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將在未來3年全面推行
06-08
作為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將在未來3年全面推行。財政部在近日公布的《關於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的意見》(下簡稱《意見》)中強調,2012年底前,力爭全國除民族自治地區外全面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 民族自治地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基層財政的扶持和指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據財政部數據顯示,全國試行「省直管縣」的省市已經達到24個。此次《意見》的推出,「是首次為這項改革制定明確的時間安排」。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意義不僅在當下,而且有利於長遠地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省財政與市縣直接往來 根據《意見》,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就是在政府間收支劃分、轉移支付、資金往來、預決算、年終結算等方面,省財政與市、縣財政直接聯繫,開展相關業務工作。具體要點包括: (一)收支劃分。市、縣不得要求對方分擔應屬自身事權範圍內的支出責任。按照規範的辦法,合理劃分省與市、縣的收入範圍。 (二)轉移支付。轉移支付、稅收返還、所得稅返還等由省直接核定並補助到市、縣;專項撥款補助,由各市、縣直接向省級財政等有關部門申請,由省級財政部門直接下達市、縣。 (三)財政預決算。市、縣統一按照省級財政部門有關要求,各自編製本級財政收支預算和年終決算。市級財政部門要按規定匯總市本級、所屬各區及有關縣預算,並報市人大常委會備案。 (四)資金往來。建立省與市、縣之間的財政資金直接往來關係,取消市與縣之間日常的資金往來關係。 (五)財政結算。年終各類結算事項一律由省級財政與各市、縣財政直接辦理,市、縣之間如有結算事項,必須通過省級財政辦理。 據了解,財政部欲在近期首先將糧食、油料、棉花、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範圍。 扭轉「市管縣」困局 我國目前實行的「市管縣」財政體制是1983年以來逐漸形成的,這一模式在過去發揮了城鄉合治、以市帶縣的功能,但隨著縣域經濟的發展,其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也日益顯現。由於各財政層級間「事權重心下移、財權重心上移」,我國基層財政尤其是縣鄉財政形成了難以破解的財政困局。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占斌分析認為,這種舊體制有很大局限性,實施「省直管縣」作為行政區劃改革的突破口,可以上下聯動,減少中間層梗阻。 張占斌發現,2002年以來,浙江、湖北、河南、廣東、安徽、江西、河北、遼寧等省先後開始了「強縣擴權」的改革,把地級市的經濟管理許可權直接下放給一些重點縣,在經濟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於「省管縣」的格局。這些實踐也為進一步推廣「省直管縣」積累了經驗。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政府改革力度加強,基本具備了「省直管縣」的一些條件,包括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改善為其創造了條件等。 省級財政還需放權 賈康指出,當前我國加快推進包括「省直管縣」和「鄉財縣管」在內的財政體制改革,是促使我國各級政府事權清晰合理、使基層財政真正解困、完善現行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的治本之路。 財政部財科所稅收室主任孫鋼表示,這一試點的擴大將提高縣級、尤其是欠發達縣的財政資金豐富程度,並扭轉市管縣時代「市吃縣」的現象。同時,這一改革將有利於省級財政直接監管縣級財政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以大力推進試點的安徽省為例,財政體制改革成效明顯。試點以來,縣域財政取得了長足發展,對全省財政增收的貢獻率逐步提高。2007年,全省61個縣(市)財政總收入增長34.4%,增幅高出全省增幅近8個百分點。而隨著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直接到縣,提高了縣級財政分配使用效率,市一級「上截省、下拿縣」資金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但在財政制度的改革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就安徽省試點的經驗來看,省級政府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下放不夠、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工作程序尚待規範、管理體制有待理順等。為此,一些試點市縣認為,「省直管縣」改革涉及省、市、縣政府間的職責許可權劃分,應整體設計,省里應成立相應的綜合協調機構,統籌研究解決改革試點問題。 「如果能夠從人事、財政、經濟、社會管理4個方面,同步對試點縣予以擴權放權,賦予試點縣與地級市同等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將有助於實現縣級政府人權、財權與事權的匹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 他同時表示,「省直管縣」是大方向,不斷強化和完善縣級政府功能也是一種必然選擇,應逐步將垂直管理部門改為分級管理,以解決縣裡「責任大、權力小、權責不對等」等問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
※【有感而發】鄭永年:中國要警惕社會失序的風險
※怎樣看待暫住證改為居住證?
※如何評價戈爾巴喬夫和德克勒克自認為正確的選擇?
※伊斯蘭世界有沒有改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