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陰陽」不可脫離語境

中醫談陰陽須有語境。「語境」即語言環境的簡稱,所謂陰陽語境,指的是陰陽的上下文。如《內經》中說:「木之陰陽,尚有堅脆」。此處「木之」、「尚有堅脆」就是陰陽語境。縱觀《內經》中的陰陽,有腹背、天地、日月、水火等很多解釋。故隨著陰陽語境的變化,陰陽的意義也會不同。

但在現行教材中,「陰陽」卻只是哲學理論的陰陽學說,未包含其他學科領域。如教材中說:「春秋戰國時期,哲學理論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作為哲學理論的陰陽學說也逐漸形成。」(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該教材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之第二節的全篇「陰陽學說」中根本找不到「非哲學理論的陰陽學說」。筆者認為,教材中對「陰陽學說」的定義有片面之嫌。

如「背為陽,腹為陰」這個醫學理論是指導醫者臨床治病防病的準繩,而不是「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釋宇宙變化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張仲景在臨床中,很好地把「背為陽,腹為陰」這個陰陽學說應用到實踐中,並收到良效。《傷寒論》太陰病提綱說:「太陰之為病,腹滿……時腹自痛」。是說寒邪入腹部諸陰經,導致行於腹之陰經的陽氣不能達於腹,故「腹滿」、「時腹自痛」。何以治之?理中丸(湯)主之。服理中後寒邪祛,行於腹之陰經的陽氣達於腹部,則諸症霍然。

其次,教材中有:「陰陽學說認為,無論世界上有形的物體或無形的太虛,無論宇宙中的天體或大地上的萬物品類,都有普遍的聯繫,處在無休止的運動之中。而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在陰陽的相互作用下發生的。諸如天與地,日與月,水與火,晝與夜,明與暗,寒與熱,上與下,生與死等等,無不是相互關聯而又相互矛盾的事物和現象,此中皆可分陰陽。」(《中醫基礎理論》)

分析此段文字,筆者認為正是由於增加了一個連接詞「與」,使得《內經》中「天與地的天文學理論陰陽學說」、「日與月的天文學理論陰陽學說」、「水與火的物理學理論陰陽學說」就直接被曲解作了「『相互關聯而又相互矛盾』之哲學理論的陰陽學說」,喪失了其本意。

而導致曲解《內經》陰陽學說的主要原因,正是不明白陰陽語境的作用所致。

(作者:北京京師中醫醫院 馬予良 石玉山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推薦閱讀:

最理想的家校關係:老師被理解,孩子被關注,家長被尊重
怎樣面對別人的不理解?
心在理解中靠近
為什麼別人說的話,你有時候聽不懂,深層原因(內含對思維過程和思維層次的感悟)
如何理解八字的喜用神和忌神

TAG:理解 | 陰陽 | 語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