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先烈們的精神高地(人民論壇)
馬譽煒
《 人民日報 》( 2013年04月05日 04 版)
「猶有國人懷舊德,一腔熱血祭先人」。清明節期間,許多人在祭祀故去親人的同時,也紛紛來到烈士陵園等紀念場所憑弔革命先烈。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人們遠離了塵世浮華,接受著精神洗禮。
歷經磨難而浴火重生的新中國,從來不缺少英雄。據民政部統計,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約有2000萬烈士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了生命。當年鄂豫皖根據地的黃安縣,捐軀烈士多達14萬人。當年23萬人口的江西興國,就有8萬人參加紅軍,其中犧牲在長征路上的有1.2萬人,相當於每公里長征路上,就倒下一名興國兒女。正是先烈們的流血犧牲,鑄就了今天中國夢的基座,也鋪就了民族精神最為亮麗的底色。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如果把中國精神比作朗如日月的精神高地,先烈們所凝結的民族精魂,則是巍峨壯麗的精神聖殿。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寫道:「打開窗子吧!……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儘管多彩的生活、多元的價值、多變的潮流,讓許多人終日奔波忙碌;但我們總需要有一些時間,放慢腳步、仰望星空,沉澱和涵養一下自己的心靈。
一個社會、一個民族,需要道德體系,也需要核心價值;需要常情常理,也需要大義大愛;需要平民化,也需要高尚者。如果只有醒目的紅線、觸目的底線,而沒有仰望的「天線」,整個社會就容易失去正能量的風向標,陷入道德的迷茫、精神的迷失。一座烈士紀念建築物,好比是一部凝固的革命史,一本無言的教科書,值得後人永遠去瞻仰和追思。
走近先烈,能夠讓我們飲水思源,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中華民族是知道感恩的民族。當我們共浴和平陽光、共享和諧社會、共品和美生活的時候,怎會忘記那些「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的人?
在貴州遵義的紅軍山,有座女紅軍衛生員的雕塑,被當地人稱為「紅軍菩薩」。其實,「紅軍菩薩」的原型是個叫龍思泉的男衛生員。他熱心為群眾看病,卻被敵人殺害。因為當地方言中「龍」「紅」相近,後人感恩和懷念這個「菩薩兵」,為其塑了一個叫「小紅(龍)」的女兵像。回顧歷史,正是無數像龍思泉這樣的先輩們舍己為民、不懈奮鬥,才推動了我們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先烈們的高尚在於,「為了國家,不僅要犧牲財產,就是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報國的大義」 。我們仰望先烈,就是「呼吸英雄們的氣息」,一步一步攀向他們的精神高地。「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的凌雲壯志、「救國安有息肩日,革命方為絕頂人」的英雄氣概、「裹屍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的戰鬥豪情,對今天的改革攻堅、創業創新來說,依然都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周恩來總理曾深情地說過:「一想到我們死去的那些烈士,我們親密的戰友們,就有使不完的勁,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感念先烈,會為我們注入生命的堅韌、進取的力量,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凈化,讓我們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
推薦閱讀:
※珍貴老照片記錄:那些年人民心中的好總理
※人民日報金台隨感:米的恩典
※外交官級別及職務(三)(禮儀漫談) (人民日報海外版)
※【老照片收藏】人民總理周恩來(外交大師)【3】
※警察是不是在大眾心中被神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