裝離卦,取水火既濟之意。
(2)開壙山石太多、土少,甚至不能開鑿,只能棺放石上、客土培墳,壙底裝坤卦以補土氣。
(3)掛角穴,生氣在掛角,但掛角處多出尖角,(尖角是形煞,火形,有尖利之形氣),但掛角之尖角的火不會旺,可以用坎卦符來克制。
卦符的製作見上「星堆內的裝卦」。
書寫卦符要用硃砂,但有地方墳內不可有硃砂的風俗,認為墳內有硃砂大凶,雖然這種風俗經無數實踐證明是謬傳,但地師要入鄉隨俗,可用下面權益之法裝卦化解:在棺下、壙底,通過鋪墊磚石、或再挖鑿,製作出八卦卦符樣的溝槽,因為溝槽能蓄氣,於是也有該卦的力量。
二,鑿井泄氣
來龍雄急、直硬,來脈是陰脈(如魚之脊),煞氣重,可在來脈上游、餘氣外、小明堂內(30米左右)鑿井、井開口露天(不要封蓋)以泄峻急。井底還可再裝卦,泄該卦之五行之氣,如井底放置離卦符,即可泄漏地氣,還可泄火氣,井底放置坎卦符,即可泄漏地氣,還可泄水氣。
井越深,泄氣越多,深淺須酌情用之。
三,葬法
1,頑土剪火葬。整體看穴星,粗頑死板,無動靜變化、陰陽變化,最難點穴,應靜中求動、動處立穴。如下圖,一片頑土,火尖角處為動,應在尖角附近立穴,稱頑土剪火。
2,鑿沼凝精葬。穴星上岩石裸露、嵯峨、嶙峋,有兩種煞氣:一是裸石尖利的形煞和破面煞,二是地氣外溢太甚。制化之法,在穴後(穴星上較高處)和穴前(6米餘氣以外)各開一池,蓄水,後池要淺(不可阻斷來脈)、前池要較深(攔氣聚氣),既可以水界煞,又能凝聚地氣,(沼,淺池或窪地積水稱沼。因地氣浮淺,不必鑿池太深)。
3,蒸餅堆。案山逼壓,堆墳冢不宜高大,不宜堆成金形,宜堆成蒸餅狀,方形、低薄,蒸餅堆四周開明溝(非暗溝)寬1尺8寸(60厘米),溝外,墳之腦後堆玉尺土以蔽水,下做兜唇以兜氣。溝內之蓄氣可以緩泄逼案形成的如淋頭水一樣的逼壓之氣。
注意:玄武逼壓,則墳堆不可用蒸餅堆,相反,應該墳堆高大。
4,逐散歸元。又稱逐散五井葬。玄武開賬,大帳如水形,向兩側漫去,有不顧之勢,四下氣嫌散漫不聚,取微凸、四水交合處立穴,中開一井放棺,四角再各開一井與中井連通,(暗井能聚氣、引動地氣),五井各裝一離卦(與水帳合水火既濟之意),共堆一墳。
5,吐火夾棺葬。左右龍虎尾端分叉,脫出尖角(至少兩個尖角),尖角射穴。制化之法,多是掘去尖火,但若穴星本為土形(即巨門星),龍虎分叉出尖角,稱巨門吐火,不可掘去尖火,破壞火土相生的自然格局,而是在正穴位,對火尖培一小星堆,內裝坤卦,星堆兩側放棺,再培土成一墳,墳堆亦土形(即方形)。
6,五井通氣葬。來龍火土連生,,落脈峻急,(脈氣過急不沖和也是煞),開一方壙(或方井)(方屬土),內排坤卦(坤土泄火),架棺;方壙四角再各開一橢圓小壙(或小井)與方壙連通,內排離卦,(離火生坤土,合來龍火土連生),封嚴;堆成一墳,墳堆金形,(土生金之意);墳堆四周、貼身餘氣內開明溝(非暗溝)通低處,溝寬1尺8寸(60厘米),以泄峻急,還可在實壙上游開空壙。若落脈較緩,則四周不再開明溝、上游也不再開空壙。
7,培土增氣葬。脈小氣微,有護砂左右夾身,中有微凸,微凸做穴星,用土培大微凸(穴星),清闊兩腋,頂腦安棺(撞葬法),(撞葬法指在小穴星半腰縱向掏洞放棺深入穴星之中,但深入也不可深到穴星中間而打破穴星太極),若護砂過大過長而奪泄穴氣者,掘去過長部分。
8,兩實合虛葬。「實」指實壙,「虛」指虛壙,中間一虛壙,兩側各一實壙,稱兩實合虛。木星雄急(穴星是木星,是高大站立木或寬直的倒地木,落脈直硬峻急),正在雄急之中立穴則受煞,中間開一虛壙、左右各開一實壙放棺,實壙與虛壙鑿壁連通,實壙壙底排離卦(泄木),最後堆土成一墳。
9,廉貞擅武補虛葬。「廉貞擅武」,意即穴星上尖火簇簇聳立,在整個穴場中的地位獨尊專權。「虛」,穴位低洼、氣不充盈或曠盪無護。開壙(或金井),壙底排三個坤卦,(3是小成數,坤土泄火),架棺,客土高堆墳丘,左右培起護砂,前面填實餘氣(以補虛)。腦後再起一星堆,星堆內橫排裝三個坎卦(以克制火氣),,墳前餘氣內堆金水砂,(幾個金形砂相連,金水合體)。
10,藏虛破鉗。或橫木星、或金星,頑腫、飽脹、皮硬,一片僵化之氣,無生動活波之處,取微窩處做穴(「藏虛」即窩穴,穴星飽脹,微窩處即是陰陽開化),前淺開兩鉗,(凡頑腫者皆宜前開兩鉗,打開左右護手),腦後培土如圓珠,(圓珠是動氣的象徵,屬金),周圍再開明溝導氣流向明堂。
11,破鉗疊唇葬。地氣不旺(不飽脹)、僵死不化,微微高凸處開壙做穴(即突穴),壙內裝坤卦(坤卦引動地氣)、架棺、堆墳。再人力打開兩鉗。若嫌穴稍虛,可再疊土牛唇二三尺遠。墳周圍餘氣內稍開明溝,使四水界合。
12,破鉗搜金葬。山石之地,去石成穴,但石太多,鑿掘困難,可稍稍打開兩鉗,在石上墊土、排三個坤卦(坤為土),架棺、客土堆墳,墳丘金形。
13,留牙葬。穴星乃頑石,人力不能鑿破,棺置石上(地面上),取客土堆成金星(金形的土丘),用撞葬法,(撞葬法指在小穴星半腰縱向掏洞放棺深入穴星之中,但深入也不可深到穴星中間而打破穴星太極),金井內排離卦、架棺,也可壙底墊土、裝坤卦、架棺。墳面左右用土培出彎尖火形鉗,用以收氣、抱氣,(用離卦和火牙取以火化頑石之意),稱留牙葬。
瀉火葬。穴星有厚土,但頑飽皮硬、只有一角有靈動活氣而只能取掛角穴,掛角處是火尖形、廉貞煞,穴中要排坤卦(土泄火),稱瀉火葬,。
14,架煞受虛葬。山猛岩、脈雄梗、火煞太盛難敵,法宜脫脈做穴(脫脈做穴,即「受虛」之意,即粘葬法),另外在穴的上游、穴星上或來脈上,上下鑿兩井(露天井),上是離卦井1尺3寸(43厘米)(泄火氣),下是坤卦井1尺8寸(61厘米)承離卦生(一路生泄火氣),兩井緊挨,之間鑿壁連通(「駕煞」)。峻急之氣和盛火之氣經兩井泄化後,徐徐入穴。墳堆方形,四邊開明溝3尺8寸(127厘米)通向明堂(泄氣)。
15,兩實扶流葬。穴星高,脈自左或右入穴(脈從腰入),腦後低洼、儲水(雨水),開三壙中間虛壙連接暗溝導腦後水經三折出於墳床前,兩側實壙放棺,共堆土成一墳。
16,避死移生葬。穴星死頑,而掛角處活潑,活處立穴,(稱掛角穴),但活處出尖角,穴挨尖火,壙底排艮卦或坤卦(以泄火),若穴位空窪、脈氣虛弱,則壙底排坎卦(取水火既濟之意)。若正案有情,期年可發。
17,脫硬納生葬。龍雄直竄如硬劍之脊、孤陰脈,(孤陰脈,又稱太陰脈,脈脊如魚脊,煞氣大,甚至殺地師,五行屬金),正接硬脊做虛壙,虛壙左右、硬脊展開處、各淺開一實壙放棺,(硬脊展開指兩側稍展,謂之「生」,如正對孤陰脈則「死」,即倚葬法),實壙與虛壙連通。實壙和虛壙內皆裝坎卦,(孤陰脈屬金,坎水泄金)。共堆一墳,墳堆水形。再坡下微坦處,開一半月池,池中蓄水,(龍雄脈陰,多犯元辰傾瀉,前池水用以兜住元辰)。拜台在虛壙前,後人正對虛壙祭祀。
18,開脈取水。山美穴頑,但無穴征,穴周圍開明溝使雨水上分下合、界合清楚,人力廓清穴征,前用客土堆疊出土牛唇,截去尖火,墳堆金形。
19,藕斷絲連從連葬。幾個星體藕斷絲連,在「絲連」(稍凸的起伏的脈線)上取窩穴,窩太深虛則填客土,窩中開壙、裝坎卦,穴周圍開明溝。
20,如圖:
21,如圖
22,如圖
23,如圖
拜台外築欄杆、水口處建高台亭閣,皆是掩法,制堂水直瀉。
24,輦車式。穴星壁立、玄武逼壓,穴後和左右客土堆砂如輦車形,穴後堆起高領(高大的土星),以解壁立、逼壓。高領左右伸出兩臂夾穴,成左右護砂,兩臂不要太低矮。清開兩腋,使界水清楚。
輦車,馬拉的有車蓬的車,「車蓬」是穴後腦的高領,「車轅」是高領伸出的兩臂。
第五節,墓碑坐入、拜出說
把碑面比擬人跪坐,坐入者,指碑面後仰一二分,拜出者,指碑面前俯一二分。
逆水局、朝滿局、朝案迫近局(明堂狹塞局),碑宜坐入為宜(又稱「陽受」);順水局、朝空局、穴高堂深局,碑宜拜出為宜(又稱「陰受」)。
第六節,行溝注氣說
推薦閱讀:
※顧炎武節錄《王維山中與裴秀才書》軸(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
※節錄佛教精要錄(三)
※凈空法師講解沙彌律要節錄
※沙彌律要節錄 凈空法師講解 (第七集)
※(7)[轉載]母親節錄古詩十首
TAG: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