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功保與太極拳名家楊振鐸的對話二簡潔才能有效 - 小中醫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余功保與太極拳名家楊振鐸的對話二簡潔才能有效

太極拳 2009-08-20 10:20:40 閱讀46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余功保:

  現在練楊式太極拳的人很多,由於簡化太極拳的普及使大家學會太極拳變得容易一些,但學好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您覺得練好楊式太極拳最重要的環節是什麼?

楊振鐸:

  最重要的環節開始練拳的時候。練拳和從事其他的工作一樣,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所以在練拳之初,要把要領先搞清楚,再做的時候不至於偏的太遠。開始先做些準備工作,對要領有個深刻印象,然後就循規蹈矩地練習。嚴格要求,一絲不苟,練的如此,教的也要如此,這樣才能打好基礎。有的同學雖然練拳不久,練的式子也不多,但是一看,是那麼回事。一規範了,效果就不一樣。

余功保:

  練習太極拳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很多錯誤,動作上的,勁力上的等。糾正錯誤是學習太極拳重要的內容之一,因為人開始會有很多錯誤的習慣動作。根據您的體會,練太極拳應該如何避免和糾正錯誤?

楊振鐸:

  練太極拳的一個基礎是松,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避免很多錯誤。松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意念方面的放鬆,一個是肢體上的放鬆。與松相關的兩個容易犯的毛病,一個是「緊」,一個是「軟」。有的人說,練太極拳不能用勁,所以一點勁都不敢使,動作做起來軟軟踏踏的。我們認為,練太極拳是不用拙力,不是不要用勁。一點勁不用你怎麼動作?我父親在他的著作中一開始就說了「太極拳乃柔中寓剛,棉里藏針」之藝術,這裡剛、針都說的是勁,講怎樣用勁,是什麼性質的勁。武術又稱「功夫」,功夫功夫,一個是功力,一個是功法,功力必須要有勁。太極拳雖然現在適應社會的需要,在速度上慢了,但她用起來也是很快的,要發力肯定是要快,快和慢只是處理上的一種方法。練太極拳首先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了就不冷靜。思想緊張了動作就僵硬了。松不是鬆軟,是鬆開,放展,特別是上身。對於「用意不用力」要有個正確的理解。軟是虛無的,柔是有韌性的,不要把兩者混淆。

余功保:

  一軟了就不會飽滿。精神上不飽滿越練越萎靡,身體上越練越無力。

楊振鐸:

  太極拳的身法上也有些容易犯的錯誤。把握身法的一個最關鍵點,就是「正」。比如單鞭、閃通臂等,身體動作不一樣,但保持正直是一致的。閃通臂就不能向前傾斜,單鞭也不能後仰。正就是要不偏不倚,有八面支撐的感覺。但對正不能機械地理解,不能把上體硬性樹的筆直,從腳到手不流暢,使勁在腰間斷掉了。

余功保:

  太極拳中的正應該是個動態的概念,不能理解成幾何上的正,成了用尺子量的感覺。有時候空間幾何上「正」了,但意不正,勁沒正就全歪了。

楊振鐸:

  楊式太極拳有個特點,比較簡潔。有的學員練習時喜歡添加一些枝節性動作,為了好看,比較羅嗦,就與我們的傳統練法不一致。技擊上不能拖泥帶水,手上不能繞來繞去。勁力必須主宰於腰,你那麼多碎動作就沒法運腰,沒法用整勁。簡潔才能有效,才能從容。在打拳的過程中,腰要始終動,腰來帶動四肢,這樣才能全身一動無有不動,實現節節貫穿。

余功保:

  怎麼減少羅嗦的動作?

楊振鐸:

  這就是對動作的要領、路線、轉折處很清楚。舉個例子,摟膝拗步,腳邁出去,腳著地,重心移,腰帶兩臂彎,由腳跟到腳板,逐漸抓住地,有蹬必有撐,落地生根,轉身推掌,過程很清楚,你就不會有多餘動作。只把動作開始和結束的定型搞清楚了,對過程中的細節不清楚,就會導致做的時候含含糊糊,跟著感覺走,做錯了自己還認為挺好。

余功保:

  能夠對每個動作進行細緻的分解,並且經得起推敲才行。

楊振鐸:

  太極拳練習中很多人還有個不好把握的要領是「氣沉丹田」。有的學員問我,說老師我練了三年太極拳了,還是感覺到氣一直不夠用,怎麼辦?楊式太極拳很講自然,你平時往那裡一坐,或自然地一站,就是氣沉丹田。那位學員我後來了解到他每次練拳前都先跑幾圈,氣往上翻了,你再練拳氣就不沉了,從開始就處於緊張狀態,呼吸也不順,氣就覺得不夠用。我給他講了以後,再練就覺得好多了。他這是由於跑步引起緊張,其他原因也是一樣,你違反了自然狀態,就沒法做到氣沉丹田。所以有的要領不要刻意去求,而是從大的原則上去做。

余功保:

  練太極拳就是一個返樸歸真的實踐。

楊振鐸:

  練拳中還有一個手法問題值得重視。我父親在「太極拳十要」中談了一些太極拳的要領,但篇幅有限,在手法上沒有詳細談的很多。手上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進一步明確。

「太極拳十要」中說「掌以微伸,手指微曲」但這是說的手掌的形狀,掌法沒有具體說明。楊式太極拳掌法基本上分兩類,一個是坐腕立掌,一個是伸掌。坐腕立掌往前擊打時常用,掌微伸,指對手掌心部位而言,指微曲,是對手指來說的,指頭縫還要離開一些。這樣手掌形狀比較好看,氣、勁也順。伸開時掌跟往下翹,翹到什麼程度?往外伸展時要找到力點,在翹的過程中能找到勁的感覺,過了就硬了,達不到,就軟了。這個分寸自己要體會。在單鞭中左掌就屬於這種掌。坐腕立掌還有一些變形的表現,實質上勁力感覺是一樣的,有的動作中手是正面掌,這也是坐腕立掌的一種。比如雙手向前按的動作就是這種掌。另外有一種平掌,但在勁力感覺上和坐腕立掌是一樣的,只是方向不同。還有一種翻掌,白鶴亮翅中右手就是這類,也是坐腕立掌。直伸掌是另外一大類掌法,肩、肘、腕、指放鬆了,向前直伸,有勁感,往下落時也有勁感,是整體性的,沒有坐腕的動作。這兩類手法不清楚練習時就容易混淆,整個式子感覺就不太對了。

余功保:

  掌主要是這兩大類,拳法呢?

楊振鐸:

  拳也有幾種,有拳眼向上的,有俯腕拳,有翻腕拳等。在搬攔捶中有幾種拳的變化用法,大家要細心體會這一式的拳法。此外還有栽拳,有打虎捶、雙風貫耳捶等。

太極拳雖然叫拳,但拳法實際上並不多,所以保留的這些拳法都是千錘百鍊、極有代表性的。要認真研究,每一個拳法的作用和練法。

余功保:

  還有一種特色的手法是鉤手。

楊振鐸:

  對,鉤手也叫「吊手」,五指向下捏在一起,掌心虛含。在單鞭中右手就是這種手法。吊手有一個要領,就是勁力點要在腕上,否則你手指再怎麼用力,勁力也貫穿不了,沒法從肩到臂。

說到單鞭,各個動作還有一個突出的地方,就是它的右臂是自然伸直的。太極拳中其他動作手臂都要求是弧形的,只有這個動作右臂是直的。因為它是吊手向下,手臂再收回彎起來,就萎縮了,也不能反關節向上彎,所以是自然伸直,但不能故意挺直。

余功保:

  練拳要研究理論,這是他不同於一般體育運動項目的一個要求。您認為哪些拳論對指導楊式太極拳的練習最有幫助?

楊振鐸:

  練習太極拳最早、基礎的是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對於楊式太極拳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論著就是《太極拳十要》,它是具體講解太極拳的要領,由繁而簡,語言簡明但含義豐富。開始練拳時把這些理論記住,理解,落實到了,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太極拳十要》中對一些主要的要領闡述的很清楚,要逐條琢磨。比如「十要」上講了「含胸拔背 」。含胸拔背是身法要求,是太極拳發勁的需要。含胸拔背中,含是自然含,只有含了以後,才能力由脊發,如果挺胸,就發不出去。能含胸才能拔背。拔背時由腰部往下松腰松胯,形成上下對拔的勁。「十要」上說的很清楚「拔背者,氣貼於背也」。

余功保:

  《太極拳十要》中也提到了「用意不用力」,還做了相對較多的論述。但還是有很多認對這一點覺得難以把握。

楊振鐸:

  用意是大腦的活動方式,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對於初練的學員來說,就是要求思想集中。因為初練,套路、動作不熟悉,不知道意念怎麼用,這時候思想集中就是一種訓練意念的方法。過了一段時間,動作熟悉了,不用通過思維就能做出來了,這時候思想容易開小差,容易不集中了,你的意念就要和動作合在一起,用意念來指導動作。到了第一個階段,要領也掌握了,這時候意念就要考慮拳法的技擊特徵,它的用法,每一個動作做出來是什麼作用,要很清楚。這時候你腦子裡意念如何想的,對動作、拳套的質量有很大關係。就象演員演戲,同樣的台詞,表演起來效果不一樣。就是因為他的感情,他在表演時的思維狀態不一樣

推薦閱讀:

網易博客歡迎您-韓三奇
愛因斯坦名言集錦 - wuwei1101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一隻蝴蝶 - Andy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男人與女人..... - 真光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誰寫的,真不錯 - 玄赤子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中醫 | 網易 | 博客 | 名家 | 太極拳 | 對話 | 有效 | 太極 | 才能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