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反恐:歐洲為何比美國更著急
繼本周一德國宣布向伊拉克的庫爾德地區提供武器裝備,以抵抗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下稱「伊斯蘭國」)的進攻之後,捷克政府昨天也批准向伊拉克出售15架L159輕型攻擊機。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與伊拉克總統馬蘇姆通電話時表示,法伊總統都希望儘早組織並召開一個伊拉克安全國際會議。
對於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威脅,歐洲做出的反應顯然比本應是主角的美國要清晰迅速得多。而後者在這一問題上依然舉棋不定。在上周四的白宮記者會上,奧巴馬稱「伊斯蘭國」持續對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構成威脅,但美國目前尚無最佳應對戰略。此番言論引起輿論嘩然。儘管本周奧巴馬迫於「伊斯蘭國」的猛烈攻勢,不得不再次派出350名軍事人員前往伊拉克保護人員和外交設施,但依然沒有給出更明確和成型的戰略計劃。
在伊拉克的反恐鬥爭中,歐洲似乎比美國更著急,究其原因,是擔心地理上較近的中東地區會把恐怖主義的戰火蔓延到歐洲腹地。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伊拉克所在的中東地區是歐洲通往亞洲的門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所必爭之地。對於「伊斯蘭國」這樣一個史上規模最大、最為富有的恐怖組織,其對地區安全的威脅絕對不可小視。而伊拉克與歐洲的近距離則引發了更大和更普遍的擔憂。
從經濟角度來說,歐盟國家剛剛從歐債危機的陰影中掙脫出來,還沒有完全復甦。但在此次危機中表現較好的德國成了地區經濟的定海神針,對周邊國家的居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德國不光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同時也吸引了來自北非和中東地區的難民。最近幾年中東地區的持續動蕩更加劇了難民向歐洲遷移的趨勢。
敘利亞危機之後,大量難民湧入周邊國家。今年4月,聯合國難民署宣布,敘利亞衝突爆發以來,逃至黎巴嫩並在難民署登記註冊的敘利亞難民人數就達到了101.4萬。中東地區的一系列危機造成的外溢效應之一就是龐大的難民潮,對周邊國家的社會、安全等方面造成了嚴重衝擊。唇亡齒寒,如果現在不對伊拉克局勢加以控制的話,當「伊斯蘭國」組織進攻約旦或者黎巴嫩等收容較多難民的國家時,就會引發更大規模的騷亂,從而產生更多難民向歐洲地區轉移。這樣的後果是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不願看到的。
當前,伊拉克地區的反恐形勢越來越嚴峻,美國和伊朗已經向伊拉克庫爾德武裝力量輸送了武器。除了德國之外,歐盟中的法、英、意三國也做出了武器援助的決定。
但相較歐洲來說,美國對伊戰略似乎還是一團雲霧模糊不清。奧巴馬在六年前競選總統時,曾承諾要讓美國擺脫一場昂貴的、不得人心的戰爭。但伊拉克局勢並未如他所願,新的恐怖主義正一步步把美國拉回這個它親手造就又無比厭惡的泥潭中。而奧巴馬起初對「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低估,以及在威脅擴大之後固守自封的策略都讓危機向更大更深的層次滑落。連難怪連前國務卿希拉里也忍不住批評奧巴馬「過於謹慎」,以致錯過了在敘利亞境內壓制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良機。(文/余南)
推薦閱讀:
※美國夢還會存在嗎
※中美俄一旦爆發核大戰,為何美國最倒霉?
※說說美國人社交場合的那些客套事
※?最新資訊︱2015美國投資移民你必須知道的資訊
※黃西 Joe Wong 在美國白宮說脫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