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泵的應用和護理進展
自20世紀70年代胰島素泵(continuesubcutaneousinsulininjection簡稱CSII)問世以來,在國外已得到普遍應用。胰島素泵能模擬人體胰腺分泌胰島素,可在24小時內持續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範圍。我國於近十年亦用於臨床,胰島素泵的應用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目前最方便、最有效的治療的手段,本文綜述了國內胰島素泵在臨床中的應用及護理進展。
1胰島素泵的原理臨床上使用的胰島素泵基本都是開環式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泵。
主要由3個部件組成:常規胰島素的泵容器,1個小型電池驅動泵,計算機晶元(用於準確控制泵釋放胰島素的劑量)。針頭或軟管插入皮下,通過細塑料管與泵容器相連。胰島素泵模擬人的胰島素B細胞分泌胰島素,可以常年使用,並且每日24h釋放胰島素,可以設定持續的基礎輸注量及餐前大劑量。
2胰島素泵的不足之處
2.1不能自動監測血糖。
2.2由於泵不能使用中、長效胰島素,因此泵一旦出現機械故障不能正常輸注胰島素時,體內胰島素很快被消耗掉;在缺乏胰島素的情況下,容易使血糖驟然升高,發生酮症或酸中毒。所以需每天密切監測血糖。
2.3價格昂貴,不僅購買泵需要數萬元,而每個月都尋葯相當的開支用於泵的各種耗材。
2.4需在皮膚內置入針頭或軟管,長期保留,定期更換,否則容易引起局部感染。
2.5需24h隨身攜帶,生活、工作不方便。
3胰島素泵治療的臨床優勢
3.1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是目前最符合生理狀態的胰島素輸注方式,與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強化治療相比,胰島素泵治療可根據病人的血糖情況,靈活地調整餐前量及基礎輸注量,因而能有效地控制全天的血糖波動幅度,使之更符合生理狀態。3.2注射部位相對恆定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強化治療,注射部位易產生硬結,局部脂肪萎縮,從而影響胰島素的吸收,且每次皮下注射胰島素需要更換注射部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給患者生活帶來不便。而胰島素泵使用者輸注胰島素部位基本固定,避免了胰島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差異,減少了皮下注射時,局部產生硬結以及脂肪萎縮,便於胰島素的吸收。
3.3減少低血糖的發生胰島素持續輸注小量基礎率胰島素,減少了胰島素的用量,縮短了血糖控制時間,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患者由於完全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在凌晨0~3時基礎量為全天的最低峰,避免了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增加了胰島素的安全性。
3.4保證手術安全由於胰島素泵治療患者的血糖控制時間短,從而縮短了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時間,手術後禁食期間只給基礎量,減少了低血糖的發生,有利於手術後恢復。
3.5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在就餐、工作、睡眠、活動、旅遊等安排上獲得更大的靈活性,安全性和依從性。
4使用胰島素泵的適應症
①適用於1型糖尿病患者。
②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併妊娠者。
③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下列情況時:口服降糖葯無效,急性併發症期,存在難以控制的高血糖及反覆高血糖與低血糖交替現象,外科手術期等。
5胰島素泵的禁忌症
①不願自我監測血糖,不願在皮下埋植針頭的患者。
②生理狀況不穩定,酗酒、濫用藥物者。
③過敏體質,包括對胰島素過敏和嚴重的皮膚過敏。
④昏迷,神志不清楚患者。
6護理體會
6.1置泵前準備
6.1.1胰島素泵的準備操作前檢查儀器的性能是否完好,電池電量是否充足,各管連接是否正確,輸注套管是否通暢,以便使藥液能準確輸入患者體內。
6.1.2置泵前3天用短效胰島素三餐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島素睡前皮下注射,將血糖控制在平穩狀態。
6.1.3計算好每日胰島素總量、基礎釋放量、三餐前大劑量。未用過胰島素的,每日胰島素總量=0.44U/kg×體重(kg);用過胰島素的,每日胰島素總量=原用胰島素量×(75%~85%)。基礎釋放量為每日胰島素總量的1/2,餐前大劑量為每日胰島素總量的1/6,且可根據用多情況調整。
6.1.4護士應掌握胰島素泵的知識護士應掌握胰島素泵的降糖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和報警的識別及處理。
6.1.5選擇正確的輸注部位,一般多選擇腹部,距臍4~5cm區域內,男性選擇上腹部,女性選擇下腹部,避開腰部束皮帶處,消瘦患者皮下脂肪較少,可選擇上外臀部皮下。
6.2置泵前護理
6.2.1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心理護理,以解除顧慮,配合治療。
6.2.2應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糖尿病知識及血糖、尿糖的自我監測方法,並在安裝泵前抽血做糖耐量試驗、C—肽釋放試驗及糖化血紅蛋白,前3天分別測午夜零時、凌晨3時、清晨7時以及三餐前血糖、睡前血糖等,以供安裝時參考。
6.2.3告知患者置入胰島素泵並不等於根治糖尿病,仍要控制飲食,密切監測血糖等。安泵前囑患者沐浴更衣,如有皮膚病者應儘早防治,以防感染。
6.3胰島素泵安裝時護理
6.3.1用物準備胰島素泵、持針器各1個,胰島素輸注裝置,儲液器1個,軟管置式插頭1個。治療盤:安爾碘、棉簽、3M透明膠布。
6.3.2取位,選擇部位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鬆開腰帶暴露至下腹部,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部位。
6.3.3穿刺方法用安爾碘消毒皮膚,將軟管置式插頭放置於持針器上,左手捏緊皮膚,右手持針,按下開關,針頭即快速入皮下,拔出針芯,用3M透明膠布固定。
6.3.4調試胰島素泵根據患者所需的基礎量,三餐大劑量調設,觀察患者情況,將泵置於腰帶或褲袋處。
6.4置泵後的護理
6.4.1使用胰島素泵治療的最初幾天限制病人的活動量,以使準確地確定基礎輸注率。
6.4.2使用胰島素泵治療患者必須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計算,以便患者更自由安排膳食,以滿足其營養需要及準確的胰島素大劑量相匹配。
6.4.3防止注射部位感染。每天檢查2次輸注部位,查看是否有紅腫、出血、感染、過敏反應及脫出,如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更換輸注部位。一般推薦患者7~10天更換輸注部位,並觀察胰島素泵的運行情況。
6.4.4血糖的監測置泵後每2~3h測一次血糖,連續3天,以確定患者的基礎量和餐前大劑量,血糖穩定後可減少監測的次數。
6.4.5嚴密觀察低血糖發生置胰島素泵後,由於能較快地控制高血糖現象,患者對胰島素的需要量也逐漸減少,隨時有可能出現低血糖,加上帶泵治療者對低血糖比常規治療者更不敏感,更難以捉摸,甚至在胰島素泵工作正常時也會發生。因此應嚴密觀察低血糖地發生,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6.4.6防止導管滑脫,打結和折死。應加強巡視,尤其在夏天,患者出汗多,膠布易鬆動,應及時更換,導管彎曲呈安全圈,使之緊貼皮膚。
7心理護理糖尿病為終身疾病,因而血糖控制不佳,出現多系統併發症而焦慮和恐懼,缺乏對胰島素泵治療的信心。針對患者心理,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耐心講解糖尿病的有關知識,以及高血糖的危害,宣傳使用胰島素泵控制血糖的優勢,解釋胰島素泵治療的目的、效果及操作的簡單過程,說明安裝後應注意的問題及機器發生警報後的應急處理,消除緊張因素,取得病人的合作。
8小結胰島素泵治療可以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胰島素治療後容易發生的高胰島素血症得到控制,因此可能對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胰島素泵為廣大糖尿病人解除了多次注射的痛苦,最大度地滿足了病人的需要,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的最佳手段。進行胰島素泵治療時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普及糖尿病知識,加強糖尿病教育工作,讓廣大患者能充分了解胰島素泵的益處,取得病人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目的,由於胰島素泵是一高科技產品,醫護人員在使用胰島素泵時必須進行相關的訓練,正確的操作可增加病人的信心,同時使治療能順利進行,發揮胰島素泵的最大作用。
推薦閱讀:
※綜述 | 腸病性關節炎診療進展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診治進展
※2013法學理論盤點:憲法學研究取得積極進展
※尖銳濕疣的中、西醫治療進展
※玻璃酸鈉治療骨關節炎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