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夾【教育思想2】

陳亮《上孝宗皇帝書》中的教育思想陳亮《上孝宗皇帝書》中的教育思想。陳亮的幾次上書,以抗金復國為目標,以人才問題為中心,論述了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諸方面的改革主張,批判了道學教育及封建專制政體對人才的敗壞和銷蝕,提出了選賢任能的具體措施,使其人才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現實針對性,洋溢著愛國主義熱情,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會與人才之間的關係等本...閱78轉4評0公眾公開12-03-19 17:06陸九淵《陸九淵集》中的教育思想天道至明,人心至靈,心為人道之現實承擔者,這樣,宇宙之普遍之道便經由天道、人道而最終落實於人心之中,「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雜說》,卷二十二)理之所在,「未有外乎其心者,自可欲之善,至於大而化之之聖,聖而不可知之神,皆吾心也」(《敬齋記》,卷十九),心外天道,心外無理,「道」「理」之外,心之所含亦別無其他,陸九...閱113轉6評0公眾公開12-03-19 17:06朱熹《近思錄》中的教育思想朱熹《近思錄》中的教育思想。《近思錄》是朱熹與呂祖謙合作編寫的一部重要的理學入門書。可見,《近思錄》不僅是一部重要的理學學術的基本著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理學教育的基礎著作,是向其門徒和一般士子傳授理學思想的啟蒙讀物。既表現了其理學教育思想的學術淵源,又增強了其理學教育主張的權威性。但因《近思錄》所言皆出於近代人之口,...閱132轉8評0公眾公開12-03-19 17:05朱熹《四書集注》中的教育思想朱熹《四書集注》中的教育思想。李性傳明確指出:「故愚謂《語錄》與《四書》異者,當以《書》為正。而論難往複,《書》所未及者,當以《語》為助。」 就是說,《四書集注》在朱熹的全部著作中在闡述理學思想方面是最具權威性的。《四書集注》中所體現的朱熹理學思想,分散在《四書》各章節的注文中,只要把《四書集注》中分散的注文加以彙集歸...閱354轉20評0公眾公開12-03-19 17:05胡宏《知言》中的教育思想胡宏《知言》中的教育思想。按照明代學者程敏政《鬍子知言跋》的記載及現存各種版本《知言》的內容,可見《鬍子知言疑義》所摘引的胡宏語錄,皆不復見於《知言》正本,而這些被朱熹刪節並多加非難的見解、正是胡宏哲學、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內容。該書是胡宏教育思想最完整、系統的記錄,也記存了胡宏的政治、哲學、倫理、史學等觀點,是研究...閱90轉3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6楊時《楊龜山集》中的教育思想楊時《楊龜山集》中的教育思想。後楊時離程顥回福建,程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程顥死後,楊時又從學於程頤,時已41歲,但仍誠懇求教。在《楊龜山集》中,尤其是在其中的書信、序、記等文中,包涵著楊時的教育思想,這些教育思想在理學教育中有一定的影響。「古之學者以聖人為師,其學有不至,故其德有差焉。人見聖人之難為也,故凡學者以...閱61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6程頤《粹言》中的教育思想程頤《粹言》中的教育思想。由於年代久遠,《粹言》中哪些語錄屬於程頤,哪些屬於程顥,今已不可考了,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粹言》的絕大多數篇章出自程頤,本文在論及程頤的教育思想時,事實上也可能包含著程顥的思想,這是需要加以說明的。在程頤的心目中,聖人是完美無缺的,「聖人之為大中至正」,(第1172頁)「聖人而有過,則不足以...閱93轉4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5程顥《識仁篇》中的教育思想程顥《識仁篇》中的教育思想。所以,識仁就是對人性所包孕的天理的體驗和存養,道德教育的過程也主要是學生自我體認和存養心體的過程,而非外鑠或外求的過程。第二,由於「仁」體現了天理,用「仁」括定君子之學,就如《定性書》之「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教育的目的也在於開闊後學的胸懷,體認天理的所在,將此心放得與天地萬物一般看,...閱103轉4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5張載《經學理窟》中的教育思想張載《經學理窟》中的教育思想。張載的其它著作也有關於教育的論述,這些和《經學理窟》共同構成張載的教育思想體系。他認為「古之學者,便立天理;孔、孟而後,其心不傳。如荀、楊皆不能知。」(《經學理窟·義理》)故主學者須「立天理」,「天理」即「聖人文章無定體,《詩》、《書》、《易》、《禮》、《春秋》,只隨義理。」(《經學...閱128轉8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4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的教育思想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的教育思想。這一時期的這些有志於改革的人物的人才主張,或歸於失敗,或沒有實施,但他們重視人才,改革人才選拔制度的思想,無疑對王安石的人才改革思想起了積極的、直接的影響。第三,他提出的陶冶人才的一些具體主張,無論是整頓學校的措施、物質待遇的規定,還是選拔人才的方法、使用人才的制度,其中都有不...閱170轉4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3《百家姓》 中的教育思想如明人朱國楨說:「今《百家姓》,以為出於宋、故首以『趙,錢、孫、李』,尊國姓也。」 談遷在《棗林藝蕢》中也說:「《百家姓》相傳宋人作,故首趙。」可是談遷又說:「《南雍志》有唐虞世南《百家姓》一卷。」可知唐代已有《百家姓》,只是沒有流傳下來。由於《百家姓》在編寫上的優點,就使得後來各種《百家姓》的改編本終不能流行開來,即...閱165轉11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3張弧《素履子》中的教育思想張弧《素履子》中的教育思想。其次,涉及傳統儒學倡導的仁、義、禮、智、信,這就說明到張弧之時,傳統儒學理論已顯得不夠實際、明了和直接,不如「忠」、「孝」那麼明確。而張弧卻重彈漢儒老調,這一方面表明張弧是援道入儒,而非站在道家立場之上,另一方面,張弧在唐朝中晚期已看到佛教道教藉助佛仙神鬼之力大有壓倒儒學的趨勢,因此吸收漢...閱219轉11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2林慎思《續孟子》《伸蒙子》中的教育思想林慎思《續孟子》《伸蒙子》中的教育思想。林慎思入仕之初。以傳統的儒家倫理教育百姓,林慎思認為是儒家統治理論的首要方面。因此,林慎思在強調儒學的過程中,也注意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尤其對道家、法家和魏晉清談的思想注意吸收,藉以丰南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對法家代表人物韓非,魏晉清淡領袖人物嵇康及其思想都表示了贊同,雖然在林慎思...閱58轉3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2皮日休《皮子文藪》中的教育思想他說:「聖人之道,不過乎經。經之降者,不過乎史。史之降者,不過乎子。子不異乎道者,《孟子》也。捨是子者,必戾乎經、史。又率於子者,則聖人之盜也。夫《孟子》之文,燦若經傳。天惜其道,不燼於秦。自漢氏得之,常置博士,以專其學。故其文繼乎六藝,光乎百氏。真聖人之微旨也。若然者,何其道嘩嘩於前,其書沒沒於後。得非道拘乎正,文...閱91轉5評0公眾公開12-03-19 02:01韓愈《進學解》中的教育思想韓愈《進學解》中的教育思想。作為韓愈的學生和密友,李翱也力主排佛,他著《去佛齋》一文表明反佛的立場和理由,但批評韓愈雖然反佛,而「不知(佛教)心,雖辨而當,不能使其徒無嘩而勸來者。」他不贊同柳宗元明確打出援佛入儒的旗號,認為柳氏只重取佛而沒有強調維護儒學的統治地位。和韓愈一樣,為了發展儒學,與佛道抗衡,李翱也提出了儒家...閱841轉20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9韓愈《師說》中的教育思想韓愈《師說》中的教育思想。他認為掌握了道的人就是師,他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在那個時代談的是封建之道,我們今天談的是社會主義之道,衡量教師的標準始終是以政治為第一...閱657轉17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8王通《文中子》中的教育思想王通教學主要以明「王佐之道」為己任,希望能在魏晉動亂和儒學衰敗之後能重振孔學,為儒學在隋唐之際的恢復與發展作充分的思想和輿論準備。當然王通的立足點還是在振興儒學上,認為佛道的某些內容應該適應儒學的傳統。雖然從王通講學和著述的形式上看,是簡單地恢復和振興傳統儒學,但這一恢復和振興的對象並非漢魏儒學,而是孔孟等儒學始祖,...閱99轉6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8顏之推《顏氏家訓》中的教育思想顏之推《顏氏家訓》中的教育思想。基於以上思想,《顏氏家訓》主張家庭教育和幼兒教育應及早進行,甚至越早越好:「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同上)《顏氏家訓》還提出了「胎教」的主張:「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閱536轉18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7周興嗣《千字文》中的教育思想清人唐鑒為何桂珍新編《訓蒙千字文》作序,極力貶斥周興嗣原本《千字文》,然而序文也透露出它在清代廣泛流傳的情況:「如周氏《千字文》者,不過《凡將》、《急就》之末流,一時習俗之所好而已,是亦文字之至小者矣。然而俗習好之,則將家弦戶誦,所為灌溉乎童幼者,幾乎天下皆然。」顧炎武也說《千字文》「至今為小學家恆用之書。」 《千字文...閱239轉19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7葛洪《抱朴子》中的教育思想葛洪《抱朴子》中的教育思想。葛洪意識到,儒家的治世之術,修養之方對維護封建國家的統治秩序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除神仙道教內容外,葛洪認為儒學也是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而言之,葛洪是一個神仙道家宗教思想家,其思想以神仙道教內容為主,其主要著作《抱朴子》一書,尤其是內篇,是道教史上一部具有較完整的理論和有多種方術的包羅萬...閱42轉6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6傅玄《傅子》中的教育思想傅玄《傅子》中的教育思想。據《晉書·傅玄傳》載:「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評斷得失,各為區例,名為《傅子》,為內、外、中篇,凡有四部、六錄,合百四十首,數十萬言,並《文集》百餘卷,行於世。」惜其作品大多佚失,今僅存《傅子》二十四篇,《文集》也僅有明張溥輯成一卷,稱《傅鶉觚集》,編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正心」...閱133轉6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6嵇康《嵇康集》中的教育思想嵇康《嵇康集》中的教育思想。《嵇康集》在「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觀點基礎上,對經學教育及儒家經典進行了無情批判與否定。總之,《嵇康集》作為魏晉時期較有影響的教育思想論著,在中國教育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所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觀點,它猛烈抨擊六經及經學教育以及綱常名教消極作用的議論,它那明哲保身的養生教育...閱8轉1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5劉劭《人物誌》中的教育思想劉劭《人物誌》中的教育思想。阮逸《人物誌序》評價《人物誌》的內容和意義道:「述性品之上下,材質之兼偏,研幽析微,一貫於道。若度之長短,取之輕重,無銖發蔽也。」綜觀《人物誌》,其人才品鑒的思想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劉劭把天地萬物的根本之「道」分為四種類型的理,即自然之理、法制之理、禮義之理、人情之理,又相應地把人才分為分別...閱33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4徐幹《中論》中的教育思想徐幹《中論》中的教育思想。他還具體闡述了六藝的作用:「禮以考敬,樂以敦愛,射以平志,御以和心,書以綴事,數以理煩。」六藝的作用雖各有不同,但均可使人的德行更加完美,故「盛德之士,文藝必眾」。《務本》篇中指出:「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用乎己者謂之務本,用乎人者謂之近末。」君子總是將學問道德...閱32轉1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3班固《白虎通》中的教育思想班固《白虎通》中的教育思想。因此,《白虎通》可以說是由參加白虎觀會議的諸儒生共同起草,漢章帝予以選定(包括章帝本人的論斷),最後由班固整理、編纂成書的。《白虎通》,為《白虎通德論》或《白虎通義》的簡稱。《舊唐書·經籍志》注為:「漢章帝撰。」《新唐書·藝文志》則記為:「班固等《白虎通義》六卷。」宋王堯臣撰《崇文總...閱22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3揚雄《法言》中的教育思想揚雄《法言》中的教育思想。《漢書·揚雄傳》記載揚雄自述該書寫作目的,主要是因為諸子各逞其智,詆毀聖人,多為怪迂析辯詭辭,以干擾世事,迷惑大眾,所以需要用聖人之道的法則予以批駁,以明辨是非。"又針對"學無益也"的悲觀思想,以磨刀硺玉為喻,強調只要努力學習、修行,就有可能成為君子以至聖賢,聖人和一般人的差...閱10轉1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2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教育思想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教育思想。《漢書·藝文志》著錄《董仲舒》百二十三篇,《公羊、董仲舒治獄》十六篇,沒有《春秋繁露》書名。董仲舒主張以六藝為基本教材,所謂"簡六藝以贍養之",再輔以其他參考書,如《公羊傳》等。董仲舒以春秋時代的史事進行聯繫分析,連而貫之,闡述一些理論問題,既有唯物成分,又含辯證因素,頗多...閱4轉1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41董仲舒《舉賢良對策》中的教育思想荀況《荀子》中的教育思想。今本《荀子》就是楊倞重新編排的本子,《荀子》書名也自楊倞始。《荀子》書中與漢人著作《韓詩外傳》、《大戴禮》、《禮記》、《說苑》、《新序》相同處甚多,如《大戴禮》的《曾子立事》篇之與《荀子》的《修身》、《大略》篇,《大戴禮》的《禮三本》、《勸學》篇之與《荀子》的《禮論》、《勸學》篇。清代學者重...閱1轉0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8莊周《莊子》中的教育思想莊周《莊子》中的教育思想。莊子及其後學著。歷來註解很多,今通行本,主要有清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先謙《莊子集解》等。國外也有版本,如日本福永光司《莊子》、金谷治《莊子》。莊子後學繼承和發揮了《莊子》的思想,形成了莊子學派。陳鼓應在《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的比較研究》一文中,認為尼采和莊子都是異端的思想家,道統的非議者。《...閱57轉3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7「漢代孔子」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漢代孔子」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董仲舒的上述建議,適應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需要,被漢武帝採納,不僅促進了漢代思想的統一和文化教育的發展,而且對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和文化教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董仲舒關於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立足於以占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為對象,主要是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罰」的政治主張提供...閱24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6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人(今山西省永濟縣)。柳宗元與韓愈是同時的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以「文以明道」 與韓愈的「文以載道」相呼應,共同推動古文運動的開展。柳宗元讚賞韓愈的《師說》之論,也欽佩韓愈不顧流俗、勇於為師的精神,對當時社會上層士大夫「恥於相師」的風氣感到痛心。柳宗元的「師友」說是傳統師...閱89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5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認為:《四書》是大學的基本讀物,是化入聖賢之學的門戶,人人必須學好《四書》,至於進一步學習《五經》,那是專門研究的事了。朱熹指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蘊則已具於聖賢之書,故必由是以求之。」 讀聖賢之書並非一般的增知識、長見識,而是要體認天理,朱熹概括為讀書窮理。朱熹去世後,他的弟子門人將朱熹...閱1395轉44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4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王夫之的教育思想。王夫之的思想受張載的影響較大,同時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哲學的樸素唯物論,並與當時的實學思想家們遙相呼應,互相補充,形成系統的唯物主義思想體系。王夫之的知行觀以及"教必著行"的思想,是合乎唯物主義認識論和教學論的,是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及其"讀書窮理",和"格心"的教育的批判和修正...閱355轉9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4王陽明的教育思想王陽明的教育思想。良知是道德生成的根本及為人的本質所在,良知就是天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的基準是"良知"、"天理", 但他注重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的統一,對於矯正社會上知行脫節、言行不一的風氣,是有積極意義的。四、兒童教育論。王陽明"心學"的教育思想,特別體現在關於兒童教育的見解和主張...閱587轉3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3顏元的教育思想顏元的教育思想。顏元把參加勞動也視為教育的一項重要活動。顏元以唯物主義認識論為基礎,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習行",從而和傳統的"主靜"與"閉門讀書"的教育方法相對立。注重"習行"與重"實學"相表裡,構成顏元教育思想不同於傳統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實學教育思想發展到高峰的產物,在當時確...閱212轉6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3古代教育思想精粹解讀傳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古人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其中充溉的是先哲和先賢的教育智慧。儘管傳統教育思想缺乏嚴密、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比如現今教育所主張的「人化」教育理念在傳統教育思想中或隱或顯地貫穿始終。孔子最早提倡因材施教,他要求對學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為政》),根據學生的才能的高低進行教...閱34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2韓非《韓非子》的教育思想韓非《韓非子》的教育思想。《韓非子》反對"法先王",提出"廢先王之教"口號,要求行法治獎勵耕戰,實行教育改革,由國家進行統一的法制教育,反映新興地主階級建立統一的、強力的、封建上層建築的要求,是有進步意義的。《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不務德而務法" 。作為對廣大百姓和一般官吏的教育來說,《韓非子...閱129轉8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2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但從道德教育上看,他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之於個體的自覺行動,這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從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識高不開道德行為,道德行為也高不開道德意識。為了貫徹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道德教育方法。王守仁十分重視兒童教育...閱13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1孟軻《孟子》中的教育思想《孟子》一書記述了孟子遊說各國及有關學術爭鳴的情況,記錄了孟子的教育活動和教育主張,是研究孟子思想的最主要的文獻資料。南宋朱熹取《大學》、《中庸》,合《論語》、《孟子》為"四書",花畢生精力作《四書集注》(含《孟子集注》),《孟子》地位隨之提高。中間也曾有過一點插曲,如明太祖初即位,對孟子"民貴君輕"...閱120轉14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0管仲《管子》中的教育思想管仲《管子》中的教育思想。《管子》這種以禮義為中心的倫理道德教育思想與孔孟以仁義為中心的倫理道德教育思想是不同的。此外,《管子》在道德教育上很重視道德行為的感化及自覺性,認為道德教育是以啟發和感化為特徵的,是要人們動於衷曲,內心受到感化,從而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這一目標貫穿於《管子》的整個教育思想之中,並使各部分教育...閱235轉3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30《呂氏春秋》教育理論的深透《呂氏春秋》教育理論的深透。《呂氏春秋》的作者們對教育作用有充分的估計:「故教也者,義之大者也;學也者,知之盛者也。義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學。」 [3]這段著名論述頗有新意地用利來解釋義,因而留下了墨、法思想的痕迹,肯定教育對人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並以之為最大的利人,表現了儒家的思...閱115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9《樂記》中的教育思想音樂是人情感的表現,情感能影響音樂,音樂能影響情感,所以不同的情感可以從不同的音樂中表現出來。第二,音樂知識教育。古羅馬裴羅德謨的《論音樂》雖是一部樂論專著,但其主旨在於批判與否定古希臘音樂美育論,而未正面樹立自己的音樂思想體系。哀樂自當以情感而後發,則無繫於聲音",他突出了音樂本身的藝術特點,力圖使音樂"越...閱8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9孔穎達與《五經正義》中的教育思想《五經正義》共180卷,其中包括《周易正義》14卷,《尚書正義》20卷、《毛詩正義》40卷、《禮記正義》70卷、《春秋左傳正義》36卷。在教育思想方面,孔穎達的主張是有一定特點的,特別在《禮記正義·學記》的註疏中,孔穎達突出強調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傳統儒學思想,指出「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學不可。」告誡統治者在建朝之初...閱130轉4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8《論語》中的教育思想其次,孔子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主張學而後知,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雖然孔子也說過「生而切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 這類話,但實際上他認為人的素質都是一樣的,只因為環境與教育的不同,才使人有了差別,儘管當時孔子已被人尊為聖人,但他始終強調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是學而後知的。孔子的學生子...閱32轉4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8《大學》中的教育思想《大學》中的教育思想。《禮記》一書反映了中國古代的許多史料和先秦儒家的思想,其中不少內容與教育密切相聯,還有一些集中論述教育問題的理論著作,這些論著對中國封建教育的發展影響深遠。就教育理論闡述的集中性而言,首推《大學》、《中庸》和《學記》等。《大學》是儒家學者論述「大學之道」的一篇論文,它著重闡述大學教育的目的、任務...閱123轉1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7《中庸》中的教育思想《中庸》中的教育思想。《中庸》一開頭就指出:「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是繼承思孟學派「性善論」的思想。《中庸》還闡述了學習的過程,這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五個步驟。對於教育途徑,《中庸》認為人可以從兩條途徑得到完善,一是發掘人的內在天性,達到對外部世界的體認,這就「自誠明,謂...閱206轉16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6《學記》中的教育思想《學記》中的教育思想。《學記》則主要論述教育的實施,其著眼點偏重於教育過程內部的關係,涉及教育作用、政策、制度、方法等各個領域,首次從理論上對教育教學進行了全面的總結。(一) 教育的功能。《學記》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為喻,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通過教育可以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從而更好地治理國家,這...閱29轉3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5朱熹德育思想淺論朱熹德育思想淺論。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朱熹全部教育思想的精華亦集中於此。朱熹十分重視道德教育,主張將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朱熹強調「居敬」。朱熹的這些見解,已經觸及到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動,道德行動接受道德認識的指導,並檢驗道德認識的正確與否等這樣一些道德教育的基本問題。因此,認真研究朱熹的教育活動和...閱7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4孔子論學習之道孔子論學習之道《論語》中的學習始終以致用為綱,以德行為本。雖然孔子對「君子」的要求和條件近乎苛刻,孔子本人更是因「好學」而對學習充滿興趣,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這正是孔子以學為樂,好學不倦,安貧樂道,自強不息的生動寫照。子張問政時,孔子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顏淵》)子路問...閱31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3朱熹教育思想解讀:格物致知、居敬持志朱熹教育思想解讀:格物致知、居敬持志。朱熹四十餘年從事教育和著述,注意用自己的哲學思想指導教育實踐,並總結出一套教學方法和原則。在他去世後不久,其門人編成《朱子讀書法》一書,用六句話對朱熹主張的學習原則加以概括,分別是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原文][釋讀]朱熹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復...閱55轉2評0公眾公開12-03-18 12:22上頁[1]...[11][12][
推薦閱讀:

泰國留學各學位申請條件和資料匯總
「給人尊嚴」,應是教育起碼的底線
對於「愛打人」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
德意志民族有多可怕?看他們的節收納課就知道!
我現在是大二學生了,還不知道怎麼跟女生聊天?

TAG:教育 | 思想 | 文件 | 文件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