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基於《內經》論水腫及與五臟關係

1.相關病名

水腫在《內經》內是其癥狀在之一,並不是病名。《素問·平人氣象論》:「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卧蠶起之狀,曰水」、「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氣交變大論》「歲水不及, 濕乃大行……腳不痛,甚則跗腫」;《素問·水熱穴》論:「腎者牝藏也,地氣上者……客於玄府,行於皮里,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腎脈……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素問·氣厥論》:「肺移寒於腎, 為涌水」。關於病名的論述各不相同,但均是基於水液停聚,泛濫肌膚之病而命名。

2臨床表現及分類

關於水病的臨床表現,《靈樞·水脹》描述為:「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腫,如新卧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己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從中可看出與腎臟病引起的水腫表現非常相似,可見眼瞼、頭面部、四肢、腰背的浮腫,嚴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伴有咳嗽,腹大如鼓等的臨床表現。

《黃帝內經》對水腫的分類,按水腫病因命名的「風水」、「腎風」、「溢

飲」,按水腫特點命名的「石水」、「涌水」。(1)腎風,《素問·風論》「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病生在腎,名為腎風」。因腎臟虧虛,感受風邪使腎體損害而發生水腫、尿血、眩暈、腰痛等癥狀的疾病,與現代醫學中IgA腎病相似。(2)風水,《素問·水熱穴論》:「勇而勞甚則腎汗出……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里,傳為肘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由汗出逢風或者腎風誤治所致,與現代醫學中的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相似。(3)石水,《素問·陰陽別論》:「多陰少陽為曰石水,少腹腫」。寒水之邪凝聚於少腹,水腫以少腹腫為特點。與現代醫學慢性腎小球腎炎類似。(4)涌水,《素問·氣厥論》:「肺移寒於腎,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灌灌如囊裹漿,水之病也」。因肺寒移於肺,陽氣不化而致,與現代醫學腎病綜合征類似。(5)溢飲,《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肝脈……其耎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由於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加之過度飲水後,氣不行津,水溢於肌膚之外而水腫,與現代醫學的內分泌功能失調性水腫類同。

3.水腫與五臟關係及相關病機

3.1腎與水腫

《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氣為陽,陽能化氣,氣化則水行。陽虛無以化氣,氣衰則水不行,水聚為腫。臨床多見四肢浮腫時腫時消,纏綿難愈。《素問·水熱穴論》說:「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附腫附腫者,聚水而生病也」。也說明了腎陽虛衰,失於溫化,致陰寒盛於下,水濕泛濫,發為水腫,或腎陽虛衰不能為脾胃運化水濕,滯於下焦的病機,強調了陽氣在水腫的重要作用。而腎臟溫熙氣化失司,常涉及其他臟腑,如《靈樞·本神 》:「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強調了腎臟的重要性 ,腎臟陰陽虛實變化可以直接影響諸臟,出現 「五臟不安」,體現了「其本在腎」的觀點。

3.2脾與水腫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論述了脾與水腫發生的關係。腫滿多為濕聚,故內經中認為凡浮腫、脹滿一類濕邪奎滯的疾病,當責之於脾臟的功能失常。脾主運化水濕,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而為腫滿。《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脾脈……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胕腫若水狀也」。脾虛濕困,不能運化水濕,脾主四肢,故以四肢腫為著。脾運化水濕離不開腎陽蒸化及溫煦, 腎主水液須賴脾氣,脾虛不制水,水濕雍盛,必損脾陽,久之導致腎陽虛衰;腎陽不能溫養脾土,脾腎俱虛,加重水腫,《素問·陰陽別論》:「 腎之脾, 謂之辟 陰,死不治」就是水濕內停,土不制水而致死不治。

3.3肺與水腫

「肺者……故其本在腎, 其末在肺, 皆積水也」出自《 素問·水熱穴論》,論述了肺腎與水腫的關係,肺居上焦,為華蓋之臟,水之上源,主宣發肅降,外合皮毛。腎居下焦藏相火,肺腎共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素問·水熱穴論》:「故水病下為附腫、大腹,上為喘呼……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卧,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肺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耽,所以水液的代謝需要肺的輸布功能,對於水腫,中醫多從肺脾腎三臟論治,宣肺法利水、提壺揭蓋法的應用在臨床均較好療效。《素問·氣厥論》:「肺移寒於腎,為涌水,涌水者……水之病也」。此條更好的詮釋了水腫與肺腎的關係,即肺腎為母子關係,若風邪外襲於肺,使肺失宣降,風水相搏,發為水腫;風性開泄,內擾及腎,腎氣虧虛同樣,腎虛水泛,上逆於肺,失其通調水道的功能,可促使腎氣更虛而加重水腫。故臨床因肺腎失調引起水液瀦留而致的水腫十分常見。

3.4肝與水腫 《靈樞· 水脹篇》:「鼓脹何如? 岐伯曰 ,腹脹身皆大 ,大與膚脹等也 ,色蒼黃 ,腹筋起 ,此其候也」。此條論述了鼓脹的臨床表現,以腹部膨脹而命名,系因肝脾腎受損,氣血水瘀積腹內,表現為腹部脹大如鼓,皮色蒼黃,腹壁青筋暴露為特徵,常見於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內經》並未明言肝腎之間陰陽相通和相互制約的聯繫,《素問陰中之陽,肝也·金匾真言論》中:「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論述了肝腎之間的緊密聯繫,肝腎同居下焦, 屬「母子關係」。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化,肝腎同源。臨床上對於腎性水腫尤其是頑固性水腫、大量蛋白尿者,更注重疏肝理氣利水法的應用,在因長期大量應用糖皮質激素,而出現肝腎陰虛,陰不制陽,肝陽上亢,治則平肝熄風,育陰潛陽。

3.5心與水腫

《素問·痞論》:「心主身之血脈 」。《素問·五臟生成》:「諸血者,皆屬於心 」。心主血,推動血液在全身血脈中循環周流不息,血液依賴心氣推動在脈絡中運行。腎與心的關係在黃帝內經中以陰陽水火升降、五行制化來描述心腎的關係,《靈樞》:「其於五藏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腎為陰中之太陰」提出腎與心的陰陽屬性關係,水能克火,火反侮水,若心陽虛衰,不能下溫腎陽,日久腎陽亦虧,氣化無力,水液不布,發為水腫。《靈樞·經脈》心曰: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故其面黑如漆柴」。水腫遷延日久,腎氣衰憊,腎病及心,邪陷心包,可見甚至昏迷。脈出於心,為心所主,心陽虛衰則經脈失於溫養而凝澀攣縮 ,甚則閉塞。目前臨床上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慢性腎臟病的主要併發症之一。

4.水腫的治療

《素問·湯液醒醋論》:「賓士於權衡,去宛陳荃,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凈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通過發汗,利小便使水邪有出處,排除體內鬱積過剩的水液,同時微動四肢,針刺的方法令陽氣漸以宣行,已達到 「賓士於權衡」,根據《血證論》:「瘀血化水, 亦發水腫病,是血病而兼水也」的理論,應用活血化瘀法治療水腫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除上述治療方法,兼顧脾肺腎三臟,《景岳全書·腫脹》指出,「凡水腫之發病,乃肺脾腎三臟想干為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為肺;水唯畏土,故其制脾」。

5.結語

綜上,《內經》對於水腫有很多具體的論述,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故治療以賓士於權衡原則,調和五臟功能為手段,從整體上論治水腫,開鬼門,潔凈府以及針刺治水,五十七穴 ,繆刺等多種治則治法。體現中醫治療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在於調和陰陽,及整體觀念的涵蓋。

(作者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生)

推薦閱讀:

獨特個性經典語錄_思維改變心態,有眼界才有境界
經典情感語錄(觀點篇)
經典名言薈萃(453)
八字經典資料(2)

TAG:閱讀 | 中醫 | 經典 | 優秀 | 文章 | 關係 | 經典閱讀 | 水腫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