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化論語150首》(6-7)
賢賢易色
子夏論學,
如斯言之:
賢賢易色,
事親竭力,
事君致身,
交友無欺。
雖曰未學,
吾謂學矣。
【原文】
子夏曰 ①:「賢賢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注釋】
①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衛人,少孔子四十四歲。
②賢賢易色——前一個「賢」是動詞,尊崇、崇尚、看重之謂。後一個「賢」是名詞,指賢德或有賢德的人。色,指美色。關於「賢賢易色」,據知有三種解釋。或以為,易,輕視之謂,「賢賢易色」是尊崇賢人,看輕女色的意思。或以為,易,替代之謂,「賢賢易色」是以崇尚賢德之心,替代愛好美色之心。或以為,「賢賢易色」是針對妻子而言,意思是,看重妻子的優良品德,而不是她的長相容貌。
③致——奉獻,委棄。
【原文今譯】
子夏說:「看重妻子的品德,不看重容貌;侍奉父母,能竭盡其力;侍奉君上,能夠獻身;跟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這樣的人,雖說不曾從師為學,我也一定說他學有其成了。」
【吟余淺語】
人找對象,品德容貌俱佳,當然最好不過。但這樣的對象不是太容易或起碼不是誰都能夠找到。於是,就出來個重品德還是重容貌的問題。重品德者宜於相攜白頭到老,重容貌者就不大能說得准了。由子夏的這樣一段話,我猜想,也許他是我國主張重學力而不是僅僅重學歷重文憑的第一人。
孔子論君子
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矣。
務須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
行或有過失,
勿憚改也已。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①,學則不固②。主忠信③。無友不如己者④。過則勿憚改⑤。」
【注釋】
①重——莊重。
②固——鞏固。
③主——崇尚,注重,或曰親近之謂。
④無友不如己者——無,同「勿」。注釋者解「不如己者」,多解作「不如自己的人」。愚以為,這樣作解,於理難通。所謂「無友不如己者」,不是就某一個人而言,而是一種泛指,包括所有的人在內。假如所有的人都「無友不如己者」,其很有可能的結果是,所有的人都難以有朋友可交。蓋因,一個人交友,於「不如己者」而外,還有兩種對象。一種是「如己」者,一種是「超己」者。面對「超己」者,我想交結人家,人家則因為你乃「不如己者」,所以不與你交。面對「如己」者,我固然想與之交結,對方也應該同意與我交結,而事實是,所謂「如己」也者,恐怕難以確定,何況,人往往過高估計自己,將實際上的「如己」者,看作「不如己者」,以致不與交結。也有注釋者認為,所謂「不如己者」,系指「不類乎己」的與自己不同道的人。愚以為此說較佳。
⑤憚(dàn)——害怕。
【原文今譯】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的東西就不能鞏固。要崇尚忠與信這兩種品德。不要結交跟自己不同道的人。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吟余淺語】
有過錯,怕改正,是某些人特別是某些領導者的一大毛病。所以怕改正,是怕丟面子。在他們眼裡,個人的面子是比黨和人民的利益更重要的東西。於是就堅持錯誤,以為倘或改正,便正好將錯誤坐實,惟有堅持才是使錯誤變得好像正確的不二法門。此種做派,或可稱為由個人面子主義導致的唯心主義。
(來源《詩化論語》作者 於冠深)
推薦閱讀:
※細說《論語》(六十三)
※新女論語·教子篇第十二
※《論語》為政篇第二
※《論語》孝弟
※《論語》新得:十有五而志於學
TAG:論語 |