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把這段話分享給身邊的修行人。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行者:依身修行,何為其心。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行者:依身修行,何為其心。

放下心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放下過去的煩惱得失,不懼當下未來,保持內心平靜。我們要明白很多事是求之不來的,因此不如斷念放下。真正放下是一種釋懷,一種歡喜,一種精進。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放下是一種領悟,是一種知性的升華。惟有放下,才能得到自由,才能離苦得樂,才能算作真正的解脫。

包容心

包容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理解,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境界。要做到無私無謂,無拘無束,無塵無染。寬容不是無原則地放縱,也不是逆來順受。寬容是一種大智的精神態度,是一種君子之風,是生命經歷的一種忍耐。佛說:要忍所不能忍,要行所不能行,要容所不能容,才見大道!

無欲心

人是有情眾生,有情就會有慾望,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靠本能的慾望在推動。那麼佛說的無欲,並不是讓我們拋棄一切的慾望,而是讓我們依靠佛法指引,遠離迷失我們自性光明的貪嗔痴,不生貪婪,不起放縱。把我們本能的慾望轉化為自覺覺他大悲願力。無欲則剛,金剛斷惡,諸惡不生,當生極樂。無欲方得大解脫

平常心

佛說:平常是道。何謂平常心?平常心無善惡,無是非,無取捨,無凡聖,不執著之心。我們只有心無雜念,平常心看世間一切花開花落,人聚人散。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世情無義,世事無常。當受得受,當棄得棄。不管庭前看花,還是物慾橫流,不被誘惑,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道心。

慈悲心

凡事能站在無我的角度為他人著想,廣積善業,自利利他,喜舍慈悲。佛與魔的區別不在於法的高低,而在於心的善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世上善惡一定有報,若無報何來美醜貧富之別。每個眾生的生死不同,皆是善惡造化,至善之人,心存慈悲,不懼生死。作惡之人,心生惡魔,日夜難寢,面目猙獰。求佛之心,當懷慈悲,才能度己度人。

願力心

佛說,生來有情,初心為善,若不凈業,自會生惡。所以我們想在修行中獲得覺悟 ,離苦得樂,究竟圓滿。依佛生願力,凡事需忍耐;付出即所得,究竟無掛礙。佛不僅是慈悲的化身,還是智慧的化身。佛心就是普度心,大願力心,圓智菩提心。佛心有無邊的攝心力,接引我們速得正覺。

懺悔心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可見依佛所說懺悔;不是有錯而懺悔,應該叫有漏而懺悔。漏,就是缺陷,不完美,對一人來講,沒有完全完美的人格和品行。所以要修,為了修持戒,定,慧。就要發願懺悔。就好象是我們每次吃飯以前,先要把餐具洗乾淨,懺悔則是恢復我們身口意三業的清凈。依靠戒律,管好行為不墮惡趣,管好嘴巴不傷他人,管好內心不生怨恨。懺悔修善了因,依佛願力,當下斷滅累劫所犯諸惡,清凈正覺。

隨緣心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面擦肩。入世為胎,依性生情。自性為種,慈悲為田,眾生為光,惠澤善根。前世多少香火緣,只為今生與佛牽手。牽手是緣,回眸是緣,擦肩是緣,我們所看到的生命現只是十方法界的一種緣起緣滅。生來就在等死。所以緣起即是緣滅。佛說放下,就是讓你面對無數個緣去結,去解。去滅。。。隨緣即不變,不變即佛緣。

妙智心

佛說:「智慧猶如一盞明燈,能照亮累劫煩惱無明」妙心吉祥,妙智無礙。佛性即無我,無我生慈悲,慈悲不是小善小智,是佛性的大悲智慧,可生法界至純力量,通徹過去、現在、未來。不生亦不滅。佛智不可思議。無量壽經上曰:妙智無等倫。更多:

請分享給你的身邊的人,常行善念,常得福報!

關注善知識「菩提語林」請按二維碼

關注善知識點贊留言請按二維碼!


推薦閱讀:

這段路,只能陪你到這裡了
這段子才叫牛
這段話適合任何人,看完回味無窮。
【老人言】 我每讀這段經文都汗毛直豎
分手傷感的句子 就讓這段傷心的往事過去吧

TAG:分享 | 修行 | 行者 | 這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