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庫普蘭之墓》研究丨「死去的人要永遠被埋沒在寂靜中已經是極為悲傷的事情。」

安吉拉·休伊特演奏拉威爾《庫普蘭之墓》

《庫普蘭之墓》導聆

拉威爾將組曲取名「庫普蘭之墓」,其實是引用法國17世紀的音樂術語「Tombeau」(墓碑),指「紀念曲」。組曲的音樂風格因此也是為了紀念法國巴洛克舞曲的曲風。雖然創作時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拉威爾的母親與許多朋友都在期間去世,但組曲仍然保持輕快,或是反思的風格。面對一些指責他的「紀念曲」不夠沉重的批評,拉威爾回答:「戰死者永恆的寂靜,已經夠悲傷的了。」這組鋼琴套曲作品一共有六個樂章,每個樂章都是以一種巴洛克鍵盤舞曲體裁為藍本而作,分別獻給他犧牲的七位戰友(其中第四首是同時獻給一對兄弟)。

  • 第一首《前奏曲》(Prélude)里流暢靈動的三連音長流不息,雙手的旋律互相模仿,彷彿是一個混合了多種色彩的聲音漩渦,帶來令人舒暢無比的流動感。

  • 第二首《賦格》(Fugue)雖然是用了複雜精密的三聲部自由復調手法寫作,卻單純地散發著簡潔無暇的凄美色彩和絲絲冷靜的高貴氣質。

  • 第三首《福蘭納舞曲》(Forlane)的體裁來自一種古老的義大利民間舞曲,曾被庫普蘭多次採用於他的重奏組曲內。這個樂章也是整個套曲中最能明顯突出拉威爾標誌性寫作特點之一,就是如何把古老典雅的傳統舞曲格調與尖銳創新的二十世紀和聲混合出超然獨特的味道。

  • 第四首《利戈東舞曲》(Rigaudon)是來自法國普羅旺斯古老的舞曲。這個樂章共有三大段落,每段旋律開端雖然都採用了同樣的迴轉音型動機,卻展開了鮮明有趣的對比。第一段落是一首C大調輕快而典雅的舞曲,第二段是一首略帶傷感的田園詩般親切的C小調歌曲,而第三段落是第一段落的再現。

  • 第五樂章《小步舞曲》(Menuet)瀰漫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思古幽情,彷彿是一段對往事漫不經意的敘述,當中卻經歷了希冀、等待、焦慮、激動、失望、無奈、自憐等情感變化。這個慢樂章所營造出的高貴而悲涼之情美得讓人心碎。

  • 第六樂章《托卡塔》(Toccata)是全曲技巧最難的樂章,活躍的主題由無窮動韻律式的短音符裝飾而成,中間也不缺偶爾的抒情變化。樂章的結尾彷彿是要把整首套曲一直醞釀著的激情毫無保留的釋放出來,在無限動感和熱情中結束全曲。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身材瘦小的拉威爾入伍成為了軍隊里的貨車司機。親歷戰場的可怕,加上1917年他的母親的離世,令拉威爾陷入嚴重的情緒低潮,這段時間也沒有寫作,除了這部為悼念犧牲戰友而作的《庫普蘭之墓》。

    如果按照字面翻譯,Le tombeau de Couperin, 看似就是《庫普蘭之墓》,可是這個「tombeau」 字在17世紀的時候經常被用作「為悼念而作的作品」(a piece written as a memorial)。而這個曲名中要被悼念的這位Couperin,就是法國17世紀末18世紀初著名作曲家、鍵盤演奏家庫普蘭(Fran?ois Couperin)。拉威爾表示,他並不是要用這首作品模仿庫普蘭的風格而向作者致敬,而是希望通過懷愐庫普蘭感性細膩的法國巴洛克鍵盤組曲風格來紀念他在戰爭中痛失的摯友。

    拉威爾與斯特拉文斯基

    《庫普蘭之墓》於1919年由拉威爾邀請當時法國著名鋼琴家瑪格麗特·隆(Marguerite Long)首演,她的丈夫就是本曲《托卡塔》樂章所紀念的烈士約翰·馬里亞夫上尉(Captain Joseph de Marliave)。同年,拉威爾把其中的四個樂章改編為交響樂作品。當時很多樂評和音樂家們抨擊這首名為「悼念去世友人」的作品過多活潑流暢的美好聲音,未能突顯作品的意義。拉威爾回答道:「死去的人要永遠被埋沒在寂靜中已經是極為悲傷的事情。」("The dead are sad enough, in their eternal silence.")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之前奏曲研究

    導讀:《庫普蘭之墓》是法國作曲家拉威爾最具代表性的鋼琴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對這首作品第一樂章《前奏曲》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樂曲分析等方面進行分析,闡釋了拉威爾在鋼琴組曲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庫普蘭之墓》之《托卡塔》, 山﨑亮汰演奏

    引言

     拉威爾,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拉威爾的成長環境對他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一生共創作了六十多首鋼琴作品,鋼琴作品是其創作中最為重要的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拉威爾鋼琴作品的創作發展具有其獨特的創作風格,一方面堅持了法國古典主義音樂的傳統風格,作品中表現出一種優雅、古典的美感;另一方面繼承與發展了以德彪西為主的印象派音樂風格,作品中表現了新穎的音響以及強烈的色彩性。在拉威爾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將美感的古典主義音樂及新穎的印象派音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兼而有之。

    一、創作背景

     《庫普蘭之墓》(亦稱《庫普蘭的墳墓》),完成於1917年。拉威爾從1914年開始著手創作,後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被迫中斷創作。拉威爾渴望到前線衝鋒戰鬥,無奈由於身體過於瘦弱只能轉而成為一名戰地卡車司機。直到一戰結束,拉威爾又重新開始創作這部鋼琴作品,並於1917年完成。這部鋼琴組曲中每一首樂曲都是為了紀念在戰場上陣亡的同伴而創作,但是在音樂中我們並沒有聽見表現戰場上的硝煙戰爭音響,卻顯示出了「像供奉在墳墓上的鮮花一般」清凈優雅的音樂。作品中的「墓」即「紀念碑」的寓意,代表了作曲家對法國十八世紀羽管鍵琴大師庫普蘭的紀念之意。作品中庫普蘭典雅、裝飾風格的音樂被拉威爾借鑒,引用現代和聲創作了這首輪廓、線條清晰,古老充滿樂趣的鋼琴組曲。但是拉威爾本人卻這樣說――他的創作實際「是向十八世紀法國音樂致敬,而並非對弗朗索瓦?庫普蘭的個人頌揚」。因而該組曲實際上包含了作曲家的雙重致敬。本文作者將選取其中的第一樂章前奏曲進行分析,闡釋拉威爾在鋼琴組曲方面的重要貢獻。

    二、創作風格

     《庫普蘭之墓》第一樂章《前奏曲》,體現了新古典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作品中表現了俄羅斯小調為主的功能和聲進行,同時,和聲主要表現為它的色彩性。拉威爾作品中的和聲進行完全服從於音樂的色彩效果,強調「色彩性」,使用大量豐富多彩的音響色彩將音樂布局進行設計,而且刻意忽略旋律線條來強調和聲的色彩,拉威爾追求色彩性的音樂風格完全受到了德彪西的影響,然而兩人不同的藝術氣質卻還是能使拉威爾在繼承前者風格的同時有所不同,並且更有所拓展。拉威爾相比於德彪西更加註重對古典傳統的聯繫,通過和聲功能減弱、曲式結構模糊、音樂語彙獨特,形成一種輕柔的、奇異的、飄忽不定模糊音響的音樂風格。

    三、樂曲分析

     《庫普蘭之墓》整套作品是由《前奏曲》、《賦格》、《福爾蘭那舞曲》、《利戈頓舞曲》、《小步舞曲》、《托卡塔》六個樂章構成,本文主要以第一樂章《前奏曲》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第一樂章《前奏曲》,e小調, 活潑的。結構為比較自由帶尾聲的復二部曲式,同時含有奏鳴曲式調性布局的特點,此曲恰如標題所示, 既是這一組曲的一個前奏曲, 而且從曲式來談, 也仍然是一首前奏曲。它建立在一個反覆不已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六連音的單一音型上, 看來似乎沒有曲調, 但真正的主題大部潛伏在眼花繚亂、上下波動的音型之中。這種寫法使人回憶起拉莫、庫普蘭及斯卡拉蒂的古鍵盤樂曲來。但是, 此曲的和聲卻是近代的, 寫作也十分鋼琴化,配以能適應各方面人士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曲前題有「紀念雅克?夏洛中尉」字樣。

     第一部分(1~36小節),可以說是由帶引子加三個主題構成的單二部曲式,也可以說是帶有四個主題構成的單二部曲式,因為引子部分(1~4小節)為對比主題的引子,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當做引子,也可以看成是第一主題。筆者在分析中將這四小節看成是第一主題進行分析研究。

     第一部分由AB兩個樂段構成。A段(1~33小節),分為四個主題部分,第一主題為1~4小節,這個主題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六連音音型為貫穿整部作品的音型,開始音與結束音都是在e小調的主音上進行呈示,具有鮮明的小調色彩。第二主題為5~13小節,帶有變奏的主題,織體為帶有變化的主題音型,在e小調的平行關係調G大調上進行呈示,與第一主題的小調形成大小調的和聲色彩對比。第三主題為14~21小節,這一主題中採用的大量的臨時變化音,伴奏音型相比前兩個主題進行了加密,採用連續的雙音伴奏音型,曲子從PP進行到P,主題不斷的加強使曲子轉入了第四主題。第四主題為22~29小節,在這一主題中,主題音型十六分音符的六連音音型跑到了左手伴奏音型中,右手主要以加有前倚音音型的單音附點四分音符為主,最後在28小節處開始,音型在右手的連續跑動進行,29小節的雙手同步進行,曲子D音結束了整個A段。B段從第二主題第5小節開始進行陳述,於第30小節處跳入第34小節,於36小節D音結束了整個B段及整個第一部分。通過對第一部分的譜例分析可以看出,短短的不到兩頁的譜子,就為大家呈示出了四個主題,具有強烈的巴羅克時期創作手法。

     第二部分也是由一個單二部曲式構成,是由第一部分的AB兩個部分變化發展而來的,首先37小節開始到40小節為第一主題的變化發展。從41小節開始,到70小節,筆者認為是第二第三主題的不斷變化調性的交替出現,也可以看做是一個展開發展的部分。71小節開始為第四主題的變化重複部分,於79小節處結束了整個第二部分。

     主題材料A段的四個主題材料不斷變化發展而來的第80小節到97小節,為整個作品的尾聲部分,於e小調的主和弦結束了整個作品。

    小結

     通過對拉威爾《庫普蘭之墓》這部作品的前奏曲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拉威爾的創作屬於複合式的風格,作品中即體現了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徵,同時也具有新古典主義的風格特徵,完美結合了對印象派音樂風格的開拓和對法國古典傳統的繼承,拉威爾的作品精緻典雅、清晰洗鍊,具有法國音樂的典型特徵。(原載《西江月》,2013年)


    推薦閱讀:

    TAG:悲傷 | 事情 | 拉威爾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