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從「代父祭天」 事件來探討雍正即位的謎團

歷史

前世之事,後事之師!

History will judge some people

歷史那點事兒:歷史終將審判試圖篡改歷史的人!

「1722年12月17日(舊曆十一月初十),即康熙皇帝去世前三天,他派皇四子胤禛到天壇去祭天,有人說康熙皇帝這樣做是故意迴避和控制皇四子胤禛,有的說這恰恰是康熙皇帝準備傳位給皇四子胤禛的一種暗示。

(圖)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後來的 雍正皇帝

那麼當時康熙皇帝真正的用意究竟是什麼呢?康熙皇帝派皇四子胤禛去祭天是為了控制皇四子胤禛,還是為了傳位給皇四子胤禛呢?這個問題我先暫且不回答,讓我們先來一同追述一下,舊曆十一月十二至十三日,即康熙皇帝在臨終前還發生了什麼事情?

康熙皇帝在臨終前一天,皇四子胤禛曾三次受召到康熙皇帝榻前問安,《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記載:

皇四子胤禛聞召馳至。巳刻,趨進寢宮。上告以病勢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進見問安。

問題在於,皇四子胤禛曾三次受召到康熙皇帝榻前問安,為什麼康熙皇帝沒有當面告訴由胤禛繼承皇位?有的學者認為,這反倒證明康熙皇帝沒有向七位皇子宣布由胤禛即位遺旨這件事。我也認為,這個時候的康熙皇帝並沒有糊塗。但是康熙皇帝為什麼這麼做呢?原因如下:

第一,當時眾位皇子們的工作還沒有做好。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呀,那都是血的教訓。

第二,最次也應該是這樣的:恰恰證明康熙皇帝在最後一刻還在考察皇四子胤禛。

凌晨時分,康熙皇帝病重,宣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共七位阿哥和隆科多進宮,向他們宣諭:「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問題在於,這麼重要的決定,既然將即位大事告訴七位阿哥和隆科多,為什麼不向當事人——即位者皇四子胤禛宣諭?所以有的學者認為這件事是無中生有,是雍正皇帝即位後編造的。

(圖)雍正皇帝,1722—1735年在位

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明顯錯誤的。原因如下:

第一,不能憑空就如此說。這件事是否無中生有應該是有證據的。對別人的懷疑應該建立在確鑿的證據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沒有確鑿的證據的話,最好還是不要輕易得出結論。雖然我也認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我也認為這裡面的確可能有點問題。

第二,因為當事人——即位者皇四子胤禛在忙著代皇父祭天。一個在與老天爺對話,一個在與皇子們交代後事!這不是很合理的推斷嗎?

再者,四阿哥後來是中午11點左右才到的。距離康熙帝病重前的召喚,已過去快十個小時了。雖然沒召喚他,但是作為幌子,他為什麼不去?什麼原因不去?如果快馬飛奔的話,他是有可能到達的。但是,結果卻是,他沒有到達。因為相比起來,祭天是更重要的。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要確定某位皇子代自己祭天,這種事情,本身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是一個很明顯的暗示。

也可以說,這正是康熙皇帝更加喜歡皇四子胤禛的一種表現——康熙皇帝那麼多的兒子,不是誰都可以代康熙皇帝祭天的!

如果我們說康熙皇帝讓皇四子胤禛代他去天壇祭天不能證明康熙皇帝有意、有遺旨讓他即位的話,那這世界上就真的沒有天理了!如果我們認同這一條的話,那麼我們也同樣不能證明康熙皇帝對於任何一位皇子有意、有遺旨讓他即位。

在封建社會,代皇父祭天這樣的事遠遠比做什麼大將軍更為重要得多——畢竟天子,天子,老天爺的兒子呀——君權神授嘛!

(圖)康熙遺詔

退一萬步講,即使我們認同康熙皇帝讓皇四子胤禛代他去天壇祭天並不意味著皇帝要傳位給自己的這個兒子的話,那麼我們也似乎更加沒有任何理由得出皇帝要傳位給自己的第十四個兒子胤禎的結論來。那倒是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間接證明雍正皇帝是「無詔奪位說」了。

換個角度想想大家也能夠明白,雍正皇帝也沒有必要非得留著一個完全不利於自己的《康熙遺詔》。與其撕掉不利於自己的《康熙遺詔》裡面的內容,再做一個完全假的《康熙遺詔》來糊弄大家,不如完全撕毀真的《康熙遺詔》不留。後邊的王朝都是他的子孫,沒有人會來驗證這個完全假的《康熙遺詔》的真偽——除了今天的我們!所以我認為,《康熙遺詔》的造假,並非雍正皇帝所為。雍正皇帝沒有那麼傻,如果他真是篡位的話,他是不會把這麼一個證據留給後人的。所以這就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疑問。

END


推薦閱讀:

探討余線使用最大化的問題
八段錦初級練習中的呼吸方式探討
舞蹈藝術提升之探討 (1)
奇門射覆餅乾分享及梅花起卦法探討
明心見性之探討

TAG:雍正 | 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