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視兒童的需要(二)

第二章 孩子需要安全感

父母不能改變孩子眼睛的顏色,卻可以將溫馨憐愛的目光賜給他們。

父母不能改變孩子的容貌,卻能賦與他們仁道、恩慈、友善等光彩。長遠來說,這些比獲得選美冠軍更令人畢生快樂。

父母不能用物質圍繞孩子以使他們得著安全,但可以用充滿愛的雙手環抱他們。

* * * *

對孩子過分縱容的父母也會令孩子缺乏安全感。白托祈(Peter Beptocci)說:「佔有慾的愛只會破壞而不會建設。」孩子需要平衡才能發展成為一個堅強、有用和真誠的人。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佔有慾很強,孩子性格的發展就如種子太依附著大樹而不能正常生長。對孩子佔有慾太強的父母,愛孩子是因為孩子可以為他們做到什麼。這是有害和自私的愛。

另一方面,對孩子過分放縱的父母,因對孩子沒有提供清楚的規限,會使孩子容易變壞。規限不一定要多,但一些貫徹的規限卻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世上有兩種自由:錯誤的自由,是一個人有自由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真正的自由,是一個人有自由去做應當做的事情。

——查理斯京士理(Charles Kingsley)

孩子需要安全感

孩子渴求安全感,因此要擁著嬰兒時的毛氈,要拖著玩具熊或抱著洋娃娃。孩子內心的深處極需要安全。對事物要有腳踏實地的把握。當孩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時,他就會害怕。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得到他最基本需要的安全感,他八歲便會在糖果店偷東西。聰明的父母必須建立子女的安全感,併除去造成缺乏安全感的情況。

造成沒有安全感的環境

1.父母的衝突。如果孩子從來都沒有見過他的父母以愛及和諧相處,如果父母每時每刻都在爭吵,關係高度緊張。孩子就常被夾在父母的裂縫中,他感到他的家隨時會破裂粉碎。

從研究中,我們知道問題兒童有三個主要原因,依次是(1)父母的衝突;(2)渴望改變自己的性格;(3)同伴的壓力。父母經常爭吵的孩子,會因為不喜歡自己,希望藉著吸毒改變自己的性格。也有因受不住別人給他的壓力而去吸毒的。

最容易使孩子覺得恐懼的,莫過於看見自己最親愛及最依賴的人彼此如仇敵般不停爭吵。這並不是說,父母永遠不能在孩子面前爭論。縱使父母彼此有很不同的意見,但如果兩人能在愛中尋求解決,會很實際地幫助孩子學習怎樣面對人生。如果孩子看見父母雖有不同意見,卻仍然相愛,相信他會比從來沒有看見父母有不同意見的孩子,更懂得面對衝突。這種相處之道,也與經常吵架的父母成為強烈的對比。

2.經常的搬遷。如果孩子的家庭常常搬遷。無論搬到哪裡,他都沒有在家的感覺。他從來沒有親密的朋友。他對新的環境感到討厭和恐懼。

今天有不少家庭時常搬遷。甚至有的家庭每年都搬遷一次。甚少家庭會在同一間屋居住十年或以上。這種情形,父母和子女都會缺乏保持家庭穩定的能力。

數年前,有一個小女孩生病了。醫生多次檢查也找不出原因。幾個月後,那個小女孩坦白的對父母說:「我很擔心當我上學時,你們又將家搬走了。」

每搬到新的地方,孩子便被迫去適應新的朋友、新的學校、新的房屋。以及很多其他新的事物。特別是如果孩子與兄弟姊妹或父母欠缺溫馨和深愛的關係,他就更容易覺得沒有安全感。

3.缺乏適當的管教。許多孩子從來不知道清楚的規限是什麼。偶而父母心情好,他們就會十分縱容他。但當父母有任何不對勁時,孩子很容易就成為他們發泄的對象。

孩子是需要一些規則,他們才可以享受安全及滿意的人生。大多數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都是來自對他們的行為沒有清楚規限的家庭。有些少年人投訴父母因不關心他們,所以沒有為他們定下清楚的規限。當有規限時,孩子縱然會表示受到過分的約束或不公平的對待,心裡還是會因為規限帶給他們安全感而開心,因為證明父母是關心他們的。

管教是必須的,管教與安全感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在第六章探討)。

有一個十七歲的女孩不能相信父母對她的愛。她很可憐。她對老師表示她家裡沒有愛。她從來沒有嘗過被愛和被需要。有一天在朋友家中,她看見一位母親吻別她的女兒說「親愛的!今晚十一時前你要回到家中。不要遲啊!我會等你回來。」她聽到這番說話心如刀割。她奇怪她自己的母親為什麼從來沒有關心她到了哪裡或什麼時候回家。為了求證她的家人是否關心她,她決定當夜很晚也不回家。要知道家人會否因關心她的安危而去報警。她為著找尋一個安身之所,便去看午夜電影;她在夜街上獨行,直到她覺得害怕;她跑到火車站,挨坐在長椅上。她萬分疲倦,渴望是睡在自己的床上。但她仍然堅持要找出答案。直到黎明,她瞞跚的回到家中,故意大聲的使家人知道她回來了。但是沒有人叫喚她,沒有人理會她。吃早餐時也沒有人問她昨晚去了哪裡或什麼時候返家。她已找到她的答案!因著這種內心的傷痛,她一生自暴自棄。

4.父母經常不在家。許多孩子的父母經常不在家。有的父母因為要外出工作,孩子每天下午放學回家只有自己一個人。父母時常不在家,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

一位研究生做電話調查,在晚上九時訪問十二個家庭,要知道有多少父母知道他們的子女當時身在何方。他的報告是「頭五個電話是由家中的子女接聽的。他們都不知道父母當時在哪裡。」

5.不斷的批評。不少父母經常批評孩子,讓孩子感到所做的沒有—項是對的,害怕失敗的感覺總是在他們心裡,生活中的他們深深覺得自己是非常無能的。面對新的工作,他們總是認定自己不能勝任。如果孩子感覺父母不喜歡他們,不斷的批評他們,又沒有時間陪伴他們,又或者覺得父母從開始就不想要他們,孩子的心靈會被壓碎。父母經常表現像是受難地為孩子辦事,也會使孩子覺得他們被拒絕。導致兒童犯罪的主因是他們被父母拒絕。

6.看重事物過於人。許多孩子很強烈地感覺到他的父母只會給他物質和金錢,而沒有將他們自己給他。每逢生日或節日,他們都會買很多禮物給他。事實上,孩子覺得他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他們的禮物。父母的金錢和禮物是他們用來補償並沒有給他的時間和愛。

7.沒有安全感的父母。其實在那些沒有安全感的青少年人背後,存在著很多沒有安全感的父母。有一個八歲的女孩,全家搬進市區一間十分漂亮的新房子,但她卻十分擔心和憂慮。幾經父母查問,那小女孩終於肯將原因告訴他們。原來她一直擔心那個城市會爆炸,因為聽過父母講論核子戰爭的可怖,它會炸毀不少主要城市。

談及生活指數不斷上升、加稅、新的經濟不景、糧食失收、自然災害、戰爭、工作不穩定及其他無數的困難時,如果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討論,會引致他們產生恐慌和沒有安全感。此外,父母在孩子面前討論犯罪、吸毒、性道德,和自己在持家時所面對的其他問題,也會使他們內心產生不安和恐慌。有一個小孩子無意中聽到父母談論環境污染的問題,便問母親說:「媽媽!你可以肯定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空氣呼吸嗎?」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憂慮的世代。這年代的孩子承擔著的憂慮,比他們父母應該承擔的更多。父母長期的不滿會影響他們的孩子,我們應謹記:「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沒有安全感的父母,常較困難對孩子施行前後一致的管教。他們由一個極端轉到另一個極端,會按著自己當時的情緒決定對子女是嚴厲或是放縱。當他們對孩子嚴厲時,會懷疑自己是否做得對。當他們不能堅持正確的原則,又會有罪咎感。

不久孩子便捕捉到父母沒有安全感的弱點。他們會利用父母這種心理達成自己的願望。這樣是會遺害終生。父母有穩定的立場,孩子才會有安全感。當他們知道父母是搖擺不定時,便會失去安全感。

如何建立安全感

七個積極的因素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1.父母之間的安全感。父母之間彼此的愛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時常鬥嘴。孩子就會感覺無所適從。父母有時也有不同的意見,但在不同意見的背後,應該使孩子常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信任和尊重。

根據分居及離婚的龐大數字,便難怪今天有這麼多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有人這樣記述童年:「我從來沒有見過父母親吻對方。童年時我最大的困難是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有人提到父母之間的關係時這樣說:「如果你們經常以笑容相待,你的嬰孩就會以笑容來對你們和對整個世界。沒有其他對孩子的操練,比這事來得更真實和更重要。」在少年罪犯的家庭,父母關係都是不和諧的。

2.父母對孩子有豐滿且持續的愛。在陌生的新世界裡,孩子們首先是從父母對他們關顧的愛得著安全的感覺。這種永恆的愛,意味著無論孩子是好是壞,都會被接納。在覺得不被接納的孩子來說,對這一點就特別敏感。他們需要透過緊緊地擁抱和聽到自己是被愛的,才會獲得安全感。愛能幫助孩子面對各樣的環境。

一位需要留院醫病的小孩子被人稱讚能夠忍受痛楚,他回答說:「當你知道父母愛你,你就可以忍受任何痛楚。」如果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里有安全感,他就可以忍受同伴的嘲笑,可以抵擋「每人都是這樣做」的潮流壓力。雖然比賽輸了,或在學校競選中失敗了,他仍可以抬起頭來。他可以面對任何景況。

—位醫生問一位小女孩:「家庭對你有什麼意義呢?」她回答說:「家是一個在天黑時我可以去的地方。」當天黑時,孩子能夠返到充滿愛的家中找到安全感,確是一種福氣。然而,最可悲的是,很多孩子的家卻是充滿黑暗的。

3.家庭的契合。當孩子們覺得家庭有強烈的合一感時,他們就會有牢固的安全感。據研究顯示,當孩子在家缺乏家庭合一的感覺時,他們就會在外與頑童結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失去雙親而需要幫助康復的兒童中,發現那些記得曾經跟家人一起做過很多事情的兒童是比較容易成功地恢復正常的生活。

在關於家庭的退修會小組,有位瑞士婦人分享她的經歷。童年時,她的家庭在物質方面很缺乏,也很少開放地表達愛。但有一個非常珍貴的回憶,就是那天下午,她媽媽請了半天假為她做一個稻草洋娃娃。這簡單的行動不是金錢能買到的。

在母親節前,一位幼稚園老師問他的學生:「為什麼你覺得你的媽媽是最偉大的?」他們的回答對我們實在是一種啟示。從大部分的回答中,我們發現家人一起做事情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他們的一些回答:

1、我的媽媽很多時都陪我玩。

2、因為她昨晚跟我玩[過三關]遊戲;我感冒時她照顧我吃藥。

3、因為她買東西給我。

4、因為媽媽為我們洗衣服及當我上學時,她會和我吻別。

5、因為她煮飯、洗衣服,又愛我。

6、因為她煮飯給我吃,又除花園的雜草。

7、因為她煮飯給我們吃。

8、因為她烤馬鈴薯和弄晚飯,又照顧我的小嬰孩弟弟。

9、我無法形容。(意思是多至難以盡述。)

10、因為她擁抱我;她又很漂亮。

11、因為她吻我、抱我,又照顧我。

12、她是最好的廚師,她會煮湯給我喝。

13、她為我煮飯,安頓我上床。

14、她煮牛扒給我爸爸吃。

15、她清潔房子,執拾床鋪,又洗碗碟;她又使我們有東西吃。

16、因為她特別為我的生日會款待客人。

17、因為她為我們執拾床鋪,在晚上給我們蓋被。

18、因為她教我、。哲暉、家傑和爸爸打乒乓球。

19、因為她替我們做事;她煮飯,又叫我們吃飯。

20、因為我愛她;我的爸爸非常愛她。我的哥哥不喜歡與她親嘴,但有—次外婆趁他入睡時親了他,哈哈!

21、我不知道原因。

22、因為她弄爆米花給我們吃。她對我很好。

23、因為她」良藥給我吃,又照顧我。

以上的回答背後散播著不少安全感。

4.有規律的日常生活。在家庭里,有規定的作息時間會幫助孩子建立安全的感覺。這不是說規律的生活永遠是不變的。但定時吃飯、做家務、上床睡覺是很好的,也可以建立健康的家庭關係。

5.適當的管教。過分縱容和沒有主見的父母,對孩子的憐愛只因一時的意念和衝動,那會危害孩子的安全感。他們的孩子永遠不能清楚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期望也不會知道什麼是他們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以公平和愛來施行管教,可讓孩子的生活有安寧和秩序。

6:觸摸孩子。很多人已經注意到[觸摸]能建立安全感和被接納感。大部分年青的母親均發現,初生嬰孩需要手抱、撫摸、親昵、逗玩。這些都是愉快和溫馨的,可以加強嬰孩的安全感。我確信嬰孩在初期與父母愛的雙手接觸,會刻印在孩子的心裡。表面上好像被遺忘了,實際上卻深遠地影響著孩子的自我及青春期的成長。所以,在今天我們要再強調,身體與身體的接觸會成為孩子經歷中的重要部分。儘可能用母乳餵養嬰孩、經常抱抱孩子、與孩子談話時觸摸著他,這一切對建立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滿足及親密的關係均有心理上積極的影響。觸摸對我們的溝通也有很大的幫助。有些人在婚姻生活里及至成年,在與人的接觸上都有很大的困難;原因是他們在身體上從來沒有與他們的父母接觸。

抱著孩子、將手放在他的肩頭上、擁抱他、親吻他、走路時握著他的手,均有助於建立親密和穩固的關係。這些感受更非金錢可以買得到或以物質代替的。

7.歸屬感。歸屬感是心理上一個很大的需要。孩子想成為家庭、班級或隊伍里的一分子。如果他們感受到自己並不屬於其中,便肯定沒有安全感。

數年前,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則有趣的故事。題目是『他想屬於其中』。內容說到一個男孩子坐在公共汽車裡。他緊靠在一位身穿灰色套裝的女土旁邊。全部人都自然地認為那男孩子是與那女士一起的。不久,那男孩子將腳放在座位上要擦他那雙骯髒的鞋。在他另外一邊坐著的女土就對這—邊穿灰色套裝的女土說:『對不起!可否請你叫你的孩子不要將他的腳放在座位上,因為他的鞋弄污了我的衣服。』這女士臉色一沉,推了那孩子一把說:『他不是我的孩子。我從來沒有見過他。』那邊的女士覺得很不好意思;瘦弱細小的男孩子也急忙從座位上放下雙腳,低下頭、忍著眼淚,對那位女土說:「對不起!我弄污了你的衣服。我不是有意的。」那位女士尷尬地說:「噢!不要緊。」因為那男孩子的雙眼還是緊緊的望著她,她就接著說:「你要到什麼地方去? 你自己一個人去嗎?」「是啊!」他點頭說。「我經常都是一個人去的。沒有其他人和我一起。我沒有爸爸,也沒有媽媽。他們都死了。我本來是與家樂阿姨住的,但她說美貞阿姨也應該分擔照顧我的責任。所以,當她覺得我使她厭煩,或她要到什麼地方去的時候,她就會叫我到美貞阿姨家裡住。」那女士說:「那麼,你現在就是要到美貞阿姨家裡去嗎?」男孩子說:「是啊!但美貞阿姨有時會不在家。我希望她今天在家,那就好了。因為看來天快要下雨了。我不想下雨時站在街上。」那女士覺得咽喉有些緊硬,說:「你年紀這麼小就要居無定所,搬來搬去。」他說:「這也沒關係。我從來不會迷路的。不過有時會覺得很孤單。所以有時當我見到某些人,我就會幻想自己是屬於他的。我就會故意坐得靠近一點,假裝我是真正屬於他的。我弄污你的衣服時,就是正在假裝我是屬於身旁那位女士的,因而忘記了自己雙腳。」那女土不禁大力用手擁抱著小男孩。小男孩盼望自己能夠屬於某人;那位女土也表現出她心底里,也是渴望那小男孩能夠屬於她。

這個小男孩的童真,在毫無掩飾與造作下,表達了一個普世性的需要。就是無論你是誰,或你的年紀有多大,每個人都需要一分歸屬感。

歸屬感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和覺得自己有價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是屬於自己的家庭,及在家裡是有真正的價值的話;這對孩子感受到被接納、被愛,和感到他自己對人對神都有價值,也是很重要的—大步。

有一位男土記得:童年時他的父親是一位很著名的人物因此他父親經常要外出而不能在家裡。他常常挂念他的父親。一天晚上。他知道父親會在當晚回家,他就很想等他父親回來。然而因為他頑皮,要被罰提早上床睡覺。到晚上十時、十—時左右,他醒來了,聽見爸爸的聲音。他便起床,穿好衣服到樓下去。他知道他這樣做可能又要捱罵,卻仍要冒險這樣做。但他父親將他緊緊擁抱在他懷中說:「我的小乖乖。」經過這麼多年,他說他仍然記得「那種屬於我父親的甜美感覺」。

歸屬的感覺是怎樣產生的呢?藉著一起做事情;透過分享一些共同關心的事;在信任中託付責任。在慶祝生日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禮物為中心,也會幫助造成歸屬感。當他們被邀請做某件事情,或他們的意見得到重視,或家庭發生任何嚴肅或有趣的事都有他們的參與,孩子就得到歸屬感的保證。當他們在家庭的責任或工作都有投入的機會,他們便感覺自己是屬於這個家了。

最後,我們要緊記,情緒和靈性上的安全感比經濟和環境上的安全感更重要。孩子如果得著情緒和靈性上的安全感,他們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忍受貧窮、飢餓、痛苦和危險。

孩子雖然在物質上毫無缺乏,也會因情緒的飢餓而死;或當重要的關係動搖失落時,他們也會傷害別人。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得到愛的關係和安全感,雖然飢餓和物質缺乏也會長大成為有尊嚴和勇氣的人。

推薦閱讀:

513.與喵共舞260~自己的事自己做
[兒童區] 清咖手工---雪兒
防破壞的定位保護腳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文化教育權益
561.看圖說話65~快跑

TAG: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