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醫案四則 - 經方實踐 - 復興中醫網 中國優秀中醫藥網站|中醫論壇|中醫養生|中醫...
06-08
隨家嚴劉渡舟侍診,每見用經方取效,簡捷明快而深有啟迪。今錄驗案四例如下: 1.不孕案:賀某,女,30歲。初診日期:1989年12月20日。婚後四年未孕,婦科檢查為「原發性不孕症」,多方治療未見喜征。問其月經40餘日一潮,小腹與腰疼痛,經量少內挾血塊,大便經常秘結。脈滑數有力,舌苔薄黃、舌質青紫。診為熱與血結,沖任受阻而難以受孕。治法:瀉熱行瘀,推陳致新,拔其錮結之勢方能奏效。方用桃核承氣湯:桃仁15g,大黃4g,芒硝4g後下,桂枝10g,炙甘草6g。此方連服5劑,大便作瀉,月經下黑色杯血較多,而小腹與腰之疼痛頓釋,其月經從此按時來潮。半年後終於懷孕,生一女孩。 按:桃核承氣湯即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組合而成。用凋胃承氣湯取其瀉熱破結以開癥結;桃仁滑潤而利,善逐瘀血,與硝、黃配伍可使瘀血無所滯留;用桂枝使之通行衛氣,氣行則血行以增強逐瘀活血之力,同時桂枝氣溫又可節制硝、黃之寒性,方義為深。 家嚴對我說,臨床運用桃核承氣湯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瘀血內停,血絡內阻,濁熱擾心,往往見到精神及情志方面的異常,輕者煩躁、善忘,重者如狂、發狂。所以《內經》說:「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這是下焦蓄血的一個比較明顯的證候特點;二是從致病原因上看,雖然瘀血作為其主要的病因,但是由於情志方面的鬱結而積久不解,也往往是發生本病的一個重要誘因;三是本方有較強的攻下逐瘀力量,使用時一定要以體實之人、正氣不衰為前提;四是在服藥時間上,應以空腹為佳,因為病位在下焦,空腹服藥有利於攻逐瘀熱。要求「先食溫服」也就是這個道理。 2.經前嘔吐案:楊某,女,20歲。初診日期:1991年11月5日。嘔吐久治不愈。其症每逢月經來潮之前嘔吐不止,不能飲食,待月經行後則嘔吐隨之而愈。平素靜默寡言。脈弦,舌苔白滑。證屬少陽、肝膽氣鬱所致。治法:疏利肝膽,和胃降逆。方宜小柴胡湯:柴胡20g,黃芩10g,半夏15g,生薑15g,党參8g,炙草8g,大棗7枚。連服7劑嘔吐未作,續服7劑井間服逍遙散治療月余,病獲痊癒。 按:《傷寒論》96條有「心煩喜嘔……小柴胡湯主之」;97條有「……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的記載。由此可見,「喜嘔」乃是小柴胡湯的主證。從理論上講,正如唐容川說:「木之氣主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胃氣下行,水谷乃化。」如果木鬱氣逆,胃氣不得調順,致使氣逆而痰飲上沖發為嘔吐。「病在肝而逆在胃」,此所以「喜嘔」之由也。此女平素肝氣多郁,「女子善懷」,月經前則氣血蘊蓄不伸,更能加重鬱結之勢。肝膽氣鬱必然疏泄不利,胃氣必受其脅而有作嘔之機;待月經來潮,肝膽氣鬱隨之得以疏泄,逆胃之勢則減,自然嘔吐則止。因證屬少陽,必用小柴胡湯治療。若單純和胃降逆止嘔,不疏利肝膽氣機則徒勞無功。 3.心下痞案:孫某,男,37歲。初診日期:1993年9月26日。一年前患胃病,曾診為「淺表性胃炎」。現心下痞滿,時時噁心,噫氣頻頻,大便溏薄。舌苔白而膩,脈弦而帶滑。自訴有嗜酒之癖,辨證為酒濕傷及中州,脾胃升降失調,陰陽之氣痞塞不通,而又痰氣膠結,吳謙稱為:「痰氣痞」者是也。由於此證脾氣不升則寒從內生,胃氣不降則熱從內起,因此治法若單純治寒、治熱、治虛、治實皆搔不到癢處。只宜調和脾胃,協調中州陰陽。《金匱要略方論》指示「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疏方:半夏15g,黃連10g,黃芩6g,乾薑10g,党參10g,炙草10g,大棗7枚。患者服藥4小時許,大便排泄出痰絮物,似涎如膠甚多,而噁心與噫氣隨之大減。服藥3劑,病告痊癒。 按:半夏瀉心湯是治療寒熱錯雜痞的代表方。方中用芩、連苦寒以降胃氣;用乾薑之辛以溫脾;用參、草、棗以補虛;用半夏化痰和胃降逆以消痞。可見該方集寒熱補消之葯於一體,清上溫下,辛開苦降甘補,以達到恢復脾胃升降之目的。尤以半夏重用為君,獨具滌痰開結,和胃降逆之功,正是針對痰氣痞而設。故患者服藥後大便排出痰絮物是不足為奇的。 4.精神分裂症案:曲某,男,27歲。初診日期:1991年5月29日。其母代訴:因發高燒送醫院急診。在醫院狂躁不安,打罵醫生,不接受治療。西醫診為「精神分裂證」。刻下,患者精神不安,視、聽、言、動,時慧時眯,煩躁而又善悲,五天徹夜不眠,大便數日未解,且泛惡不欲食。脈弦按之有力,舌質紅、舌苔黃而中褐。脈證合參,證屬肝胃氣火交郁,火熱上擾心神而致。其大便不通,舌苔黃褐則主陽明裡實已成。治法:疏肝清熱,兼下陽明之實。擬大柴胡湯:柴胡18g,黃芩10g,大黃2g,枳實12g,白芍10g,半夏15g,生薑15g,大棗7枚。葯服2劑大便得下,煩躁得減,但舌苔尤未退凈。又繼服3劑,大便又瀉,舌苔方得退凈,且有食慾,情緒穩定。唯夜間少寐,轉用丹梔逍遙散(改為湯劑)以善其後。 按:大柴胡湯主治少陽陽明並病。方由小柴胡湯去人蔘、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而成。方中大黃配枳實可瀉陽明與少陽之實熱;芍藥配大黃酸苦涌瀉,能土中伐木,以平肝膽之逆。綜觀全方,既疏利肝膽之氣滯,又蕩滌腸胃之實熱;既治氣分,又調血分,因此對於氣火交郁之精神失常及多種急腹症功效卓著。 上述案例均用經方而獲治癒。其療程短而療效高非同一般,經方所以有這樣奇效,可概括有以下特點: 1.方證結合緊密:辨證論治是中醫必須遵循的準則,理法方葯的統一,又是取得療效的關鍵。《傷寒論》以辨證論治而著稱,所用之方確能解決病證,這是方證相對的嚴密性。臨床有是證則用是方,隨手拈來立竿見影。因此家嚴再三囑我使用經方一定要抓住主症。例如:太陽病的「惡寒」,陽明病的「法多汗」,少陽病的「喜嘔」等等。 2.組方結構嚴謹:《傷寒論》共113首方,用藥僅91味,說明經方用藥精練,配伍有度,所選藥物有的放矢、針對性很強,互相配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正如家嚴所云「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值得學習與研究。 3.劑量比例適度:經方對劑量的要求十分嚴格,有的方劑雖由同樣藥物組成,但因藥量互不相同而功效、主治各異。因此藥量比例適度也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正由於經方具有上述特點,才獲有「醫方圭臬」之稱,因而被後世醫家所推崇。 |
推薦閱讀:
※中醫養生:艾灸快速治療月經不調
※其實你早已知道這些中醫知識
※飯後「一不要」,睡前「二不要」,肝臟好得不得了!
※中醫藥膳:身體出現5個變化,你的濕氣已經很重了!
※蘄艾灰是寶,看了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