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譚(三十五)
341、信必體現在食、兵中——《論語》譚顏淵篇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黎民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國家就不能存在了。孔子認為在治理一個國家,應當具備食、兵、信這三個起碼條件,信是最重要的。但是,信必體現在食、兵中,無食無兵無信,不可片面的看問題,此處只是為了說明信的重要性。
342、禮儀文采是品德本質必然表現——《論語》譚顏淵篇
「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棘子成說: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德本質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禮儀文采幹什麼呢?子貢說:啊呀!夫子您這樣談論君子,那可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禮儀文采猶如品德本質,品德本質猶如禮儀文采。如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樣。禮儀文采是品德本質的必然表現。
343、民富國才能真正的富——《論語》譚顏淵篇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魯哀公問有若說:遭了饑荒,國家用度困難,怎麼辦?有若最後回答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麼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麼又會夠呢?此處,體現了儒家經濟思想中的「富民」理念,民富國才能真正的富,這才是長治久安之策。
344、最高的品德忠誠、誠信、正義——《論語》譚顏淵篇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水平和辨別能力。孔子說:堅持忠信,言行正義,這就是提高道德水平。孔子真是言簡意賅呀!忠誠、誠信、正義真是最高的品德呀!
345、人都迷惑在愛與恨的情感中——《論語》譚顏淵篇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厭惡起來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這就是迷惑。人都迷惑在愛與恨的情感中。失去理智的情感,使人迷惑古今中外有之。
346、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論語》譚顏淵篇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孔子確實是大政治家,回答如何治國這樣的大問題,回答的如此簡單、明確、精準。天下如此呀!
347、斷案不能片面——《論語》譚顏淵篇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孔子說:「只聽了單方面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因子路斷案及時,從沒有長時間不履行的諾言。此處,一方面說明斷案不能片面;另一方面說明子路在斷案方面的才幹。
348、孔子重在教育——《論語》譚顏淵篇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也是一樣的。重要的是必須使訴訟的案件根本不發生!孔子重在教育,防患於未然,這是符合孔子「克己復禮為仁」的一貫思想。
349、做一個好官的基本條件——《論語》譚顏淵篇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居於官位不懈怠,執行君令要忠誠。這是做一個好官的基本條件。孔子講的道理總是那麼的通俗易懂,這就是大思想家的風範。
350、禮還是要學習的——《論語》譚顏淵篇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說:君子要博學古代的文化典籍,而懂禮;又能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禮雖然來至於心,但還是要學習的。
推薦閱讀:
※論語註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卷三·八佾第三
※《論語》新得:十有五而志於學
※論語16.11
※《論語 學而第一》菁華選粹白話解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