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用藥掌握三條原則

瘙癢、起水泡、皮膚脫屑,甚至淌水……皮膚病常常讓人痛苦不堪。武漢協和醫院皮膚科副教授林能興提醒說,皮膚病外用藥種類和劑型繁多,用錯了,反而會加重。

濕疹亂用藥 病情變更糟

何飛患有濕疹。患病之初,醫生給他開了幾支地塞米鬆軟膏,用起來效果挺好,以後他就直接到藥店買。最近和朋友吃完海鮮後,他全身起疹,還開始糜爛、流水,他急忙找出地塞米松。哪知這次非但不見好,反而被痛癢折磨得無法入睡。

「目前常用的皮炎平、膚輕鬆等皮膚葯均含激素,有顯著的消炎、抗過敏等作用,尤其是皮質類固醇激素類,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作用更強。但卻不適合皮疹有滲出時用。」林能興說,滲出期用軟膏反而會增加滲出,使炎症加重。

干對干,濕對濕

「同一類葯,都有水劑、霜劑和乳膏,不同劑型的藥效側重不同。皮膚外用藥有一個簡單原則:干對干,濕對濕,不幹不濕用糊劑。」林能興解釋說,水皰、糜爛及滲出較多時,選用濕敷;滲出少時,用洗劑、糊劑;乾燥、結痂、有鱗屑時,用油劑、乳劑、霜劑;單純瘙癢而無皮損者,可用酊劑、醑劑或乳劑。

「哪怕相似的皮損也可能由不同病因引起,用藥的選擇也不同。」林能興提醒說,比如急性皮炎、濕疹,如果僅僅是紅斑、丘疹,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這是「濕對濕」;當糜爛、滲液嚴重時,切不可使用霜劑或乳膏來塗擦,否則會引起皮損擴大,這時需要用3%的硼酸溶液或冷生理鹽水濕敷;乾燥結痂時就需外用氧化鋅油或激素霜劑。而到了慢性期,則應「干對干」,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或10%黑豆餾油軟膏等。

霜劑作用比軟膏略差

軟膏、霜劑常常容易混淆,誤以為兩者作用相同,其實它們各有優劣。

林能興說,軟膏常有軟化皮膚、保護創面的作用。其滲透性很好,適用於乾燥、脫屑或苔蘚樣改變等,但對急性皮炎出現的紅腫水皰、糜爛和滲液不適合。與軟膏相比,達克林等霜劑通透性好,用上去有清涼的感覺;容易清洗,不玷污衣服;身體各部位均可使用等。但霜劑的作用比軟膏略差,因此,不能完全代替軟膏。對於慢性濕疹皮損肥厚呈苔蘚樣改變,採用軟膏就比霜劑療效要好。

來源: 漢網

推薦閱讀:

就目前基層醫生常見不合理用藥情況分析
常見革蘭陰性桿菌肺炎用藥治療方
豬病用藥也有原則和技巧,養殖戶需知!
高血壓脈壓差過大過小都不好,該這麼用藥
禽霍亂用藥常識

TAG:皮膚 | 原則 | 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