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婚禮引發的鬧劇,成了法國票房冠軍

法國有一句著名的諺語

「C"est la vie」

意思是「這就是生活」

這個作為近現代哲學之源的國家

對生活的哲思往往有著獨到的理解

單詞「La vie」意味著生活、生命

也常出現在法國的大小藝術作品中

例如莫泊桑的第一部小說《一生》

高分佳片《阿黛爾的生活》(La vie d"Adele)

經典電影以及傳唱了半個世紀的歌曲《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生與活,佔據了法國電影哲思的半壁江山

今年

一部英譯名為C』est la vie!的電影

剛上映時就拿下了去年第40周法國票房冠軍

並且勢如破竹般在「法國奧斯卡」

——第43屆法國凱撒電影獎上拿到了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九項提名

而這部電影的導演

正是豆瓣9.1高分神作[觸不可及]的導演

奧利維埃·納卡什&埃里克·托萊達諾

這部新片是兩位導演的又一次合作

仍然是一部充滿「生活氣」的電影

一部讓人內心滿足的溫暖喜劇

《好萊塢報道》評價其為

「出色的組合,犀利的演繹,令人享受的鬧劇」

這就是

[無巧不成婚]

故事的主人公馬克斯是一家婚慶公司的主管,平時負責組織僱傭工作人員,承辦婚禮。他有一個小公司,這家公司規模不大可五臟俱全,裡面的每個人也是性格各異,個個奇葩:

一位暴躁的女負責人阿黛爾

一位性格古板又奇怪,處在失業邊緣,還帶著初三生助理的攝影師

一位強迫症」前人民教師「服務生

一位冒名頂替的服務生

兩個巴基斯坦黑工

一個臨時替換,記不住詞,唱功欠佳的DJ

一個長得像戈登·拉姆齊(地獄廚房)的主廚

婚姻即將走到盡頭的伴侶

以及若干愚笨的手下

有一對年輕的情侶想要通過這家公司舉辦一場高檔次的婚禮——在一座17世紀的古堡內進行。馬克斯應承了下來,讓自己的小團隊緊鑼密鼓地準備。於是故事就在婚禮當天兵荒馬亂的籌備中展開。

沒有天災,全是人禍。剛開場阿黛爾就和DJ因意見不合吵了起來;攝影師無法認真工作還和客人起了衝突;後廚準備的食物讓人吃壞了肚子;像沒頭蒼蠅一樣服務的手下;自顧自經歷感情修羅場的前人民教師……還有許多令人無暇顧及的細節,例如沒有擺對位置的插花,時常斷電的古堡,令人嫌棄的17世紀服飾和假髮……

而馬克斯的人生哲言是:「We need to adapt.」(我們需要適應)他幾乎是有條不穩的兜住了各類大小問題,卻在最後的表演環節出了差錯。混亂的婚禮現場讓馬克斯白天的全部努力付之東流,在他準備辭職離開時,這些「豬隊友」們卻給了他一個驚喜……

情節雖然看似有些老套,可這部喜劇片里的梗可一點都不老套。既然講得是生活,那就要全面表現生活,發揮法國人的嘈點。

老古董一樣的男主角和他的昔日老友攝影師都是對現代科技不夠感冒的人,一個把電子郵件說成「信」,手機簡訊從頭到尾都打出錯;另一個不會用智能手機,也看不慣用智能手機拍照的人。兩個人還都經歷著事業不順,回歸單身的中年危機。雖然馬克斯在整部電影里是智商最上線的人,依然拗不過導演拿這一類中年法國人開涮:嘿,你們要被時代淘汰啦。

和男主角形成對立面的是他的客戶皮埃爾。這個富有的男人秉承著中產階級一如既往的傲慢、做作和刻薄。他對婚慶公司的員工們頤使氣指,對自己能接觸的一切都有很強的控制欲。他熱衷於時時刻刻展示自己,接受他人的追捧,比如婚禮時逼著眾人聽完了如同畢業論文一般長的致詞。他致力於追求高雅和浪漫,但顯然他拙劣的品味只是在附庸風雅……這個不討喜的人物是這些導演們對「虛偽中產階級」的日常嘲諷。

▲表演空中舞蹈的皮埃爾

既然是一部法國喜劇,吐槽法國的警察、政府、罷工、失業率問題就必不可少。比如因工人罷工而堵在路上的警察,作為本片「反派角色「出場的社會保險金徵收聯合會,沒什麼辦事效率的政府……

在小細節方面,段子手導演們吐槽了員工的直白大嗓門,老師的死腦筋,有錢沒處花的各種儀式,走後門的職員等等。影片最後還諷了一把法國人引以為豪的浪漫主義。

影片里這些令人窒息的操作沒有一個不是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這些接地氣的吐槽面面俱到,首尾呼應,讓人感同身受。這部法式喜劇,把熟悉的笑點緊密地串聯在每一句台詞之上。

不難發現,有許多類似的喜劇片都是圍繞婚禮,甚至葬禮展開的。根據我們熟悉的幾部來看,大概可以把它們分成三類:

1.通過婚禮講述愛情和婚姻觀。這一類尤其以好萊塢影片最為著名。他們通過婚禮襯托主角之間的愛情,見證主配角之間的親情友情。這一類電影常常從一個女性的視角出發,通過婚禮這樣一種儀式見證眾人的成長,烘托電影的主旨,而且一不小心還會拍成R級。比如《伴娘》《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2.通過婚禮講述文化的對撞。婚禮的特殊性就在於傳統,傳統就意味著結婚雙方之間不同文化的對撞。在這個基礎上,婚姻就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多人合力。婚姻自然就變成了交流的工具。比如《岳父岳母真難當》《我盛大的希臘婚禮》。

3.無厘頭的冷幽默。婚禮作為一件人生大事,自然有很多的社會學意義和哲學含義。把婚禮、葬禮作為基底反諷社會和人生,也是文藝作品的絕佳材料。這種類型主要以歐洲和英國電影為主,比如《憂鬱症》《葬禮上的死亡》。

喜劇電影的焦點就在於令人發笑的戲劇衝突,而婚禮恰恰提供了充足的戲劇衝突。

婚禮,乃至葬禮,是最能夠打破日常生活圈層的活動之一——在這些場景了,特質千差萬別的人們都扮演了婚禮參與者的角色,他們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活動,自願地或者被迫地在這些場合接觸新人新生物,產生新的對話,發生新的故事。婚禮可以作為一個故事的背景,也可以作為一個故事發生的架構,導演的才華可以依託這個設定肆意揮灑,發掘出不同的主旨。

[無巧不成婚]也講的是婚禮現場發生的各種趣事,可是它偏偏另闢蹊徑,沒有從參與者的角度講故事,而是從製作婚禮的旁觀者角度描寫婚禮。它利用了婚禮的特質,講了婚姻哲思以外的東西。與其說這是一部婚禮上的鬧劇,不如說是一部職場雜記。

令人頭禿的團隊合作,拎不清的手下,暴躁的上司;唯唯諾諾不敢提意見的職工,有理想沒能力的下屬;工作中出其不意的困難一個接一個,遇見的奇葩一堆接一堆;工作里的羅生門,情感上的修羅場……這樣一來,本來離我們很遙遠的婚禮一下子離我們很近。這部原名為[節日的意義]的片子讓我們在觀影之後體會到了日常生活的意義,不由得感嘆一下另外那個名字——C"est la vie!

用職場思考社會、反觀人生,所以這部電影其實也屬於第三種冷幽默的類型,導演用了自己三成的喜劇功力和七成的敘述水平,編出一部[葬禮上的死亡]姊妹篇。

雖然本片的故事是從一陣兵荒馬亂中展開的,結局卻是一派和諧有序。也許從[觸不可及]開始,這兩位導演的態度就表明了:生活是暖心的,福禍相依,請處之泰然。

可能是時代的變化,可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壓力日漸沉重,如今的喜劇電影更傾向於避免純粹的二元對立:沒有一定的正面人物和反派,沒有絕對的正能量和世界觀。大部分喜劇都是在一種簡單質樸的設定上展開。在以往的普通的現代喜劇里,重口味的,調侃民族種族歧視的,關於同性戀的笑話常常是標配,因為這樣會讓觀眾覺得很搞笑。可是近兩年的喜劇,尤其是歐洲喜劇,都逐漸走起「小清新」風格——他們風趣幽默,令人放鬆,努力調整了以往那種」電影獻醜,觀眾嘲笑「的關係。

[無巧不成婚]的整體風格都是包容平和的。這部電影里每一個人物都很豐滿,很可愛,每個人物都有缺點,也有光彩。就連土豪皮埃爾在結尾處也滿足地完成了他的婚禮,而不是一路被導演黑到底。那兩個巴基斯坦黑工的角色也沒有被過度利用開種族主義玩笑,只是展示了這個人物性格的有趣。在影片結尾,這個大團隊彼此之間的矛盾相互化解,奇葩們又踏上的生活的陽光大道,在歡聲笑語中離開。這樣一部樸實日常向的喜劇,和國內動輒耗資千萬的大製作商業喜劇截然不同,除了投資方對電影欣賞力的差異以外,觀眾的心態和生活觀念對電影的製作也有著重要影響。這一部票房冠軍,讓我們認識了一把法國人的生活態度。

生活本來就沒什麼跌宕起伏的劇情,日常生活也常常會顯得煩躁乏味,但它的本質上依然是溫馨美好的。這部既有老電影式單純又有現代電影式接地氣的喜劇片,讓觀眾在觀影時會心一笑,之後再繼續投入到繁忙的生活中去。

人無完人,事態萬千,我們要做的就是積極應對生活,畢竟無巧不成婚,無巧不成生活。人生如此,事事皆然。

推薦閱讀:

「給讀者的」法國巴黎旅遊全攻略詳細得不要不要的
都說法國留學生上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法國,恐襲,法國,恐襲:為什麼恐怖分子盯著的,總是法國?
法國時裝周上藝術感十足卻難以實穿的設計

TAG:婚禮 | 法國 | 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