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七二集)
06-08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七二集) 2011/2/9 澳洲凈宗學院 檔名:02-039-027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三十面倒數第七行,從「至於法藏大士」,從這裡開始: 「至於法藏大士才發願已,空中便即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者,何也?」這是提了一個疑問。法藏菩薩才發願結束,這個「已」就是圓滿的意思,結束了。大地震動,空中就散花、天樂,還有讚歎,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何也?這是什麼緣故?「《無量壽經起信論》所釋,甚為精要。茲用其意,而簡述之如下」,下面這一段都是《無量壽經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無量壽經起信論》是前清乾隆年代彭際清居士作的,這位居士也是很了不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是一位大德居士。出生於,用現在的話來講高幹子弟,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這是屬於貴族。他很年輕,應該是不滿二十歲就考取進士,一生沒做官,愛好佛道,專心學習,成就不在高僧大德之下,留下不少的著作,提供給後人做參考。《無量壽經起信論》就是他的作品之一,他在這上面有這一段話:「一切佛土,不離眾生一念清凈心,而得成立」。這句話非常重要,前面這「一切」兩個字應當著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從哪裡來的?是眾生一念清凈心所生、所現的,唯心所現,正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能生萬法。 西方極樂世界是怎麼回事情?下面說,「法藏大士發此宏願,只為破除眾生妄執」,妄是妄想,執是執著,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彭居士講,法藏菩薩發四十八大願,就是破除眾生的妄想執著。「開顯當人本有心量」,當人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我們自己本有的心量多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這是我們本有的心量。「令知凈土」,這是教我們知道十方諸佛的實報莊嚴土是凈土,彌陀凈土也不例外。「即是法性本然,非從外得」,就是前面所說的,不離眾生一念清凈心。彌陀的一念清凈心,所有一切眾生的一念清凈心,形相再多,無量無邊諸佛眾生,心現是一個,一個自性清凈圓明體,是這樣現出來。所以現土現身即是法性本然,非從外得,這個外就是心性之外。心性之外無有一法,所以法法不離自性,法法不離本心。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這種智慧屬於道種智,道是道理,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有相一定有性,有事一定有理,道理搞清楚,就真正覺悟了。 下面自己設個問答,「何以故」,何以故,用現在話說,為什麼?下面是解答,「自性空寂,離諸惡趣」。十法界、六道三途統統稱為惡趣,為什麼?自性空寂,本來沒有!這是從自性理體上說的。下面講,「自性妙圓,具諸相好」,前兩句從體上講,這兩句從相上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給我們說的是體相用,世出世間一切法概括起來不外乎這三方面,有體、有相、有用,所以自性妙圓,具諸相好。這個「諸」把所有一切的現象全包括了,現在我們常說把它分為三大類,諸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大類就統統都包括了。 「自性無礙,現六神通」,這是講作用,因為自性空寂,自性無礙,所以事事無礙,用六神通來做代表。「自性無住,不可斷滅」,這句話說自性不生不滅。自性不生不滅,它的相、它的作用有沒有生滅?實際上也是不生不滅。我們凡夫看到好像有生滅,那是看錯了,你沒有看到真相,真相確實是不生不滅,連科學家都曉得,精神不滅,物質不滅,這科學家講的。為什麼不生不滅?佛跟科學講是一樣的道理,緣聚緣散,緣聚無生而生,緣散不滅而滅,你才真能看到真相,緣聚緣散而已。這個事情近代科學家發現了,物質不滅。你看物質可以變成能量,能量又可以變成物質,覓生滅了不可得。 「自性無內,如鏡普現」,這個現象不難懂。兩面鏡子對照,互相照,我們人站在當中,你看有沒有止境?從這個比喻當中就能夠體會到幾分,確確實實是無盡,重重無盡。我們前面念過,佛經上說的極微之微,現在科學家稱為量子,小光子。前面我們讀過的,一塵一毛之微點就是科學家講的小光子,有沒有內?沒有。自性無內,自性所現的相哪裡會有內!「自性光明,如日普照」,這個光明是本有的,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光明就是智慧,智慧光明如日普照,像太陽一樣。真的嗎?真的。無論是精神現象、是物質現象,我們知道它都是依波動而形成,頻率非常的快速,我們看不到,用儀器也沒有辦法把它看清楚。看到了,到底有多快不知道,只知道速度非常快。佛經上,依照佛經上所講的,一秒鐘它振動的頻率一千六百兆,你說速度多快,才動就周遍法界。這就像如日普照一樣,才動就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出生無儘是什麼?整個法界起變化。那我們想想,這個法界是有多少眾生,有多少物質現象,有多少精神現象,所有一切現象的頻率都在那裡動,以極快的速度在那裡動,所以整個法界虛空界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可是動中有不動,什麼東西不動?自性不動,自性是體,體沒有動,相在動,作用在動,動靜不二,動靜一如。 「自性平等,如香普熏」,這個房間要是燒一炷好香,香很少,滿屋你都聞到香味。佛經上有一個比喻,古印度有牛頭旃檀,寶香,經上記載這香燒一晚,不大,像黃豆、綠豆這麼大,一晚,四十里都能夠聞到。可惜這種香現在沒有了,在這個世界絕種了。為什麼會絕種?人知道修福,知道修慧,知道積功累德,這個世界珍寶就出現。珍寶從哪裡來的?是一切眾生清凈心、慈悲心所結晶的,變現出來的,唯識所變。如果我們的心不善,不清凈,它就變成污穢的東西,礦物,珍寶也是礦物,泥沙也是礦物,糞土也是礦物,都是心現識變,要懂這個道理。 西方世界,我們就知道是人最極清凈心、最善的慈悲心變現出來的。回過頭來再看看我們這個地球現前的狀況,是極不善的心念所現的,極不善的心行所變的,是這麼回事情。現在社會亂了,地球災變異常,有沒有辦法恢復?答案是肯定的。就像現代美國的科學家所說的,只要地球上的居民大家都覺悟,都樂意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社會就安定了,地球上這些災變就化解。他所說的這個道理,提供這個方法跟大乘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佛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是揚善,息滅貪瞋痴是離惡,教我們正心,依照佛菩薩的教誨、古聖先賢的教誨,修身養性就是端正心念、改邪歸正。我們自己有救了,你的家庭也得救。家庭幸福,你的一生美滿,今生現前就得無比殊勝的利益。 佛家講覺迷,覺迷的樣子很簡單,你對世出世間法有信心就是覺,沒有信心就是迷。信心從哪裡來的?信心從性德裡頭流出來,這是性德。為什麼知道它是性德?中國古聖先賢跟我們講的,做人立身於世不離四科,四個科目:第一個是五倫,第二個是五常,第三個是四維,第四個是八德。五倫裡面,朋友有信,你看有這個信字;五常裡面,仁義禮智信,你看又有一個信字;八德裡頭,孝悌忠信仁愛和平,裡頭又有信字,你看四科裡頭三個信字,這個信多重要!大乘法裡頭,信為道元功德母,能長一切諸善根,這不信怎麼行?信的反面就是疑惑,疑是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大乘經教裡頭,疑是菩薩第一個障礙,對聖人教誨懷疑,對佛菩薩懷疑,對自性懷疑,不知道有性德。就連最普通的醫療,醫療有沒有效果?有的有效果,有的沒有效果,效果從哪裡產生的?從信心。大概總在三十年前,我有一次在美國得到感冒,達拉斯有個中國醫生也小有名氣,我們同修帶著我去看醫生,請他治療。我就給醫生談這個問題,我說醫生跟病人要有緣,沒有緣治不了病,他同意。緣是什麼?病人對醫生有信心,醫生對病人有信心,這個病很容易治好;如果沒有信心,再高明的醫術都治不好。我給他說這個道理,他非常同意,他能接受。我說其實病怎麼好的?至少十分之七是你的信心讓你這身體恢復正常,你好了,醫藥充其量只有三分力量。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求學、求道、學佛,這個信心太重要了。 凈土修學三個條件,信、願、行,第一個是信。這信怎麼講法?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跟我們講六個信,六個信裡面第一要信自己,這個很難。第二個信佛,你不信自己,信佛沒用。信自己信什麼?大乘經裡面,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要信自己本來是佛,我們《無量壽經》剛剛念過的,一切皆成佛。你要相信這一句,你這一生很可能就成佛了。你要不相信自己是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你看念佛的人多少,信佛的人多少,佛是誰?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如來,信這些,從來沒想到自己是佛,所以學一輩子還是學的凡夫,天天念佛誦經禮拜依舊搞六道輪迴,你說冤不冤枉?原因出在哪裡?原因出在不信,這多重要!惠能大師一生成就,你看他見五祖的面,禮拜的時候五祖問他,你來求什麼?我來作佛。你們看《壇經》,他來是要作佛的,真成佛了。你成不了佛,你不想作佛,你不知道作佛。 這段經文好!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方諸佛如來教化一切眾生教什麼?就是教他們真正明白覺悟一切皆成佛,你的真誠心、恭敬心就流露出來了;也就是說你自性裡面真心的智慧德相就統統出來了,自然流露出來了。不信怎麼樣?不信,自己有傲慢、有煩惱,你要是不信自己是佛,你所流出來的就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疑,你心裡常常流出來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怎麼能成佛!佛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這些東西從阿賴耶來的。你得搞清楚,阿賴耶裡頭有這些東西,自性清凈心沒有這些東西。我們要放下,我們要拋棄,拋棄放下阿賴耶,你不用它,它跟你愈去愈遠,慢慢就消失掉了。你天天喜歡它,天天要用它,它跟你愈來愈親近,永遠離不開,你的麻煩就大了,阿賴耶製造的結果是六道輪迴。 《楞嚴經》上佛把這個道理講得非常透徹、非常清楚,告訴大家,你錯用了心。真心有,你不認識它,你不用它,真心沒離開你,真妄和合在一起,你不知道哪是真,不知道哪是妄,把妄心當作真心,叫錯用了心。學佛也學不成就,學一輩子,學一點皮毛,學一點佛學常識,對自己得定、開慧、證果毫不相干。所以你所希求的、所期望的,你這一生得不到。佛菩薩教我們放下,我們沒放下,我們搞錯了,我們把真心放下了,妄心沒放下。世尊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什麼?就是提醒我們,要把真心跟妄心搞清楚,要認識清楚,用真心不用妄心。用真誠心待人接物,你不吃虧,你不會上當。用虛情假意,就是妄心,八識五十一心所,你用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虛偽,這個東西不是真的,它會變,真心永遠不會變。真心空寂,自性就是真心,無住,不可斷滅,這時候不生不滅。 「自性無作,無有限量」,無有限量就是出生無盡,《還源觀》三遍的第二種。無作而作,作而無作,所以出生無盡,就是整個宇宙一分一秒那個靜止都沒有。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頻率在振動,到一毛一塵的微點,沒有一個是例外的。這世界怎麼來的,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科學家這種認知,佛法證明他,他也證明佛法,兩個互為作證,科學證實佛講的是對的,佛講的證明科學家發現的是正確的,互相證明。 「菩薩即順眾生自性本具之空寂心」,菩薩明了事實真相,所以即順這個順就是恆順眾生,普賢十願里的,菩薩就恆順眾生,順著眾生什麼?順著眾生自性本具的空寂心、「妙圓心、無礙心、無住心、無作心、無外心、無內心、光明心、平等心,而莊嚴佛土」,這些話是讚美西方極樂世界。你看這裡面講的空寂、妙圓、無礙、無住、無作、無外、無內、光明、平等,都是我們自性清凈心本來具足的,我們有,佛也有。阿彌陀佛是以他的性德,統統合起來就是性德,把眾生的性德引發出來。眾生性德被引發出來,眾生還不知道,這個妙了,眾生真不知道,為什麼?眾生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真的被阿彌陀佛引發出來,阿彌陀佛要不能把你性德引發出來,你怎麼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可見得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你自己這些心造的,阿彌陀佛這個心,你也是這個心,心心相印,阿彌陀佛的實報土,也就是你自己的實報土。他用什麼東西引的?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名號。你只要肯老老實實的放下萬緣,念這一句佛號,阿彌陀佛就從這句佛號把你自性的性德引發出來,那就是構造極樂世界的原始材料。極樂世界建造,我們自己有一分在裡頭,人人都有這一分,自己是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到了極樂世界之後,一開悟就知道,原來是自性彌陀,唯心凈土。阿彌陀佛也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就是圓滿的性德,叫阿彌陀。正報如是,依報亦如是,真的是妙,真的是不可思議! 所以像這些句子我們常常看,每天在心中過一遍,阿賴耶這些種子就多了,我們講印象深刻,你才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提起觀照功夫。空寂是我們自己的真心,妙圓也是我的真心,無礙、無住、無作亦如是,無內無外那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光明是智慧,平等是佛性。我們在這個地方終於是明白過來,覺悟了,四十八願是一條一條的細講,這個地方總的十句話是四十八願的總結。建筑西方極樂世界的基礎之總結,心現識變,我們如果把它搬造我們此地,我們用這十種心來建築地球,我們用空寂心,空寂就是清凈,一絲毫染污都沒有,空寂是不生不滅,惠能大師見性第一句就說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無動搖,這都是空寂的意思。本自具足,能生萬法,那就是底下這個妙圓,我們能用空寂心、用妙圓心生活在現前的世間,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會有兩樣嗎?用無障礙心、無住心、無作心、無外心、無內心、光明心、平等心莊嚴地球,這就叫端正心念,這就叫改邪歸正。反過來就是邪,空寂的反面就是無量的染污,無量的垢穢,無量的業障!妙圓沒有了,妙圓變成什麼?變成妄想,變成分別,變成執著,就不圓了。於是底下無礙就變成無量無邊的業障,無住變成嚴重的執著、控制、佔有,無作變成造作,無內外變成嚴重的分別,光明變成愚痴,平等變成傲慢,那不是莊嚴國土,是毀滅世界。 所以我們要會,真正學會了,現前莊嚴地球,將來莊嚴極樂世界,往生就是莊嚴極樂世界,現在莊嚴地球。現在莊嚴地球是花報,將來往生莊嚴極樂世界是果報。現在沒有花報,希望將來有果報,那個果報有很大的問題;換句話說,你未必能往生。現前你用這些心莊嚴地球,你迴向求生極樂世界,你是決定得生。那是什麼?花好,你將來的果當然好。在現在怎麼個修法不就明白了嗎?我要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恢復到空寂,心要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寂是不動,寂就是能大師講的本無動搖,空是能大師所講的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我要回歸到空寂。這個事情說起來、做起來難,太難了,彌陀教給我們有方便,這就太難得了。什麼方便?一切歸一句佛號,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好辦多了。心裡一樣沒有很難,心裡有個阿彌陀佛,這是真正的善巧方便。用一念,阿彌陀佛這一念,把所有妄念都打掉,就用這種方法,用一念排除一切的妄念。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就是當人自性,妙不可言。自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心,用這個方法把空寂心找回來,空寂心找回來就妙、就圓了。妙圓是起作用,圓是圓滿,不僅是娑婆世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它能擴展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十方諸佛剎土依正莊嚴。《還源觀》上講的三種周遍裡面的第二種出生無盡,這句話其實就是惠能大師講的能生萬法,出生無盡,妙!圓滿!一法不缺。 無礙就是得大自在,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沒有障礙。無住,不能住相,不但相不能住,還不能住念,不住相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四相不住;念都不能住,那就是《金剛經》後半部,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你的境真空寂、真清凈,就是什麼?在六塵而不染,眼見色而不染於色,耳聞聲而不染於聲,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內心如如不動是自性本定。為什麼不染?因為知道所有現象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怎麼會染污?為什麼會染污?你當真,你以為它是真的,你被它染污,也就是說你被境界影響,你被境界所轉了。不染污的人,不受外面環境影響,不但我不受它影響,我能影響它。它影響我全是假的,我影響它全是真的,這叫佛度眾生。 無作是作而無作,那天天干,干不著相,這就叫作而無作。著相就錯了,著相是什麼?著相就到阿賴耶去了,不著相就回歸自性,自性是空寂的。著相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落印象,落印象就是十法界流轉的種子,特別是六道。無內無外,無內外是今天科學家在探討的一個命題,宏觀世界大而無外,微觀世界就是量子力學,小而無內。這兩個問題到現在還沒有最後的結論,還在探索,可是跟大乘佛法真的愈來愈接近。光明心是智照宇宙、智照法界,對於整個法界清清楚楚,一絲毫都不迷惑。平等心,沒有絲毫分別,才有分別就落在意識裡頭去了。意識是分別,意根是執著。意根跟意識,大乘教常用一個名詞叫意地,只要落在意地就迷了,即使成佛,天台大師判作相似即佛,你不是真佛,相似即佛。不落在意地,那就是真佛。不落在意地是什麼?回歸自性,教下常講消歸自性。消是消化,像吃東西一樣,消化了,營養全被吸收了,這個好!落在意地裡頭沒消化,沒消化將來還會起作用,那就在六道裡頭搞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沒消化,消化就沒有了。所以你才曉得消歸自性有道理,完全消化了。 消化變成什麼?變化性德,善是性德,惡也是性德,凈是性德,染也是性德,無有一法不是性德。你一化就變成性德,不化,僵硬在那個地方,那就是病因。僵硬什麼?不是凈就是染,要不然就是善,再要不然就是惡,它變成這個東西。消化之後呢?消化之後是染凈善惡全沒有了,這叫功夫。我們看經聽教,聽教就是聽講,在日用平常當中,眼見色、耳聞聲,你落不落印象?當然落印象,你這個印象是染、是凈、是善、是惡,有沒有?有,你沒消化。如果要是消化掉,消化掉之後,染凈善惡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智慧,全是自性裡面的智慧,你覺悟了。提升你覺悟更高的層次,這是莊嚴佛土。古來祖師大德常常勘問學人,「你會么?」意思是你會用心嗎?這裡舉得這麼清楚,就是這些心,你會用嗎?空寂、妙圓、無礙、無住、無作、無內外、光明、平等、覺,你會用這些嗎?會用嗎?會用的就是菩薩,不會用的是凡夫。自己的心,不是別人的。 「是以四十八願,一一願即眾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莊嚴自土」,這說極樂世界,彌陀引導我們,在前面帶路,用這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前面所說的十種心,用十心來總結四十八願,告訴你這是一切眾生本具之心,真心,佛心,一切眾生個個人本來具足,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還是即以自心莊嚴自土,極樂世界是你自心變現的,阿彌陀佛也不例外,這幾句話把中峰禪師在《繫念佛事》開示的兩句話說明白了!中峰大師說,「我心即是彌陀,彌陀即是我心;此方即凈土,凈土即此方」,是不是即以自心莊嚴自土?在極樂世界如是,在我們現前世界忘掉了。如果用這個願心,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十個心,用這個願心,莊嚴地球,莊嚴我們現前的世界,這個世界不亞於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也跟極樂世界一樣清凈莊嚴,一樣的美好。這個世界的居民跟極樂世界一樣,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人人發四十八願,人人是這十種心,就是上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上善之人是最有福的人,地球就是福地。 美國布萊登先生說的這幾句話,可能他沒有想到這麼具體,沒有想到這麼圓滿,他要是看這段經文,那個三句話就詳細註解了。怎麼叫棄惡揚善,怎麼叫改邪歸正,怎麼叫端正心念?這段經文不是具體說明,完全落實了嗎?那個結果他說得好,不但是二0一二不是世界毀滅,而是人們會把世界帶到更好的走向。我們更具體的要問一句,具體落實方法何在?我們同學有沒有能答得出來,用什麼方法真正能夠落實願心?兩句話,細說《無量壽經》,落實自心愿行,就辦到了。這就是平常一句俗話說弘法利生。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寺院庵堂,人家一看這是佛門的道場,佛門的道沒了,場還在,道無場有。現在如何怎樣把這個場裡面道充實起來?這裡頭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是佛陀教育,連帶的聖賢教育,如果能把聖賢教育、佛教教育天天來教學,天天來講經,大家聽了慢慢覺悟。聽一遍不夠,我從小就有一個習慣,聽東西至少是十遍,這是至少,正常的我的數是三十遍,為什麼?十遍印象還不夠深刻,三十遍印象一定比較深刻。我們在一起學習,學佛的人都很多,成就有很多人不如我,原因在哪裡?我聽的遍數多。李老師當年講「佛學概要」,他是編十四個大綱,表解,材料也叫《佛學十四講》,我聽了十一遍,他每次講我都去聽,從頭聽到尾。一遍、兩遍不行,過幾天就忘掉了,它不起作用。我連聽光碟,我在舊金山的時候,甘貴穗居士,那個時候沒有光碟,錄音帶一盤,一盤錄音帶送給我,倓虛老法師在香港佛七當中的開示。倓虛老法師是東北人,鄉音很重,我只大概聽到三、四成,很多聽不懂。但是我很有耐心,我聽到三十遍,他的話我全聽懂了。以後我找北方的同學把這一卷錄音帶寫成文字,還印成小冊子流通,裡面講鍋漏匠的故事,念佛,還講一個徒弟參禪的,以後做了土地公。遍數不多不行! 所以古人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教導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千遍不多!那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一千遍,你心定了,千遍是戒律,因戒得定。譬如古人讀經,讀《華嚴經》的有,讀《法華經》的,你看,無盡藏比丘尼讀《涅盤經》,都是大部頭。一天讀經時間最好不少過十個小時,用讀誦的方法,讀經不要去想經的意思,規規矩矩照著經文去念,不去想它,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經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跟念佛一樣,不懷疑,不夾雜,一直念下去,一天十個小時。念上個三、四年,就是一般根性,中等根性的人,他清凈心就得到了。一天受十個小時的訓練,訓練什麼?訓練你不打妄想。不念經的時候會想,會胡思亂想,念經又不准你想意思,就根本不准你想,那就是什麼?那就是修定。得明白這個道理,你一想,定就失掉,把你功夫全破壞了。念經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叫你開悟,定久了,三、四年得定,六、七年就開悟了,目的是在開悟。十年就可能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那個境界跟禪宗裡面是平等的,大開圓解就是見性成佛。成佛,那個境界你什麼都通了,叫一經通一切經通。 古時候,咱們中國老祖宗跟印度這些高僧大德都用這個方法,跟現在西方人是完全不一樣。西方人用頭腦,用研究,所以他們所得到的是知識。東方人所做的這一套,他得到的是智慧。智慧能通一切法,知識不行,知識隔行如隔山,你完全不懂,智慧一切法融會貫通,不一樣!最近這一個世紀,沒有這種人才出來了,主要原因是什麼?受西方的影響,都喜歡用頭腦去想、去研究,所以全都變成知識了。中國傳統文化變成知識,儒釋道的學習也變成知識,我常說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解決問題它有限,有局限,而且有後遺症,智慧沒有。 你看看古聖先賢,諸位要是細心去閱讀,古代,中國人講古聖先王,你去看堯舜禹他們是以道治天下,完全是智慧,沒有後遺症。到五帝就不行了,但是距離道還不遠,是以德治天下。五帝是以德。三王又降了一級,三王是夏商周,夏是禹王,以禹王的兒子做代表,王啟,商湯,周朝的文王、武王,以仁治天下。孔子出生在亂世,五霸,五霸仁沒有了,又降了一等,義,還講禮。五霸之後,秦統一五霸,統一了。十五年亡國,漢取而代之,到漢武帝用禮,你看道德仁義禮,用最後一個。一直到滿清,在中國這兩千年當中都是以禮治天下。禮沒有了,古聖先賢講那就是亂世。現在這一百年是亂世,禮沒有了。能不能再恢復到從前那樣的盛世?跟諸位說,這不可能,沒有方法恢復,一定是愈來愈亂。什麼時候能把古人這個禮找回來,那稍微能夠改善一些。如果有能力,有這個願心向上提升,我們從禮要提到義,要提到仁,要提到德,要提到道,那就成聖成賢了。道是聖人,德是賢人,仁以下稱君子。如果我們認為古人不行,古人不如現代人,輕視了古人,那就像科學家所說的,這個世界會走向末日,會走向整個崩潰毀滅,然後再重來。 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過去確實是有好多次的毀滅,現在又到了這個臨界點,也就是可能會毀滅。是毀滅還是復興,都在我們自己一念的心愿,這個權不在別人手上,在自己。佛菩薩不管這個事,聖賢也不管這個事,天神、鬼神都不管這個事。所以我們要明白、要覺悟,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那是罪加一等,不能責怪任何人,確確實實是自己作自己受。我們同學難能可貴,不容易!我們得人身、生凈土,澳洲這塊土地是凈土,學習大乘,學習《無量壽經》,這是多大的福報,這是多麼幸運。許許多多人走向了絕望,而我們這些人,人數不多,我們的前途充滿了光明,充滿了希望。我們認識了佛菩薩,我們認識了古聖先賢,我們對於大乘經上講的諸法實相,雖不能透徹了解,也知道一些,不懷疑,有信心。 所以讀到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即以自心,莊嚴自土」,這兩句話重要,提醒我們。「如水歸海,如響應聲」,水歸海意思好懂。如響應聲是怎麼回事情?如果我們旅行,我小時候,如響應聲是常常遇到,那時候逃難,走到山谷長嘯一聲,迴音就來了。我們長嘯是響,那個山谷的迴音是應。「心土不二,因果同時」,心能現,土是所現,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能所不二,心土不二,因果同時。「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這就是為我們解答了,為什麼法藏發願完畢就真的大地六種震動,空中雨花、天樂,還有讚歎,這什麼原因?念老很了不起,把彭際清的《無量壽經起信論》里這段話來解答這個問題,妙!解答得太好,太妙了。「以不可思議之因,起不可思議之果」,不可思議的因就是願心,四十八願自性本具的十心,空寂心、妙圓心。「當知不可思議之因,即不可思議之果」,應了前面的一句話,因果同時,因果不二,因果同一個心念。為什麼因果同時?因是空寂心、妙圓心,果也是空寂心、妙圓心;因是四十八願,果也是四十八願,法藏菩薩如是,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見聞此經,依教奉行無一不如是。 「有志凈土者,須從此信入」,這兩句話解得好,真正想我們這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一段經文重要。彭際清居士所說的,我們要把它當作經來看待,在這一句話裡頭,他能夠引用經義,發明經義來勸導我們,這不是凡夫能做到的,他自己沒有做到,他說不出來;換句話說,是他自己修學心得的分享,我們聽了能有感悟。他長嘯的聲,我們這裡的反應,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對凈宗從這個地方起信,從這個地方契入彌陀願心,我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此身即是彌陀,此方即是凈土。這個世界它亂我不亂,它動我不動,它有災難,我沒有災難。這是這一段,彭居士這一段開示給我們,提醒我們殊勝的功德利益。「此論宜深參究」,不是叫你研究,研究是你有妄心在分別,你有分別執著,參究是完全接受,沒有絲毫疑問。我明白,我懂了,我今天就依教奉行,這叫參究。究是明了,離心意識叫做參,用心意識叫研,研究跟參究不一樣。西方人用研究,東方中國跟古印度用參究,不用心意識,就是不用阿賴耶。阿賴耶是心,末那是意,第六是識,不用心意識就叫做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二二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四八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0五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三二集)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7課:自力與他力——曇鸞大師釋「自他二力」而貶自力乘佛力(二)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