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明談婆媳關係、第三者、性

賈曉明談婆媳關係、第三者、性

專家/賈曉明

採訪/張鳴

母親不該介入兒子的家庭生活,出軌是絕對可能性、避無可避,性是解決婚姻衝突的手段……

這些觀點你能認同嗎?觀點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心理機制?

婆媳關係、第三者、性,這幾個困擾中國數代人的婚姻膿包,要如何才能戳破使之痊癒?今天,我們邀請著名心理專家賈曉明女士,從專業角度以熱播電視劇《我們倆的婚姻》為例,剖析這三個對婚姻質量影響巨大的問題。

婆媳關係惡化了夫妻關係?

《青年心理》:婆媳關係是中國人婚姻里的「老大難」,而這部電視劇也將婆媳關係刻畫得很「可怕」,婆媳不和導致男女主角的婚姻出現問題,最後甚至差點兒離婚收場。婆婆、媳婦、丈夫,每個人都不快樂,都在彼此傷害著。站在您的立場,更認同哪個人呢?

賈曉明:我可以理解婆婆,但不贊成她介入兒子婚姻的做法;至於妻子也談不上對錯,因為她追求的婚姻中的二人世界本來就無可非議。但是,對於丈夫的角色我是一定不贊成的,他想讓母親跟妻子徹底變成「一家人」,結果弄得更糟。因為他弄錯了親子與婚姻的關係,讓每個人錯位,甚至可以說是他讓很多問題惡化、擴大。

這裡面有一個錯誤的假設,那就是我的幸福美滿必須以犧牲他人為代價。表現在婚姻里,就是兒女的婚姻幸福以老人的孤獨為代價,這其實是個特別荒謬的邏輯。錯在哪兒呢?就是沒鬧清家庭關係中,人和人的界限在哪裡,每個人在什麼位置上。如果這個位置擺正確了,那就不存在傷害的問題了。就拿電視劇里的家庭來說,丈夫孝敬自己的母親沒有錯,但要首先分清楚,哪部分是她的生活,哪部分是自己的生活,在各自獨立的生活下再找連結,找相互的支持和關心。而不是我們是母子,我是你生的,所以我是屬於你的,我的婚姻也是屬於你的。一旦我要追求獨立的生活,那就是傷害。

《青年心理》:這種介入子女婚姻的做法,其實就是一種控制。電視劇從一開始就體現了母親對兒女的絕對控制權。女主角第一次去丈夫家吃飯時,就感受到了壓抑,而這種壓抑感一直持續到全劇結束。

賈曉明:這也是危害中國人婚姻的一個重要因素——壓抑,就是我們所說的被動攻擊。其實每個人都有憤怒,都需要表達,但是他們不直接說,而是像火山一樣在心裡暗涌,最後爆發的威力比吵一架還要糟糕。

《青年心理》:其實有很多可能爆發的點,但是丈夫都將怒火壓了下去,好像忍辱負重,周旋在母親與妻子之間,搞得婚姻給了他巨大壓力似的。

賈曉明:其實說起來似乎是個沉重的話題,中國許多男人似乎被閹割了。閹割他們的是誰呢?父親母親都有。你說是集體無意識也好,傳統文化也好,這是一個整體現象,就像中國男足整天沖不出去一樣。

首先從父親說起,中國的傳統觀念是:兒子永遠是兒子,不可能超過老子。於是,無論你長到多大,成就多高,一回家還是有個人管著你、壓制你。這就是束縛,他們的成長就不可能自由而充分,就像你在一棵樹苗上壓了塊石頭,它可能長得健全嗎?也許西方的父子關係看起來更加平等些,他們甚至可以對父親直呼其名,這其實是給了他一個自由的個人發展空間,他就會更自信。

再從母親的角度講,媽媽的愛似乎是你永遠摘不下的緊箍咒。一直活在媽媽的呵護中的男孩,是長不大的男孩,是永遠活在青春期里的男孩。其實你看中國男人的青春期延遲得比較嚴重,都四五十歲了跟老婆吵架還是青春期反應:「今天早點兒回來吧。」「我就不回,就不回!」像是青春期孩子的逆反表現。

所以說,難以完全人格獨立的人,經營成熟的婚姻就會面臨許多問題,《我們倆的婚姻》中的男主角,可以說把中國部分男人的退縮、不成熟都表現出來了,完全活在母親的羽翼下,長不大,更無從談起什麼責任感。也許在許多男人看來盡孝就是有責任感,但對於他們作為丈夫的責任又如何承擔呢?

《青年心理》:所以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嗎:並不是婆媳關係惡化了夫妻關係,而是夫妻中的一方,或者是雙方,沒有成熟起來,沒有擺正父母與婚姻的位置,讓兩代人的生活糾纏在一起,才導致了「剪不斷,理還亂」的婚姻問題。

賈曉明:可以這麼說。中國人一直都比較糾纏,講究親密關係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是沒有獨立的自己。西方人講究you andme,我們可以連結在一起,但我們又都是獨立的,有自己的思維、想法、生活態度,但這不等於我不能跟你發生連結。即使是親子、夫妻這樣的親密關係中,我也會表達我的想法,而不是壓抑它,因為我必須以一個真實的自己面對你。當然,在這個前提下,我也要求你這樣做,你可以表達你的想法,我也說我的,然後我們探討怎樣調和才是最佳效果。《心靈雞湯》的作者講過一句描述愛情的話,我覺得特別經典。他說:「什麼是愛?兩個獨立的人,他們選擇了彼此在一起的生活,這就是愛。」愛的前提是要強調獨立,然後他們又是在一起的。寓意深刻。

當然,就中國的傳統以及現實生活的狀況來說,婚姻是很容易被侵入的。比如像電視劇里的婆婆以「打掃衛生」為由來他們家,或者有的婆婆總是從「今天吃什麼、穿什麼」的瑣事上介入兒子的婚姻。那麼,這就需要我們把一種理念傳達給長輩:不管怎樣,我們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你也要有你的興趣和屬於你的生活。這是夫妻雙方應該共同堅守的,是應有的邊界。但這不等於不善待老人,不孝敬她。作為晚輩你要照顧她,關心她,但不能讓她侵入你的生活。

第三者是離婚的真實原因?

《青年心理》:《我們倆的婚姻》也涉及了時下很敏感的一個話題:第三者。而劇中的「小三」不僅是女主角的閨密,而且還是他們婚姻的見證者。女主角肯定特別受傷害,不光丈夫出軌,對友誼的信任也沒了。

賈曉明:這個妻子當然會體驗巨大的失敗感,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在此之前,她的閨密可能也是喜歡男主角的,但其實是這個妻子勝利了,因為她跟男主角結婚了,她自然有優越感。現在,她的朋友破壞了這種關係,但這裡面可能有一種微妙的心態就是:他再出軌,法律上也是我的丈夫;你再佔有,他也還是屬於我的。那麼,妻子想要維持這種優越感的話,就只能息事寧人,維持「他還是我的」的狀態。事實上,劇中的妻子也是這麼做的。其實,任何人在做選擇的時候,都遵循了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婚姻中也適用這條經濟學原則,只是這種「利益最大化」講的不是金錢,而是心理的利益平衡。

《青年心理》:是的,電視劇里妻子選擇了原諒丈夫,迎接他回歸家庭。但是,從後來妻子的情緒爆發,甚至鬧到離婚來看,她心裡這件事並沒有真正過去。

賈曉明:這種問題肯定沒有過去,不是簡單一個原諒就能抹煞的。最有意思的是,只有他們兩個人在面對這樣一個問題,那麼也必然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法存在。在這裡可能有個愛情與尊嚴的抗爭,但其實愛情也好,婚姻也好,對每個人來講意義眾多。你可以做出任何一種選擇,但起碼知道每種選擇背後的代價是什麼。比如這個妻子覺得丈夫出軌讓她很沒面子,很受傷害,那麼,她可以選擇離婚,但她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婚姻喪失、獨自生活等等;她也可以選擇原諒他,接納他,但她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是自尊感。兩種選擇都可以,都沒有對錯,只要她考慮清楚哪種代價是自己所能承受的。

《青年心理》:不光電視劇里,近年來社會上的「小三事件」也愈演愈烈,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呢?

賈曉明:這話得反過來說:不是想避免的辦法,而是要意識到誰都有可能遇到這種事。事實上,這裡又有一個對人性的錯誤假設上,或者說是對愛情的一廂情願的錯覺。人們總是認為:既然我們相愛了,你怎麼還能愛上別人呢?既然你表達了對我的忠貞,你怎麼還能出軌呢?這是兩回事,心裡的信念跟實際行為絕對是兩回事。人們總是抱著美好的想像,以為只要這麼想了就一定能做到,一定不會出軌了。還有一點需要強調,大家普遍認為「只要你做了出軌的行為,就等於推翻了你愛我的假設」,但實際上也不是這樣。

人的一生很漫長,三十而立之時跟情竇初開的時候,對喜歡的人的標準肯定是不同的。而且,隨著交際圈的擴大,你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世界被打開了,各種各樣的人出現在你面前。以前你喜歡甲,那是因為乙沒有出現。而且,就算甲再符合你的標準,他能給你的也是有限的,總有不能滿足的情感需要。而此時恰恰乙出現了,哪怕只是一點點滿足,也足以導致你產生一些想法——有沒有行為且不說,起碼心動是會有的。所以說,人生非常複雜,想讓路途完全按照人的理想去走,那也只能是人的理想罷了。

《青年心理》:也就是說,第三者誰都可能遇到,也別想什麼辦法避免它了。

賈曉明:越避免越可能出現。其實婚姻有個前提:你是相信伴侶會忠於你,還是一開始就認為他會出軌?如果你想避免出軌事件,那說明你已經假設他會出軌了,還是不信任他。要知道,人際間是有感應的,也許你會說你沒表現出來,但是有些深層互動卻將你的這種想法都體現出來了,所以說這根本不是防的問題。

活得比較好的人就是要先接受這個現實:可能會有,但也不一定會發生。心態上先比較坦然,不焦慮,不會為了預防這件事情而生活。不要把生活目標確定為「防止出軌」,而是定位在「我們一起活得更好」,那麼很可能就不會遇到出軌這樣的事情了——你的生活怎麼樣,關鍵就在於你看到的目標是什麼。

性是解決衝突的手段?

《青年心理》:電視劇中還提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性是否是解決婚姻衝突的手段」。夫妻間出現爭吵、裂痕,可以靠性生活來彌補嗎?

賈曉明:我認為這個前提就是錯誤的。性,在夫妻關係中本來就是正常的,不因是否發生問題而決定是否有性。如果這樣說就把性完全工具化、手段化了。

但是,性在婚姻中會不會被變成工具?有時會。如果把性本身在婚姻中的意義給異化了,它就會變成工具。性本來的意義是什麼?應該是愛的最高境界,是身心相融。一個是身體的快感,同時又有心靈的契合:這是你所愛的人,能夠提供給你最大的安全感、親密感。

為什麼說夫妻關係應該排在親子關係之前,就是因為親人間不能發生這種親密行為,不能達到如此高的身心契合度,只有夫妻才會。它有許多別的情感中達不到的感受,愛也好,愉快也好,親密也好,它都是婚姻生活提供給人最獨特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有個中國女孩嫁了美國人,她說,中國人的婚姻慢慢就變成親情為主了。但是她的丈夫馬上否定:那是不可以的,那是亂倫。是呀,親人間是不能有性的。所以,性是婚姻所獨有的。

《青年心理》:這又引出了電視劇里的一個矛盾:丈夫認為「婚姻中沒有愛情,只有親情」,而妻子認為「婚姻中仍需要浪漫的愛情」。

賈曉明:我不贊同丈夫的觀點,如果只有親情,那就不應該有性。愛跟性必然是連在一起的,愛必須有生理基礎,而不僅僅是柏拉圖式的。

事實上,我們對性的理解過於狹窄。什麼是性?只有性行為才算嗎?當然不是。路上瞅見美女被吸引就是性。在婚姻中,被對方吸引也是性的表現。如果有和諧的性關係,那就有利於建設一個好的婚姻關係;如果性關係不和諧,那麼婚姻的幸福指標本身就會很低。但是回到「性是否是工具」的問題,從這個角度講,性也只能是婚姻的一部分,如果完全靠它維持婚姻關係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美滿的性必然有愛的部分,不能只是行為。事實上,如果夫妻感情不好,那麼他們的性生活能和諧嗎?所以,性也很難變成一種手段。


引用: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viewnews-8940


頂:0新一篇:沒有了。

後一篇:從民間祭奠到精神分析-關於喪失後哀傷的過程(作者:賈曉明)


標籤: 第三者 婆媳關係
推薦閱讀:

一個第三者的自白
原配PK小三,如何制勝?
當第三者遇上第三者
好險!差一點點就成了小三
婚姻遭遇第三者如何走出困境

TAG:婆媳 | 婆媳關係 | 第三者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