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傳播體制三次突破的特點及優化
06-08
葛世凱2009年03月24日15:35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摘要】本文從新聞體制角度審視汶川地震發生以來的三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聞大事的報道特點及傳播特色,並以三次報道為例對中國新聞傳播體制的發展和優化進行戰略性思考和提出建設性完善意見。【關鍵詞】新聞傳播體制;汶川地震報道;北京奧運會報道;「扔鞋事件」報道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以來,中國新聞傳媒積極適應信息化和全球化條件下新聞傳播的新特點、新要求、新思路和新規律,不斷用變化著的實際順應民心、民意、民德,適時創新報道模式和傳播體制,催生了中國新聞傳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三次歷史性體制突破。中國新聞傳媒面對全球各種新聞信息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鋒、交融,正以前所未有的更加開放、透明、自信、和諧、包容、大度的微笑姿態投入到國內外輿論制高點的爭奪和國際話語版圖的博弈中,新聞時效性、可讀性、新聞價值空前提高。有關專家指出,這一時期(2003年10月—現在,以十六屆三中全會、十七大召開為標誌)的新聞進入了一個「全面功能時期」,其特點是:新聞的許多內在的、基本的規律開始全面顯現和發揮。比如它的本質定義(含五要素:受眾、事實、信息、時效、傳播)、四大屬性(信息、政治、商品、文化)、五大功能(傳播、教育、娛樂、監督、知識),都已顯現出來。[1]5·12汶川大地震報道汶川5·12特大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全面開放記者採訪,中央媒體與地方各媒體、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鼎力協作派出強有力的報道陣容,與境外的100多家媒體共同帶來軍民抗震救災的全方位的詳細報道,使汶川地震報道成為「開放性報道」的標誌性報道。[2汶川突發事件信息的全方位公開報道徹底顛覆了以往突發性公共事件危機傳播中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傳統報道模式和偏見思維方式,徹底打破了一直以來對「負面新聞」實行的封鎖來源、控制傳播的習慣性作法,是對危機新聞事件報道形式的重大突破。汶川大地震報道創造了很多第一:在重大事件報道中,首次贏得了話語權和主動權;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第一次貫穿於整個報道的過程始終;中央電視台24小時不停地連續報道,長達一個多月,這也是創紀錄的····真是舉不勝舉![3]此次中國媒體的多視角、多層面、全方位、立體式的報道和人性化運作堪稱對新聞信息透明理念和自由寬鬆的新聞輿論政策的重大實踐。信息公開,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手材料,發出最權威的聲;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佔領信息認同高地,把握新聞工作主動權。偉大實踐推動偉大理念的升華,偉大理念的科學運營迸發偉大實踐的突飛猛進。汶川地震報道的偉大實踐經驗必然推動了中國傳媒定位的與時俱進。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媒理應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信息傳輸、輿論引導與緩釋、政策解讀、公共服務作用。中國傳媒要站在超越監督者、批評者的舊定義上,以參與者、關注者、推動者的歷史定位投入到中國的偉大進程中。[4]中國傳媒應堅持不媚俗、不偏激的成熟心態,以大公無我之心,作大公無我之媒,以歷史走向為基調豐富報道方式、追求權威公正,以求是心態思考社會問題捍衛社會良知、維護社會進步,以建設性的視角對接社會市場需求、優化服務方式、報道「一切有新聞價值、傳播價值、宣傳價值的新聞信息」。中國媒體的另一項創新功能應該是積極為人們基於信息獲知的價值判斷提供公眾交流平台。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建立社會的公眾交流平台,使人們有一個彼此認識和相互了解的場合,增進人們對於異質文化及社會訴求的寬容和理解,是現代社會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5]在我國現有新聞傳播體制和社會發展程度下,完善的公眾交流平台和服務互動體系一直是有機和諧社會巨大漏洞,因此具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需求開發空間媒體。媒體如果能抓住這個正在展開的社會需求空間,營造相應的公眾交流平台,將成為新時期我國傳媒發展中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6]將汶川地震報道實踐檢驗的新聞信息透明開放理念和自由寬鬆的新聞輿論政策納入法制化管理體系,要形成制度長期堅持貫徹。所謂法制化管理,其核心就在於一切有章可循、透明便捷。具體來說,就是有清晰的法律條文或規章制度規定,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就是可以做的。[7]國家相關部門要適時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新聞信息發布機制和有關法律法規,將新聞信息的傳播納入法制化系統管理軌道,明確新聞發布的相關事宜和注意事項,使新聞信息既能發揮下情上達、去塞求通的功能,又使其保持在法律法規的限定之內,確保國家信息安全。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機制,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提高時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聞宣傳工作的主動權。」北京奧運會報道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採訪條例》的出爐與實施北京奧運會報道成功塑造了合作共贏的大傳媒格局,新舊媒體相互合作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傳播優勢和特色魅力。央視網聯合新浪網等多家商業網站聯合轉播,並與人民網、新華網等174家網站進行公益性聯合推廣,創建奧運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新媒介傳播聯盟;新媒介與傳統媒介合作——新浪、網易與三大世界級通訊社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合作;中央電視台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聯合為新媒體製作互動奧運節目。這種以豐富宣傳報道資源著稱的傳播模式是對目前中央媒體與地方媒體、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惡性競爭導致新聞信息同質化、庸俗化等不良現象的有力糾正,是對原媒體市場秩序的極大突破和對新和諧媒體市場秩序的有效探索。不同媒介空前的合作共贏為我國構建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信息傳播網路體系提供了難得的歷史實踐經驗。北京奧運會報道的偉大貢獻還在於催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採訪條例》的頒布,賦予在華外國媒體最充分的採訪報道權,促使中國的新聞採訪機制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國外媒體記者獲得切實可行的新聞採訪權和報道權,可依據中國的法律和相關政策法規實地深入中國內地採訪報道,了解報道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各部門、各相關領域發生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方面的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有助於扭轉西方記者以及西方某些喜歡對中國事務指手畫腳、顛倒是非、混淆視聽的偏見人物的「刻板成見」,還海外受眾一個真實的中國,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和品牌效應,為中國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也有助於使那些不了解中國現實國情的國外人們用發展的視角理解一個發展的、真實的中國。在堅持新聞職業和操作層面的客觀性原則下,權衡中國特殊國情和多方面利益,打破主觀偏見和傳統思維的束縛,不妨將國外媒體在華的採訪報道權上升為國家立法高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委會頒布專門法律,詳細制定外國媒體在華採訪報道的相關權益,賦予國外記者長期而且穩定、更加權威的合法表達權。「引進」外國記者的同時,中國新聞傳媒應該主動與國外媒體進行文化交流和信息溝通,積極接受和學習外國媒體先進的報道理念、技術經驗、管理體制,還可以嘗試在國外媒體撰寫文章,充分利用國外媒體的影響力來傳遞我們的聲音,通過改善對外傳播來維護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國家利益。中國的對外傳播還比較薄弱,以對外廣播為例,中國在海外只有8個轉播點(台),海外節目播出時間短,頻率少,覆蓋手段單一,對外傳播更以短波為主,缺少中波和調頻,國外受眾的收聽效果很不理想。[8]中國新聞體系要逐步打破計劃經濟的體制桎梏,積極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拋棄「新聞宣傳品」的舊觀念,樹立「新聞商品」的新思維,以價值規律和市場競爭機制、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合理調整分配新聞資源,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價值方略,鼓勵支持有能力的中國新聞媒體的新聞信息以商品的形式進入他國市場,採取市場營銷方法主動向國外受眾推銷中國的新聞產品。同時,中國媒體要重視研究新聞商品在國外市場的銷售方式、銷售策略、接受習慣和價值認同取向。「溫總理劍橋大學演講受干擾事件」的報道中國中央電視台2月3日晚在《新聞聯播》中客觀坦率地報道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時遭遇「扔鞋」的消息,播出了一名示威者打斷溫家寶總理在劍橋大學發表的演講並向他投擲鞋子的畫面,打破了中國媒體不報道本國領導人被抗議的慣例,一改以往中國媒體對可能令國家領導人難堪尷尬的新聞一律不報道的做法,扭正了「一面提示」的傳統傳播方法。原本讓中國感到丟面子的這段插曲,現在也被視為中國放寬媒體管制的表現。[9]這顯示了中國媒體受眾信息判斷與解讀能力的增強和受眾環境的改善,即更趨理性和有序,也顯示央視對新聞輿論導向充分把握的自信。[10]信息往往具有先入為主的特質,受眾由於心理和社會經驗等綜合因素的制約,往往對第一時間獲取的第一手準確資訊有較大的吸引力和准入度。因此,及時透明地報道受眾關注的焦點信息,有助於受眾理解事實的緣由、了解事實的真相,也有助於戳穿謠言和欺騙,使那些心懷叵測、居心不良的造謠生事者難以找到縫隙和機會。同時,作為信息傳播工具的大眾傳播媒介有義務和責任及時有效、充分準確地傳遞相關信息,以減少或消除受眾對相關新聞事件解讀的不確定性。央視的及時報道把原本歸屬「負面報道」的新聞事實轉化為了正面效應,打破了「負面報道即負面影響」的傳統思維,也開創了通過挖掘新聞事實的切入點和特色視角正面宣傳具有負面因素的新聞事件、積極引導國際社會輿論的先河。維護國家形象絕不等於「報喜不報憂」的失衡報道,相反卻要求對具有「毛刺」的負面信息資訊,以國家形象和民族品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尋找輿論宣傳的最佳時機和報道方式,把握好輿論引導緩釋與國際傳播的「度」。同時,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自信與大度寬容需要中國的主流媒體以開放的心態、包容的胸襟正確報道和處理負面新聞,要用一種平常心看待國外媒體的負面報道,要增強國民的心裡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增強新聞報道的包容性。迅速崛起的中國應該適應一個多元的、存在不同聲音和利益衝突的世界。各個國家有交流和合作,但也會伴有矛盾或者碰撞。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我們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要真正開拓我們的眼光,與國際大家庭中的各個成員和諧交流,同時克服不利於我國的外在障礙因素。[11]在未來的傳媒競爭中,衡量一個傳媒價值大小的一個重要標準,不是看它的某篇報道是否精彩,而是看它提供的資訊結構是否周全和完整。[12]中國大眾傳播媒體要逐步改變「一面提示」的傳統傳播方法,以「兩面提示」的傳播方法提供完整的新聞資訊,保持新聞報道的平衡,以提供完整客觀資訊為基調不斷提升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同時,我國媒體需將平衡報道的價值理念逐漸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體制框架,使其成為媒體從業者普遍認可、實際遵循的「刻板成見」。「一面提示」僅向說服的對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觀點或於已有利的判斷材料,雖然能夠對己方觀點做集中闡述,但容易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說服對象產生心理抵抗。「兩面提示」在提示己方觀點或有利材料的同時,也以某種方式提示對立一方的觀點或不利於自己的材料,給人一種公平感,可以消除說服對象的心理反感。老專家愛潑斯坦說:「如果我們把自己描繪得完美無缺,那麼人們來中國回去後就會有這樣的印象:不像他們說的那樣好。但是那些受西方傳媒影響,以為中國一片黑暗的人,他們來中國後回去卻會說:比他們說的好得多。他多次強調要「經常保持報道上的平衡」「不要給人對外報喜不報憂的印象」。[13]結語5·12汶川大地震報道,北京奧運會報道,「溫總理劍橋大學演講受干擾事件」的報道分別從信息開放、對外開放、傳播方法層面突破了中國原有的新聞傳播舊體制,創新了新聞傳播理念,不斷推動中國的新聞傳播體制與時代同步,與國際接軌,堪稱中國新聞傳播史上的三次里程碑。中國的新聞傳播體制還需在法制高度、新聞理念、傳播技巧、媒體定位等方面不斷創新與優化,要不斷完善各種體製法規。只有這樣,才可以不斷提高我國的新聞輿論駕馭能力和文化信息傳播實力,改善國際話語版圖,牢牢把握國際話語權。注釋:[1]梁衡:「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新聞與政治」,載《新聞與寫作》,2009年1月,總第295期[2]范以錦:「盤點2008重大傳媒事件」,載《新聞與寫作》,2009年1月,總第295期[3]尹韻公:「2008年重大事件之新聞盤點」,載《新聞與寫作》,2009年1月,總第295期[4]梅寧華,《新聞與寫作》,2008年9月[5]、[6]、[12]胡思勇,「社會和諧和媒介責任」,《新聞戰線》,2009年第1期[7]陳季冰:「要形成制度長期堅持---抗震救災後新聞管理體制創新問題的思考」,載《新聞記者》2008.8,總第306期[8]張昆:《國家形象傳播》,第254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9]中評社香港2月5日轉載德國之聲網2月4日文《扔鞋事件使溫家寶更有面子》http://chinese.aol.com/news/nationaldetail.jsp·keyid=7496143446640447358[10]朱攀:「扔鞋」沉思錄,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37995.html[11]《新聞與寫作》2008年9月,第5頁[13]《我為新中國而無比自豪》,《人民日報》,1995年4月20日參考文獻:1、喬新生,「新聞管理體制也要對外開放」,《新聞記者》,2009、2(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寬鬆短褲 優化身形又清爽
※陽宅風水優化‖實例一則:娶不到老婆?不怪陰宅!是陽宅惹的禍!
※一些應用領域看到的問題
※簡單認識Adam優化器
※ASO優化2017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